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4140U - 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34140U
CN213934140U CN202023026409.0U CN202023026409U CN213934140U CN 213934140 U CN213934140 U CN 213934140U CN 202023026409 U CN202023026409 U CN 202023026409U CN 213934140 U CN213934140 U CN 213934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log
module
switch tube
control modul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264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葛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gshengda Electronic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sunda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sundar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sunda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264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34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34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34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电池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串模拟电池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包括第二主控模块、第二数模转换模块、第一串模拟电池,第一串模拟电池包括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第二主控模块分别与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连接,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分别与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电流检测模块、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连接,第二数模转换模块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每串包括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可实现模拟多串真实电池的效果。

Description

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各消费类电子产品大量使用锂电池和聚合物电池,使用真实电池测试电子产品影响测试效率,常常使用模拟电池来带替真实电池,模拟电池也可称之为电池模拟器。蓝牙产品则需要用到小电流检测功能,部分产品使用了多串真实电池串联来供电,也无法在过载过流时自动保护,以往单个模拟电池难以满足产品测试需求,给产品研发调试和产线生产测试时遇到众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串模拟电池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串小功率模拟电池,每串包括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可实现模拟多串真实电池的效果,还具有电流档保护模块,可实现过载过流自动保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包括第二主控模块、第二数模转换模块、第一串模拟电池,第一串模拟电池包括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第二主控模块分别与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连接,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分别与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电流检测模块、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连接,第二数模转换模块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小功率模拟电池还包括电流档保护模块,所述电流档保护模块分别与第二主控模块、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档保护模块包括A档保护电路,A档保护电路设置有第一开关管Q21、第二开关管Q51、第三开关管Q122、第四开关管Q31,第一开关管Q21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第一开关管Q21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Q5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21的基极与第二开关管Q51的基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2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一光耦PC11的感光端,第三开关管Q122的源极分别与第四开关管Q31的源极、第二开关管Q51 的集电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122的栅极分别与第四开关管Q31的栅极、第一开关管Q21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122的漏极与第四开关管Q31的漏极串接在所述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线路上,第一光耦PC11的发光端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41、地连接,第二开关管Q5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连接有第一电阻R122;所述第一开关管Q21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Q5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Q122和第四开关管Q31 为NMOS管。