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0683U -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40683U
CN213940683U CN202022889661.8U CN202022889661U CN213940683U CN 213940683 U CN213940683 U CN 213940683U CN 202022889661 U CN202022889661 U CN 202022889661U CN 213940683 U CN213940683 U CN 213940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opening edge
shaped
catheter body
circula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896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彭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彭涛 filed Critical 彭涛
Priority to CN2020228896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40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40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40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包括具有管腔的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设置为具有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的弧形片,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之间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导管本体第一端设置用于控制导管本体管腔内径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导管本体连接;医护人员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操作调节组件实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管径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背景技术
输尿管软镜技术是针对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新技术,手术中需要导入鞘做为隧道,协助软镜进入手术部位的通道器械。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困难在于以下几点:
1、术前需要给患者体内留置输尿管支架管促进输尿管被动扩张,以增加软镜术中置入导入鞘的成功率,但是在输尿管支架留置期间,患者需忍受尿频尿急腰痛血尿等正常并发症,且置入输尿管支架管至少需要2万,费用高;
2、目前有专家希望绕过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步骤,直接进行软镜手术,但在术中置入相应尺寸的导入鞘失败率较高,还会挫败专家的手术体验感,并且患者不得不面对首次无法进一步软镜碎石手术的事实;另外,手术过程中必须按照手术器械打开即计费的事实依据,增加了患者的手术费用和临床治疗周期,使得患者不仅需承受高昂的手术费用,还增加了治疗痛苦。
3、目前临床上存在不同型号的输尿管导入鞘,单根单用,从12F到16F,有经验的专家另辟蹊径,在术中逐步采用从小到大的扩张次序,逐步人工扩展输尿管内径,虽然提高了一定比例成功率,但由于反复进出扩张输尿管,会存在穿孔,断裂,出血,黏膜撕脱,输尿管痉挛,术后瘢痕狭窄等并发症风险,还存在器械成本高,多次同样导入鞘计费但医保报销困难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术中风险及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等问题,存在着多因素不确定性。
综上,依据现有技术方案、国内外软镜手术相关的文献报道,以及包括药物、输尿管支架管、结石大小等相关因素的积极及消极结论考虑,需要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包括具有管腔的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设置为具有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的弧形片,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之间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导管本体第一端设置用于控制导管本体管腔内径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导管本体连接;医护人员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操作调节组件实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管径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第二开口边位于第一开口边的内侧且第二开口边相对第一开口边能发生移动,在第二开口边的外侧固定设置用于填充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之间缝隙的弧形挡片,弧形挡片长度贯穿弧形片的长度;弧形挡片的设置有效保证导入鞘伸入患者体内后,体液从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之间的缝隙流入导管本体的管腔内部,有效保证导管本体的封闭性。
进一步,所述弧形挡片的弧长与导管本体管径最小时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的重叠弧长相一致;此种设置很好地保证了弧形片的封闭性。
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弧形片第二开口边第一端且与弧形挡片固定连接的第一弧形操作杆,以及设置在第一弧形操作杆第一端的旋转轮;通过此种方式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旋转轮改变第二开口边相对第一开口边的位置,进而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的管径;此种通过旋转改变管径的方式易操作。
