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3063U - 手持电筒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3063U
CN213983063U CN202022726417.XU CN202022726417U CN213983063U CN 213983063 U CN213983063 U CN 213983063U CN 202022726417 U CN202022726417 U CN 202022726417U CN 213983063 U CN213983063 U CN 213983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eat dissipation
cover cylinder
flashlight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264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毅
李平江
陆继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reat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reat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reat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264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3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3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3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电筒,包括盖筒组件以及容置于所述盖筒组件内的照明元件;所述盖筒组件上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连通于所述盖筒组件的外部,并能够供所述照明元件向所述盖筒组件的外部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筒组件上形成散热通道,利用散热通道与盖筒组件外部之间的相互连通,使得照明元件能够通过该散热通道向盖筒组件的外部环境进行散热。

Description

手持电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照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手持电筒。
背景技术
手持电筒即手持电筒,用于照明的便携用电设备。现代手持电筒一般分为白炽灯、LED、HID等,其是一种手持式的电子照明工具。一个典型的手持电筒有一个经由电池供电的灯泡和聚焦反射镜,并有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壳。虽然是相当简单的设计,它一直迟至19世纪末期才被实用新型,因为它必须结合电池与电灯泡的实用新型。在早期因为电池的蓄电力不足,因此在英文中它被称为“flashlight”,意即短暂的灯。
手持电筒的壳体包括筒身、灯座以及盖筒组件,筒身内设有电池,盖筒组件内设有照明元件以及具有正极接触端子的PCB电路板,灯座内侧设有负极接触端子。盖筒组件内一般还会设置金属材质的基板,以通过金属材质的基板向外传递照明元件产生的热量。但是通过基板向外传递热量的方式,并不能使得手持电筒的散热效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面上的手持电筒在长时间工作后,仍会因为较高的温度而使得消费者感觉到烫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手持电筒的散热能力,避免手持电筒出现烫手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电筒,包括盖筒组件以及容置于所述盖筒组件内的照明元件;所述盖筒组件上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连通于所述盖筒组件的外部,并能够供所述照明元件向所述盖筒组件的外部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盖筒组件包括盖筒以及套设所述盖筒的盖筒帽,所述盖筒帽的内侧面与所述盖筒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所述散热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盖筒帽的内侧面开设有散热凹槽,所述盖筒与所述盖筒帽之间通过所述散热凹槽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凹槽沿所述盖筒帽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且每两个所述散热凹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盖筒组件包括盖筒以及套设所述盖筒的盖筒帽,所述盖筒帽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盖筒帽通过所述通孔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通孔之间的尺寸以及形状均相等。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盖筒帽的周向以及轴向上呈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盖筒帽的周向以及轴向上呈阵列交错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盖筒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手持电筒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筒组件上形成散热通道,利用散热通道与盖筒组件外部之间的相互连通,使得照明元件能够通过该散热通道向盖筒组件的外部环境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手持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手持电筒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手持电筒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手持电筒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手持电筒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手持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持电筒;10、壳体;11、盖筒;12、筒身;13、灯座;14、盖筒帽;141、散热凹槽;111、容纳腔;112、透镜;113、反光元件;114、基板;121、筒体;122、连接座;20、照明元件;30、电池;4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手持电筒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手持电筒10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手持电筒100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手持电筒10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手持电筒100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电筒100,手持电筒100包括壳体10、照明元件20以及电池30,照明元件20与电池30均收容于壳体10内,且照明元件20与电池30之间电连接。壳体10用于安装照明元件20以及电池30,照明元件20用于辐射供照明使用的光线,电池30用于向照明元件20供电。