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档保护模块包括uA档保护电路,所述uA档保护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Q41、第六开关管Q61、第二光耦PC21和第三光耦PC31,第五开关管Q41的源极与第六开关管Q61的源极连接,第二光耦PC21感光端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第二光耦PC21感光端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三光耦 PC31感光端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Q41的栅极、第六开关管Q61的栅极连接,第三光耦PC31感光端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188与第五开关管Q41 的源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41的漏极与第六开关管Q61的漏极串接在所述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线路上,第二光耦PC21发光端的阴极通过串联的第三电阻R751、第四电阻R761与第三光耦PC31发光端的阳极连接,第三光耦 PC31发光端的阴极接地,第三电阻R751和第四电阻R761连接结点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Q41和第六开关管Q61为NMOS管。
优选的,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运放U43、第二运放U44,第一运放U43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U44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U44的输出端与第七开关管Q111的栅极连接,第七开关管Q111的漏极与第一串模拟电池的电源连接,第七开关管Q111的源极为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端;第二运放U44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连接,第一运放U43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运放U44的输出端与其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由第一电容C471和第九电阻R151串联组成的比例积分网络。
优选的,所述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包括第三运放U45、第四运放U46,第三运放U45的输出端与第一运放U4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三运放U45 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接,第三运放U45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运放U46的输出端与第八开关管Q121的栅极连接,第四运放U46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电阻分压电路,第八开关管Q121的漏极与第七开关管Q111的源极连接,第八开关管Q121的源极通过第一取样电阻R831与第一串模拟电池的电源输入端负极连接,第四运放U46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381与第八开关管Q121的源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阻分压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421、第八电阻R291 和第二电容C491,第七电阻R421和第八电阻R291串联,第八电阻R291和第二电容C491并联,第七电阻R421和第八电阻R291的连接结点与第四运放U46的同相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流灵敏放大器U47、第六电阻 R222,第六电阻R222串联在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线路上,第一电流灵敏放大器U47的正负采样端分别连接在第六电阻R222两端,第一电流灵敏放大器U47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41连接,第一电流灵敏放大器U47 的参考电压端与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串模拟电池和第三串模拟电池,所述第一串模拟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串模拟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串模拟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第三串模拟电池的负极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可输出小功率电源,适用于小电流检测,实现了模拟多串真实电池的目的,成本低。具有电流档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串模拟电池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串模拟电池的功率输出单元控制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入电压分支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转换二级分支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准电压分支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模转换模块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电路模块组合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的系统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电源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模转换模块原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电源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示意图。
图中:工频变压器1;中间电压抽头接口2;电源板3;功率输出接口4;控制面板5;第一主控模块15;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电压控制模块21;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功率输出模块24;输出保护模块25;电流档位切换模块26;电流取样模块27;电压模数转换模块28;电流模数转换模块29;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31;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 32;A档保护电路33;uA档保护电路34;电流检测模块35;第二主控模块41;第二数模转换模块42;电流档保护模块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串模拟电池的系统框图,包括电源单元、功率输出单元、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控制面板5,其中,电源单元包括工频变压器1和电源板3。
