CN213983798U -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3798U
CN213983798U CN202022104167.6U CN202022104167U CN213983798U CN 213983798 U CN213983798 U CN 213983798U CN 202022104167 U CN202022104167 U CN 202022104167U CN 213983798 U CN213983798 U CN 213983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041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薇薇
蓝政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muke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muke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muke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muke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041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3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3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3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箱体内部固定有换热器,换热器内部固定有换热管集束;换热管集束设置有换热管集束端面,换热管集束端面上设置有室外换热管,室外换热管左侧为通孔,室外换热管右侧为室内换热管;室内换热管出口端汇集在换热器左侧的室内出气孔,室内换热管进口端汇集在换热器右侧的室内进气孔端;室外换热管出口汇集在换热器上端的室外出气孔,室外出气孔端设置有第一风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集束端面上设置有室外换热管,室外换热管左侧为通孔,室外换热管右侧为室内换热管,由于换热管的布置方式,能够提高间接蒸发制冷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冷却机是一种通过蒸汽压缩或吸收式循环达到制冷效果的机器。这些液体能够流过热交换器到达对空气或设备降温的目的,蒸汽压缩冷水机包括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部分计量装置的形式),这些机器可以实现不同的制冷剂,吸收式制冷机使用的制冷剂和城市用水良性硅胶作为干燥剂。吸收式制冷机利用水作为制冷剂,并依靠之间的水和溴化锂溶液,以达到制冷效果很强的亲和力。冷却机包括:冷凝器、贮液器、干燥过滤器、蒸发器;其中,蒸发器是依靠制冷剂液体的蒸发(实际上是沸腾)来吸收被冷却介质热量的换热设备。它在制冷系统中的功能是吸收热量(或称输出冷量)。为了保证蒸发过程能稳定持久的进行,必须不断的用制冷压缩机将蒸发的气体抽走,以保持一定的蒸发压力。但是现有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换热气管的安装方式,降低了间接蒸发制冷的效果。同时现有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器中的喷淋头的安装方式为固定式,不能根据换热器状态,调整喷淋位置,降低了喷淋制冷的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换热气管的安装方式,降低了间接蒸发制冷的效果。
(2)现有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器中的喷淋头的安装方式为固定式,不能根据换热器状态,调整喷淋位置,降低了喷淋制冷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所述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设置有箱体;箱体内部固定有换热器,换热器内部固定有换热管集束;
换热管集束设置有换热管集束端面,换热管集束端面上设置有室外换热管,室外换热管左侧为通孔,室外换热管右侧为室内换热管;
室内换热管出口端汇集在换热器左侧的室内出气孔,室内换热管进口端汇集在换热器右侧的室内进气孔端;
室外换热管出口汇集在换热器上端的室外出气孔,室外出气孔端设置有第一风机,室外换热管进口汇集在换热器下端的室外进气孔中;
换热器下端为室外进气孔,室外进气孔下端为收集箱,收集箱通过导管与换热管集束中的通孔汇集端连接;
换热器左端固定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下端为出气腔,出气腔侧面设置有出气孔;
箱体下端固定有控制箱,控制箱通过合页固定有箱门。
进一步,所述箱体下端固定有万向轮,箱体侧面设置有出气孔。
进一步,所述箱体上端设置有室外出气孔,箱体正面设置有操作台,操作台上嵌装有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换热管集束上端固定有喷淋结构,喷淋结构通过软管与水泵连接,水泵通过软管与水箱连接。
进一步,所述喷淋结构设置有固定板体,固定板体上端固定有水腔;
固定板体中间开有滑道,滑道套接有喷头,雾化喷头通过软管分别与水腔连接。
进一步,所述箱体下端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内部固定有路由器、蓄电池和主机。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集束端面上设置有室外换热管,室外换热管左侧为通孔,室外换热管右侧为室内换热管,由于换热管的布置方式,能够提高间接蒸发制冷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为了实现气体流动,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中箱体下端固定有万向轮,便于对整体装置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箱体上端设置有室外出气孔,箱体正面设置有操作台,操作台上嵌装有显示屏,便于对整体装置进行操作控制。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喷头在滑道上的位置,水腔中的压力水经过喷头进行喷射,
本实用新型在换热器中设置有温度探头,主机分别控制整体装置上的各个部件,实现对整体装置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和换热管集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集束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室外出气孔;2、出气孔;3、箱体;4、万向轮;5、箱门;6、显示屏;7、操作台;8、换热器;9、第一风机;10、喷淋结构;11、换热管集束;12、室外进气孔;13、水箱;14、收集箱;15、出气腔;16、第二风机;17、通孔;18、室外换热管;19、换热管集束端面;20、室内换热管;21、水腔;22、滑道;23、喷头;24、控制箱;25、路由器;26、蓄电池;27、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对整体装置进行操作。本实用新型在箱体3下端固定有万向轮4,箱体3侧面设置有出气孔2;箱体3上端设置有室外出气孔1,箱体3正面设置有操作台7,操作台7上嵌装有显示屏6;箱体3下端固定有控制箱24,控制箱24通过合页固定有箱门5。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室内室外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箱体3内部固定有换热器8,换热器8内部固定有换热管集束11,换热管集束11上端固定有喷淋结构10,喷淋结构10通过软管与水泵连接,水泵通过软管与水箱13连接。换热器8右侧为室内进气孔端,换热器8左侧为室内出气孔;换热器8上端为室外出气孔端,室外出气孔端设置有第一风机9,第一风机9安装在室外出气孔1中。换热器8下端为室外进气孔12;室外进气孔12下端为收集箱14,收集箱14通过导管与换热管集束11中的通孔汇集端连接。换热器8左端固定有第二风机16,第二风机16下端为出气腔15,出气腔15侧面设置有出气孔2。当对室内进行间接蒸发制冷时,通过第二风机16将室内热气抽取到换热器8中换热管集束11上的室内换热管20;通过第一风机9将室外的冷气抽取到换热管集束11的室外换热管18中,室内热风与室外冷风进行换热;同时通过喷淋结构10将水滴喷到进入到通孔17中;由于通孔17与室外换热管18接触,水滴进行吸热雾化,室外换热管18内的气体变冷,室外换热管18再与室内热风进行换热,实现间接蒸发制冷。变冷的室内气体进入到出气腔15中,通过出气腔15侧面的出气孔2排到室内。变热的室外气体通过室外出气孔1排出到室外。同时通孔17中的汇集水通过导管输入到收集箱14中。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间接蒸发制冷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集束11设置有换热管集束端面19,换热管集束端面19上设置有室外换热管18,室外换热管18左侧为通孔17,室外换热管18右侧为室内换热管20。
