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1040U - 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31040U
CN213931040U CN202022911623.8U CN202022911623U CN213931040U CN 213931040 U CN213931040 U CN 213931040U CN 202022911623 U CN202022911623 U CN 202022911623U CN 213931040 U CN213931040 U CN 213931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driving part
panel
cook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16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平
I·布奥纳诺
R·G·弗朗西斯科
S·齐利
李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116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31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31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31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Kitchen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灶,包括:灶台(1),包括进风部(2),进风部(2)包括位于灶台面板下方的进风部壳体(23)和从灶台面板嵌装至进风部壳体(23)内的进风围墙(21),进风围墙(21)能够升降移动且顶部形成有向上开口的进风口;进风驱动部(3),包括可拆卸安装在进风部壳体(23)的底部的驱动部壳体(31)和位于驱动部壳体(31)内的风机;和排风部(4),包括可拆卸安装在驱动部壳体(31)的底部的排风管,进风围墙(21)、驱动部壳体(31)和排风管由上而下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通过采用分体组装方式,可降低家用安装难度和实现单人快速安装,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和降低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部分集成灶通过将油烟风道设置在灶台面板的下方以适应部分家庭的实际需求,但在生产出厂后,该类集成灶始终保持整机形态,导致在家用安装时,由于体积和重量较大而需要多人协同安装,从而导致人工成本较高,且在欧美市场尤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可降低家用安装难度和实现单人快速安装,以此提高安装效率和降低安装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
灶台,包括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位于灶台面板下方的进风部壳体和从所述灶台面板嵌装至所述进风部壳体内的进风围墙,所述进风围墙能够升降移动且顶部形成有向上开口的进风口;
进风驱动部,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进风部壳体的底部的驱动部壳体和位于所述驱动部壳体内的风机;和
排风部,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驱动部壳体的底部的排风管,所述进风围墙、所述驱动部壳体和所述排风管由上而下依次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风部壳体的横向两端分别形成有向下伸出的两个进风部底脚,两个所述进风部底脚之间的横向间隔区域形成有驱动部嵌装腔,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部嵌入所述驱动部嵌装腔且挂设于所述进风部底脚,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驱动部嵌装腔。
可选地,所述进风驱动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部壳体的底部且能够沿竖向伸缩移动的驱动部支脚。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支脚包括第一驱动部支脚和第二驱动部支脚,所述第一驱动部支脚和所述第二驱动部支脚分别从所述驱动部壳体的底部的横向两端向下伸出。
可选地,所述集成灶包括竖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部壳体和所述进风部壳体的多个加强固定件,多个所述加强固定件沿横向依次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进风部底脚设有底脚安装腔,所述进风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脚安装腔内且用于驱动所述进风围墙升降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壳体形成有向下伸出的管接头,所述排风管与所述管接头形成可拆卸套接。
可选地,所述集成灶包括前后布置的烹饪部和所述进风部,所述灶台面板包括所述烹饪部的烹饪部面板和所述进风部的进风部面板,所述进风围墙嵌装于所述进风部面板。
可选地,所述烹饪部面板和所述进风部面板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烹饪部和所述进风部相互独立安装,所述烹饪部面板和所述进风部面板前后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灶台面板的外周缘形成有水平向外伸出的面板挂设部。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设置为能够跟随所述进风围墙的升降而相应地开合。
