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3619U - 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3619U
CN213893619U CN202022712919.7U CN202022712919U CN213893619U CN 213893619 U CN213893619 U CN 213893619U CN 202022712919 U CN202022712919 U CN 202022712919U CN 213893619 U CN213893619 U CN 213893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ap
container body
li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129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海
徐海峰
张士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129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3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3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3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容器盖和保温容器,容器盖包括盖体和排气密封圈,盖体用于盖合于容器本体的开口部,所述盖体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泄压空心柱,所述泄压空心柱具有能够使所述容器本体内部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所述排气密封圈结合到所述泄压空心柱上,所述排气密封圈包括套设于所述泄压空心柱的外周的连接部和可选择地封堵所述泄压空心柱的通孔的密封部,以在容器本体内腔的压力超出预定范围的情况下,该密封部将泄压空心柱的通孔打开,降低容器本体内腔与外界的压力差,可避免因内外压差过大而导致容器盖打开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背景技术
保温容器由于其良好的保温性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尤其是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人们通常会将高温的食物或汤水装入保温容器中进行携带,从而在户外也能食用到温热的食物。保温容器大体上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盖体通常旋拧在容器本体的口部,两者螺纹结合,密封性好,且盖体不宜脱落。然而,当保温容器内装入温度比较高的食物或汤水后,整个保温容器内部会产生较大的正压,难以将盖体旋拧松动,使得盖体和容器本体之间比较难打开;而当装入的食物或者汤水经过一段时间冷却之后,或者在保温容器内直接装入温度较低的食物或汤水时,保温容器的内部温度降低,在封闭的保温容器内又会产生很大的负压,当需要再次打开保温容器时,盖体将被保温容器内的负压吸住而难以打开。这为用户使用保温容器带来了很多不便,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容器盖,在容器内即使装入温度较高的食物或者汤水后也能方便打开。
针对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容器盖,包括:盖体,用于盖合于容器本体的开口部,所述盖体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泄压空心柱,所述泄压空心柱具有能够使所述容器本体内部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排气密封圈,所述排气密封圈结合到所述泄压空心柱上,所述排气密封圈包括套设于所述泄压空心柱的外周的连接部和可选择地封堵所述泄压空心柱的通孔的密封部。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内盖,用于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所述泄压空心柱形成在所述内盖的下表面上;外盖,位于所述内盖的外侧,用于结合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上,并且能够对所述内盖施加向下的挤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还包括位于所述泄压空心柱的通孔内的排气导柱,所述排气导柱的底端与所述泄压空心柱的孔壁间隔设置,所述密封部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边缘部紧密套设于所述排气导柱上。
可选地,盖体包括内盖,用于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所述泄压空心柱形成在所述内盖的下表面上,所述排气导柱位于所述内盖上;外盖位于所述内盖的外侧,用于结合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上,并且能够对所述内盖施加向下的挤压力。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排气导柱和所述泄压空心柱的孔壁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筋。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排气导柱为圆形柱体,所述连接筋为一对且沿所述排气导柱的径向向外突出延伸。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形成为筒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内突出的凸环,所述泄压空心柱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凸环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密封部从所述连接部的底端的内壁朝向所述连接部的顶端向内倾斜延伸形成为锥形结构,所述通气孔形成在所述锥形结构的顶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容器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的多个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外盖一体形成,从所述外盖的内侧顶壁向下延伸预定长度;或者所述凸块与所述内盖一体形成,从所述内盖的顶表面向上延伸预定长度,在所述容器盖结合到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上的情况下,所述外盖通过所述凸块挤压所述内盖,从而在所述外盖的内侧顶壁和所述内盖的顶表面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容器本体的内腔能够通过所述泄压空心柱的通孔和所述气体通道与外界连通。