进一步,所述旋转轮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临床常用的管径刻度,分别为10F,12F,14F,16F和18F;管径刻度所占旋转轮的弧长等于弧形挡片的弧长;此种设置保证通过管径刻度对导管本体管径的直接观察。
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边第一端的第二弧形操作杆,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操作杆第一端的参照板,参照板面向旋转轮的一侧设置尖形杆;通过尖形杆指向管径刻度实现临床上观察管径刻度的需求。
进一步,在所述旋转轮对应位置设置供尖形杆插入的尖形槽,且第二弧形操作杆设置为伸缩杆;使用时,先将第二弧形操作杆的长度调节至长于第一弧形操作杆的长度,再根据需求旋转旋转轮至合适管径后再通过将尖形杆插入尖形槽内部实现对导管本体管径的固定。此种第二弧形操作杆为伸缩杆的设置有效避免参照板影响到旋转轮的正常旋转。
进一步,在所述旋转轮外围设置圆形环,旋转轮和圆形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且连接杆设置在旋转轮远离第一弧形操作杆的一侧;此种直径大的圆形环的设置方便手术中医护人员的操作。
进一步,在所述圆形环的左端或右端设置间接显示导管本体管径的显示组件,显示组件与圆形环通过传送带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对导管本体管径的准确认定。
进一步,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放置在病床上的放置架,限定在放置架一面且能够相对放置架旋转的旋转层,以及控制旋转层进行有效旋转的操作层,旋转层位于操作层和放置架的中间且三者的圆心前后映射为一点;传送带两端分别位于圆形环和操作层;通过此种方式旋转圆形环,顺序带动操作层和旋转层的旋转,并通过观察旋转层旋转后中间留有的内径实现对导管本体管径的间接观察。此种设置放大了对导管本体管径的观察效果,使得术中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可以观察的到。
进一步,在所述放置架面向旋转层的一面设置供旋转层伸入的圆环形容纳腔;此种设置保证旋转层相对放置架的有效旋转。
进一步,所述旋转层包括4-16个三角形板,三角形板面向放置架的一面设置伸入圆环形容纳腔的第一圆柱,三角形板面向操作层的一面设置能够伸入操作层的第二圆柱;通过此种方式由操作层的转动顺序带动第二圆柱、三角形板分别围绕圆心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圆柱在圆环形容纳腔内做圆周运动,且三角形板在围绕圆心转动时三角形板中间始终留有正多边形。
进一步,所述三角形板的数量优选设置8个;此种设置成本低且能满足旋转时三角形板中间形成近乎正圆的需求。
进一步,所述操作层包括最外层的第一圆环,以及位于内层的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连接片围绕第一圆环呈圆周型排列且连接片的数量与三角形板的数量一致;在连接片中间设置供第二圆柱来回移动且贯穿连接片的直槽口;通过设置直槽口限定第二圆柱的移动位置从而有效限定三角形板在转动时的转动轨迹。
进一步,所述第二圆环的直径等于导管本体的最大管径值,第一圆环的直径等于圆形环;此种设置保证医生在通过调节组件由小向大或者由大向小调节导管本体的管径时,显示组件能够准确显示导管本体的的管径。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圆环远离旋转层的一面内侧设置圆环形参照片,圆环形参照片能够显示三角形板旋转时中间正多边形的内接圆的直径;此种设置便于医护人员观察三角形板中间留的正多边形的内接圆直径大小。
进一步,所述圆环形参照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在圆环形参照片表面设置有与旋转轮表面相对应的管径刻度;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在术中的观察。
进一步,在所述圆形环的外侧壁前后两侧,第一圆环的外侧壁前后两侧分别设置高度大于传送带厚度的弧形限定片;此种在圆形环和第一圆环外侧壁设置弧形限定片的设置有效防止传送带自圆形环和/或第一圆环掉落。
进一步,所述圆形环或第一圆环上的弧形限定片之间设置用于固定传送带继续转动的固定件;固定件包括中间留有凹槽的且两端分别与弧形限定片连接的连接块,以及设置在凹槽且能与凹槽发生相对移动的固定块;通过外拉或内送固定块,使得固定块远离传送带或者紧挨传送带,实现对传送带位置的有效固定。
进一步,所述凹槽内部设置为摩擦面,另连接块的内侧面不与传送带连接。
使用时,本导管本体的管径未打开时处于最小管径的状态,然后将最小管径的导管本体伸入患者体内,再通过顺时针旋转旋转轮逐步增大导管本体的管径,从而实现逐步人工扩张输尿管内径的目的;另外,由于输尿管软镜手术对手术器械的精密性要求,医师在操作时可以通过观察旋转轮和显示组件上的管径刻度,最大程度地保证导管本体管径的准确性;当需要指定导管本体的管径时,医师可以通过参照板上的尖形杆插入尖形槽的方式控制指定管径大小,此外,医师还可通过操作设置在圆形环和第一圆环外侧的固定块和连接块,控制传送带的位置,实现对指定管径大小的固定。
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可调节管径的导管本体和调节组件,满足医师们在术中采用逐步从小到大的扩张次序的要求,同时也避免了目前需要多次反复进出扩张输尿管的问题,有效提高软镜术一次性成功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另外,本产品由于其管径可调的优势还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费用和临床治疗周期,减少治疗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本体第一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本体第一端(导管本体设置有调节组件和显示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本体第一端(导管本体设置有调节组件和显示组件)显示组件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架,旋转层,操作层和圆环形参照片相互分离时显示组件前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架,旋转层,操作层和圆环形参照片相互分离时显示组件后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层安装在操作层时显示组件后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操作层的前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操作层和圆环形参照片安装在一起时的前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