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64866U - 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64866U
CN213964866U CN202022632972.6U CN202022632972U CN213964866U CN 213964866 U CN213964866 U CN 213964866U CN 202022632972 U CN202022632972 U CN 202022632972U CN 213964866 U CN213964866 U CN 213964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air supply
bottle
soft back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329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远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ingxiang Ship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ingxiang Ship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ingxiang Ship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ingxiang Ship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329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64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64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64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包括承载背带、供气瓶、导气管和吸氧装置;供气瓶和承载背带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承载背带内部;导气管分别和供气瓶、吸氧装置固定连接且连通;承载背的两个调节肩带分别固接于软背侧面,承接袋、第一限位带和第二限位带均固接于软背远离调节肩带一侧,连接扣设置在两个紧固带之间,两个第一调节扣分别与两个紧固带活动连接;通过吸氧装置使得佩戴者能够对供气瓶内的氧气进行吸取,通过软背、承接袋、第一限位带和第二限位带能够将供气瓶进行放置,并藉由两个调节肩带能够方便的对供气瓶进行携带,从而可以快速的逃离火灾现场。

Description

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
背景技术
工厂作为火灾的高发地点,通常会在工厂内配置由氧气瓶供氧的呼吸器,以便于发生火灾后供工作人员逃生使用,现有的呼吸器普遍存在对氧气瓶携带不便的问题,从而浪费了逃生时间,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旨在解决现有呼吸器无法方便携带氧气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包括承载背带、供气瓶、导气管和吸氧装置;所述供气瓶和所述承载背带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承载背带内部;所述导气管和所述供气瓶固定连接且连通,并位于所述供气瓶侧边;所述吸氧装置和所述导气管固定连接且连通,并位于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供气瓶一端;所述承载背带包括软背、两个调节肩带、承接袋、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两个紧固带、连接扣和两个第一调节扣;两个所述调节肩带分别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软背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带、所述第二限位带、所述承接袋分别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软背远离所述调节肩带一侧;两个所述紧固带和分别所述第二限位带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带两侧;所述连接扣分别和所述两个所述紧固带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紧固带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扣分别和两个所述紧固带活动连接,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紧固带侧边。
其中,所述承载背带还包括多个背垫;多个所述背垫分别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软背远离所述调节肩带一侧。
其中,所述承载背带还包括安置袋;所述安置袋和所述第一限位带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带侧边。
其中,所述承载背带还包括挂环;所述挂环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软背上方。
其中,所述调节肩带包括连接带和第二调节扣;所述连接带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软背侧边;所述第二调节扣和所述连接带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带侧边。
其中,所述供气瓶包括瓶体和减压器;所述瓶体和所述承接袋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承接袋上方;所述减压器和所述瓶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体上方。
其中,所述吸氧装置包括供气阀、口鼻罩和头罩;所述供气阀和所述导气管固定连接且连通,并位于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瓶体一端;所述口鼻罩和所述供气阀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供气阀侧边;所述头罩和所述口鼻罩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口鼻罩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通过所述软背、所述承接袋、所述第一限位带和所述第二限位带能够将所述供气瓶进行安置,并藉由两个所述连接带能够方便的对所述供气瓶进行携带,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扣能够方便的调整所述连接带的长度;通过所述连接扣能够方便的将两个所述紧固带连接,通过两个所述紧固带能够拉动所述第二限位带,使得所述第二限位带与所述瓶体更加贴合,从而可以将所述瓶体进一步固定,藉由所述第一调节扣能够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对所述紧固带的长度进行调整;通过所述背垫,能够对佩戴人员的背部和瓶体进行防护,避免奔跑过程中所述瓶体发生晃动而对佩戴人员造成伤害,同时可以防止所述瓶体受到损坏;通过所述安置袋可以对所述头罩进行放置,从而提高一体性,节约穿戴时间;通过所述挂环可以将整体组件进行悬挂,从而方便拿取;通过所述减压器能够在所述瓶体进口压力和出口流量发生变化时,保证出口压力始终维持稳定;通过所述供气阀可以根据佩戴者呼吸量大小方便地调节供气量大小,以便于人员藉由所述导气管吸取所述瓶体内的氧气;通过所述口鼻罩和所述头罩,可以对佩戴者的头部进行防护,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同时可以防止眼睛受浓烟影响而导致无法正常视物;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方便的对所述瓶体进行携带,节约了人员的逃生时间,从而可以更加快速的逃离火灾现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背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供气瓶、导气管和吸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承载背带、2-供气瓶、3-导气管、4-吸氧装置、10-软背、11-调节肩带、 