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79272U - 装配式钢结构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79272U
CN213979272U CN202022525733.0U CN202022525733U CN213979272U CN 213979272 U CN213979272 U CN 213979272U CN 202022525733 U CN202022525733 U CN 202022525733U CN 213979272 U CN213979272 U CN 213979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cing seat
seat
concatenation piece
supporting rod
pl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257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红运
代玲娜
赵琴
李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 Luying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aosheng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aosheng Steel Stru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aosheng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257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79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79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79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主撑杆,还包括第一放置座与第二放置座和固定件,所述第一放置座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放置座安装在第一放置座的顶面,所述第一放置座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放置座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放置座顶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撑杆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中,所述固定件将主撑杆与第二放置座固定在一起。主撑杆能够直接插入到第二放置座顶面的第一通孔中完成安装,方便了主撑杆的安装,第一通孔限制了主撑杆径向方向上的移动,第二放置座对主撑杆提供了支撑作用,同时固定件对主撑杆与第二放置座进行固定,进一步增加了主撑杆支撑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装配式钢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相关技术的钢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撑杆1,主撑杆1的侧壁上焊接有四个副撑杆11,副撑杆11均匀分布在主撑杆1的周向侧壁上,四个副撑杆11的底部放置在地面上。主撑杆1的一端支撑在地面上,主撑杆1的另一端用来支撑建筑物,四个副撑杆11由于增加了主撑杆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给予了主撑杆1垂直于主撑杆1侧壁方向的支撑力,有效防止主撑杆1的倾倒,从而增强了主撑杆1支撑的稳定性。
上述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主撑杆与副撑杆之间焊接不方便,存在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支撑结构不便于安装在主撑杆上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主撑杆,还包括第一放置座与第二放置座和固定件,所述第一放置座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放置座安装在第一放置座的顶面,所述第一放置座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放置座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放置座顶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撑杆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中,所述固定件将主撑杆与第二放置座固定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撑杆能够直接插入到第二放置座顶面的第一通孔中完成安装,方便了主撑杆的安装,第一通孔限制了主撑杆径向方向上的移动,第二放置座对主撑杆提供了支撑作用,由于第一放置座横截面面积比第二放置座横截面面积大,第二放置座与第一放置座的连接降低了第二放置座的重心,从而使主撑杆更稳定的支撑在第二放置座上,同时固定件对主撑杆与第二放置座进行固定,进一步增加了主撑杆支撑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第一拼接块,所述第二放置座内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拼接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放置板上,所述第二放置座沿第一拼接块的滑动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拼接块进入的第一开口,所述主撑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凹孔,所述第一拼接块上设有与第一凹孔匹配的第一凸起,当第一拼接块处于空腔内时,所述第一凸起插入第一凹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凸起插入到第一凹孔中,此时第一凸起限制主撑杆在轴向方向以及周向方向的移动,使主撑杆更稳定的支撑在第二放置座上,同时不需要对支撑杆与第一凸起进行焊接,方便了主撑杆在第二放置座上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二拼接块,所述第二拼接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放置板上,所述第二放置座沿第二拼接块的滑动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拼接块进入的第二开口,所述主撑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孔,所述第二拼接块上设有与第二凹孔匹配的第二凸起,当第二拼接块处于空腔内时,所述第二凸起插入第二凹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拼接块上的第二凸起插入第二凹孔中进一步限制主撑杆在轴向方向以及周向方向的移动,当第二放置座受到滑动方向上的力时,此时假设第一拼接块受到滑动方向上的力而导致第一凸起远离第一凹孔,这时第二拼接块会受到相同滑动方向方向上的力,第二拼接块会继续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第二凸起还是会处在第二凹孔中,主撑杆在第二凸起的作用下还是能够被限制住轴向方向以及周向方向上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拼接块朝向第二