可选地,所述进风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中且翻转开合所述进风口的翻转开合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进行家用安装时,可由上而下依次安装设有进风部的灶台、进风驱动部和排风部,即采用分体组装方式,可大大减轻安装人员的负担,只需单人即可实现快速安装,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和降低安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集成灶的立体图,图示中的进风围墙嵌入灶台中且翻转开合板闭合;
图2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示中的进风围墙向上伸出灶台且翻转开合板翻开;
图4为图3中的集成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侧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另一剖视图;
图7至图13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各个安装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灶台 2 进风部
3 进风驱动部 4 排风部
5 加强固定件
21 进风围墙 22 翻转开合板
23 进风部壳体 24 进风部底脚
25 支撑杆 26 升降驱动机构
31 驱动部壳体 32 驱动部支脚
33 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该集成灶在家用安装时可采用分体组装方式。
具体地,集成灶包括灶台1、进风驱动部3和排风部4。其中,灶台1嵌装在厨房台面上且设有灶台面板和进风部2,该进风部2属于油烟机模块或空气净化模块的组成部分,进风驱动部3和排风部4位于灶台面板的下方。进风部2、进风驱动部3和排风部4由上而下依次可拆卸连接,即灶台1上的进风部2、进风驱动部3和排风部4能够逐部分安装。
例如,进风部可包括进风部壳体23、进风围墙21和进风口。进风部壳体23位于灶台面板的下方,进风围墙21从灶台面板嵌装至进风部壳体23内且能够升降移动,进风口形成在进风围墙21的顶部且向上开口。此时,进风驱动部3位于进风部壳体23的下方且包括驱动部壳体31和风机,驱动部壳体31可拆卸安装在进风部壳体23的底部,风机安装在驱动部壳体31内。排风部4位于进风驱动部3的下方且包括排风管,排风管可拆卸安装在驱动部壳体31的底部。此外,进风围墙21、驱动部壳体31和排风管由上而下依次连通。
当风机工作时,若进风围墙21升高至伸出灶台面板,则气流依次经过进风口、进风围墙21、进风部壳体23、驱动部壳体31和排风管。若进风围墙21保持内嵌于进风部壳体23,则气流依次经过进风口、进风围墙21、驱动部壳体31和排风管。
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在家用安装集成灶时,可先将灶台1由上而下嵌装在厨房台面中,然后将驱动部壳体31安装在进风部壳体23的底部,以固定连接进风驱动部3和灶台1,最后将排风管安装在驱动部壳体31的底部,以固定连接排风部4和进风驱动部3。在此过程中,由于采用分体组装方式,可大大减轻安装人员的负担,只需单人即可实现快速安装,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和降低安装成本。尤其是在欧美等人工成本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更可大幅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可简化进风部壳体23与驱动部壳体31之间的安装方式。例如,进风部壳体23的横向两端可分别形成有向下伸出的两个进风部底脚24,两个进风部底脚24之间的横向间隔区域形成有驱动部嵌装腔。在安装进风驱动部3时,将驱动部壳体31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嵌入驱动部嵌装腔内,驱动部壳体31的横向两端分别形成有能够挂设于两个进风部底脚24的结构。
因此在安装时,可先将驱动部壳体31暂时挂设于进风部底脚24,使安装人员能够腾出双手去拿取其他固定件进行加强固定,例如,可采用竖向两端分别连接驱动部壳体31和进风部壳体23且沿横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加强固定件5进行加强固定。当然,也可在挂设结构中直接形成固定结构,以更简化安装。在固定安装后,驱动部壳体31的下部向下伸出驱动部嵌装腔,便于后续安装排风部4。
由于进风驱动部3中设有风机等大重量部件,还可在驱动部壳体31的底部设置能够沿竖向伸缩移动的驱动部支脚32。在将驱动部壳体31挂设于进风部底脚24后,使驱动部支脚32向下伸长至支撑于地面,即利用驱动部支脚32加强对进风驱动部3的整体承托,提高安装稳定性,避免进风部底脚24受压过度而损坏。
驱动部支脚32可以为多个,使承托能力更强。例如,驱动部支脚32可包括分别从驱动部壳体31底部的横向两端向下伸出的第一驱动部支脚和第二驱动部支脚。如此设置,还可在驱动部壳体31的正下方预留较大空间安装排风部4。
进风部2还包括用于驱动进风围墙21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26,其结构和位置有多种设置方式。例如可在进风部底脚24中设置底脚安装腔,以将升降驱动机构26设置在底脚安装腔内,升降驱动机构26可包括液压升降杆等。
此外,驱动部壳体31可形成有向下伸出的管接头33,使用户能够从正面观察,以便于排风管快速对准安装,在安装时,排风管与管接头33形成可拆卸套接,安装方式简单,省时省力。
