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4004U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04004U CN213904004U CN202022857942.5U CN202022857942U CN213904004U CN 213904004 U CN213904004 U CN 213904004U CN 202022857942 U CN202022857942 U CN 202022857942U CN 213904004 U CN213904004 U CN 2139040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layer
- mark
- display panel
- hollow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7 whit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半透光层,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中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图案;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设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上设有第二镂空图案;所述半透光层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和所述第二镂空图案。在检测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对组精度时,将光强较高的光源从第一镂空图案和第二镂空图案中射入,光源会穿透半透光层,从而观察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的对位情况;另外,由于半透光层只能透光强光,因此当显示面板在正常使用时,背光源发出的光不容易从第一镂空图案和第二镂空图案中透过,从而达到遮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由于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通常液晶显示面板由彩膜基板(CF)、阵列基板(TFT)、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LC)构成,其中,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上下相对设置。阵列基板基板和彩膜基板的对组精度关系到产品的品质,阵列基板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若是上下错位过大时会影响到面板像素漏光而发生画面泛白,进而影响产品的良率。通常通过分别在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上设置标记,使用透射光照射,并在高倍显微镜条件下观察两个标记的位置,从而确认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的对组精度。
目前液晶面板朝着无边框的方向发展,彩膜基板直接面向消费者,原有的液晶面板中被前框遮住的标记部分会露出,产生漏光,影响客户的观影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不影响对标记进行检测的同时遮挡标记区域产生的漏光。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半透光层,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中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图案,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形成第一标记;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设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上设有第二镂空图案,所述第二镂空图案形成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对位设置;所述半透光层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和所述第二镂空图案。
可选的,所述半透光层由蓝色色阻材料构成。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设有蓝色色阻层,所述蓝色色阻层与蓝色的像素对应;所述半透光层与所述蓝色色阻层同制程形成。
可选的,所述半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蓝色色阻层的厚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遮光层包括黑色矩阵。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设有主动开关,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主动开关,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色阻以及位于相邻色阻之间的黑矩阵层,所述遮光层与所述黑矩阵层同制程形成,所述金属层与所述主动开关的栅极或源漏极同制程形成。
可选的,所述半透光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镂空图案的面积和第二镂空图案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一标记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一凸起,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标记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凸起,相邻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宽度相同,所述金属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的刻度标记;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半透光层,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中设有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图案,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形成第一标记;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设有金属层,所述第二基板的显示区设有主动开关,所述金属层与所述主动开关中的栅极同制程形成;所述金属层上设有第二镂空图案,所述第二镂空图案形成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对位设置;所述半透光层与显示区的蓝色色阻层同制程形成,所述半透光层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和所述第二镂空图案。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显示面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本申请通过设置与第一镂空图案和第二镂空图案重叠的半透光层,在检测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对组精度时,将光源从第一镂空图案和第二镂空图案中射入,光源会穿透半透光层,从而观察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的对位情况,了解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对组精度;另外,由于半透光层只能透过强光,因此当显示面板在正常使用时,背光源发出的光不容易从第一镂空图案和第二镂空图案中透过,从而达到遮光效果。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无边框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2是一种对组标记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对组标记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对组标记剖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对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00、显示装置;200、显示面板;210、第一基板;211、第一标记;212、第一镂空图案;2121、第一凸起;213、第一衬底;214、色阻层;215、黑矩阵层;220、第二基板;221、第二标记;2211、第二镂空图案;2212、第二凸起;222、主动开关;223、第二衬底;224、栅极;225、栅极绝缘层;226、半导体层;227、源漏极;228、钝化层;229、透明导电层;230、半透光层;240、显示区;250、非显示区;260、刻度标记;270、遮光层;280、金属层;300、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液晶面板朝着无边框的方向发展,液晶面板中原来被前框遮住的部分会有光漏出,这是因为液晶面板中存在对位标记、对组精度标记和切割标记等标记(mark),这些标记通常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边缘处,被前框遮挡住,图1中虚框部分表示边框遮挡的部分,用A表示;影线部分表示的为标记部分,用B表示。而且,这些标记要么用来检测显示面板中两块基板的对位情况,要么用来标识切割位置,需要人眼从外部对标记进行观察,因此这些标记位置会设有镂空区域,方便对标记进行观察;但是当显示面板进行使用时,背光模组发出的光会穿透标记处的镂空区域造成漏光。若将镂空区域用黑矩阵材料遮挡住,会使对标记观察时发出的光线被吸收,无法对标记进行观察。图2中一组对位标记包括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是镂空图案,会造成漏光。