12-承接袋、13-第一限位带、14-第二限位带、15-紧固带、16-连接扣、17-第一调节扣、18-背垫、19-安置袋、20-瓶体、21-减压器、41-供气阀、42-口鼻罩、 43-头罩、101-挂环、110-连接带、111-第二调节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包括承载背带1、供气瓶2、导气管3和吸氧装置4;所述供气瓶2和所述承载背带1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承载背带1内部;所述导气管3和所述供气瓶2固定连接且连通,并位于所述供气瓶2侧边;所述吸氧装置4和所述导气管3固定连接且连通,并位于所述导气管3远离所述供气瓶2一端;所述承载背带1包括软背10、两个调节肩带11、承接袋12、第一限位带13、第二限位带14、两个紧固带15、连接扣16和两个第一调节扣17;两个所述调节肩带11分别和所述软背10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软背10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带13、所述第二限位带14、所述承接袋12分别和所述软背10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软背10远离所述调节肩带11一侧;两个所述紧固带15和分别所述第二限位带14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带14两侧;所述连接扣16分别和所述两个所述紧固带 15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紧固带15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扣17分别和两个所述紧固带15活动连接,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紧固带15侧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软背10、所述承接袋12、所述第一限位带13 和所述第二限位带14能够将所述供气瓶2进行安置,并藉由两个所述调节肩带11能够方便的对所述供气瓶2进行携带;通过所述连接扣16能够方便的将两个所述紧固带15连接,通过两个所述紧固带15能够拉动所述第二限位带14,使得所述第二限位带14与所述供气瓶2更加贴合,从而可以将所述供气瓶2进一步固定,藉由所述第一调节扣17能够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对所述紧固带15的长度进行调整;通过所述安置袋19可以对所述吸氧装置4进行放置,从而提高一体性,节约穿戴时间;使用时将所述吸氧装置4戴至头上,通过所述吸氧装置4可以使佩戴者对所述供气瓶2内的氧气进行吸取,避免吸入外部的有毒气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瓶2采用铝合金缠绕碳纤维复合气瓶,其优点是耐高压且质量小,能够为逃生人员提供更轻便的负重,提高逃生的成功率;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方便的对所述供气瓶2进行携带,节约了人员的逃生时间,从而可以更加快速的逃离火灾现场。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承载背带1还包括多个背垫18;多个所述背垫18分别和所述软背10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软背10远离所述调节肩带 11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背垫18,能够对佩戴人员的背部和供气瓶2进行防护,避免奔跑过程中所述供气瓶2发生晃动而对佩戴人员造成伤害,同时可以防止所述供气瓶2受到损坏。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图2,所述承载背带1还包括安置袋19;所述安置袋19和所述第一限位带1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带13侧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安置袋19可以对所述吸氧装置4进行放置,从而提高一体性,节约穿戴时间。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承载背带1还包括挂环101;所述挂环101和所述软背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软背10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挂环101可以将整体组件进行悬挂,更加方便于拿取,从而节约逃生时间。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调节肩带11包括连接带110和第二调节扣111;所述连接带110和所述软背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软背10侧边;所述第二调节扣111和所述连接带110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带110侧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所述连接带110能够方便的对所述供气瓶2进行携带,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扣111能够方便的调整所述连接带110的长度,使得可以符合每个人的身体情况。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所述供气瓶2包括瓶体20和减压器21;所述瓶体 20和所述承接袋12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承接袋12上方;所述减压器21和所述瓶体2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体20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减压器21能够在所述瓶体20进口压力和出口流量发生变化时,保证出口压力始终维持稳定,从而保证逃生人员可以正常的吸取氧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体20采用铝合金缠绕碳纤维复合气瓶,其优点是耐高压且质量小,能够为逃生人员提供更轻便的负重,提高逃生的成功率。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所述吸氧装置4包括供气阀41、口鼻罩42和头罩 43;所述供气阀41和所述导气管3固定连接且连通,并位于所述导气管3远离所述瓶体20一端;所述口鼻罩42和所述供气阀4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供气阀41侧边;所述头罩43和所述口鼻罩4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口鼻罩42侧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供气阀41可以根据佩戴者呼吸量大小方便地调节供气量大小,以便于人员藉由所述导气管3吸取所述瓶体20内的氧气;通过所述口鼻罩42和所述头罩43,可以对佩戴者的头部进行防护,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同时可以防止眼睛受浓烟影响而导致无法正常视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所述软背10、所述承接袋12、所述第一限位带13和所述第二限位带14能够将所述供气瓶2进行安置,并藉由两个所述连接带110能够方便的对所述供气瓶2进行携带,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扣111能够方便的调整所述连接带110的长度;通过所述连接扣16能够方便的将两个所述紧固带15连接,通过两个所述紧固带15能够拉动所述第二限位带14,使得所述第二限位带14与所述瓶体20更加贴合,从而可以将所述瓶体20进一步固定,藉由所述第一调节扣17能够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对所述紧固带15的长度进行调整;通过所述背垫18,能够对佩戴人员的背部和瓶体20进行防护,避免奔跑过程中所述瓶体20发生晃动而对佩戴人员造成伤害,同时可以防止所述瓶体20受到损坏;通过所述安置袋19可以对所述头罩43进行放置,从而提高一体性,节约穿戴时间;通过所述挂环101可以将整体组件进行悬挂,从而方便拿取;通过所述减压器21能够在所述瓶体20 