本体第一端(导管本体设置有调节组件和显示组件)调节组件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本体第一端(导管本体设置有调节组件)左视角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本体第一端(导管本体设置有调节组件)右视角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本体第一端旋转轮和参照板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管本体;11、第一开口边;12、第二开口边;13、弧形挡片;14、第一弧形操作杆;15、旋转轮;16、第二弧形操作杆;161、参照板;162、尖形杆;163、尖形槽;17、圆形环;18、连接杆;2、管径刻度;3、放置架;31、圆环形容纳腔;4、旋转层;41、三角形板;42、第一圆柱;43、第二圆柱;5、操作层;51、第一圆环;52、第二圆环;53、连接片;54、直槽口;55、弧形限定片;56、连接块;57、固定块;6、传送带;7、圆环形参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包括具有管腔的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设置为具有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的弧形片,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导管本体1第一端设置用于控制导管本体1管腔内径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导管本体1连接;医护人员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操作调节组件实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1管径的目的。
所述第二开口边12位于第一开口边11的内侧且第二开口边12相对第一开口边11能发生移动,在第二开口边12的外侧固定设置用于填充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缝隙的弧形挡片13,弧形挡片13长度贯穿弧形片的长度;弧形挡片13的设置有效保证导入鞘伸入患者体内后,体液从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的缝隙流入导管本体1的管腔内部,有效保证导管本体1的封闭性。
所述弧形挡片13的弧长与导管本体1管径最小时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的重叠弧长相一致;此种设置很好地保证了弧形片的封闭性。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弧形片第二开口边12第一端且与弧形挡片13固定连接的第一弧形操作杆14,以及设置在第一弧形操作杆14第一端的旋转轮15;通过此种方式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旋转轮15改变第二开口边12相对第一开口边11的位置,进而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1的管径;此种通过旋转改变管径的方式易操作。
在所述旋转轮15外围设置圆形环17,旋转轮15和圆形环17通过连接杆18固定连接,且连接杆18设置在旋转轮15远离第一弧形操作杆14的一侧;此种直径大的圆形环17的设置方便手术中医护人员的操作。
在所述圆形环17的左端或右端设置间接显示导管本体1管径的显示组件,显示组件与圆形环17通过传送带6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准确认定。
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放置在病床上的放置架3,限定在放置架3一面且能够相对放置架3旋转的旋转层4,以及控制旋转层4进行有效旋转的操作层5,旋转层4位于操作层5和放置架3的中间且三者的圆心前后映射为一点;传送带6两端分别位于圆形环17和操作层5;通过此种方式旋转圆形环17,顺序带动操作层5和旋转层4的旋转,并通过观察旋转层4旋转后中间留有的内径实现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间接观察。此种设置放大了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观察效果,使得术中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可以观察的到。
在所述放置架3面向旋转层4的一面设置供旋转层4伸入的圆环形容纳腔31;此种设置保证旋转层4相对放置架3的有效旋转。
所述旋转层4包括4-16个三角形板41,三角形板41面向放置架3的一面设置伸入圆环形容纳腔31的第一圆柱42,三角形板41面向操作层5的一面设置能够伸入操作层5的第二圆柱43;通过此种方式由操作层5的转动顺序带动第二圆柱43、三角形板41分别围绕圆心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圆柱42在圆环形容纳腔31内做圆周运动,且三角形板41在围绕圆心转动时三角形板41中间始终留有正多边形。
所述三角形板41的数量优选设置8个;此种设置成本低且能满足旋转时三角形板41中间形成近乎正圆的需求。
所述操作层5包括最外层的第一圆环51,以及位于内层的第二圆环52,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之间通过连接片53固定连接,连接片53围绕第一圆环51呈圆周型排列且连接片53的数量与三角形板41的数量一致;在连接片53中间设置供第二圆柱43来回移动且贯穿连接片53的直槽口54;通过设置直槽口54限定第二圆柱43的移动位置从而有效限定三角形板41在转动时的转动轨迹。
所述第二圆环52的直径等于导管本体1的最大管径值,第一圆环51的直径等于圆形环17;此种设置保证医生在通过调节组件由小向大或者由大向小调节导管本体1的管径时,显示组件能够准确显示导管本体1的的管径。
在所述第二圆环52远离旋转层4的一面内侧设置圆环形参照片7,圆环形参照片7能够显示三角形板41旋转时中间正多边形的内接圆的直径;此种设置便于医护人员观察三角形板41中间留的正多边形的内接圆直径大小。
所述圆环形参照片7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在圆环形参照片7表面设置有与旋转轮15表面相对应的管径刻度2;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在术中的观察。
在所述圆形环17的外侧壁前后两侧,第一圆环51的外侧壁前后两侧分别设置高度大于传送带6厚度的弧形限定片55;此种在圆形环17和第一圆环51外侧壁设置弧形限定片55的设置有效防止传送带6自圆形环17和/或第一圆环51掉落。