具体地,灶台1包括灶台本体和进风本体两大部分,集成灶还包括设置在灶台本体上的烹饪部,进风部2则设置在进风本体上。灶台本体和进风本体可以是相互独立的部分,即相互独立安装在厨房台面上,或者也可以是整体,即一体安装在厨房台面上。
例如,在烹饪部和进风部2前后布置的情况下,灶台面板包括烹饪部的烹饪部面板和进风部2的进风部面板,烹饪部面板和进风部面板前后布置,进风围墙21嵌装于进风部面板,进风部壳体23位于进风部面板的正下方。此时,烹饪部面板和进风部面板可间隔布置,相互独立嵌装,或者烹饪部面板和进风部面板一体成型,整体嵌装。
在将灶台面板嵌装至厨房台面时,可通过从灶台面板的外周缘水平向外伸出的面板挂设部稳定挂设在厨房台面上,从而再继续安装进风驱动部3和排风部4。
参照图示,烹饪部可设置在灶台1的前部,可包括燃气灶、电灶等加热模块。进风部2可设置在灶台1的后部,即烹饪部与进风部2在灶台1上前后布置。此外,进风部2还可包括翻转开合板22,该翻转开合板22设置在进风口中且翻转开合进风口。
在上述集成灶吸烟或进行空气净化时,可控制进风围墙21升高至伸出灶台面板,并控制翻转开合板22打开进风口,由于此时进风口位置较高,食物、残渣等不易掉入进风口。当停止工作时,可控制进风围墙21重新下降至嵌入灶台面板,且控制翻转开合板22闭合进风口,此时可完全避免污染物从进风口掉入集成灶内部,从而提高集成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翻转开合板22翻转开合进风口的方式可更具新颖性,例如,不同于传统微波炉门体等的翻转方式,参照图示,翻转开合板22设置为能够自翻转,以在翻开状态下将进风口前后隔开为前侧进风口和后侧进风口,即翻转开合板22的翻转轴并非设置在翻转开合板22的边缘,例如当翻转开合板22为沿横向布置的长方形板时,可将翻转轴的轴线设置为与长方形板的短边中垂线重合。
对于翻转开合板22是否跟随进风围墙21升降,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可取决于对集成灶外观的追求。若翻转开合板22跟随进风围墙21同步升降,翻转开合板22的翻转轴应沿竖向固定连接于进风围墙21,即形成沿竖向的固定连接,但不影响翻转轴的转动,参照图示,当进风口打开时,翻转开合板22翻转至垂直于水平面,其顶部伸出进风围墙21的顶端,即处于外露状态。若翻转轴的竖向位置在进风围墙21升降过程中保持不变,则当进风口打开时,翻转开合板22仍可内藏于进风围墙21内。
此外,进风围墙21的升降控制和翻转开合板22的翻转控制既可相互独立,也可相互联动。
在进风围墙21与翻转开合板22同步升降且联动控制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提高启动响应速度,翻转开合板22可在进风围墙21开始上升时同步翻开进风口,且更优选地,翻转开合板22可在进风围墙21升高至预设高度之前即完全打开进风口。
下面提供一种可实现翻转开合板22在进风围墙21开始上升时同步翻开进风口的实施例,但本示例性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中的联动控制方式。
具体地,进风部2还可包括固定设置在进风部壳体23内的开合板支撑结构。在进风围墙21的内嵌状态下(即进风围墙21下降至最低位置),开合板支撑结构支撑翻转开合板22,使得翻转开合板22保持闭合进风口。在进风围墙21的伸出状态下(即进风围墙21上升至最高位置),翻转开合板22脱离与开合板支撑结构的接触,从而失去支撑,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以打开进风口。
换言之,在进风围墙21的上升过程中,翻转开合板22逐渐与开合板支撑结构脱离接触,而在进风围墙21的下降过程中,翻转开合板22首先逐渐靠近开合板支撑结构,然后与其重新接触,在得到开合板支撑结构的支撑时,逐渐翻转至重新闭合进风口。通过设置开合板支撑结构,可省去专用于驱动翻转开合板22的机构,简化了联动控制方式,降低产品复杂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省成本。
例如,开合板支撑结构可包括竖向布置的支撑杆25,该支撑杆25固定设置在翻转开合板22的横向中部下方,此时翻转开合板22通过配重等方式设置为只能朝向同一侧翻转,在进风围墙21的内嵌状态下,支撑杆25的顶端抵接在翻转开合板22的底面,使其保持闭合进风口。
通常情况下,烹饪部上的不同加热模块(燃气灶、电灶等)沿横向间隔布置在灶台1上,为保证吸烟效果,可将进风口的横向长度设置为不小于烹饪部的横向跨度(即烹饪部横向两端之间的距离),以使进风口尽量靠近不同的油烟源头,减少油烟外散。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包括:
灶台(1),包括进风部(2),所述进风部(2)包括位于灶台面板下方的进风部壳体(23)和从所述灶台面板嵌装至所述进风部壳体(23)内的进风围墙(21),所述进风围墙(21)能够升降移动且顶部形成有向上开口的进风口;
进风驱动部(3),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进风部壳体(23)的底部的驱动部壳体(31)和位于所述驱动部壳体(31)内的风机;和
排风部(4),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驱动部壳体(31)的底部的排风管,所述进风围墙(21)、所述驱动部壳体(31)和所述排风管由上而下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壳体(23)的横向两端分别形成有向下伸出的两个进风部底脚(24),两个所述进风部底脚(24)之间的横向间隔区域形成有驱动部嵌装腔,所述驱动部壳体(31)的上部嵌入所述驱动部嵌装腔且挂设于所述进风部底脚(24),所述驱动部壳体(31)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驱动部嵌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驱动部(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部壳体(31)的底部且能够沿竖向伸缩移动的驱动部支脚(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