工频变压器将AC 220V降压为低电交流电,电源板3对低电压交流电进行整流和滤波为直流电,给控制面板5、功率输出单元和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供电。
其中,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由3路独立小功率模拟电池串接组成,分别为第一串模拟电池、第二串模拟电池和第三串模拟电池,模拟4串电池的中间抽头电压;3路独立的小功率模拟电池,通过控制面板5可对每串小功率模拟电池单独设置电压,独立校准电压;功率输出单元和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均安装有风扇,通过空气对流对功率模块散热,保障模块稳定工作;3路总功率30s内平均功率大于3W开启风扇,小于3W持续1分钟关闭风扇;控制面板5用于显示电压、电流和功率等信息,并可通过LCD触摸屏操作进行整机输出电压控制。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串模拟电池采用功率输出单元和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功率输出单元可输出大功率电源,适用于大电流检测;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可输出小功率电源,适用于小电流检测;功率输出单元输出电压VOut+高于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电压,功率输出单元与第三串模拟电池之间的压差组成虚拟的第四串模拟电池,功率输出单元负极与第一串模拟电池负极连接,第一串模拟电池正极与第二串模拟电池负极连接,第二串模拟电池正极与第三串模拟电池负极连接,第一串模拟电池正极、第二串模拟电池正极、第三串模拟电池正极分别输出电压VOut1+、VOut2+、VOut3+,三串模拟电池串接,相邻两串模拟电池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电压抽头。结合图2和图8,输出接口包括功率输出接口4和中间电压抽头接口2,功率输出单元与功率输出接口4连接,中间电压抽头与中间电压抽头接口2连接;相比现有技术,这种组合实现方式可以很好适应大电流检测和小电流检测功能,适应性强,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串模拟电池采用工频变压器作为初级供电源,而非普通的开关电源,通过整流滤波及稳压产生的线性直流电源供应器具有高稳定、低杂讯、低漂移和带负载强力强的有益效果。
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串模拟电池的功率输出单元控制框图,包括第一主控模块15、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电压控制模块 21、功率输出模块24、电流取样模块27、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和功率输出接口4。
第一主控模块15分别与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电流取样模块27、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连接。
第一主控模块15用于功率输出单元的系统控制,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 用于将第一主控模块15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产生基准电压;
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与电压控制模块21连接,用于设置电压控制模块 21的VSet控制电压;
电压控制模块21与功率输出模块24连接,用于设置功率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与功率输出模块24连接,用于采集输出电流;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还与电压控制模块21连接,用于获取电压控制模块21中运放同相输入端的电压VOutClt;
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与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连接,用于获取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的ISet控制电流;
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与第一主控模块15连接,用于将输出电流反馈给第一主控模块15;
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24、第一主控模块15连接,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用于获取功率输出模块24的输出电压,反馈给第一主控模块15;
电流取样模块27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24、第一主控模块15连接,电流取样模块27对功率输出模块24的电流进行采样,然后反馈给第一主控模块 15;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分辨率,获取高精度电压值,用于显示屏显示高精度数值,还包括电压模数转换模块28,电压模数转换模块28分别与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第一主控模块15连接,电压模数转换模块28经过高分辨率采样,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反馈给第一主控模块15。虽然同样输出电压反馈,与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的不同之处于,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发送给第一主控模块15的是模拟信号,速度快、响应及时,可以使第一主控模块15快速处理,但第一主控模块15无法处理成高精度数据,而电压模数转换模块28则有很高的分辨率,处理后直接给数字信号发送给第一主控模块15,最后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数高精度电压值,高精度及高分辨率可达1mV,对测试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分辨率,获取高精度电流值,用于显示屏显示高精度数值,还包括电流模数转换模块29,电流模数转换模块29分别与电流取样模块27、第一主控模块15连接,电流模数转换模块29经过高分辨率采样,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反馈给第一主控模块15,可以精确测试出产品的待机电流和待机功耗。电流取样模块27发送的是模拟信号,速度快、响应及时,可以使第一主控模块15快速处理,但第一主控模块15无法处理成高精度数据,而电流模数转换模块29则有很高的分辨率,处理后直接给数字信号发送给第一主控模块15,最后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数高精度电流值。