所述圆形环17或第一圆环51上的弧形限定片55之间设置用于固定传送带6继续转动的固定件;固定件包括中间留有凹槽的且两端分别与弧形限定片55连接的连接块56,以及设置在凹槽且能与凹槽发生相对移动的固定块57;通过外拉或内送固定块57,使得固定块57远离传送带6或者紧挨传送带6,实现对传送带6位置的有效固定。
所述凹槽内部设置为摩擦面,另连接块56的内侧面不与传送带6连接。
实施例2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包括具有管腔的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设置为具有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的弧形片,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导管本体1第一端设置用于控制导管本体1管腔内径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导管本体1连接;医护人员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操作调节组件实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1管径的目的。
所述第二开口边12位于第一开口边11的内侧且第二开口边12相对第一开口边11能发生移动,在第二开口边12的外侧固定设置用于填充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缝隙的弧形挡片13,弧形挡片13长度贯穿弧形片的长度;弧形挡片13的设置有效保证导入鞘伸入患者体内后,体液从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的缝隙流入导管本体1的管腔内部,有效保证导管本体1的封闭性。
所述弧形挡片13的弧长与导管本体1管径最小时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的重叠弧长相一致;此种设置很好地保证了弧形片的封闭性。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弧形片第二开口边12第一端且与弧形挡片13固定连接的第一弧形操作杆14,以及设置在第一弧形操作杆14第一端的旋转轮15;通过此种方式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旋转轮15改变第二开口边12相对第一开口边11的位置,进而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1的管径;此种通过旋转改变管径的方式易操作。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边11第一端的第二弧形操作杆16,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操作杆16第一端的参照板161,参照板161面向旋转轮15的一侧设置尖形杆162;通过尖形杆162指向管径刻度2实现临床上观察管径刻度2的需求。
在所述旋转轮15对应位置设置供尖形杆162插入的尖形槽163,且第二弧形操作杆16设置为伸缩杆;使用时,先将第二弧形操作杆16的长度调节至长于第一弧形操作杆14的长度,再根据需求旋转旋转轮15至合适管径后再通过将尖形杆162插入尖形槽163内部实现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固定。此种第二弧形操作杆16为伸缩杆的设置有效避免参照板161影响到旋转轮15的正常旋转。
在所述旋转轮15外围设置圆形环17,旋转轮15和圆形环17通过连接杆18固定连接,且连接杆18设置在旋转轮15远离第一弧形操作杆14的一侧;此种直径大的圆形环17的设置方便手术中医护人员的操作。
在所述圆形环17的左端或右端设置间接显示导管本体1管径的显示组件,显示组件与圆形环17通过传送带6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准确认定。
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放置在病床上的放置架3,限定在放置架3一面且能够相对放置架3旋转的旋转层4,以及控制旋转层4进行有效旋转的操作层5,旋转层4位于操作层5和放置架3的中间且三者的圆心前后映射为一点;传送带6两端分别位于圆形环17和操作层5;通过此种方式旋转圆形环17,顺序带动操作层5和旋转层4的旋转,并通过观察旋转层4旋转后中间留有的内径实现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间接观察。此种设置放大了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观察效果,使得术中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可以观察的到。
在所述放置架3面向旋转层4的一面设置供旋转层4伸入的圆环形容纳腔31;此种设置保证旋转层4相对放置架3的有效旋转。
所述旋转层4包括4-16个三角形板41,三角形板41面向放置架3的一面设置伸入圆环形容纳腔31的第一圆柱42,三角形板41面向操作层5的一面设置能够伸入操作层5的第二圆柱43;通过此种方式由操作层5的转动顺序带动第二圆柱43、三角形板41分别围绕圆心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圆柱42在圆环形容纳腔31内做圆周运动,且三角形板41在围绕圆心转动时三角形板41中间始终留有正多边形。
所述三角形板41的数量优选设置8个;此种设置成本低且能满足旋转时三角形板41中间形成近乎正圆的需求。
所述操作层5包括最外层的第一圆环51,以及位于内层的第二圆环52,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之间通过连接片53固定连接,连接片53围绕第一圆环51呈圆周型排列且连接片53的数量与三角形板41的数量一致;在连接片53中间设置供第二圆柱43来回移动且贯穿连接片53的直槽口54;通过设置直槽口54限定第二圆柱43的移动位置从而有效限定三角形板41在转动时的转动轨迹。
所述第二圆环52的直径等于导管本体1的最大管径值,第一圆环51的直径等于圆形环17;此种设置保证医生在通过调节组件由小向大或者由大向小调节导管本体1的管径时,显示组件能够准确显示导管本体1的的管径。
在所述第二圆环52远离旋转层4的一面内侧设置圆环形参照片7,圆环形参照片7能够显示三角形板41旋转时中间正多边形的内接圆的直径;此种设置便于医护人员观察三角形板41中间留的正多边形的内接圆直径大小。
所述圆环形参照片7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在圆环形参照片7表面设置有与旋转轮15表面相对应的管径刻度2;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在术中的观察。
在所述圆形环17的外侧壁前后两侧,第一圆环51的外侧壁前后两侧分别设置高度大于传送带6厚度的弧形限定片55;此种在圆形环17和第一圆环51外侧壁设置弧形限定片55的设置有效防止传送带6自圆形环17和/或第一圆环51掉落。
