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7627U - 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7627U
CN213897627U CN202022198279.2U CN202022198279U CN213897627U CN 213897627 U CN213897627 U CN 213897627U CN 202022198279 U CN202022198279 U CN 202022198279U CN 213897627 U CN213897627 U CN 213897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metal composite
resistant metal
alloy plate
connec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82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金勇
张叶红
何慧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angzhiji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eststeel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eststeel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eststeel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82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7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7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7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通过多块耐冲击金属复合板拼接而成;所述耐冲击金属复合板包括第一合金板、第二合金板、设于第一合金板和第二合金板之间的吸能模组;吸能模组由多个U型板拼接而成,在长度方向上相邻U型板的朝向相异;U型板构成的空腔中装填有孔道型树脂填充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吸能模组由周期性排列的U型板板构成,整体构成了均衡的缓冲吸能模组,周期性且厚度上的错相位单元排布与第一合金板、第二合金板实现了最均匀的且无缺陷的冲击力吸收,可实现局部冲击力的均匀分散,实现最大化的能量吸收,在一个U型板单元中,周期性的朝向可以均衡各个U型板弹性臂的复合,实现最大化的单元弹性缓冲。

Description

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是建筑过程用到支撑防护结构,主要用来对建筑进行搭建,房屋结构一般是指其建筑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两个部分,房屋在建设之前,根据其建筑的层数、造价、施工等来决定其结构类型。其中墙面结构对建筑物的耐冲击性其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复合墙面板在大型建筑体系如会场、展馆等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小型建筑上得到了推广,要提升复合墙面板结构在爆炸、袭击、碰撞等事故时的耐冲击性,必须对原有建筑结构的墙面结构上采取抗冲击防护措施。
现有的抗冲击防护措施主要集中在设置障碍物,将爆炸源,冲击源与建筑结构隔离开来。在使用过程中,并未对原有结构构件本身进行防护措施,因此一旦爆炸源进入建筑结构内部后发生爆炸,爆炸冲击荷载对建筑结构构件造成碎裂和飞溅,造成人员受伤和结构损伤破坏。对建筑结构本身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有现有技术通过布置在建筑结构构件表面的抗冲击吸能防护结构,以此实现对建筑外墙进行外置式的加固,但此种外置式的结构会占有较大的空间,同时其与建筑的主体框架结构并未连接,导致其仍然会间接地作用到建筑物的墙体结构产生冲击力,导致墙面结构性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中吸能模组由周期性排列的U型板板构成,整体构成了均衡的缓冲吸能模组,周期性且厚度上的错相位单元排布与第一合金板、第二合金板实现了最均匀的且无缺陷的冲击力吸收,可实现局部冲击力的均匀分散,实现最大化的能量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通过多块耐冲击金属复合板拼接而成;
所述耐冲击金属复合板包括第一合金板、第二合金板、设于第一合金板和第二合金板之间的吸能模组;
所述吸能模组由多个U型板拼接而成,在长度方向上相邻U型板的朝向相异;
所述U型板构成的空腔中装填有孔道型树脂填充条。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模组由多层U型板拼接构成,其中每层由重复单元排列构成,所述重复单元包括4个不同朝向的U型板。
进一步地,重复单元中相邻U型板的朝向呈90°。
进一步地,沿厚度方向上相邻两层U型板的朝向排列相差一个相位。
进一步地,所述U型板为截面为U型的条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U型板为碳纤维材料;
所述第一合金板与第二合金板均为钛合金板;
相邻U型板间、U型板与第一合金板和第二合金板间均通过环氧树脂胶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孔道型树脂填充条为沿长度方向设有孔道结构,所述孔道方向与所述孔道型树脂填充条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耐冲击金属复合板间通过轴销穿套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销穿套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槽,其中具体地:
