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1257U -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31257U
CN213931257U CN202022754178.9U CN202022754178U CN213931257U CN 213931257 U CN213931257 U CN 213931257U CN 202022754178 U CN202022754178 U CN 202022754178U CN 213931257 U CN213931257 U CN 213931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blowing
refrigeration
control
wo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541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平
杨广
赖友
李彤
刘凯
宋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541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31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31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31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露出所述颈戴架的表面,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通过对同一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与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执行不同动作的指令对应,用户通过操作一个控制按键即可分别控制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从而可以简化操作,避免出错。

Description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降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调温产品,例如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且用户既可以选择进行吹风降温,又可以选择制冷降温,或吹风加制冷降温,极大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为了实现对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内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的独立控制,往往需要设置分别对应的控制按键,结构复杂,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控制按键进行调节,从而操作复杂,容易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更加简单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露出于所述颈戴架的表面,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按键连接的触控芯片、与所述触控芯片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一开关管和与所述触控芯片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吹风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检测端连接的触控检测电路,所述触控检测电路包括一端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检测端连接的热敏电阻、与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的升压芯片及与所述升压芯片和所述热敏电阻之间的第一结点连接的升压电路。
其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支路并联连接的电阻支路及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的第三电容,所述电阻支路包括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结点和地极之间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之间连接形成的第二结点与所述升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
其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及散热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第二开关管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升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地极连接。
其中,所述吹风组件包括扇轮,所述第一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扇轮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地极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扇轮的负极之间的第三结点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扇轮的正极连接。
其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散热件及传冷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散热件贴设,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传冷部贴设,所述传冷部露出于所述颈戴架的内侧面,所述颈戴架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散热件对应的通风孔,所述散热件上设有安装槽及位于所述安装槽底部的沉槽,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出口与所述沉槽对应。
其中,所述颈戴架包括第一壳体及通过转动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两端的第二壳体,所述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吹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转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及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枢转连接的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供导线穿设的过线槽。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短按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在开启、不同挡位和关闭的工作模式下进行切;
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长按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制冷组件在开启和关闭的工作模式下进行切换。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的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颈戴架的表面,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通过对同一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与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执行不同动作的指令对应,用户通过操作一个控制按键即可分别控制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从而可以简化操作,避免出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第一壳体的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另一分解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芯片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10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10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12,所述控制按键12露出于所述颈戴架10的表面,以供用户按压操作,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