进一步的,为了提供输出保护,防止大电流等情况损坏功率输出模块24,还设置有输出保护模块25,输出保护模块25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24、第一主控模块15、功率输出接口4连接,输出保护模块25受第一主控模块15控制,实现功率输出模块24与功率输出接口4之间的通断;
进一步的,为了适应大电流检测和小电流检测功能,还包括电流档位切换模块26,电流档位切换模块26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24、第一主控模块15、功率输出接口4连接,电流档位切换模块26受第一主控模块15控制,实现功率输出模块24与功率输出接口4之间电流档位的切换;
进一步的,为了与外部设备通讯,还包括RS485通讯模块12,RS485通讯模块12与第一主控模块15连接,外部设备通过DB9通讯接口可以实现与第一主控模块15的通讯;
进一步的,为了在温度达到阈值时开启风扇吹风降温,还设置有风扇控制模块13,风扇控制模块13与第一主控模块15连接,可以实现对风扇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手动旋转调节输出参数,还包括编码器控制模块14,编码器控制模块14与第一主控模块15连接,通过安装在编码器上的电压调节旋钮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等参数的调节。
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入电压分支框图,电源板输出多路电压,电源板连接有输入电源插座,分配给功率输出单元各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入电源插座输出有多路电压,其中, +12V电源分配给风扇控制模块13、电压控制模块21、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和电源转换模块16,+5V电源分配给电源转换模块16、电流模数转模块29、电流取样模块27、电流档位切换模块26和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5V源电压分配给电压控制模块21、输出电压放大模块22、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和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V+H 电源分配给电压控制模块21,V+P电源分配给功率输出模块24,功率输出模块24输出VO+1电源给到输入电源插座。
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转换二级分支框图,电源转换模块16对输入的+12V和+5V电压进行降压,降压的3.3V电源分配给 RS485通讯模块、第一主控模块15、编码器控制模块14、电压模数转换模块 28和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降压的VSW+1和VSW-1电源分配给输出保护模块25。
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准电压分支框图,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除了进行数模转换外,还提供Ref和1/2Ref基准电压,其中, Ref分配给第一主控模块15、风扇控制模块13、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和电压模数转换模块28,1/2Ref分配给电流取样模块27。
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模转换模块原理图,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通过SPI总线与第一主控模块15连接,第一主控模块 15通过第一数模转换模块20输出预设电压VSet、预设电流ISet和基准电压 Ref,基准电压Ref通过运放U13输出二分之一基准电压1/2Ref。
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电路模块组合原理图,具体展示了各主要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图1中的VOut+输出电压指图7中功率输出模块24的输出电压,包括VO+1和VO+2,只是经过输出保护模块25时,用VO+1和VO+2区分输出保护模块25前后端的电压。
电压控制模块21包括运放U3和功率放大器U2,VSet通过电阻R11与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当VSet增大时,U3的输出端也随之增大,输出到U2的同相输出端,U2的输出端输出去控制功率输出模块24,功率输出模块24由多个NPN型三重扩散硅晶体管和PNP型大功率三极管组成,当二极管D1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2、Q3、Q4和Q5导通,V+P电源落在VO+1 线路上,功率输出模块24对外放电。
NPN型三极管Q14、NMOS管Q12,电阻R36、R41和R42组成一个恒流源控制电路。
当二极管D1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2、Q3、Q4和Q5截止,此时,二极管D3输出端为低电平,外部设备向功率输出模块24加载电压,使Q8、 Q9、Q10和Q11处于导通状态,功率输出模块24处于被充电状态。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输出单元具有充放电功能,自动检测,实现充放电快速自动切换。
电阻R21和R26组成分压电路,功率输出模块24的输出电压经此反馈到U2的反相输出端,当输出电压过高时,U2得到负反馈,使得U2降低输出电压,从而是输出电压维持动态平衡。
功率输出模块24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保护模块25,包括光耦PC1、NMOS 管Q6和Q7,光耦包括发光端和感光端,发光端为一个发光二极管,感光端为一个光敏三极管,PC1中的第1端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3端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第6端为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第5端为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 PC1的第6端Vcc和第4端Gnd分别与隔离模块M1输出的VSW+1、VSW-1 连接,PC1的第1端过通电阻R4与第一主控模块15的第13端连接,第一主控模块15用于控制PC1,在第一主控模块15检测到输出电流大于预定阈值时,第一主控模块15的OutOn端的输出电平状态,通过PC1可控制NMOS 管Q6和Q7的关断。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电源纹波,PC1的第6端Vcc和第4端Gnd之间还连接有滤波电容C4。
NMOS管Q6和Q7的栅极G与PC1的第5端连接,当PC1的第5端为低电平时,NMOS管Q6和Q7不导通;当PC1的第5端为高电平时,NMOS 管Q6和Q7导通。
具体地,Q6的源极S和Q7的源极S共同接入PC1的第4端,Q6的栅极G与源极S之间连接有电阻R12,Q6的漏极D与功率输出模块24的输出端连接,Q7的漏极D与功率输出接口4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带载能力,NMOS管Q6和Q7选用功率型NMOS 管。