具体地,多个所述凸块位于同一圆周上且相邻所述凸块之间间隔设置。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内盖包括内盖本体和位于所述内盖本体的顶部外周边缘的外翻边,所述容器盖还包括边缘密封圈,所述边缘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内盖本体的底端的外周侧,在所述外翻边卡设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的端面上的情况下,所述边缘密封圈密封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容器本体之间。
具体地,所述边缘密封圈包括环状的C型密封部,所述内盖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内盖凸缘,所述C型密封部套设于所述内盖凸缘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边缘密封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C型密封部的外周侧的加强密封部,所述加强密封部为环状,并且轴向一端与所述C型密封部连接,轴向第二端与所述C型密封部间隔设置。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上述的容器盖,所述容器本体为具有开口部的腔体结构。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上述的容器盖,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内侧形成有容器内凸缘,在所述容器盖结合到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上的情况下,所述外翻边卡设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的端面上,所述边缘密封圈与所述容器内凸缘过盈配合。
本公开提供的容器盖和保温容器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盖体上设置泄压空心柱,且在该泄压空心柱上设置排气密封圈,密封部可选择性地封堵泄压空心柱的通孔,在容器本体内腔的压力超出预定范围的情况下,该密封部将泄压空心柱的通孔打开,降低容器本体内腔与外界的压力差,可避免因内外压差过大而导致容器盖打开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排气密封圈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内盖和边缘密封圈结合后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通过排气密封圈泄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盖; 110、凸块; 120、气体通道;
130、把手; 20、内盖; 210、内盖本体;
220、外翻边; 230、内盖凸缘; 240、泄压空心柱;
241、环形凹槽; 30、边缘密封圈; 310、C型密封部;
320、加强密封部; 40、排气密封圈; 410、连接部;
411、凸环; 420、密封部; 421、通气孔;
50、容器本体; 510、容器内凸缘; 60、密封导向件;
610、排气导柱; 620、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公开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公开提供一种保温容器,该保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50和容器盖,其中,容器本体50为具有开口的腔体结构,容器盖用于盖合在该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处,以围合成密闭空间。
容器盖包括盖体和排气密封圈40,盖体可盖合于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盖体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泄压空心柱240,泄压空心柱240具有能够使容器本体50内部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排气密封圈40结合到泄压空心柱240上,排气密封圈40包括套设于泄压空心柱240的外周的连接部410和可选择地封堵泄压空心柱240的通孔的密封部420。
本公开通过在盖体上设置泄压空心柱240,且在该泄压空心柱240上设置排气密封圈40,密封部420可选择性地封堵泄压空心柱240的通孔,以在容器本体50内腔的压力超出预定范围的情况下,该密封部420将泄压空心柱240的通孔打开,降低容器本体50内腔与外界的压力差,可避免因内外压差过大而导致容器盖打开困难的问题。
参照图1,本公开中的盖体可包括外盖10和内盖20,外盖10能够盖合于该开口部处。内盖20设置于外盖10的内侧,以与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处的内侧壁结合,在外盖10盖合于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处的情况下,内盖20密封于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处。
参照图1和图2,泄压空心柱240可形成在内盖20上,例如但不限于,可以从内盖20的径向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排气密封圈40的连接部410设置于该泄压空心柱240的外周,密封部420能够封堵于泄压空心柱240的下端口。
除此,本公开提供的容器盖也可以是外盖10与内盖20连接为一体结构。
内盖20包括内盖本体210和形成在内盖本体210上的泄压空心柱240,泄压空心柱240可以从内盖本体210沿轴向向下延伸。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容器本体50可成为圆筒形结构,且泄压空心柱240设置在内盖本体210的中心部,但不以此为限,泄压空心柱240也可以形成在内盖本体210的其它位置。