进口压力和出口流量发生变化时,保证出口压力始终维持稳定;通过所述供气阀41可以根据佩戴者呼吸量大小方便地调节供气量大小,以便于人员藉由所述导气管3吸取所述瓶体20内的氧气;通过所述口鼻罩42和所述头罩43,可以对佩戴者的头部进行防护,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同时可以防止眼睛受浓烟影响而导致无法正常视物,将所述头罩43从所述安置袋19内取出戴至头上即可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体20采用铝合金缠绕碳纤维复合气瓶,其优点是耐高压且质量小,能够为逃生人员提供更轻便的负重,提高逃生的成功率;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方便的对所述瓶体20进行携带,节约了人员的逃生时间,从而可以更加快速的逃离火灾现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背带、供气瓶、导气管和吸氧装置;所述供气瓶和所述承载背带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承载背带内部;所述导气管和所述供气瓶固定连接且连通,并位于所述供气瓶侧边;所述吸氧装置和所述导气管固定连接且连通,并位于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供气瓶一端;所述承载背带包括软背、两个调节肩带、承接袋、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两个紧固带、连接扣和两个第一调节扣;两个所述调节肩带分别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软背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带、所述第二限位带、所述承接袋分别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软背远离所述调节肩带一侧;两个所述紧固带和分别所述第二限位带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带两侧;所述连接扣分别和所述两个所述紧固带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紧固带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扣分别和两个所述紧固带活动连接,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紧固带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背带还包括多个背垫;多个所述背垫分别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软背远离所述调节肩带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背带还包括安置袋;所述安置袋和所述第一限位带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带侧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背带还包括挂环;所述挂环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软背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肩带包括连接带和第二调节扣;所述连接带和所述软背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软背侧边;所述第二调节扣和所述连接带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带侧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瓶包括瓶体和减压器;所述瓶体和所述承接袋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承接袋上方;所述减压器和所述瓶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体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装置包括供气阀、口鼻罩和头罩;所述供气阀和所述导气管固定连接且连通,并位于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瓶体一端;所述口鼻罩和所述供气阀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供气阀侧边;所述头罩和所述口鼻罩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口鼻罩侧边。
CN202022632972.6U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 Active CN213964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32972.6U CN213964866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32972.6U CN213964866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64866U true CN213964866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6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32972.6U Active CN213964866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64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21098A1 (en) Plate carrier apparatus and method
EP1589838B1 (en) Full body harness
US4049164A (en) Back frame
US5435305A (en) Emergency air supply pack
US5584289A (en) Breathing apparatus having a flexible manifold connected between a plurality of air cylinders
US20120012421A1 (en) Harness and Lift Sling
JPH03205066A (ja) 呼吸装置
US2675150A (en) Pack harness for compressed gas cylinders
WO2014031671A1 (en) Respirator assembly
US10799726B2 (en) Full hood respirator
CN106943685B (zh) 一种可穿戴氧气自救呼吸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3964866U (zh) 一种轻型逃生呼吸器
US4377163A (en) Breathing apparatus
CN217489571U (zh) 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
KR20130075366A (ko) 긴급구조용 공기호흡기
CN203342230U (zh) 一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背带
CN215084401U (zh) 一种消防用多功能背托
US20150273247A1 (en) Mine Escape Self-Rescuer System and Method
US11130007B2 (en) Breathing tube retain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09790655U (zh) 一种新型空气呼吸保护器
WO2018064286A1 (en) Rebreather apparatus
CN210433863U (zh) 穿戴式消防装备
CN210143918U (zh) 一种防止头盔面屏起雾的面罩
US2467364A (en) Aviator's pressure vest
CN207101664U (zh) 一种可穿戴的空气呼吸器头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