拼接块的一侧侧壁开设有供主撑杆放置的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拼接块朝向第一拼接块的一侧侧壁开设有供主撑杆放置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拼接块的侧壁与第二拼接块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凹孔与第二凹孔连通,所述第一凸起朝向第二凸起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弹性块,所述第二凸起朝向第一凸起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弹性块过盈配合的挤压槽,所述弹性块紧密连接在挤压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者将第一拼接块与第二拼接块分别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中推入第二放置座内,直到第一拼接块的侧壁与第二拼接块的侧壁贴合,此时第一拼接块、第二拼接块与第二放置座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整体,来对主撑杆进行支撑。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放置座上的两个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分别位于第二放置座的两侧,所述阻挡件阻挡在第一拼接块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所述阻挡件阻挡在第二拼接块远离第二开口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阻挡件阻挡第一拼接块使第一拼接块始终处在空腔内,阻挡件阻挡第二拼接块使第二拼接块始终处在空腔内,从而使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始终处于第一凹孔与第二凹孔中,使主撑杆的位置始终保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阻挡件包括挡板和扭簧,所述第一放置座上开设有与挡板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侧壁上连接有转轴,所述扭簧连接在转轴上,所述挡板连接在扭簧上,当没有对挡板施加外力时,所述挡板始终与第一放置座的两侧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绕着扭簧进行转动时,扭簧能将挡板拉回原来的位置,当没有对挡板施加外力时,挡板始终遮挡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处,第一拼接块与第二拼接块始终处于空腔内,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始终处于第一凹孔与第二凹孔中,使主撑杆的位置始终保持固定;当操作人员用手将挡板翻转至第二凹槽内时,第一拼接块与第二拼接块均可以从空腔中被拿出,从而完成对主撑杆的拆卸。
优选的,还包括锁定板,所述锁定板转动连接在第一放置座上,所述锁定板位于第二凹槽长度方向的一侧,当挡板处于第二凹槽内时,所述锁定板转动至与挡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拼接块与第二拼接块装配到第二放置座时,挡板在没有施力的情况下会挡住第二放置座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从而使第一拼接块与第二拼接块无法伸入第二放置座内,此时操作人员先将挡板翻转至第二凹槽内,再转动锁定板使锁定板锁定住挡板,使挡板不再挡住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此时第一拼接块与第二拼接块能够顺利装配到第二放置座上;操作人员不用一直用手按住挡板使挡板处在第二凹槽中,方便了操作人员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挡板远离挡板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开锁定板时,挡板在扭簧的作用力下会朝向第二放置座一侧翻转,挡板设有弹性层的一端会率先与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的一侧侧面接触,从而缓冲一部分的弹力,对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均起到了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二放置座与第一通孔,第一通孔限制了主撑杆径向方向上的移动,第二放置座对主撑杆提供了支撑作用,从而使主撑杆相对稳定的支撑在第二放置座上;
2.通过设置第一凸起与第一凹孔,第一凸起限制主撑杆在轴向方向以及周向方向的移动,使主撑杆更稳定的支撑在第二放置座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撑杆;11、副撑杆;2、第一放置座;21、导向条;22、挡板;221、弹性层;23、扭簧;24、第二凹槽;25、锁定板;26、弹簧;27、凸圆;28、弧形槽;3、第二放置座;31、第一拼接块;311、凹条;32、第二拼接块;33、第一凹槽;34、第一凸起;35、第二凸起;36、弹性块;37、挤压槽;38、第一弧形面;39、第二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钢结构。
实施例一:
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的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主撑杆1,第一放置座2与第二放置座3,第一放置座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放置座3的横截面面积,第一放置座2放置在地面上,第二放置座3固定在第一放置座2的顶面中心,第二放置座3的顶面开设有与主撑杆1匹配的第一通孔,主撑杆1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中,第一放置座2上活动连接有拼接件,拼接件将主撑杆1固定在第二放置座3上。主撑杆1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孔,主撑杆1远离第一凹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孔,第一凹孔与第二凹孔连通,第一凹孔与第二凹孔的中心轴处在同一直线上。
参照图2、图3,第二放置座3设有空腔,空腔与第一通孔连通,空腔在第二放置座3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均呈方型设置,第一开口正对第二开口设置,空腔的底壁与第二放置座3的顶部平齐。
当主撑杆1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中时,主撑杆1上的第一凹孔正对第一开口,主撑杆1上的第二凹孔正对第二开口。
参照图2、图3,第一放置座2上安装有两条导向条21,两条导向条21分别位于主撑杆1的两侧,两条导向条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放置座2的长度方向相同,两条导向条21的长度等于第一放置座2的长度,两条导向条21处于第一放置座2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底部分别开设有与导向条21配合的两条凹条311,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通过两条凹条311滑动连接在第一放置座2上。
参照图2、图3,拼接件包括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第一拼接块31从第一开口进入空腔内,第二拼接块32从第二开口进入空腔内,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分别位于主撑杆1的两侧。第一拼接块31远离主撑杆1的一侧侧壁开设有供手施力的第一凹槽33,第二拼接块32远离主撑杆1的一侧侧壁开设有供手施力的第三凹槽。