如图3至图6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用于驱动显示面板200的驱动电路300。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10、第二基板220和半透光层230,所述第一基板210的非显示区250中设有遮光层270,所述遮光层270上设有第一镂空图案212,所述第一镂空图案212形成第一标记211;所述第二基板220与所述第一基板210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220的非显示区250设有金属层280,所述金属层280上设有第二镂空图案2211,所述第二镂空图案2211形成第二标记221,所述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对位设置;所述半透光层230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图案212和所述第二镂空图案2211。本申请通过设置与第一镂空图案212和第二镂空图案2211重叠的半透光层230,在检测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的对组精度时,将光强较高的光源从第一镂空图案212和第二镂空图案2211中射入,由于半透光层230采用半透光材料,不能完全挡光,因此光源会穿透半透光层230,从而观察到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的对位情况,了解到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的对组精度;另外,由于半透光层230只能透光强光,因此当显示面板200在正常使用时,背光源发出的光不容易从透光区212中透过,从而达到遮光效果。
其中,所述半透光层230可以由色阻材料构成,尤其是蓝色色阻材料;因为蓝色色阻的光通过率相对于红色色阻、绿色色阻来说是较低的,其他色阻例如红色色阻和绿色色阻还是会漏光,采用蓝色色阻材料制备半透光层后,背光模组的透光率很低;当然半透光层230还可以由其它半透光材料构成,在此不做限定。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都由遮光材料蚀刻而成,这样当强光射入透光区后,光会透过第一镂空图案212和第二镂空图案2211中的镂空部分,从而使得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中不透光的部分能够很好地被观察到;而且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中不透光的部分还能起到挡光的作用,进一步改善漏光问题。
具体的,所述第二基板220包括第二衬底223、主动开关222和透明导电层229,所述主动开关222包括依次堆叠的栅极224、栅极绝缘层225、半导体层226、源漏极227和钝化层228,所述主动开关222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223上,所述透明导电层229设置在所述钝化层228上与所述源漏极227连接;所述第一基板210包括第一衬底213、色阻层214和黑矩阵层215,所述黑矩阵层215和色阻层214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213上,所述黑矩阵层215设置在色阻层214中相邻两色阻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基板210的非显示区250;所述遮光层270与所述黑矩阵层215同制程形成;所述金属层280与所述栅极224或源漏极227同制程形成;所述半透光层230与所述色阻层中214的蓝色色阻层214同制程形成。通过将金属层280、遮光层270和半透光层230与显示区240中的对应结构同步制作而成,然后在遮光层270上蚀刻出第一镂空图案212形成第一标记211,在金属层280上蚀刻出第二镂空图案2211形成第二标记221,节省了第一标记211、第二标记221和半透光层230的制作时间,提高了显示面板200的制作效率。当然本申请还适用于将蓝色色阻层214与主动开关222做到一个基板上的显示面板200。
本申请中半透光层230的面积可以大于所述第一镂空图案212和第二镂空图案2211的面积,且所述半透光层230覆盖整个所述第一镂空图案212和第二镂空图案2211;这样半透光层230可以完全遮住整个透光的区域,防止标记区域的边缘会有透光;甚至是将半透光层230覆盖整个非显示区250也是可行的,进一步提高了非显示区250的遮光效果。当然半透光层230还可以只覆盖在第一镂空图案212未与第二镂空图案2211重叠的镂空部分,这样能够节省材料成本。
另外,本申请中的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为对组精度标记,用于检测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对位时出现的误差。所述第一标记211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一凸起2121,相邻所述第一凸起2121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标记221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凸起2212,相邻所述第二凸起2212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第一凸起2121和所述第二凸起2212的宽度相同,所述金属层28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2212对应的刻度标记260;相邻所述第一凸起2121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所述第二凸起2212之间的间距。通过观察第一凸起2121与第二凸起2212的重叠处对应的刻度标记260,可以观察到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的对组误差;比如,可以在第二标记221上标注-6、-3、0、+3、+6这几个刻度标记260,标“0”的位置表示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组精度误差是零,如果当“-3”位置对应的第一凸起2121和第二凸起2212对齐的话,表明对组精度差了-3um,如果“3”位置对应的第一凸起2121和第二凸起2212对齐,表明对组精度差了3um。而且,显示面板200中可以设置两组垂直的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每组标记中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都如上设置,第一组标记可以观察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在左右方向上的误差,第二组标记可以观察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在上下方向上的误差,从而更具体的了解到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的对位问题。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的边缘和角落,即使出现微弱的漏光也不会影响到画面显示。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200,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10、第二基板220和半透光层230,所述第一基板210的非显示区250中设有黑矩阵层215,所述黑矩阵层215上设有第一镂空图案212,所述第一镂空图案212形成第一标记211;所述第二基板220与所述第一基板210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220的非显示区250设有金属层280,所述第二基板220的显示区240设有主动开关222,所述金属层280与所述主动开关222中的栅极224同制程形成;所述金属层280上设有第二镂空图案2211,所述第二镂空图案2211形成第二标记221,所述第一标记211和第二标记221对位设置;所述半透光层230与显示区240的蓝色色阻层同制程形成,所述半透光层230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图案212和所述第二镂空图案2211。
本申请中作为对位标记的黑矩阵层215、金属层280和半透光层230都是显示面板中原有的结构,因此只需改变蚀刻对应膜层的光罩图案,就能同时制备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中的对应结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7所示,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200的对位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上述显示面板200中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的对位精度,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S1: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光源照射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和第二镂空图案;