第一连接轴,设于第一合金板的一侧;
第一连接槽,设于第一合金板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侧;
第二连接轴,设于第二合金板邻近第一连接轴的一侧;
第二连接槽,设于第二合金板远离第二连接轴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U型板的长度;
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截面为多边形;
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槽型和长度分别与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匹配。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截面多边形的宽度沿截面向外侧延伸的长度方向梯度变宽或者逐渐变宽,以此实现更高的连接限位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中的吸能模组由周期性排列的U型板板构成,且上下层错开一个相位,整体构成了均衡的缓冲吸能模组,周期性且厚度上的错相位单元排布与第一合金板、第二合金板实现了最均匀的且无缺陷的冲击力吸收,可实现局部冲击力的均匀分散,实现最大化的能量吸收,在一个U型板单元中,周期性的朝向可以均衡各个U型板弹性臂的复合,实现最大化的单元弹性缓冲。
2)本技术方案通过多块耐冲击金属复合板间的轴销穿套结构连接,即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槽型和长度分别与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匹配,以此实现间隙配合结构,有利于耐冲击金属复合板吸能效果的发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方案中耐冲击金属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方案中耐冲击金属复合板的结构的拼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方案中U型板的3D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合金板,2、第二合金板,3、第一设置姿态,4、第二设置姿态,5、第三设置姿态,6、第三设置姿态,7、孔道型树脂填充条,8、第一连接轴,9、第一连接槽,10、第二连接轴,11、第二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通过多块耐冲击金属复合板拼接而成;
耐冲击金属复合板包括第一合金板1、第二合金板2、设于第一合金板1和第二合金板2之间的吸能模组,参见图1,吸能模组由多个U型板拼接而成,参见图2,在长度方向上相邻U型板的朝向相异,U型板构成的空腔中装填有孔道型树脂填充条7,U型板结构参见图3。
吸能模组由多层U型板拼接构成,其中每层由重复单元排列构成,所述重复单元包括4个不同朝向的U型板,重复单元中相邻U型板的朝向呈90°,具体为第一设置姿态3、第二设置姿态4、第三设置姿态5、第三设置姿态6,参见图1。沿厚度方向上相邻两层U型板的朝向排列相差一个相位。整体构成了均衡的缓冲吸能模组,周期性且厚度上的错相位单元排布与第一合金板1、第二合金板2实现了最均匀的且无缺陷的冲击力吸收,可实现局部冲击力的均匀分散,实现最大化的能量吸收,在一个U型板单元中,周期性的朝向可以均衡各个U型板弹性臂的复合,实现最大化的单元弹性缓冲。所述U型板为截面为U型的条形板。具体选型时,U型板截面的三条边相等,即U型板截面的正投影为正方形。
具体选材时,U型板为碳纤维材料,第一合金板1与第二合金板2均为钛合金板;相邻U型板间、U型板与第一合金板1和第二合金板2间均通过环氧树脂胶黏连接。其中第一合金板1和第二合金板2的厚度相同均为0.4~2cm为宜,其中吸能模组的厚度为1~10cm为宜。U型板的尺寸根据吸能模组的厚度进行对应性的调整,U型板设置层数为2~10层为宜。
孔道型树脂填充条7为沿长度方向设有孔道结构,孔道方向与所述孔道型树脂填充条7的长度方向平行,具体选材时,孔道型树脂填充条7为PC树脂或者有利于耐冲击提升的改性PC工程树脂,具体制备时,孔道型树脂填充条7可由3D打印获得。其中孔道的截面优选为正方形或者圆形,孔道截面的尺寸占截面尺寸的二十分之一至八分之一为宜,有利于最优的吸能效果。
耐冲击金属复合板间通过轴销穿套结构连接,轴销穿套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轴8、第一连接槽9、第二连接轴10、第二连接槽11,其中第一连接轴8设于第一合金板1的一侧;第一连接槽9,设于第一合金板1远离第一连接轴8的一侧;第二连接轴10设于第二合金板2邻近第一连接轴8的一侧;第二连接槽11设于第二合金板2远离第二连接轴10的一侧;第一连接轴8、第二连接轴10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U型板的长度;第一连接轴8、第二连接轴10的截面为多边形;第一连接槽9和第二连接槽11的槽型和长度分别与第一连接轴8、第二连接轴10匹配。以此实现间隙配合结构,有利于耐冲击金属复合板吸能效果的发挥。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轴8、第二连接轴10的截面多边形的宽度沿截面向外侧延伸的长度方向梯度变宽或者逐渐变宽,以此实现更高的连接限位效果。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通过多块耐冲击金属复合板拼接而成;
所述耐冲击金属复合板包括第一合金板(1)、第二合金板(2)、设于第一合金板(1)和第二合金板(2)之间的吸能模组;
所述吸能模组由多个U型板拼接而成,在长度方向上相邻U型板的朝向相异;
