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1647U - 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1647U
CN213981647U CN202021975341.8U CN202021975341U CN213981647U CN 213981647 U CN213981647 U CN 213981647U CN 202021975341 U CN202021975341 U CN 202021975341U CN 213981647 U CN213981647 U CN 213981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wing bearing
runner
bearing system
wheel
whee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53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明
于广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jia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gjia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gjia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gjia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753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1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1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1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所述转轮包括转轮本体以及设在转轮本体上的多个吸附剂模块,所述回转支承系统包括:回转支承装置,回转支承装置位于转轮本体的下方并且回转支承装置的回转轴线与转轮本体的转动轴线重合,回转支承装置支承于转轮本体的径向内侧处;至少两个可移动支承装置,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位于转轮本体的下方并且布置在回转支承装置的外周处,每个可移动支承装置支承于转轮本体径向外侧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附装置,包括上述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回转支承装置的直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平稳支承并且转动不同直径的转轮,并且其总体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吸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大多采用转轮进行吸附浓缩,根据处理风量的不同,VOCs浓度的不同导致转轮的吸附剂模块的数量和圈数也会相应变化,这也是决定转轮直径的根本因素。通常情况下,转轮的直径不同,回转支承的直径也会相应变化,特别是当吸附剂模块的圈数和块数都增多后,回转支承的直径也会相应增大,这时回转支承的成本就会成倍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在不改变回转支承装置的直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平稳支承并且转动不同直径的转轮,并且其总体成本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所述转轮包括转轮本体以及设在转轮本体上的多个吸附剂模块,所有吸附剂模块以转轮本体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线呈筒状排列,所述回转支承系统包括:
回转支承装置,回转支承装置位于转轮本体的下方并且回转支承装置的回转轴线与转轮本体的转动轴线重合,回转支承装置支承于转轮本体的径向内侧处;
至少两个可移动支承装置,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位于转轮本体的下方并且布置在回转支承装置的外周处,每个可移动支承装置支承于转轮本体径向外侧处。
如此设置,在回转支承装置的直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至少两个可移动支承装置灵活布置在回转支承装置的外周处,以支承转轮本体的径向外侧处,从而降低回转支承系统的总体成本。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支承装置包括底座、设在底座上的支架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架上的支承滚轮。如此设置,可移动支承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柱,两根立柱上同时穿设有转轴,所述支承滚轮套设在转轴上。如此设置,可移动支承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优选地,所述支承滚轮包括内圈和外圈,外圈通过滚动体套设在内圈上。如此设置,能够减少外圈的转动阻力,从而使转轮本体的转动更加平顺。
优选地,所述立柱的横截面呈U型,立柱包括底板部和两个侧板部,两个侧板部一体成型于底板部的相对两侧。如此设置,能够提高立柱的刚强度,简化立柱的结构,从而提高可移动支承装置的可靠性,降低可移动支承装置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一根所述立柱的底板部与另一根所述立柱的底板部相平行,两个底板部的间距与支承滚轮相适配。如此设置,能够使可移动支承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提高可移动支承装置的支承能力。
优选地,所述回转支承装置包括回转支承、设在回转支承上的从动盘以及设在从动盘上的转轮垫板,从动盘与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如此设置,当转轮布置在转轮垫板上时,启动驱动装置以驱使从动盘转动,转轮随从动盘转动。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支承装置的数量为四个,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以回转支承装置的回转轴线为中心线呈筒状排列。如此设置,能够保证转轮的转动稳定性。