支脚(32)包括第一驱动部支脚和第二驱动部支脚,所述第一驱动部支脚和所述第二驱动部支脚分别从所述驱动部壳体(31)的底部的横向两端向下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包括竖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部壳体(31)和所述进风部壳体(23)的多个加强固定件(5),多个所述加强固定件(5)沿横向依次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底脚(24)设有底脚安装腔,所述进风部(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脚安装腔内且用于驱动所述进风围墙(21)升降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壳体(31)形成有向下伸出的管接头(33),所述排风管与所述管接头(33)形成可拆卸套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包括前后布置的烹饪部和所述进风部(2),所述灶台面板包括所述烹饪部的烹饪部面板和所述进风部(2)的进风部面板,所述进风围墙(21)嵌装于所述进风部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部面板和所述进风部面板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部和所述进风部(2)相互独立安装,所述烹饪部面板和所述进风部面板前后间隔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面板的外周缘形成有水平向外伸出的面板挂设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为能够跟随所述进风围墙(21)的升降而相应地开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2)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中且翻转开合所述进风口的翻转开合板(22)。
CN202022911623.8U 2020-12-04 2020-12-04 集成灶 Active CN213931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1623.8U CN213931040U (zh) 2020-12-04 2020-12-04 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1623.8U CN213931040U (zh) 2020-12-04 2020-12-04 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31040U true CN213931040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49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1623.8U Active CN213931040U (zh) 2020-12-04 2020-12-04 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31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3221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1662114U (zh) 可隐藏的灶具一体机
CN111219757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2457025U (zh) 进风口组件及带有吸油烟装置和灶具的组合设备
CN210320217U (zh) 一种集成烹饪灶
CN213931040U (zh) 集成灶
CN111076253A (zh) 一种上挡板和下挡板联动的潜吸式吸油烟机
CN202361458U (zh) 斜弧升降式抽油烟机
CN102401412A (zh) 斜弧升降式抽油烟机
CN112963873B (zh) 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以及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KR20040030245A (ko) 드롭 인 곤로
CN111853875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3931042U (zh) 集成灶
CN108371472A (zh) 可调排气量的炒菜机
ITMI20101427A1 (it) Gruppo piano di cottura
CN110250924A (zh) 一种具有操控面板自动升降伸缩机构系统的蒸烤箱
CN210624609U (zh) 烟灶一体机
CN210871059U (zh) 一种无烟升降涮烤炉
CN211600834U (zh) 具有风帘的开放式的烟罩
CN208817545U (zh) 高效油烟机
CN113357679A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295253U (zh) 侧吸式油烟机及厨房安装结构
CN201555259U (zh) 可控制油烟抽吸口的集成灶
CN112484083B (zh) 下吸式集成烟灶
CN213872813U (zh) 一种自动升降式集成环保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9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Gangqian Road, industrial park,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