功率输出模块24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有电流档位切换模块26,包括安档切换通路和毫安档切换通路;
安档切换通路包括电阻R37、三极管Q13和NMOS管Q15,+5V电源分别与电阻R37的一端、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主控模块15的安档控制端分别与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NMOS管Q15的栅极分别与三极管 Q13的发射极连接,NMOS管Q15的源极S与功率输出模块24的负极输出端连接,NMOS管Q15的漏极D与功率输出接口4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发射极高电压被击穿,三极管Q13的基极和发射极并联有反向二极管D5,防止有反向的高电压加在发射极上,形成一种保护钳位。
毫安档切换通路包括电阻R49、三极管Q16和NMOS管Q17,+5V电源分别与电阻R49的一端、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主控模块15的毫安档控制端分别与电阻R49的另一端连接,NMOS管Q16的栅极分别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NMOS管Q16的源极S通过二极管D6、D8、电容 C27与功率输出模块24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其中,二极管D6和D8反向并联,然后再与电容C27并联,NMOS管Q16的漏极D与功率输出接口4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发射极高电压被击穿,三极管Q16的基极和发射极并联有反向二极管D9,防止有反向的高电压加在发射极上,形成一种保护钳位。
安档接入点与毫安档接入点之间设置有检流电阻R43,检流电阻R43为四线精密检测电阻,检流电阻R43第1端与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检流电阻R43第2端与NMOS管Q15的源极S连接。
安档切换通路和毫安档切换通路受第一主控模块15的控制,当安档的A 端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3导通,NMOS管Q15导通,安档为通路状态,毫安档切换通路同时,但安档切换通路和毫安档切换通路设计时不会同时通路,选择其一为通路。
可以看出,可以自动检测电流大小,当测检测到产品小电流时仪器自动切换至毫安档。
电流取样模块27与检流电阻R43连接,具体地,电流取样模块27包括两个电流灵敏放大器U10和U11,U10的第4端、第6端分别与U11的第6 端、第4端连接,U10的第4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64、R59与R43的第1端连接,U10的第6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60、R54与R43的第2端连接,
电流灵敏放大器U10和U11分别通过电阻R66、R67与第一主控模块15 连接,电流灵敏放大器U10和U11的第3端连接有+5V电源,分别通过滤波电容C68、C69接地,电流灵敏放大器U10和U11的第3端与第5端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C39,电流灵敏放大器U10和U11的第3端连接有1/2Ref基准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当被测电流流过电阻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通过连接在检流电阻R43两端,电流灵敏放大器U10和U11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获取检流电阻R43两端电压,然后将检测电压放大后反馈第一主控模块 15。
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与检流电阻R43连接,输出电流放大模块23包括双通道运放U8A和运放U7,U8A的同相、反相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55、 R61连接至检流电阻R43的第1端、第2端,U8A的输出端与U7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U7将预设电流ISet与实际电流进行比较,当实际电流大于预设电流ISet 时,U7输出低电平,由于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8、二极管D7与U7 的输出端连接,此时会将U2的同时输入端电压拉低,在U2的控制下,使功率输出模块24输出电压降低,进而降低输出电流。
输出电压VO+2与运放U5的同相输入端连接,CN3代表远端采样接口,用于解决大电流压降问题。一般的电源是在电源的输出端子进行电压采样,虽然可以确保输出的端子的电压稳定,但是从输出端子到负载,这一段连接线会造成压降,因此负载实际得到的电压是低于电源输出端子的,而且受电流大小影响。通过设置远端采样接口把它用单独的导线直接连接到负载处,这样,电源检测的是负载上的实际电压,就避免了上述压降。当经过远端采样电路发现电压过低时,运放U5输出电压降低,从而使运放U3输出变高,随之运放U2输高变高,使整体输出电压变高,解决负载端电压过低的问题。
当第一主控模块15通过OutOn产生高电平,控制PC2A发光,PC2B感光后导通,电阻R38被短路掉,PC2并联有电阻R35,PC2与R35连接,R33 是采样电阻,VO+1通过R35输入到U5的同相输入端,VO-通过R29输入到 U5的反相输入端,R35和R29是限流保护电阻,用于保护差分放大器U5, U5的输出端通过R31和R34组成的分压电路与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U5 将输出电压放大后与预设电压VSet进行比较,当输出电压大于预设电压Vset 时,U3输出变低,从而控制U2降低输出,U2控制功率输出模块降低输出电压,维持电压的稳定输出。U5的输出端还连接有R45、R47、R50和R5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通过电阻R46、R51将R47两端分压反馈给第一主控模块 15,电阻R46、R5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滤波电容C19。
进一步的,为了获取高精度电压值,用于显示屏显示高精度数值,电压模数转换模块28通过ADOut+和ADOut-与R50连接,将R50两端分压输入给电压模数转换模块28,再由电压模数转换模块28中的U12反馈给第一主控模块15。
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的系统框图,小功率模拟电池包括第一串模拟电池、第二串模拟电池和第三串模拟电池,三串模拟电池原理和电路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负极接地,三串模拟电池正极分别输出VOut1+、VOut2+和VOut3+至中间电压抽头接口2;以第一串模拟电池为例,包括第二主控模块41、第二数模转换模块42、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31、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32和电流检测模块35;
进一步的,为了电流输出保护,还设置电流档保护模块43,结合图11,电流档保护模块43包括A档保护电路33、uA档保护电路34。