壳体10包括盖筒组件(未标号)、筒身12以及灯座13,筒身12位于盖筒组件与灯座13之间,筒身12的一端连接于盖筒组件,另一端连接于灯座13。
盖筒组件大致呈筒状,盖筒组件包括盖筒11以及套设于盖筒11的盖筒帽14,盖筒1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11;照明元件20容置于该容纳腔111内。盖筒11相对远离筒身12的一端,设置有透镜112;透镜112与照明元件20相对设置,透镜112允许照明元件20发射的光线透过自身,并发射到外界;同时透镜112还封闭了容纳腔111,避免了外界环境中杂质辐射至照明元件20的发光面上,提高了照明元件20的光照质量。
透镜112与照明元件20之间还设置有反光元件113,反光元件113大致呈碗状;反光元件113的两端中,扣合透镜112的一端的开口,要大于扣合照明元件20的一端的开口。
盖筒11的内部还设置有基板114,基板114容置在容纳腔111内;基板114与盖筒11的内壁相接触,基板114用于将容纳腔111内的热量通过自身与盖筒11的相互接触,传递至盖筒11之外。基板114一般采用金属材质,如铝或者铝合金等等,以提高基板114的散热能力。
筒身12包括筒体121以及安装在筒体121一端的连接座122;筒体121通过连接座122连接于盖筒11,也即连接座122的一端连接于盖筒11,连接座122的另一端连接于筒体121。电池30收容于筒体121的内部;本实施方式中,盖筒11与连接座122之间螺纹连接,同时筒体121与连接座122之间采用分体连接方式。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盖筒11与连接座122之间还可以采用除螺纹连接之外的其他连接方式,筒体121与连接座122之间还可以一体成型。
灯座13连接于筒体121中相对远离盖筒11的一端。本实施方式中,灯座13螺纹连接于筒体121。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灯座13还可以采用卡扣等除螺纹连接之外的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于筒体121。
照明元件20可以采用LED,也可以采用白炽灯等。优选的,手持电筒100采用LED作为照明元件,此时手持电筒100为LED强光手持电筒。本实施方式中的LED强光手持电筒不使用水银,且LED产品也不含铅,LED强光手持电筒能够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此外,采用LED灯具的手持电筒100能够高效的把电能转换为光能,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对文件,衣物也不会产生褪色现象。
电池30既可以采用不可充电电池,也可以采用可充电电池。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池30采用可充电锂电池,其能量密度大,放电电压高,不用考虑记忆效应,具有经济和环保的优点;具体可以选用16340、17335、14500、18650等型号的可充电锂电池。
现有的手持电筒一般通过基板114来发散照明元件20所产生的热量。但是通过基板向外传递热量的方式,并不能使得手持电筒的散热效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有的手持电筒在长时间工作后,仍会因为较高的温度(如50℃以上)而使得消费者感觉到烫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筒组件上形成散热通道(未标号),利用散热通道与盖筒组件外部之间的相互连通,使得照明元件20能够通过该散热通道向盖筒组件的外部环境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通道形成于盖筒帽14的内侧面与盖筒11的外侧面之间,此时散热通道通过二者之间的间隙来形成。
进一步地,盖筒帽14的内侧面开设有散热凹槽141,盖筒11与盖筒帽14之间通过散热凹槽141形成上述的散热通道。
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凹槽141大致沿盖筒帽14的轴向延伸。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凹槽141也可以沿其他的方向开设,只要其一端或者两端连通盖筒11的外部环境即可。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凹槽141也可以开设在盖筒11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散热凹槽1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凹槽141沿盖筒帽14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且每两个散热凹槽141之间的间距相等。
此时散热凹槽141在盖筒帽14的周向上能够均匀的排布,在散热效果上较佳。
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手持电筒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手持电筒100,在盖筒帽14上开设有通孔40;如此位于容纳腔111内部而由照明元件2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通孔40传递至盖筒11的外部,提高了手持电筒100的散热能力,优化了用户的体验感受。
就通孔40本身的形状而言,其可以采用圆形、多边形或者其他的形状,只要通孔40能够实现对照明元件20的散热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孔4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通孔40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此时手持电筒100的散热效果更佳。
当然,通孔4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
进一步地,多个通孔40之间的尺寸以及形状均相等。如此设置,手持电筒100的加工便捷性提高。
进一步地,多个通孔40在盖筒帽14的周向以及轴向上呈阵列分布。此时,通孔40形成阵列状的排列,手持电筒1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地,多个通孔40在盖筒帽14的周向以及轴向上呈阵列交错分布。
此时多个通孔40呈环状,多个通孔40所形成的多个环状相互间隔的分布并且在盖筒帽14的轴向交错排布,也即相邻环的多个通孔40呈间隔式的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盖筒11的内侧面设置有热变形元件(图未示);热变形元件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遮挡通孔40,在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允许通孔40连通容纳腔111。此时,热变形元件能够根据温度主动的控制通孔40的开合,使得通孔40在降低的温度状态下能够闭合,从而避免水渍、污垢等通过通孔40进入容纳腔111的内部。