优选地,所有所述吸附剂模块包括至少两圈,所述回转支承装置设置在最内圈的吸附剂模块的下方,所有所述可移动支承装置设置在最外圈的吸附剂模块的下方。如此设置,能够将转轮的所有吸附剂模块的重量更加均匀地分摊至回转支承装置和可移动支承装置,从而保证转轮的转动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附装置,包括所述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以回转支承装置为主要支承结构,并且以可移动支承装置为辅助支承结构。回转支承装置位于转轮本体的下方并且回转支承装置的回转轴线与转轮本体的转动轴线重合,回转支承装置支承于转轮本体的径向内侧处;与此同时,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位于转轮本体的下方并且灵活布置在回转支承装置的外周处,每个可移动支承装置支承于转轮本体径向外侧处。如此设置,回转支承装置和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共同位于转轮的下方,能够平稳支承并且转动转轮,与此同时,回转支承装置的直径尺寸保持不变,每个可移动支承装置能够灵活布置,便于维修替换,降低回转支承系统的总体成本。因此,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在不改变回转支承装置的直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平稳支承并且转动不同直径的转轮,并且其总体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显示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显示为沿图3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显示为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显示为可移动支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显示为沿图6中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转轮
11 转轮本体
12 吸附剂模块
2 回转支承装置
21 回转支承
22 从动盘
23 转轮垫板
3 可移动支承装置
31 底座
32 支架
321 立柱
321a 底板部
321b 侧板部
33 支承滚轮
331 内圈
332 外圈
333 滚动体
34 转轴
341 止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转轮1包括转轮本体11以及设在转轮本体11上的多个吸附剂模块12,所有吸附剂模块12以转轮本体11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线呈筒状排列。当上述吸附剂模块12的圈数逐渐增多时,上述转轮1的直径也相应增大。为了支承并转动直径更大的转轮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包括:
回转支承装置2,回转支承装置2位于转轮本体11的下方并且回转支承装置2的回转轴线与转轮本体11的转动轴线重合,回转支承装置2支承于转轮本体11的径向内侧处;
至少两个可移动支承装置3,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3位于转轮本体11的下方并且布置在回转支承装置2的外周处,每个可移动支承装置3支承于转轮本体11径向外侧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以回转支承装置2为主要支承结构,并且以可移动支承装置3为辅助支承结构。回转支承装置2位于转轮本体11的下方并且回转支承装置2的回转轴线与转轮本体11的转动轴线重合,回转支承装置2支承于转轮本体11的径向内侧处;与此同时,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3位于转轮本体11的下方并且灵活布置在回转支承装置2的外周处,每个可移动支承装置3支承于转轮本体11径向外侧处。如此设置,回转支承装置2和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3共同位于转轮1的下方,能够平稳支承并且转动转轮1,与此同时,回转支承装置2的直径尺寸保持不变,每个可移动支承装置3能够灵活布置,便于维修替换,降低回转支承系统的总体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在不改变回转支承装置2的直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平稳支承并且转动不同直径的转轮1,并且其总体成本较低。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简化上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的整体结构,并且降低可移动支承装置3的制造成本。上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包括底座31、设在底座31上的支架32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架32上的支承滚轮33。
为了进一步简化上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的整体结构,上述支架3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柱321,两根立柱321上同时穿设有转轴34,上述支承滚轮33套设在转轴34上。
为了避免上述转轴34轴向窜动,转轴34的两端设有止挡圈341,止挡圈341与立柱321定位配合。
为了减少上述转轮1的转动阻力,上述支承滚轮33包括内圈331和外圈332,外圈332通过滚动体333套设在内圈331上。具体的,内圈331直接套设在转轴34上,内圈331可以转动设置在转轴34上,也可以固定设置在转轴34上。由于外圈332通过滚动体333套设在内圈331上,外圈332能够绕转轴34平顺地转动;外圈332与转轮本体11相互抵接并且滚动配合。为了便于替换支承滚轮33,支承滚轮33由轴承构成。
为了简化上述立柱321的结构并且提高立柱321的刚强度,上述立柱321的横截面呈U型,立柱321包括底板部321a和两个侧板部321b,两个侧板部321b一体成型于底板部321a的相对两侧。具体的,U型结构的立柱321垂直设置在底座31上,其支撑能力和抗扭能力都有所提升。为了降低立柱321的制造成本,立柱321由U型钢截断而成。
为了提高上述支架32的刚强度并且提高可移动支承装置3的结构紧凑度,一根上述立柱321的底板部321a与另一根上述立柱321的底板部321a相平行,两个底板部321a的间距与支承滚轮33相适配。
为了转动上述转轮1,上述回转支承装置2包括回转支承21、设在回转支承21上的从动盘22以及设在从动盘22上的转轮垫板23,从动盘22与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使用时,转轮1通过转轮垫板23放置在从动盘22上,当驱动装置驱使从动盘22转动时,转轮1随从动盘22转动。使用时,从动盘22、转轮垫板23以及转轮1的底部通过紧固组件(例如螺栓组件)连接。
为了减少上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的数量,减少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的总体成本,上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三点式支承方式依旧能够平稳支承转轮1。进一步的,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3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为了保证上述转轮1的转动稳定性,上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的数量为四个,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3以回转支承装置2的回转轴线为中心线呈筒状排列,即周向相邻的两个可移动支承装置3的夹角为90度。