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电源框图,由前述电源板的低压交流输出接口输出的多组交流电压,分别经过独立的整流滤波模块变换为直流电,再经过独立的降压模块进一步稳压,降压模块线性电源模块,提供第一至三串模拟电池工作所需的电压。参阅图12,其中,给第一串模拟电池提供Vin1+和Vin1-电源,给第一串模拟电池提供Vin2+ 和Vin2-电源,给第一串模拟电池提供Vin3+和Vin3-电源。小功率模拟电池所需电压由线性电源提供,可以减少杂波干扰,有更可靠的性能。
参阅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模转换模块原理图,第二数模转换模块42通过SPI总线与第二主控模块41连接,和第一数模转换模块原理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小功率模拟电池由多串组成,因此需要多个预设电压,在本实施例中由三节小功率模拟电池组成,共需要三组预设三电压,每个模数转换芯片最多输出两个预设电压,故包括两个模数转换芯片U31和U32,U31和U32通过SPI总线与第二主控模块41连接,第二主控模块41通过U31和U32连接输出VSet1、VSet2、VSet3和基准电压Ref,基准电压Ref通过运放U33输出参考电压ADCtRef,分别连接到每串模拟电池。
可以看出,每串模拟电池电压都独立可调。
参阅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功率模拟电池原理图,以第一串模拟电池为例,包括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31、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32、A档保护电路33、uA档保护电路34和电流检测模块35。
具体地,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31包括运放U43和U44,U44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预设电压VSet1,U4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61与U43的输出端连接,U4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31与NMOS管Q111的栅极G连接,NMOS 管的漏极D连接有Vin1+。U44的输出端与反相端之间加入由C471、R151 组成的比例积分网络,比例部分能迅速响应控制作用,积分部分则最终消除稳态偏差,其有效益果是可以改善U44的传递函数,使系统更加稳定。
VSet1控制U44的输出状态,当U44输出高电平时,Q111导通,第三串模拟电池对负载供电。
可以看出,如同VSet1一样,VSet2和VSet3可独立设置对应每串小功率模拟电池的校准电压。
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32包括运放U45和U46,U46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71与NMOS管Q121的栅极连接,Vin1-通过取样电阻R831与NMOS 管Q121的源极S及VOut1-连接;运放U45的同相输出端通过电阻R431与 VOut1+等效连接,U45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41与U4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当外部输入电压高于第一串模拟电池输出电压时,通过作为电压跟随器的 U45对采样的输入电压进行隔离并放大,U43输出高电平,进而使U44输出低电平,Q111关断。当外部电源对第一串模拟电池进行充电时,充电电流可流经Q121消耗掉。
本实施例中,电压调节范围0-5V,电压稳定度2mV以内,输出电流达 10A。
图12展示了三串模接电池的串联连接关系,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负极接地,第一串模拟电池的正极与第二串模拟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二串模拟电池的正极与第三串模拟电池的负极连接,R831、R832和R833分别是第一串模拟电池、第二串模拟电池和第三串模拟电池的恒流源取样电阻。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每串模拟电池具有充放电功能,自动检测,实现充放电快速自动切换。
VOut1+线路上串联有0欧电阻R391和10欧电阻R222。
电流检测模块35包括电感灵敏放大器U47,U47的第4端通过电R322 与Vin1+输出连接,U47的第4端通过电R322与电阻R391的第1端连接, U47的第5端通过电R181与电阻R222的第2端连接,U47用于采集流经电阻R222的正或反向电流,将其放大并反馈给第二主控模块41。
PC11、PC21、PC31为光耦,PC11A、PC21A、PC31A为发光端,PC11B、 PC21B、PC31B为感光端,发光端为一个发光二极管,感光端为一个光敏三极管。
A档保护电路33包括三极管Q21、Q51、NMOS管Q122、Q31、电阻 R122和光耦PC11,Q31的源极分别与Q122的源极、Q51的集电极、电阻 R122的第2端连接,Q31的漏极与VOut1+连接,Q31的栅极分别与Q21的发射极、Q51的发射极、Q122的栅极连接,Q122的漏极与电阻R222的第1 端连接,光耦PC11的感光端并联在Q21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Q21的基极与Q51的基极、电阻R122的第1端连接,Q21的集电极与电源Vin1连接,光耦PC11发光端通过电阻R891与第二主控模块41的mAOn1端连接。当 mAOn1端为高电平,Q21导通,Q51截止,使Q122和Q31导通;当mAOn1 端为低电平,Q21截止,Q51导通,使Q122和Q31截止。用于实现A档保护功能。
uA档保护电路34包括光耦PC21、PC31、NMOS管Q41、Q61,Q41的源极分别与Q61的源极、电阻R188的第2端连接,Q41的漏极与R222的第 2端连接,Q41的栅极分别与Q61的栅极、PC21、PC31的感光端连接,P21 感光端与电源Vin1连接,P31感光端与电阻R188的第1端连接,PC21、PC31 的发光端串联,PC21发光端的阴极通过电阻R751、R761与PC31发光端的阳极连接,电阻R751和R761之间的控制结点uAOn1与第二主控模块41连接。PC11和PC31的发光端阴极接地,PC21发光端的阳极与3.3V电源连接。当第二主控模块41可控制PC21或PC31发光端发光与否,使对应感光端的光敏三极管导通或截止,最终使Q41和Q61导通或截止,用于实现uA档保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串模拟电池,包括功率输出单元和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输出接口包括功率输出接口4和中间电压抽头接口2,功率输出单元与功率输出接口4连接,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与中间电压抽头接口2 连接。功率功率输出单元输出电压高于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电压,功率输出单元与第三串模拟电池之间的压差组成虚拟的第四串模拟电池,功率输出单元负极与第一串模拟电池负极连接,第一串模拟电池正极与第二串模拟电池负极连接,第二串模拟电池正极与第三串模拟电池负极连接,三串模拟电池分别形成中间抽头电压VOut1+、VOut2+和VOut3+。