其中,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如下之一或者多个的组合:开启工作模式、关闭工作模式、不同挡位工作模式等,所述吹风组件包括的工作模式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的工作模式可以不同。如,以吹风组件包括的工作模式包括开启工作模式、关闭工作模式及不同挡位工作模式,制冷组件包括的工作模式包括开启工作模式及关闭工作模式为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是指,所述控制电路可以根据对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控制吹风组件开启、关闭和于不同挡位之间切换,以及可以根据对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控制所述制冷组件开启、关闭之间切换。
其中,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可以是根据预设的按压操作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号及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的当前工作模式,分别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从当前工作模式按序向下一工作模式进行切换。所述当前的工作模式可以为开启工作模式、关闭工作模式、不同挡位工作模式等工作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上设有一个控制按键12,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该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开启或关闭,和/或,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不同挡位工作模式切换,如此,用户通过操作一个控制按键12即可分别控制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从而可以简化操作,避免出错,且只需要设置一个控制按键12,产品结构也更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10包括第一壳体112及通过转动结构1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2相对两端的第二壳体113,所述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2内,所述吹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13内,所述转动结构13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112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31、与所述第二壳体113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32及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32枢转地连接的转轴135,所述第一连接件1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32上设有供导线穿设的过线槽130。颈戴架10整体呈弧形,使得佩戴至人体脖颈上时能够与人体脖颈的形状匹配。所述颈戴架10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由多段连接组成。如本实施例中,颈戴架10由三段连接组成,包括第一壳体112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2两端的第二壳体113。第二壳体113通过转动结构13相对于第一壳体112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可以转轴135为中心转动,从而实现第二壳体113相对于第一壳体112转动。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分别包括用于与对应的第一壳体112或第二壳体113连接的安装部133及用于供转轴135穿设的枢转部134,所述安装部133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3上分别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固定件,第一壳体112通过固定件插接于第一连接件131的安装孔内而与第一连接件131连接,第二壳体113通过固定件插接于第二连接件132的安装孔内而与第二连接件1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31的枢转部134包括位于安装部133的一端的相对两侧的凸耳及设于所述凸耳上的轴孔,所述第二连接件132的枢转部134包括位于安装部133的一端的中央的凸柱及设于所述凸柱上的轴孔,所述第一连接件131的两个凸耳之间形成收容所述凸柱的空间,第二连接件132的凸柱对应位于第一连接件131的凸耳之间,且凸柱上的轴孔与凸耳上的轴孔对齐,转轴135穿设于轴孔内而将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上通过设置过线槽130,使得连接半导体制冷组件和吹风组件的导线可从过线槽130穿过,实现对导线定位,使得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内导线布设更加简洁。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12与第二壳体113在转动结构13的位置处设有套件14。所述套件14呈中空管状,且套件14两端的尺寸略小于中段的尺寸,第一壳体112与第二壳体113通过转动结构13连接后,套件14环设于转动结构13的外围,套件14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3内,且套件14中段的外表面保持与所述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3的外表面平滑连接,从而通过套件14可以避免灰尘等杂质从转动结构13的位置进入到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3内,确保颈戴架10外观的整体美观,且可以支持第二壳体113相对于第一壳体112转动。
可选的,所述制冷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2内。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22及散热风扇23。颈戴架10佩戴至人体脖颈上时,半导体制冷片22的冷端产生冷能传递至人体脖颈上而对人体进行降温散热,半导体制冷片22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风扇23向外散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的热端贴设的散热件25及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的冷端贴设的传冷部24,所述传冷部24凸出于颈戴架10的内侧面,所述颈戴架10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散热件25对应的通风孔21,所述散热件25上设有安装槽250及位于所述安装槽250底部的沉槽252,所述散热风扇23装设于所述安装槽250内且所述散热风扇23的气流出口与所述沉槽252对应,从而防止散热件25与散热风扇23的气流出口靠的太近而影响散热风扇23出风,以使得散热风扇23出风更大。所述散热件25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散热片,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有导风槽251,所述通风孔21分别与所述导风槽251对应。所述散热风扇23设于散热件25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与冷端相贴设的一侧,所述传冷部24由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如铝材料制成,所述传冷部24呈弯弧形,当颈戴架10佩戴于人体颈部时,传冷部24与人体颈部的皮肤相贴设,以能够更好地将制冷组件产生的冷能传递至人体颈部,提升降温效率。
两个所述第二壳体113内分别设有所述吹风组件,所述第二壳体113内设有与吹风组件对应的风道150及设于第二壳体113上的出风口,吹风组件产生的风经风道150后从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壳体113内设有与吹风组件连接的电路板161和电池162。所述控制电路可以设于电路板161上,所述控制按键12露出于第二壳体113上。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113上还设有用于指示电池162剩余电量的指示灯11。
