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5422U - 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5422U
CN213955422U CN202023133807.2U CN202023133807U CN213955422U CN 213955422 U CN213955422 U CN 213955422U CN 202023133807 U CN202023133807 U CN 202023133807U CN 213955422 U CN213955422 U CN 213955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ter supply
exchange tube
energ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338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成文
夏艳
王宇杰
刘学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xing Pip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xing Pi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xing Pip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xing Pi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338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5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5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5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包括供水端、换热管及回水端,所述供水端上设有用于调节供水端内热水流速的电磁球阀,所述供水端、换热管及回水端上均设有温度监控机构,所述温度监控机构与电磁球阀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管道中设置温度监控机构,实时感应管道经过的环境中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触发电磁球阀调节热水流速,使温度达到设定范围的同时,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节能降耗。

Description

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管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等)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然后经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对用户进行供热。
地暖,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达到舒适采暖目的。按不同传热介质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两类,目前我国北方大多为水地暖。
地源热泵技术及地暖均需要以换热管道为载体,由高温介质透过换热管道对低温介质进行加热。
公开号为CN10181721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导热塑料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原辅料熔融共混改性与塑料管材挤出成型机组合二为一,工序少、流程短、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效果明显,制得的塑料管导热性能远高于传统的塑料管道。
公开号为CN10275929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导热塑料管,管壁由三种不同组分的材料复合而成,三种不同组分的材料具有不同功能,其中管壁的内表面主要为耐腐蚀性好、外表面主要为抗刮擦能力强的聚乙烯塑料层,管壁的中间主要为高热导率的聚乙烯塑料层,这种多层复合导热塑料管,克服了单组分单层均质导热塑料管采用金属导热改性剂时管壁表面耐腐蚀性降低、采用无机粉体导热改性剂时管壁表面产生浮色、采用金属纤维或者无机纤维导热改性剂时管壁表面出现纤维外露的弊端,这种管材可直接用于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系统和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做热交换管,提高了系统的传热能力,也可经焊接加工成不同形式不同结构的热交换器,广泛用于化工、食品、医药制造过程。
公开号为CN10212831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高导热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和高导热耐热聚乙烯管材的制备工艺及配方,由耐腐蚀性、耐热性兼优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或者耐热聚乙烯树脂与导热系数高的导热材料及其它助剂通过熔融共混改性后挤出成型的,其导热系数为基础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或耐热聚乙烯的2倍以上。当输送介质为≤40℃水时,高导热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可直接用于土壤源热泵、海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和辐射供冷、供暖系统做热交换管,提高了系统的传热能力,也可经焊接加工成不同形式不同结构的热交换器,用于介质温度较高的化工、食品、医药制造过程;当输送介质为高温水时,高导热耐热聚乙烯管材可在70℃下连续工作设计寿命可达50年,短期(六年)工作温度可达90℃,(一年)工作温度可达110℃,可用作地板采暖等高温水换热系统。
当在地源热泵系统使用上述三项发明中公开的高导热率的塑料管制成的地源热泵热交换管道导热性强,容易从地源获得更多热能,但换热管道内的水流速度过快或过慢将导致出水温度过低或造成地热能浪费。
当采用常规地热供暖系统的固定供水流速、固定供水温度供热或者固定功率供热的方式时,使用上述三项发明中公开的高导热率的塑料管制成的地暖管道导热性强,容易造成室内温度过热,导致热能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以调节换热管道内的水流速,使热能充分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包括供水端、换热管及回水端,所述供水端上设有用于调节供水端内热水流速的电磁球阀,所述供水端、换热管及回水端上均设有温度监控机构,所述温度监控机构与电磁球阀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控机构包括绑带、支架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支架底部两侧设有供绑带穿过的安装孔,支架通过绑带固定在供水端、换热管或回水端上,支架中部设有安装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安装腔内且温度传感器与电磁球阀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与供水端、换热管或回水端接触的一面设有多个散热槽。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侧壁设有过线孔。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由高导热聚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上的支架设于换热管上方。