所述U型板构成的空腔中装填有孔道型树脂填充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模组由多层U型板拼接构成,其中每层由重复单元排列构成,所述重复单元包括4个不同朝向的U型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重复单元中相邻U型板的朝向呈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上相邻两层U型板的朝向排列相差一个相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为截面为U型的条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为碳纤维材料;
所述第一合金板(1)与第二合金板(2)均为钛合金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U型板间、U型板与第一合金板(1)和第二合金板(2)间均通过环氧树脂胶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型树脂填充条(7)为沿长度方向设有孔道结构,所述孔道方向与所述孔道型树脂填充条(7)的长度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金属复合板间通过轴销穿套结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销穿套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轴(8),设于第一合金板(1)的一侧;
第一连接槽(9),设于第一合金板(1)远离第一连接轴(8)的一侧;
第二连接轴(10),设于第二合金板(2)邻近第一连接轴(8)的一侧;
第二连接槽(11),设于第二合金板(2)远离第二连接轴(10)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轴(8)、第二连接轴(10)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U型板的长度;
所述第一连接轴(8)、第二连接轴(10)的截面为多边形;
所述第一连接槽(9)和第二连接槽(11)的槽型和长度分别与第一连接轴(8)、第二连接轴(10)匹配。
CN202022198279.2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Active CN213897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8279.2U CN213897627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8279.2U CN213897627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7627U true CN213897627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8279.2U Active CN213897627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76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1397B (zh) 一种蜂窝复合材料
CN111893908B (zh) 一种城市高架通风型组合式声屏障
CN210421987U (zh) 一种适用于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的耗能减震装置
CN213897627U (zh) 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CN114319624A (zh) 一种耐冲击金属复合墙面结构
CN109624449B (zh) 一种抗冲击曲杆点阵夹层板结构
CN109318541B (zh) 一种双向波纹点阵增强型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CN216949639U (zh) 一种双钢铅粘弹性阻尼器限位加固榫卯节点装置
CN205935396U (zh) 一种高强度的蜂窝铝板
CN21461381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市政桥梁桥墩防撞装置
CN115050849A (zh) 一种轻质太阳能板模组
CN211690838U (zh) 一种建筑物墙面保温隔热装置
CN211622078U (zh) 一种梁柱减震结构
CN114908992A (zh) 一种用于松动榫卯节点的摩擦耗能增强装置及方法
CN108221868B (zh) 钢-竹三明治板漂浮式桥墩防撞装置
CN210684976U (zh) 一种钢架构和轻钢龙骨架的组合结构、防水墙和建筑物
CN214531254U (zh) 一种组合式阻尼器
CN211949046U (zh) 一种新型复合消能钢板墙
CN212535178U (zh) 一种连梁加固装置
CN218814336U (zh) 一种采用软钢耗能器的钢木组合结构新型节点
CN113700174B (zh) 一种全玻剪力墙外包摩擦式抗震连接节点及全玻剪力墙
CN214781516U (zh) 一种抗冲击中空玻璃
CN216109328U (zh) 高强度玻镁岩棉板
CN212772818U (zh) 一种装配式偏心支撑钢结构
CN214302322U (zh) 形状优化的分阶段屈服耗能机制的装配式剪切型阻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949 No. 1309 Luo Ning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Baosha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Gangzhiji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949 No. 1309 Luo Ning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Baosha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ESTSTEEL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 SYSTEM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