室内换热管20出口端汇集在换热器8左侧的室内出气孔,室内换热管20进口端汇集在换热器8右侧的室内进气孔端;室外换热管18出口汇集在换热器8上端的室外出气孔1,室外换热管18进口汇集在换热器8下端的室外进气孔12中。
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雾化喷头位置的调整。本实用新型中喷淋结构10设置有固定板体,固定板体上端固定有水腔21;固定板体中间开有滑道22,滑道22套接有喷头23,雾化喷头23通过软管分别与水腔21连接。根据需要,调整喷头23在滑道22上的位置,水腔21中的压力水经过喷头23进行喷射。
如图5所示,为了实现对整体装置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在箱体3下端设置有控制箱24,控制箱24内部固定有路由器25、蓄电池26和主机27。为了实现智能控制,本实用新型在换热器8中设置有温度探头,主机分别控制整体装置上的各个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对室内进行间接蒸发制冷时,通过第二风机16将室内热气抽取到换热器8中换热管集束11上的室内换热管20;通过第一风机9将室外的冷气抽取到换热管集束11的室外换热管18中,室内热风与室外冷风进行换热;同时通过喷淋结构10将水滴喷到进入到通孔17中;由于通孔17与室外换热管18接触,水滴进行吸热雾化,室外换热管18内的气体变冷,室外换热管18再与室内热风进行换热,实现间接蒸发制冷。变冷的室内气体进入到出气腔15中,通过出气腔15侧面的出气孔2排到室内。变热的室外气体通过室外出气孔1排出到室外。同时通孔17中的汇集水通过导管输入到收集箱14中。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换热器8中设置有温度探头,主机分别控制整体装置上的各个部件,实现智能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设置有:
箱体;
箱体内部固定有换热器,换热器内部固定有换热管集束;
换热管集束设置有换热管集束端面,换热管集束端面上设置有室外换热管,室外换热管左侧为通孔,室外换热管右侧为室内换热管;
室内换热管出口端汇集在换热器左侧的室内出气孔,室内换热管进口端汇集在换热器右侧的室内进气孔端;
室外换热管出口汇集在换热器上端的室外出气孔,室外出气孔端设置有第一风机,室外换热管进口汇集在换热器下端的室外进气孔中;
换热器下端为室外进气孔,室外进气孔下端为收集箱,收集箱通过导管与换热管集束中的通孔汇集端连接;
换热器左端固定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下端为出气腔,出气腔侧面设置有出气孔;
箱体下端固定有控制箱,控制箱通过合页连接有箱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下端固定有万向轮,箱体侧面设置有出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端设置有室外出气孔,箱体正面设置有操作台,操作台上嵌装有显示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集束上端固定有喷淋结构,喷淋结构通过软管与水泵连接,水泵通过软管与水箱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结构设置有固定板体,固定板体上端固定有水腔;
固定板体中间开有滑道,滑道套接有喷头,雾化喷头通过软管分别与水腔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下端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内部固定有路由器、蓄电池和主机。
CN202022104167.6U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Active CN213983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4167.6U CN213983798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4167.6U CN213983798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3798U true CN213983798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4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4167.6U Active CN213983798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3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4060Y (zh) 一种间接蒸发式冷却/冷凝装置
CN110769646B (zh) 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节能高效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03116193U (zh) 直接蒸发冷却器与蒸发式冷凝器相结合的冷水机组
CN104566724A (zh) 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通风空调系统
CN101329098A (zh) 利用超声波雾化技术的制冷制热双效空调系统
CN110454897A (zh) 一种蒸发冷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CN211345639U (zh) 结合蒸发冷却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数据中心用空调系统
CN103574967B (zh) 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
CN202254029U (zh) 一种溶液喷淋型热泵机组
CN111295084A (zh) 一种使用冷凝器及蒸发器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5020832A (zh) 适用于地铁内的一体式空调机组
CN104676760A (zh) 一种无露点控制的空调系统
CN204880414U (zh) 一种适用于地铁内的空调机组
CN211146705U (zh) 空调系统
CN202747685U (zh) 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冷热水机组
CN117029254A (zh) 蒸发器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13983798U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能效智控装置
CN110762896A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联合的空调机组
CN202955905U (zh) 空气冷却器与蒸发式冷凝器相结合的冷水机组
CN214065269U (zh) 一种带自然冷却的制冷制热双效换热器
WO2022062954A1 (zh) 立体分布式液体雾化换热器及控制方法和制冷系统、空调
CN211345638U (zh) 基于间接蒸发冷却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结合的空调机组
CN106594914A (zh) 空气处理系统
CN20870411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废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1293412Y (zh) 利用超声波雾化技术的制冷制热双效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