参照图2、图3,第一拼接块31远离第一凹槽33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主撑杆1侧壁匹配的第一弧形面38,第二拼接块32远离第三凹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主撑杆1侧壁匹配的第二弧形面39,当第一拼接块31远离第一凹槽33的一侧侧壁与第二拼接块32远离第三凹槽的一侧侧壁贴合时,第一弧形面38与第二弧形面39装配形成一个供支撑杆插入的空心柱。
参照图2、图3,第一弧形面38中心固定有与第一凹孔匹配的第一凸起34,第二弧形面39中心固定有与第一凹孔匹配的第二凸起35。第一凸起34朝向第二凸起35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有弹性块36,第二凸起35朝向第一凸起34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弹性块36过盈配合的挤压槽37,当弹性块36处于挤压槽37内时,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紧密连接。
操作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将拼接件装配在第二放置座3上以固定主撑杆1,首先将主撑杆1插入到第一通孔中放置在第二放置座3上,然后操作人员推动第一拼接块31沿着导向条21滑动进入第一开口中,第二拼接块32沿着导向条21滑动进入第二开口中,使第一凸起34与第二凸起35分别伸入第一凹孔与第二凹孔中,接着操作人员对第一拼接块31和第二拼接块32施力,使弹性块36插入到挤压槽37内,同时第一凸起34远离第一拼接块31的侧壁与第二凸起35远离第二拼接块32的侧壁贴合,此时第一弧形面38与第二弧形面39与主撑杆1的侧壁贴合,使主撑杆1固定早第二放置座3上。
当操作人员需要对主撑杆1进行拆卸时,操作人员的两只手分别伸入第一凹槽33与第三凹槽中,拉动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往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凸起34远离第一凹孔,同时第二凸起35远离第二凹孔,再将主撑杆1从第一通孔中取出,完成对主撑杆1的拆卸。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还包括两个锁定组件,两个锁定组件分别处在第二放置座3沿第一拼接块31滑动方向的两端上。
参照图4、图5,第一放置座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24,第二凹槽24的长度方向等于第一放置座2的宽度方向,第二凹槽24分别处于第二放置座3的两侧,第二凹槽24的长度等于第二放置座3的第一开口所在侧壁的长度,第二凹槽24的宽度大于第一拼接块31的宽度。
参照图4、图5, 第二凹槽24的两侧侧壁上连接有转轴,转轴的长度方向等于第二凹槽24的长度方向,转轴位于第二凹槽24靠近第二放置座3的一端,转轴上套设有若干扭簧23,扭簧23沿转轴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扭簧23上连接有与第二凹槽24匹配的挡板22,挡板22远离挡板22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层221。
参照图4、图5, 两个锁定组件包括两个锁定板25,两个锁定板25转动连接第一放置座2上,两个锁定板25分别位于第一放置座2的两侧,锁定板25位于相近第二凹槽24的一侧,靠近锁定板25的第一放置座2顶面开设有两个弧形槽28,两个锁定板25朝向第一放置座2的底面上分别开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底壁上连接有弹簧26,弹簧26远离第四凹槽底壁的一端连接有与弧形槽28匹配的凸圆27,凸圆27的远离锁定板25的一端能够伸入弧形槽28中。
当锁定板25移动至远离第二凹槽24时,凸圆27移动至远离第二凹槽24的弧形槽28中并伸入弧形槽28中,当锁定板25移动至第二凹槽24正上方时,凸圆27移动至靠近第二凹槽24的弧形槽28中并伸入弧形槽28中。
当没有对挡板22施加外力时,挡板22在扭簧23的作用下自动从第二凹槽24内翻出,挡板22始终与第一拼接块31和第二拼接块32保持抵接,当对挡板22施加外力使锁定件遮挡住挡板22时,此时挡板22的一侧侧壁与第二凹槽24的底壁贴合,挡板22远离第二凹槽24的一侧侧壁与第一放置座2的顶面齐平。
操作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对主撑杆1进行装配时,将主撑杆1插入第一通孔后,需要用手将两个挡板22分别翻转至挡板22的侧壁与第二凹槽24的底壁贴合,再将锁定板25上的凸圆27移动至靠近第二凹槽24的弧形槽28中并伸入弧形槽28中,此时锁定板25的底壁与挡板22远离第二凹槽24的一侧侧壁抵接,此时再将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沿着导向条21滑动至第一拼接块31的侧壁与第二拼接块32的侧壁贴合,此时再将锁定板25上的凸圆27移动至远离第二凹槽24的弧形槽28中并伸入弧形槽28中,挡板22失去锁定板25的阻挡,挡板22在扭簧23的作用下被翻转至与第一拼接块31和第二拼接块32的侧壁抵接,挡板22限制了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使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相对于第二放置座3保持固定,从而使主撑杆1稳定的固定在第二放置座3上。对主撑杆1进行拆卸时,先将挡板22翻转至第二凹槽24中用锁定板25固定住,然后操作人员将手指伸入第一凹槽33向外拉动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32,使第一凸起34与第二凸起35远离第一凹孔,再将主撑杆1从第一通孔中取出,完成对主撑杆1的拆卸。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主撑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放置座(2)、第二放置座(3)和固定件,所述第一放置座(2)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放置座(3)安装在第一放置座(2)的顶面,所述第一放置座(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放置座(3)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放置座(3)顶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撑杆(1)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中,所述固定件将主撑杆(1)与第二放置座(3)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第一拼接块(31),所述第二放置座(3)内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拼接块(31)滑动连接在第一放置板上,所述第一拼接块(31)的滑动方向正对第二放置座(3)的一侧侧壁,并且该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拼接块(31)进入的第一开口,所述主撑杆(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凹孔,所述第一拼接块(31)上设有与第一凹孔匹配的第一凸起(34),当第一拼接块(31)处于空腔内时,所述第一凸起(34)插入第一凹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二拼接块(32),所述第二拼接块(32)滑动连接在第一放置座(2)上,所述第二放置座(3)