就热变形元件本身的材料而言,其可以采用相变材料等,只要其能够在不同的温度下有足够的形变,以遮挡通孔40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电筒100,在盖筒组件上形成散热通道;如此位于容纳腔111内部而由照明元件2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通道传递至盖筒11的外部,提高了手持电筒100的散热能力,优化了用户的体验感受。
同时,为了印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电筒100在散热性能上的提升,本实用新型还做了五组对比试验。
第一组对比实验
Figure BDA0002792992380000061
第二组对比实验
Figure BDA0002792992380000071
第三组对比实验
Figure BDA0002792992380000072
第四组对比实验
Figure BDA0002792992380000073
第五组对比实验
Figure BDA0002792992380000074
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工况下,开设有散热通道的手持电筒100在盖筒11的温度上,均有明显的下降;使得整个手持电筒100在工作时的温度最高的部位,实现了温度可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持电筒,包括盖筒组件以及容置于所述盖筒组件内的照明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筒组件上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连通于所述盖筒组件的外部,并能够供所述照明元件向所述盖筒组件的外部进行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筒组件包括盖筒以及套设所述盖筒的盖筒帽,所述盖筒帽的内侧面与所述盖筒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所述散热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筒帽的内侧面开设有散热凹槽,所述盖筒与所述盖筒帽之间通过所述散热凹槽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凹槽沿所述盖筒帽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且每两个所述散热凹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筒组件包括盖筒以及套设所述盖筒的盖筒帽,所述盖筒帽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盖筒帽通过所述通孔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电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之间的尺寸以及形状均相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电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盖筒帽的周向以及轴向上呈阵列分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电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盖筒帽的周向以及轴向上呈阵列交错分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筒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手持电筒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CN202022726417.XU 2020-11-23 2020-11-23 手持电筒 Active CN213983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6417.XU CN213983063U (zh) 2020-11-23 2020-11-23 手持电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6417.XU CN213983063U (zh) 2020-11-23 2020-11-23 手持电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3063U true CN213983063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65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26417.XU Active CN213983063U (zh) 2020-11-23 2020-11-23 手持电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3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21181B2 (en) Flashlight with heat-dissipation device
US7329031B2 (en) LED headlight for bicycle with heat removal device
CN101688642B (zh) 具有前向散热组件的照明装置
US7367695B2 (en) LED flashlight with heat-dissipating plate
US9194572B2 (en) LED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2725579B (zh) 光源装置
US20100264799A1 (en) Led lamp
US20060067077A1 (en) Portable light
US20120020065A1 (en) Flashlight
US9482391B2 (en) Omnidirectional LED bulb
JP2011070860A (ja) 電球形led照明灯の放熱体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JP5204677B2 (ja) 集魚灯
US20120013237A1 (en) Heat-dissipating structure of led bulb
CN213983063U (zh) 手持电筒
US20130215615A1 (en) Laterally installable rotating lamp
TW201307731A (zh) 發光二極體燈泡
CN114526453A (zh) 手持电筒
JP2015008123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電球
US9631803B2 (en) LED lighting apparatus with heat dissipating member
JP2011082096A (ja) 懐中電灯
CN208237508U (zh) 照明灯具
CN214064851U (zh) 灯具及灯头
CN220103073U (zh) 一种大功率手电筒的散热结构
CN207880631U (zh) 一种筒灯
US10208928B1 (en) Seamless back-loaded modular LED assembly with stacking interchangeable lenses and op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