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功率输出单元可输出大功率电源,适用于大电流检测;小功率模拟电池单元可输出小功率电源,适用于小电流检测;相比现有技术,这种组合实现方式可以很好适应大电流检测和小电流检测功能,实现了模拟多串真实电池的目的,解决了电流适应性差的问题,适应性强,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串模拟电池还具有输出供电和输入充电两种功能,可模拟产品电池的充电、放电;该仪器设备主要用于移动电源,蓝牙,充电器、电池供电设备的研发调试和产线测试,也可以当做普通可调电源使用,其输出电压和输入、输出电流保护值均可设定,充放电可快速自动切换;每串电池可独立设置电压,电压独立校准;具有电流档位自动切换功能,当测检测到产品小电流时仪器自动切换至毫安档;高精度及高分辨率可到达 1mV/1uA,分辨率高可检测产品的待机电流和待机功耗;线性可编程直流电源供应器高稳定、低杂讯和低漂移等优点;带有电气隔离串口通讯接口与PC 通讯,方便融入其他集成设备配套使用,比如AET自动测试系统等。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本说明书以模拟四串电池为例进行说明,显然,本方案不限于模拟四串电池,可根据相同原理进行增减,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主控模块(41)、第二数模转换模块(42)、第一串模拟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串模拟电池包括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31)、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32)和电流检测模块(35);
所述第二主控模块(41)分别与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32)、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31)、第二数模转换模块(42)连接,所述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31)分别与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32)、电流检测模块(35)、第二数模转换模块(42)连接,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42)与电流检测模块(3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功率模拟电池还包括电流档保护模块(43),所述电流档保护模块(43)分别与第二主控模块(41)、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档保护模块(43)包括A档保护电路(33),A档保护电路(33)设置有第一开关管(Q21)、第二开关管(Q51)、第三开关管(Q122)、第四开关管(Q31),第一开关管(Q21)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第一开关管(Q21)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Q5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21)的基极与第二开关管(Q51)的基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2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一光耦(PC11)的感光端,第三开关管(Q122)的源极分别与第四开关管(Q31)的源极、第二开关管(Q51)的集电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122)的栅极分别与第四开关管(Q31)的栅极、第一开关管(Q21)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122)的漏极与第四开关管(Q31)的漏极串接在所述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线路上,第一光耦(PC11)的发光端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41)、地连接,第二开关管(Q5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连接有第一电阻(R122);
所述第一开关管(Q21)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Q5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Q122)和第四开关管(Q31)为NMOS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档保护模块(43)包括uA档保护电路(34),所述uA档保护电路(34)包括第五开关管(Q41)、第六开关管(Q61)、第二光耦(PC21)和第三光耦(PC31),第五开关管(Q41)的源极与第六开关管(Q61)的源极连接,第二光耦(PC21)感光端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第二光耦(PC21)感光端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三光耦(PC31)感光端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Q41)的栅极、第六开关管(Q61)的栅极连接,第三光耦(PC31)感光端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188)与第五开关管(Q41)的源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41)的漏极与第六开关管(Q61)的漏极串接在所述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线路上,第二光耦(PC21)发光端的阴极通过串联的第三电阻(R751)、第四电阻(R761)与第三光耦(PC31)发光端的阳极连接,第三光耦(PC31)发光端的阴极接地,第三电阻(R751)和第四电阻(R761)连接结点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41)连接;
所述第五开关管(Q41)和第六开关管(Q61)为N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模拟电池电压控制模块(31)包括第一运放(U43)、第二运放(U44),第一运放(U43)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U44)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U44)的输出端与第七开关管(Q111)的栅极连接,第七开关管(Q111)的漏极与第一串模拟电池的电源连接,第七开关管(Q111)的源极为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端;