请结合参阅图6至图8,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按键12连接的触控芯片U3、与所述触控芯片U3的第一控制端PWM1连接的第一开关管Q1和与所述触控芯片U3的第二控制端IOB连接的第二开关管Q2,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与所述吹风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所述触控芯片U3可以检测对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根据预设的按压操作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控制信号,如,当按压操作为对吹风组件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信号时,则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第一控制端PWM1和第一开关管Q1对吹风组件进行控制,当按压操作为对制冷组件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信号时,则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第二控制端IOB和第二开关管Q2对制冷组件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触控芯片U3的检测端连接的触控检测电路,所述触控检测电路包括一端与所述触控芯片U3的所述检测端连接的热敏电阻R9、与所述热敏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的升压芯片U2及与所述升压芯片U2和所述热敏电阻R9之间的第一结点171连接的升压电路170。触控检测电路可以通过热敏电阻R9感应对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如,可以感应对控制按键12的按键时间长短,和/或对控制按键12的按键频率来区别不同按压操作。用户按压控制按键12时,热敏电阻R9的阻值增加,单次持续按压时间越长,则热敏电阻R9的阻值增加越大,触控芯片U3通过检测端感应热敏电阻R9的温度,从而可以识别对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通过预设不同的按压操作对应不同的控制信号,从而可以实现基于不同按压操作而分别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分别对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升压电路170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C3和第二电容C4、与所述第一电容C3和所述第二电容C4的支路并联连接的电阻支路及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的第三电容C5,所述电阻支路包括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结点171和地极之间的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3,所述第三电容C5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并联,所述第三电容C5和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之间连接形成的第二结点172与所述升压芯片U2的反馈端FB连接。升压芯片U2通过反馈端FB与所述升压电路170中的第二结点172连接,当热敏电阻R9的阻值增加时,反馈端FB可以感测到第二结点172处电压大小的变化,从而升压芯片U2可以识别对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根据不同按压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结合所述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当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吹风组件或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吹风组件根据接收到的对应控制信号在多个工作模式之间按序切换,制冷组件根据接收到的对应控制信号在多个工作模式之间按序切换。
对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分为短按操作和长按操作,将短按操作与用于控制吹风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的第一控制信号对应,将长按操作与用于控制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的第二控制信号对应为例,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对所述控制按键12的短按操作,根据所述短按操作形成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在开启、不同挡位和关闭的工作模式下进行切换;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对所述控制按键12的长按操作,根据所述长按操作形成第二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制冷组件在开启或关闭的工作模式下进行切换。在一个可选的具体示例中,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的工作模式分别仅包括开启工作模式和关闭工作模式,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对应控制信号在开启和关闭之间按序切换。在另一可选的示例中,吹风组件的工作模式包括开启工作模式、一档工作模式、二挡工作模式和关闭工作模式,触控芯片U3检测到对控制按键12的短按操作,获得第一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在开启工作模式、一档工作模式、二挡工作模式、三挡工作模式和关闭工作模式之间按序进行切换;制冷组件的工作模式仅包括开启工作模式和关闭工作模式,触控芯片U3检测到对控制按键12的长按操作,获得第二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制冷组件在开启工作模式和关闭工作模式之间按序进行切换。如,对控制按键12进行短按操作后,则实现吹风组件的开启,继续对控制按键12进行短按操作后,将吹风组件切换至二挡工作模式,继续对控制按键12进行短按操作时,将吹风组件切换至三挡工作模式,再继续对控制按键12进行短按操作时,则吹风组件关闭,对控制按键12进行长按操作时,则实现制冷组件的开启或关闭,例如,当吹风组件关闭或开启时,第一次对控制按键12进行长案操作,则实现制冷组件开启,如果此时吹风组件已开启,则可实现制冷组件制冷和吹风组件吹风双降温模式,再一次对控制按键12进行长按操作时,则实现制冷组件的关闭。
可选的,所述制冷组件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连接,所述散热风扇23与所述升压芯片U2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中,触控芯片U3根据对控制按键12的按压操作,通过第二控制端IOB控制第二开关管Q2的通断,从而可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22开启或关闭。升压芯片U2可以根据热敏电阻R9的阻值变化,确定对控制按键12的按压操作,相应调节对散热风扇23的输出电压,通过电压输出端控制散热风扇23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散热风扇23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管Q2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G与所述触控芯片U3的所述第二控制端IOB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D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S与地极连接。触控芯片U3根据对控制按键12的按压操作,当按压操作为针对制冷组件进行控制的按压操作时,通过第二控制端IOB控制第二开关管Q2开启或关闭,相应实现对制冷组件的工作模式的切换。制冷组件中半导体制冷片22的工作模式仅包括开启工作模式和关闭工作模式,第二控制端IOB可以为触控芯片U3的输入输出端。可选的,吹风组件包括扇轮15,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G与所述触控芯片U3的所述第一控制端PWM1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D与所述扇轮15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S与地极连接,所述漏极D与所述扇轮15的负极之间的第三结点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扇轮15的正极连接,具体地,扇轮15内固定连接有马达,因此所说的扇轮15的正负极即是指马达的正负极。所述触控芯片U3根据对控制按键12的按压操作,当按压操作为针对吹风组件进行控制的按压操作时,通过第一控制端PWM1控制第一开关管Q1开启或关闭,相应实现对吹风组件的工作模式的切换。吹风组件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开启工作模式、一档工作模式、二挡工作模式、三挡工作模式和关闭工作模式,第一控制端PWM1可以为触控芯片U3的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控制端PWM1输出匹配的脉冲信号控制吹风组件开启、关闭或于不同挡位之间切换。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至少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通过一个控制按键12来控制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从而可以简化操作,避免出错,且使得产品结构更简单;