S2:观察所述第一镂空图案中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镂空图案中第二凸起的重叠情况;
S3:若一个第一凸起和一个第二凸起完全重叠,则该第二凸起对应的刻度标记为所述显示面板中两个基板之间的对位误差。
具体的,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在显示面板200中第一基板210(可以是彩膜基板)的一侧对第一镂空图案212和第二镂空图案2211进行观察,光学显微镜对第一镂空图案212和第二镂空图案2211发出强光,并观察第一凸起2121和第二凸起2212受到强光时的重叠情况;所述金属层28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2212对应的刻度标记260,通过观察所述第一凸起2121和第二凸起2212重叠时对应的刻度标记260,可判断所述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的误差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涉及到的各步骤的限定,在不影响具体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并不认定为对步骤先后顺序做出限定,写在前面的步骤可以是在先执行的,也可以是在后执行的,甚至也可以是同时执行的,只要能实施本方案,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中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图案,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形成第一标记;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设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上设有第二镂空图案,所述第二镂空图案形成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对位设置;以及
半透光层,所述半透光层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和所述第二镂空图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层由蓝色色阻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设有蓝色色阻层,所述蓝色色阻层与蓝色的像素对应;所述半透光层与所述蓝色色阻层同制程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蓝色色阻层的厚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包括黑色矩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主动开关,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色阻以及位于相邻色阻之间的黑矩阵层,所述遮光层与所述黑矩阵层同制程形成,所述金属层与所述主动开关的栅极或源漏极同制程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镂空图案的面积和第二镂空图案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记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一凸起,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
所述第二标记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凸起,相邻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宽度相同,所述金属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的刻度标记;
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中设有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图案,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形成第一标记;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设有金属层,所述第二基板的显示区设有主动开关,所述金属层与所述主动开关中的栅极同制程形成;所述金属层上设有第二镂空图案,所述第二镂空图案形成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对位设置;以及
半透光层,与显示区的蓝色色阻层同制程形成,所述半透光层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和所述第二镂空图案。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显示面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57942.5U CN213904004U (zh) | 2020-12-02 | 2020-12-02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57942.5U CN213904004U (zh) | 2020-12-02 | 2020-12-02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04004U true CN213904004U (zh) | 2021-08-06 |
Family
ID=77100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57942.5U Active CN213904004U (zh) | 2020-12-02 | 2020-12-02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04004U (zh) |
-
2020
- 2020-12-02 CN CN202022857942.5U patent/CN2139040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422567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1995919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US7629613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1183374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10626821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2268068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JP5523864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60086524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TWI528073B (zh) | 顯示面板 | |
KR102103501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214098024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101832358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US20160109751A1 (en) | Color Filt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lor Filter | |
JP633544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13904004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407389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4296282A (zh) | 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
KR20150137278A (ko) |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13219694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709727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60028047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20160053195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060125042A (ko) | 전도성 고분자 물질을 이용한 컬러필터 기판 및 그제조방법 | |
JP5536443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2685534B1 (ko) | 표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