第二运放(U44)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42)连接,第一运放(U43)的同相输入端、反机输入端分别与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3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运放(U44)的输出端与其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由第一电容(C471)和第九电阻(R151)串联组成的比例积分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电池恒流源控制模块(32)包括第三运放(U45)、第四运放(U46),第三运放(U45)的输出端与第一运放(U4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三运放(U45)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接,第三运放(U45)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运放(U46)的输出端与第八开关管(Q121)的栅极连接,第四运放(U46)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电阻分压电路,第八开关管(Q121)的漏极与第七开关管(Q111)的源极连接,第八开关管(Q121)的源极通过第一取样电阻(R831)与第一串模拟电池的电源输入端负极连接,第四运放(U46)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381)与第八开关管(Q121)的源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分压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421)、第八电阻(R291)和第二电容(C491),第七电阻(R421)和第八电阻(R291)串联,第八电阻(R291)和第二电容(C491)并联,第七电阻(R421)和第八电阻(R291)的连接结点与第四运放(U46)的同相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35)包括第一电流灵敏放大器(U47)、第六电阻(R222),第六电阻(R222)串联在第一串模拟电池的输出线路上,第一电流灵敏放大器(U47)的正负采样端分别连接在第六电阻(R222)两端,第一电流灵敏放大器(U47)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41)连接,第一电流灵敏放大器(U47)的参考电压端与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4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串模拟电池和第三串模拟电池,所述第一串模拟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串模拟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串模拟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第三串模拟电池的负极连接。
CN202023026409.0U 2020-12-16 2020-12-16 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 Active CN213934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6409.0U CN213934140U (zh) 2020-12-16 2020-12-16 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6409.0U CN213934140U (zh) 2020-12-16 2020-12-16 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34140U true CN213934140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52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26409.0U Active CN213934140U (zh) 2020-12-16 2020-12-16 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34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89107U (zh) 新型单线圈供电采样电路及其制成的低压断路器
US9176178B2 (en) Battery simulation circuit
CN103149386A (zh) 电源老化测试的电子负载模块及电源老化测试系统
CN106908739A (zh) 一种车辆动力电池状态检测系统
CN107422179A (zh) 新型供电采样电路、供电采样方法及其低压断路器
CN213600773U (zh) 一种自动切换量程的电流测量电路及测量仪
CN201344948Y (zh) 一种测试仪表
CN116667479A (zh) 双象限电池模拟装置、方法、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2631620U (zh) 一种光模块智能测试板
CN203688108U (zh) 一种变压器测温系统校验仪
CN103344904B (zh) 一种用于检验产品充电电路的模拟锂电池测试方法和电路
CN213934140U (zh) 三串小功率模拟电池串联连接排列结构
CN208257478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用锂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
CN213934141U (zh) 模拟电池的功率输出单元电路结构
CN213780276U (zh) 一种模拟电池的功率输出模块
CN111929523B (zh) 低压台区拓扑快速识别系统
CN112730930B (zh) 模拟电池
CN105334470B (zh) 一种基于ldo模块的电源测试电路以及电源管理芯片
CN206321730U (zh) Bms模拟工装
CN103454508A (zh) 四通道过流过压保护测试仪
CN207096321U (zh) 新型供电采样电路及其低压断路器
CN203396921U (zh) 一种多加载电压开关电源测试装置
CN212540653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采样回路检测装置
CN203084092U (zh) 智能化太阳能充放电调试仪
CN112187050A (zh) 一种用于测试设备的精密低成本程控电源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410, Building 5, Shenzhen Software Industry Base, No. 11, 13, 15, Haitian 1st Road, Binhai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gshengda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4th floor, building B, hongshengyuan Industrial Zone, 339 Bulong Road,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SUNDAR ELECTRONIC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