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排气密封圈40可以由弹性材料形成,例如,弹性橡胶。排气密封圈40的连接部410形成为筒形结构,可包裹在泄压空心柱240的外周而不易脱落。为了进一步与泄压空心柱240牢固结合并提高密封性,连接部410的内表面径向向内突出形成有凸环411,在泄压空心柱240的外周设置有与凸环411匹配的环形凹槽241,在连接部410包裹于泄压空心柱240的外周的情况下,凸环411可以容纳于环形凹槽241内。通过凸环411与环形凹槽241配合,使连接部410能够准确定位在泄压空心柱240的外周,且使连接部410与泄压空心柱240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密封部420可形成于该连接部410的径向内侧,如图3所示,该密封部420可位于该连接部410的下端。具体地,密封部420可从连接部410的内壁朝向该连接部410的中部向上倾斜延伸,使得密封部420形成为锥形结构,且该密封部420从连接部410的下端向着上端的方向其横截面逐渐减小,例如但不限于,该密封部420可为锥形片状结构。
可选地,密封部420上形成有通气孔421,初始状态下,该通气孔421闭合,使得容器本体50内腔与外界不连通,在容器本体50内腔与外界的压力差大于预定范围的情况下,该通气孔421打开;容器本体50内腔的压力下降,当容器本体50内腔与外界的压力差在预定范围时,该通气孔421再次闭合,以使容器本体50与内盖20之间再次形成为密闭空间。
本公开通过设置该排气密封圈40,使容器本体50的内外压差能够保持在预定范围内,避免了内外压差过大而导致外盖10打开困难的问题。
可选地,通气孔421可以设置于该锥形密封部420的尖端。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10为圆筒形结构,密封部420呈圆锥形。排气密封圈40可采用硅胶材料形成,但不以此为限。更进一步地,通气孔421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甚至更多,根据需要设置。
参照图2至图3,更进一步地,为了控制密封部420的开放方向,该保温容器还可以包括密封导向件60,该密封导向件60设置于泄压空心柱240的通孔内。
具体地,密封导向件60包括排气导柱610和连接于该排气导柱610和泄压空心柱240的孔壁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筋620。连接筋620布置于排气导柱610的顶端,排气导柱610的底端与泄压空心柱240的孔壁间隔设置,排气导柱610的底端插入到密封部420的通气孔421中且密封部420紧密包裹于排气导柱610的外周。
当容器本体50内腔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且内外压差大于预定值时,该通气孔421的边缘部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被迫离开排气导柱610,使容器本体50内腔与外界连通,此时容器本体50内腔的压力下降,内外压差恢复至预定范围内,通气孔421的边缘部再次紧密包裹于排气导柱610的外周。
本实施例中,排气导柱610设置在泄压空心柱240的中心部,使得通气孔421与连接部410之间的弹性变形部分尽量宽一些,从而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例如但不限于,排气导柱610可以与泄压空心柱240同轴设置,但不以此为限。
参照图4,连接筋620可与排气导柱610垂直布置。具体地,排气导柱610可为圆形柱体,连接筋620可为一对,且沿排气导柱610的径向向外突出延伸,即一对连接筋620对称布置于排气导柱610的周向两侧,以使密封导向件60可形成为T形。除此,该连接筋620还可以为3个、4个或者5个甚至更多个,且上述至少两个连接筋620可以等间隔设置。通过设置连接筋620,使得排气导柱610连接到内盖本体210上并悬垂于泄压空心柱240的内部。
继续参照图2和图4,内盖20还包括位于内盖本体210的顶部且能够与开口部端面匹配的外翻边220,从而能够覆盖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容器盖还包括边缘密封圈30,边缘密封圈30设置于内盖本体210的底端外周侧,用于使得内盖本体210能够与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紧密贴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内盖20与容器本体50之间的密封性。
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下端径向向内突出形成有容器内凸缘510,在内盖20的外翻边220卡设在开口部端面上,并且在内盖20受到向下的压力的情况下,边缘密封圈30能够弹性变形而与容器内凸缘510之间过盈配合,以实现容器本体50与内盖20之间的密封。本实施例中,设置外翻边220以及容器内凸缘510能够对内盖20的轴向进行限位,并且防止内盖20在外力作用下掉落到容器本体50的内腔中。
如图2和图3所示,边缘密封圈30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π型结构,以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和与内盖20的结合能力。例如但不限于,边缘密封圈30可包括C型密封部310和连接于C型密封部310的外周侧的加强密封部320,加强密封部320可形成从上往下逐渐向中心倾斜的环状,以适应于容器内凸缘510的内侧壁形状。加强密封部320的下端与C型密封部310间隔设置,使得边缘密封圈30大致形成为π型结构。内盖本体210的底表面的外周区域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内盖凸缘230,以在内盖本体210的底端形成有环状钩部,C型密封部310套设于内盖凸缘230的外周,从而与内盖本体210牢固地结合,而不易脱落。
本实施例中,内盖凸缘230的外径小于内盖本体210的直径,内盖本体210的直径小于外翻边220的外径。边缘密封圈30的外径等于或者稍大于内盖本体210的直径,可随内盖20一起设置到容器本体50内且能够与容器内凸缘510过盈配合,实现对容器本体50的密封。
继续参照图2,外盖10可以卡扣在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的外侧壁上。优选地,外盖10的内侧以及开口部的外侧壁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螺牙结构,从而两者能够旋拧结合。在外盖10与容器本体50相互结合之后,两者之间并不会形成严格密封,而是会存在细小的缝隙,以供气体通过。
在外盖10和内盖20之间形成有多个凸块110,且相邻的凸块110之间相互间隔开。由于该凸块110的存在,内盖本体210的顶端面与外盖10的内侧顶壁之间将形成有气体通道120,容器本体50的内腔能够通过泄压空心柱240的通孔和气体通道120与外界连通。
本实施例中,凸块110可与外盖10一体连接,具体地,参照图2,凸块110可以从外盖10的内侧顶壁向下突出形成,当容器盖与容器本体50结合,且在内盖20的外翻边220卡设在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的端面的情况下,该凸块110的下端可以抵顶于内盖本体210的顶端面上,从而能够对内盖20施加一定的挤压力,使得边缘密封圈30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从而使得内盖20能够将容器本体50密封。