优选的,所述支架与供水端、换热管或回水端接触的一面宽度小于支架远离供水端、换热管或回水端一面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控机构沿换热管延伸方向设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供水端、回水端分别通过分水器与换热管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管道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管道中设置温度监控机构,实时感应管道经过的环境中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触发电磁球阀调节水流速,使温度达到设定范围的同时,热源的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浪费;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支架安装在管道上,无需对管道进行改造,拆装方便快捷,支架能够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防止受到外力压迫导致传感器受损;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管道由于换热管相较普通管材具有更高的导热率,通过温度监控机构监控地源热泵系统回水端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触发电磁球阀调节供水端流速,以保证最合理地源热能交换效率,使得地源热能得到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换热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换热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温度监控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水端;2、换热管;3、回水端;4、电磁球阀;5、温度监控机构;6、绑带;7、支架;8、安装孔;9、安装腔;10、散热槽;11、过线孔;12、分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当用于住宅内地暖管道时,包括供水端1、换热管2及回水端3,所述供水端1、回水端3分别通过分水器12与换热管2连通,所述供水端1上设有用于调节供水端1内热水流速的电磁球阀4,所述供水端1、换热管2及回水端3上均设有温度监控机构5,所述温度监控机构5与电磁球阀4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监控机构5实时感应供水端1、换热管2及回水端3的温度,发送到PLC控制器,当任一温度高于设定范围时,PLC控制器向电磁球阀4发送信号,触发电磁球阀4降低供水端1内的热水流速,使温度降低至适当范围,反之,增提高供水端1内的热水流速。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当用于地源热泵管道时,包括供水端1、换热管2及回水端3,所述供水端1上设有用于调节供水端1内热水流速的电磁球阀4,所述供水端1、换热管2及回水端3上均设有温度监控机构5,所述温度监控机构5与电磁球阀4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监控机构5实时感应供水端1、换热管2及回水端3的温度,发送到PLC控制器,当任一温度高于设定范围时,PLC控制器向电磁球阀4发送信号,触发电磁球阀4降低供水端1内的热水流速,使温度降低至适当范围,反之,增提高供水端1内的热水流速。
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控机构5包括绑带6、支架7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支架底部两侧设有供绑带穿过的安装孔8,支架通过绑带绑定到供水端1、换热管2或回水端3上,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无需改变管道的结构,支架7中部设有安装腔9,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安装腔9内且温度传感器与电磁球阀4电性连接,支架7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可以防止温度传感器受到外力压迫导致温度传感器损坏。
优选的,所述支架7与供水端1、换热管2或回水端3接触的一面设有多个散热槽10,散热槽10能够促进热量的传递,避免支架7与管道接触面的温度过热高于环境温度,提高了温度感应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9侧壁设有过线孔11,用于电线穿过,提高电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处的牢固性,防止脱落,降低维修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2采用的是公开号为CN102128316A公开的高导热率耐热聚乙烯塑料管。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2上的支架7设于换热管2上方,当换热管2发生漏水时,可以降低水流向温度传感器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支架7与供水端1、换热管2或回水端3接触的一面宽度小于支架远离供水端1、换热管2或回水端3一面的宽度,梯形的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控机构5沿换热管2延伸方向设有多个,提高监测范围,防止局部温度异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端、换热管及回水端,所述供水端上设有用于调节供水端内热水流速的电磁球阀,所述供水端、换热管及回水端上均设有温度监控机构,所述温度监控机构与电磁球阀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控机构包括绑带、支架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支架底部两侧设有供绑带穿过的安装孔,支架通过绑带固定在供水端、换热管或回水端上,支架中部设有安装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安装腔内且温度传感器与电磁球阀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供水端、换热管或回水端接触的一面设有多个散热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侧壁设有过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由高导热聚乙烯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上的支架设于换热管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供水端、换热管或回水端接触的一面宽度小于支架远离供水端、换热管或回水端一面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控机构沿换热管延伸方向设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端、回水端分别通过分水器与换热管连通。
CN202023133807.2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 Active CN213955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3807.2U CN213955422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3807.2U CN213955422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5422U true CN213955422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94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33807.2U Active CN213955422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5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55422U (zh) 一种高导热节能型聚乙烯换热管道
CN205871679U (zh) 一种储热式相变暖风系统
CN202709828U (zh) 太阳能热水器用水平落差热管
CN201242293Y (zh) 空气源热泵型太阳能热水器
CN201828020U (zh) 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型热泵热水器
CN108317755A (zh) 一种太阳能高温热水供应系统
CN207610266U (zh) 一种水电一体散热器系统
CN201110660Y (zh) 冷热水交换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796543Y (zh) 自动调温床
CN209431591U (zh) 一种空调装置
CN207569968U (zh) 一种板式水电一体散热器系统
CN207849742U (zh) 空气能热泵热水机
CN102128519A (zh) 半导体制热制冷装置
CN202018157U (zh) 半导体制热制冷装置
CN206160764U (zh) 一种多层传导型的铜散热器
CN201163156Y (zh) 一种组合式高温空气预热器
CN201463271U (zh) 一种有机热载体热能转换新装置
CN211739263U (zh) 一种踢脚线式热管辐射供暖供冷系统
CN203824160U (zh) 热管辐射立式采暖/制冷系统
CN214746035U (zh) 太阳能pv-t自驱动蓄热系统
CN211977000U (zh) 一种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CN202204044U (zh) 高效节能热互补式新型换散热水器
CN209310115U (zh) 壁挂式太阳能取暖装置
CN207569967U (zh) 一种板式水电一体散热器
CN207569976U (zh) 一种新型板式水电一体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