实施例3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包括具有管腔的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设置为具有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的弧形片,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导管本体1第一端设置用于控制导管本体1管腔内径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导管本体1连接;医护人员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操作调节组件实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1管径的目的。
所述第二开口边12位于第一开口边11的内侧且第二开口边12相对第一开口边11能发生移动,在第二开口边12的外侧固定设置用于填充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缝隙的弧形挡片13,弧形挡片13长度贯穿弧形片的长度;弧形挡片13的设置有效保证导入鞘伸入患者体内后,体液从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的缝隙流入导管本体1的管腔内部,有效保证导管本体1的封闭性。
所述弧形挡片13的弧长与导管本体1管径最小时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的重叠弧长相一致;此种设置很好地保证了弧形片的封闭性。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弧形片第二开口边12第一端且与弧形挡片13固定连接的第一弧形操作杆14,以及设置在第一弧形操作杆14第一端的旋转轮15;通过此种方式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旋转轮15改变第二开口边12相对第一开口边11的位置,进而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1的管径;此种通过旋转改变管径的方式易操作。
所述旋转轮15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临床常用的管径刻度2,分别为10F,
12F,14F,16F和18F;管径刻度2所占旋转轮15的弧长等于弧形挡片13的弧长;此种设置保证通过管径刻度2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直接观察。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边11第一端的第二弧形操作杆16,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操作杆16第一端的参照板161,参照板161面向旋转轮15的一侧设置尖形杆162;通过尖形杆162指向管径刻度2实现临床上观察管径刻度2的需求。
在所述旋转轮15对应位置设置供尖形杆162插入的尖形槽163,且第二弧形操作杆16设置为伸缩杆;使用时,先将第二弧形操作杆16的长度调节至长于第一弧形操作杆14的长度,再根据需求旋转旋转轮15至合适管径后再通过将尖形杆162插入尖形槽163内部实现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固定。此种第二弧形操作杆16为伸缩杆的设置有效避免参照板161影响到旋转轮15的正常旋转。
实施例4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包括具有管腔的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设置为具有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的弧形片,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导管本体1第一端设置用于控制导管本体1管腔内径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导管本体1连接;医护人员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操作调节组件实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1管径的目的。
所述第二开口边12位于第一开口边11的内侧且第二开口边12相对第一开口边11能发生移动,在第二开口边12的外侧固定设置用于填充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缝隙的弧形挡片13,弧形挡片13长度贯穿弧形片的长度;弧形挡片13的设置有效保证导入鞘伸入患者体内后,体液从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之间的缝隙流入导管本体1的管腔内部,有效保证导管本体1的封闭性。
所述弧形挡片13的弧长与导管本体1管径最小时第一开口边11和第二开口边12的重叠弧长相一致;此种设置很好地保证了弧形片的封闭性。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弧形片第二开口边12第一端且与弧形挡片13固定连接的第一弧形操作杆14,以及设置在第一弧形操作杆14第一端的旋转轮15;通过此种方式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旋转轮15改变第二开口边12相对第一开口边11的位置,进而扩大或者缩小导管本体1的管径;此种通过旋转改变管径的方式易操作。
所述旋转轮15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临床常用的管径刻度2,分别为10F,12F,14F,16F和18F;管径刻度2所占旋转轮15的弧长等于弧形挡片13的弧长;此种设置保证通过管径刻度2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直接观察。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边11第一端的第二弧形操作杆16,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操作杆16第一端的参照板161,参照板161面向旋转轮15的一侧设置尖形杆162;通过尖形杆162指向管径刻度2实现临床上观察管径刻度2的需求。
在所述旋转轮15对应位置设置供尖形杆162插入的尖形槽163,且第二弧形操作杆16设置为伸缩杆;使用时,先将第二弧形操作杆16的长度调节至长于第一弧形操作杆14的长度,再根据需求旋转旋转轮15至合适管径后再通过将尖形杆162插入尖形槽163内部实现对导管本体1管径的固定。此种第二弧形操作杆16为伸缩杆的设置有效避免参照板161影响到旋转轮15的正常旋转。