第二、颈戴架10的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3之间通过转动结构13连接,第二壳体113通过转动结构13相对于第一壳体112转动地连接,方便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收纳;转动结构13的结构简单,且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上设有供导线穿设的过线槽130,使得导线布设更加简洁;
第三、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包括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制冷组件中散热件25通过安装槽250和沉槽252的设计,可以优化制冷组件的结构和布局,减小制冷组件的尺寸,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可以形成双模式散热,提升降温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Claims (10)

1.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露出所述颈戴架的表面,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按键连接的触控芯片、与所述触控芯片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一开关管和与所述触控芯片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吹风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检测端连接的触控检测电路,所述触控检测电路包括一端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检测端连接的热敏电阻、与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的升压芯片及与所述升压芯片和所述热敏电阻之间的第一结点连接的升压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支路并联连接的电阻支路及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的第三电容,所述电阻支路包括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结点和地极之间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之间连接形成的第二结点与所述升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及散热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第二开关管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升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地极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组件包括扇轮,所述第一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扇轮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地极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扇轮的负极之间的第三结点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扇轮的正极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散热件及传冷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散热件贴设,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传冷部贴设,所述传冷部露出于所述颈戴架的内侧面,所述颈戴架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散热件对应的通风孔,所述散热件上设有安装槽及位于所述安装槽底部的沉槽,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出口与所述沉槽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架包括第一壳体及通过转动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两端的第二壳体,所述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吹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转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及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枢转连接的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供导线穿设的过线槽。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短按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在开启、不同挡位和关闭的工作模式下进行切换;
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长按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制冷组件在开启和关闭的工作模式下进行切换。
CN202022754178.9U 2020-11-24 2020-11-24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Active CN213931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4178.9U CN213931257U (zh) 2020-11-24 2020-11-24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4178.9U CN213931257U (zh) 2020-11-24 2020-11-24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31257U true CN213931257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4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54178.9U Active CN213931257U (zh) 2020-11-24 2020-11-24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312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61947B2 (en) 2019-10-25 2023-05-30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61947B2 (en) 2019-10-25 2023-05-30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US11754080B2 (en) 2019-10-25 2023-09-12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1615B1 (en) Electrical appliance using thermal conductor
CN213931257U (zh)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WO2021145430A1 (ja) 空調ユニット及び空調モジュール
CN212536132U (zh) 一种脖戴风扇
CN214198974U (zh) 挂脖风扇
CN215860873U (zh) 挂脖风扇
CN214404034U (zh) 挂脖风扇
CN207936240U (zh) 空调器
CN213209309U (zh) 挂脖式调温装置
CN207886421U (zh) 美容器
KR101948041B1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선풍기의 냉기 공급기
CN216281821U (zh) 便携式挂脖空调
CN113932320A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4371062U (zh) 一种挂脖冷暖仪
CN211213480U (zh) 一种新型冰点脱毛仪散热结构
CN213687096U (zh) 一种带制冷功能的便携式挂脖风扇
CN210164677U (zh) 一种工业用或商用的直流变频风扇
CN109008150B (zh) 一种无扇吹风机
CN209882423U (zh) 一种智能交互设备
CN213428445U (zh) 一种新型蓝牙空调服的控制器
CN213744087U (zh) 挂脖式降温装置
EP1366697A2 (en) Electrical appliance using thermal conductor
CN220572517U (zh) 手持式家用激光美容仪
CN209053813U (zh) 一种冷暖两用风扇
CN218825449U (zh) 一种计算机温度智能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