当然,凸块110也可以与内盖20连接(图未示),例如但不限于,凸块110可以从内盖本体210的顶端面向上突出形成,在外翻边220卡设在开口端面的情况下,该凸块110的上端可以抵顶于外盖10的内侧顶壁上,即凸块110从内盖本体210的顶端面向上延伸至抵顶于外盖10的内侧顶壁。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多个凸块110可位于同一圆周上,例如但不限于,可等间隔均匀布置。根据需要,多个凸块110还可以布置为N行M列的矩阵形式,其中,N≥1,M≥1。
如图5所示,当容器本体50内腔与外界之间的压力差大于预定值时,通气孔421将被打开,容器本体50内的热气将沿着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向外排出。具体地,热气的流动方向将为:容器本体50内腔→通气孔421→泄压空心柱240的通孔→外盖10和内盖20之间的间隙→气体通道120→外界大气。在内部气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排放之后,内部压力逐渐降低,使内外压差恢复至预定值范围内,通气孔421的边缘部逐渐从弹性变形状态恢复为紧密套设在排气导柱610上,再次将容器本体50密封。
具体地,排气密封圈40和边缘密封圈30可同时连接在内盖20上,在容器本体50内装入热的食物或者汤水的情况下,可以先将内盖20置于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处,此时边缘密封圈30可以支撑于容器内凸缘510上,且边缘密封圈30未受挤压,外翻边220未接触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的端面。
然后,可以将外盖10设置于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处,例如但不限于,外盖10可与容器本体50之间通过螺牙结构连接在一起。在旋拧外盖10使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外盖10相对于内盖20轴向向下移动,至凸块110与内盖本体210的顶端面接触,此时,外盖10将对内盖20产生轴向向下的挤压力,边缘密封圈30将产生形变至外翻边220抵顶于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的端面,此时,边缘密封圈30与容器内凸缘510之间为过盈配合,可以实现内盖20与容器本体50之间的密封。
初始状态,密封部420的通气孔421的边缘部紧密包裹于排气导柱610的外周,容器本体50内腔不能通过通气孔421与外界连通。在容器本体50内腔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且内外压差大于预定值时,该通气孔421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被迫离开排气导柱610,使容器本体50内腔与外界连通,此时容器本体50内腔的压力降低,内外压差恢复至预定范围内,通气孔421再次紧密包裹于排气导柱610的外周,容器本体50和内盖20之间再次形成密闭空间。
在容器本体50的内腔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内盖20将受到向上的挤压力,并将该向上的挤压力传递给外盖10,从而导致外盖10与容器本体50的螺牙结构配合过紧而难以打开。本公开通过在内盖本体210上设置泄压空心柱240,并在该泄压空心柱240上设置排气密封圈40,可以在容器本体50的内腔与外界压差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将通气孔421冲开进行泄压,避免了容器本体50的内腔压力过大的情况,也就降低了内盖20和外盖10的打开难度。
进一步地,由于密封导向件60的存在,通气孔421只能单向打开,在容器本体50内腔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的情况下,密封部420的通气孔421无法打开,该内盖20将被吸附在容器本体50上,此时外盖10可以正常打开,外盖10打开后,由于内盖20不再受外盖10的轴向向下的挤压作用,此时弹性变形的边缘密封圈30具有恢复为初始状态的趋势,使用者再向内盖20提供向上的拉力,例如但不限于,可以向上提拉内盖20的外翻边220的边缘,就可以较为容易地将内盖20打开。
本公开提供的保温容器,在容器本体50的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和外部压力大于容器本体50的内部压力的情况下,都能够轻松打开。
进一步地,保温容器还包括把手130,例如但不限于,把手130可从外盖10的顶壁向外突出形成,以方便地对外盖10进行旋拧或卡扣操作,并且在外盖10结合到容器本体50上时,还可以通过把手130提拎保温容器。
本公开提供的保温容器,尤其适用于大口径的密封保温容器。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Claims (13)

1.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用于盖合于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所述盖体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泄压空心柱(240),所述泄压空心柱(240)具有能够使所述容器本体(50)内部与外界连通的通孔;
排气密封圈(40),所述排气密封圈(40)结合到所述泄压空心柱(240)上,所述排气密封圈(40)包括套设于所述泄压空心柱(240)的外周的连接部(410)和可选择地封堵所述泄压空心柱(240)的通孔的密封部(4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位于所述泄压空心柱(240)的通孔内的排气导柱(610),所述排气导柱(610)的底端与所述泄压空心柱(240)的孔壁间隔设置,所述密封部(420)上设置有通气孔(421),所述通气孔(421)的边缘部紧密套设于所述排气导柱(61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内盖(20),用于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所述泄压空心柱(240)形成在所述内盖(20)的下表面上,所述排气导柱(610)位于所述内盖(20)上;
外盖(10),位于所述内盖(20)的外侧,用于结合于所述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上,并且能够对所述内盖(20)施加向下的挤压力。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排气导柱(610)和所述泄压空心柱(240)的孔壁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筋(62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导柱(610)为圆形柱体,所述连接筋(620)为一对且沿所述排气导柱(610)的径向向外突出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0)形成为筒形结构,所述连接部(410)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内突出的凸环(411),所述泄压空心柱(240)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凸环(411)匹配的环形凹槽(241),所述密封部(420)从所述连接部(410)的底端的内壁朝向所述连接部(410)的顶端向内倾斜延伸形成为锥形结构,所述通气孔(421)形成在所述锥形结构的顶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盖(10)和所述内盖(20)之间的多个凸块(110),所述凸块(110)与所述外盖(10)一体形成,从所述外盖(10)的内侧顶壁向下延伸预定长度;