若所有上述吸附剂模块12包括至少两圈,则上述回转支承装置2设置在最内圈的吸附剂模块12的下方,所有上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设置在最外圈的吸附剂模块12的下方。这样能够将转轮1的所有吸附剂模块12的重量更加均匀地分摊至回转支承装置2和可移动支承装置3,从而保证转轮1的转动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附装置,包括上述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在不改变回转支承装置的直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平稳支承并且转动不同直径的转轮,并且其总体成本较低。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所述转轮(1)包括转轮本体(11)以及设在转轮本体(11)上的多个吸附剂模块(12),所有吸附剂模块(12)以转轮本体(11)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线呈筒状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承系统包括:
回转支承装置(2),回转支承装置(2)位于转轮本体(11)的下方并且回转支承装置(2)的回转轴线与转轮本体(11)的转动轴线重合,回转支承装置(2)支承于转轮本体(11)的径向内侧处;
至少两个可移动支承装置(3),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3)位于转轮本体(11)的下方并且布置在回转支承装置(2)的外周处,每个可移动支承装置(3)支承于转轮本体(11)径向外侧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包括底座(31)、设在底座(31)上的支架(32)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架(32)上的支承滚轮(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柱(321),两根立柱(321)上同时穿设有转轴(34),所述支承滚轮(33)套设在转轴(3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滚轮(33)包括内圈(331)和外圈(332),外圈(332)通过滚动体(333)套设在内圈(3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21)的横截面呈U型,立柱(321)包括底板部(321a)和两个侧板部(321b),两个侧板部(321b)一体成型于底板部(321a)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根所述立柱(321)的底板部(321a)与另一根所述立柱(321)的底板部(321a)相平行,两个底板部(321a)的间距与支承滚轮(33)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承装置(2)包括回转支承(21)、设在回转支承(21)上的从动盘(22)以及设在从动盘(22)上的转轮垫板(23),从动盘(22)与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的数量为四个,所有可移动支承装置(3)以回转支承装置(2)的回转轴线为中心线呈筒状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吸附剂模块(12)包括至少两圈,所述回转支承装置(2)设置在最内圈的吸附剂模块(12)的下方,所有所述可移动支承装置(3)设置在最外圈的吸附剂模块(12)的下方。
10.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
CN202021975341.8U 2020-09-10 2020-09-10 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 Active CN213981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5341.8U CN213981647U (zh) 2020-09-10 2020-09-10 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5341.8U CN213981647U (zh) 2020-09-10 2020-09-10 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1647U true CN213981647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5341.8U Active CN213981647U (zh) 2020-09-10 2020-09-10 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1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0228C (zh) 旋转工作台设备
US7264434B2 (en) Automobile display system
JPH0427874B2 (zh)
JP2007022342A (ja) オムニホイル及び全方向移動装置
US10179627B2 (en) Frictional propulsion device and vehicle using same
CN206645478U (zh) 一种流水线轮辐翻转装置
CN209950891U (zh) 信息交互设计用全方面旋转式展示装置
CN213981647U (zh) 转轮用回转支承系统及吸附装置
CN206131990U (zh) 非接触式轮毂端径跳检测装置
CN2721595Y (zh) 移动式万向吊装架
US7736116B2 (en) Automobile display system
CN105712040A (zh) 一种纸杯自动集装装置
CN203147199U (zh) 大型转盘稳定承载与驱动系统
CN109487045B (zh) 一种回转支承热处理装置
JP2005344777A (ja) 球体輪駆動機構及びその走行方法
CN207186426U (zh) 一种旋转式移动货架
CN208870193U (zh) 一种旋转支撑装置
CN202201445U (zh) 大结构件搬运转向盘
CN202128710U (zh) 一种转盘组件
CN213741613U (zh) 18米旋转支撑平台
CN214433268U (zh) 一种产品设计用样品的多角度观看展示装置
CN101780621B (zh) 焊接装备任意角度回转工作台
CN111674801B (zh) 一种专用于汽车前转向节存储的存放设备
CN107738230A (zh) 行走式发动机装配台
CN211837114U (zh) 吸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