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拼接块(32)进入的第二开口,所述主撑杆(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孔,所述第二拼接块(32)上设有与第二凹孔匹配的第二凸起(35),当第二拼接块(32)处于空腔内时,所述第二凸起(35)插入第二凹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块(31)朝向第二拼接块(32)的一侧侧壁开设有供主撑杆(1)放置的第一弧形槽(28),所述第二拼接块(32)朝向第一拼接块(31)的一侧侧壁开设有供主撑杆(1)放置的第二弧形槽(28),所述第一拼接块(31)的端面与第二拼接块(32)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一凹孔与第二凹孔连通,所述第一凸起(34)朝向第二凸起(35)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弹性块(36),所述第二凸起(35)朝向第一凸起(34)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弹性块(36)过盈配合的挤压槽(3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放置座(2)上的两个阻挡件,两个阻挡件分别位于第二放置座(3)的两侧,其中一个阻挡件阻挡在第一拼接块(31)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另一个阻挡件阻挡在第二拼接块(32)远离第二开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挡板(22)和扭簧(23),所述第一放置座(2)上开设有与挡板(22)配合的第二凹槽(24),所述第二凹槽(24)的两侧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扭簧(23)连接在转轴上,所述挡板(22)连接在扭簧(23)上,所述挡板(22)在扭簧(23)的作用下始终与第一放置座(2)的一侧侧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锁定板(25),两个锁定板(25)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凹槽(24),所述锁定板(25)转动连接在第一放置座(2)上,所述锁定板(25)位于相应第二凹槽(24)长度方向的一侧,当挡板(22)处于第二凹槽(24)内时,所述锁定板(25)转动至与挡板(22)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2)远离挡板(22)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层(221)。
CN202022525733.0U 2020-11-05 2020-11-05 装配式钢结构 Active CN213979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5733.0U CN213979272U (zh) 2020-11-05 2020-11-05 装配式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5733.0U CN213979272U (zh) 2020-11-05 2020-11-05 装配式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79272U true CN213979272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6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25733.0U Active CN213979272U (zh) 2020-11-05 2020-11-05 装配式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79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0540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
JPH0427356B2 (zh)
WO2016165408A1 (zh) 一种太阳能板安装框架
CN213979272U (zh) 装配式钢结构
CN113338528A (zh) 一种拆装便捷的装配式板房用墙板
CN116657770B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建筑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882530U (zh) 一种拼接的脚架
CN113107113A (zh) 一种拆装起来便捷的装配式建筑隔墙板
CN220928196U (zh) 一种钢结构用装配式拼装节点
CN219710681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幕墙系统
CN21726927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便于拼接的围栏
CN113653189B (zh) 一种适用于高风力高震率地区的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方法
CN216840301U (zh) 一种拼装式预制楼梯
CN220768968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CN215563323U (zh) 一种可拆式钢结构横梁
CN220167670U (zh) 一种防护栏组件及施工防护栏
CN219365660U (zh) 一种工程用施工围板
CN21732594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多组合型墙体
CN220551076U (zh) 一种装配式扶正器
CN21723302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幕墙施工用围护装置
CN117432078A (zh) 一种减振式钢结构建筑主体连接结构
CN220036675U (zh) 一种隧道施工辅助平台
CN116241017A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拼装连接用组合式加劲板
CN219678009U (zh) 一种瓦楞式桥架
CN22059944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竹壳护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Hongyun

Inventor after: Han Luying

Inventor after: Dai Lingna

Inventor after: Zhao Qin

Inventor after: Li Li

Inventor before: Zhao Hongyun

Inventor before: Dai Lingna

Inventor before: Zhao Qin

Inventor before: Li L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31

Address after: Room 101, No. 136, Lane 251, Puq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

Patentee after: Han Luying

Address before: 317108 yongfengtang (industrial cluster), pubagang Town, Sanmen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AOSHENG STEEL STRUCTUR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