或者所述凸块(110)与所述内盖(20)一体形成,从所述内盖(20)的顶表面向上延伸预定长度,
在所述容器盖结合到所述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上的情况下,所述外盖(10)通过所述凸块(110)挤压所述内盖(20),从而在所述外盖(10)的内侧顶壁和所述内盖(20)的顶表面之间形成气体通道(120),所述容器本体(50)的内腔能够通过所述泄压空心柱(240)的通孔和所述气体通道(120)与外界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块(110)位于同一圆周上且相邻所述凸块(110)之间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0)包括内盖本体(210)和位于所述内盖本体(210)的顶部外周边缘的外翻边(220),所述容器盖还包括边缘密封圈(30),所述边缘密封圈(30)设置于所述内盖本体(210)的底端的外周侧,在所述外翻边(220)卡设在所述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的端面上的情况下,所述边缘密封圈(30)密封于所述内盖(20)和所述容器本体(50)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密封圈(30)包括环状的C型密封部(310),所述内盖本体(210)的底端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内盖凸缘(230),所述C型密封部(310)套设于所述内盖凸缘(230)的外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密封圈(3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C型密封部(310)的外周侧的加强密封部(320),所述加强密封部(320)为环状,并且轴向一端与所述C型密封部(310)连接,轴向第二端与所述C型密封部(310)间隔设置。
12.一种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50)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盖,所述容器本体(50)为具有开口部的腔体结构。
13.一种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50)和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盖,所述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内侧形成有容器内凸缘(510),在所述容器盖结合到所述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上的情况下,所述外翻边(220)卡设在所述容器本体(50)的开口部的端面上,所述边缘密封圈(30)与所述容器内凸缘(510)过盈配合。
CN202022712919.7U 2020-11-19 2020-11-19 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Active CN213893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2919.7U CN213893619U (zh) 2020-11-19 2020-11-19 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2919.7U CN213893619U (zh) 2020-11-19 2020-11-19 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3619U true CN213893619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22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12919.7U Active CN213893619U (zh) 2020-11-19 2020-11-19 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3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3697B (zh) 带泄气功能的抽真空开盖装置及破壁料理机
JP5170848B2 (ja) 蓋付き容器
WO2017000148A1 (zh) 真空密封水杯
US11873131B2 (en) Vacuum storage tank
CN211632687U (zh) 陶瓷层内胆杯
CN213893619U (zh) 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US20230211365A1 (en) Food pump with safe outlet valve and outer mounted spring
CN213821089U (zh) 保温杯
CN217049731U (zh) 一种可平衡杯内气压的瓶塞结构
CN111664277A (zh) 分级泄压盖
CN203006105U (zh) 真空保鲜罐
CN209553887U (zh) 一种密封容器的排气阀结构
CN215972986U (zh) 一种泡菜瓶内盖
CN208053979U (zh) 一种无螺纹插扣式容器盖
CN210871124U (zh) 排气阀组件、锅盖和烹饪器具
CN216416923U (zh) 一种泄压式提锅
CN216402397U (zh) 密封罐
CN212186121U (zh) 杯盖组件、杯体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212368743U (zh) 一种带有排气阀的杯子
CN212307537U (zh) 一种泄压结构及养生杯
CN212196692U (zh) 一种带盖器皿
CN214002670U (zh) 一种容器密封盖
CN212616572U (zh) 分级泄压盖
CN209090761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单向阀和烹饪器具
CN220743975U (zh) 一种盖体组件及一种液体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