在所述旋转轮15外围设置圆形环17,旋转轮15和圆形环17通过连接杆18固定连接,且连接杆18设置在旋转轮15远离第一弧形操作杆14的一侧;此种直径大的圆形环17的设置方便手术中医护人员的操作。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包括具有管腔的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设置为具有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的弧形片,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之间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导管本体第一端设置用于控制导管本体管腔内径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导管本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边位于第一开口边的内侧且第二开口边相对第一开口边能发生移动,在第二开口边的外侧固定设置用于填充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之间缝隙的弧形挡片,弧形挡片长度贯穿弧形片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挡片的弧长与导管本体管径最小时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的重叠弧长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弧形片第二开口边第一端且与弧形挡片固定连接的第一弧形操作杆,以及设置在第一弧形操作杆第一端的旋转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临床常用的管径刻度,分别为10F,12F,14F,16F和18F。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径刻度所占旋转轮的弧长等于弧形挡片的弧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边第一端的第二弧形操作杆,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操作杆第一端的参照板,参照板面向旋转轮的一侧设置尖形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对应位置设置供尖形杆插入的尖形槽,且第二弧形操作杆设置为伸缩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外围设置圆形环,旋转轮和圆形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且连接杆设置在旋转轮远离第一弧形操作杆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形环的左端或右端设置间接显示导管本体管径的显示组件,显示组件与圆形环通过传送带连接。
CN202022889661.8U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Active CN213940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89661.8U CN213940683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89661.8U CN213940683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40683U true CN213940683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1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89661.8U Active CN213940683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40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68945B (zh) 一种管径可调型且显示管径大小的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JP6214695B2 (ja) ステータと回転部材とカバーとを備えた装置に取り付けられるデバイス、医療機器、駆動装置、ロータに回転運動を伝達する装置
JP5985468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AU2013343041B2 (en) Paranasal sinus access system
JP5763101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CN103327881B (zh) 旋转前进导管插入系统
AU4028700A (en) Endoluminal multi-luminal surgical sheath and method
CN213940683U (zh) 一种管径可调型输尿管软镜导入鞘
CN215459020U (zh) 一种用于拔除输尿管支架的拔除装置
US20220151464A1 (en) Handle for paranasal sinus access device
CN205994847U (zh) 腹腔镜下输尿管置管器
CN106419819A (zh) 一种经尿道的可弯曲手动膀胱镜
CN109498078A (zh) 普外科手术肌肉牵开装置
CN211584815U (zh) 一种新型的调弯结构
CN208660099U (zh) 带微孔的造影导管及介入导管组件
CN211024674U (zh) 一种输尿管支架装置
CN208726381U (zh) 一种乳腺外科手术后护理专用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19109406U (zh) 多瓣式扩张装置
CN212880583U (zh) 双侧牵拉型超选导管
CN219166782U (zh) 经胆道镜钳道的金属支架植入装置及金属支架
CN107137113A (zh) 医疗器械外操作手柄及医疗器械
CN219229971U (zh) 双腔可调弯鞘
CN220141862U (zh) 一种上颌窦取根装置
CN220142394U (zh) 一种输尿管导引鞘
CN220124781U (zh) 胆道镜专用穿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30

Address after: 100080 No. 2 anzhe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anzhen Road No. 2

Patentee before: Peng T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