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83910U - 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83910U
CN213883910U CN202022415146.6U CN202022415146U CN213883910U CN 213883910 U CN213883910 U CN 213883910U CN 202022415146 U CN202022415146 U CN 202022415146U CN 213883910 U CN213883910 U CN 213883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tating
bed
movable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151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勤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24151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83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83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83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属于护理器械技术领域。该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包括床体和起身组件,所述床体包括床板和转动滑轨,所述转动凹槽开设于所述床板顶部中心,使用时,患者平躺在起身组件上,当需要起身时,打开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板进行旋转,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因转动板的旋转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时,打开第一升降件和第二升降件,第一升降件带动第一活动板进行上升,同理,第二升降件带动第二活动板进行下降,运转结束后患者呈坐姿坐在起身组件上,该装置通过转动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的配合,使患者可以在护理床上调整角度及调整坐姿,方便护理人员对其护理。

Description

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背景技术
临床护理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临床各科一般护理常规和各科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护理措施,其内容涉及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皮肤科护理、急救护理。
在进行临床护理时,对于一些起身困难的患者,需要使用起身床协助,但通常普通的起身床只能起到上半身起身的作用,不能根据现场情况调节身体方向及坐姿,存在影响护理效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旨在改善影响护理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包括床体和起身组件。
所述床体包括床板和转动滑轨,所述转动凹槽开设于所述床板顶部中心,所述转动滑轨设置于所述床板顶部两侧,所述起身组件包括转动板、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第一升降件、第二升降件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凹槽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底部,所述第一活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一端,所述第一活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一端,所述第二活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顶部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一侧,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齿杆和转动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内部,所述齿杆一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齿杆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端,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转动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转动连接处,所述第二升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内部,所述第二升降件与所述第一升降件结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床板一端设有床头靠板,所述床头靠板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所述床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床腿,所述床板顶部两端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板两侧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活动扶手,所述活动扶手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扶手包括活动杆和手扶板,所述活动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所述活动杆远离所述转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扶板,所述手扶板位于所述转动板上方,所述活动杆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动杆并列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板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活动板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内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齿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块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齿杆一端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齿杆远离所述驱动齿轮一端啮合链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板远离所述转动板一端设有床尾板,所述床尾板插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所述床尾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设有调节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包括上调节齿、下调节齿、调节齿轮和调节帽,所述上调节齿固定连接于所述床尾板一端,所述下调节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远离所述活动板一端,所述调节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床尾板连接处外部,所述调节齿轮啮合链接于所述上调节齿和所述下调节齿,所述调节齿轮贯穿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床尾板连接处外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和所述转动板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上方固定设置有床垫,相邻两个所述床垫之间存在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使用时,患者平躺在起身组件上,当需要起身时,打开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板进行旋转,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因转动板的旋转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时,打开第一升降件和第二升降件,第一升降件带动第一活动板进行上升,同理,第二升降件带动第二活动板进行下降,运转结束后患者呈坐姿坐在起身组件上,该装置通过转动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的配合,使患者可以在护理床上调整角度及调整坐姿,方便护理人员对其护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床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第一视角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起身组件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中活动扶手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中A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中B的放大图。
图中:100-床体;110-床板;111-床头靠板;112-床腿;113-缓冲垫;120-转动凹槽;130-转动滑轨;200-起身组件;210-转动板;211-第一空腔;212-活动扶手;2121-活动杆;2122-手扶板;220-第一活动板;221-第二空腔;222-支撑块;223-床垫;230-第二活动板;231-第三空腔;232-床尾板;233-调节件;2331-上调节齿;2332-下调节齿;2333-调节齿轮;2334-调节帽;240-第一升降件;241-第二驱动电机;2411-驱动齿轮;242-齿杆;243-转动轴;2431-转动齿轮; 250-第二升降件;260-第一驱动电机;261-旋转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温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温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温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包括床体100和起身组件200,起身组件200转动连接于床体100 顶部。
请参阅图2和3,床体100包括床板110、转动凹槽120和转动滑轨130,床板110一端设有床头靠板111,床头靠板111一端固定连接于床板110,床板110底部固定连接有床腿112,床板110顶部两端设有缓冲垫113,缓冲垫113一侧固定连接于床板110顶部,转动凹槽120开设于床板110顶部中心,转动滑轨130开设于床板110 顶部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113用于支撑床板110与起身组件 200之间两端,缓冲垫113采用橡胶垫,转动滑轨130方便起身组件 200进行转动。
请参阅图3、4和5,起身组件200包括转动板210、第一活动板 220、第二活动板230、第一升降件240、第二升降件250和第一驱动电机260,第一驱动电机260固定连接于转动凹槽120内,第一驱动电机260与转动凹槽120为螺栓连接,方便拆卸,第一驱动电机260 输出端设有旋转座261,旋转座26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260输出端和转动板210底部,旋转座261可加大第一驱动电机 260输出端和转动板210底部的接触面积,使装置在转动时更加省力,转动板210两侧开设有第一空腔211,第一空腔211内设有活动扶手 212,活动扶手212包括活动杆2121和手扶板2122,活动杆2121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板210,活动杆2121远离转动板210一端转动连接于手扶板2122,手扶板2122位于转动板210上方,活动杆2121 有多个,多个活动杆2121并列均匀分布于第一空腔211内,活动扶手212可通过活动杆2121进行升降,可根据现场需求决定活动扶手 212是否需要升起,第一活动板220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板210一端,第一活动板220滑动连接于床板110顶部一侧,第一活动板220通过转动滑轨130滑动连接于床板110,第一活动板220内设有第二空腔 221,第一升降件240设置于第二空腔221内部,第一升降件240设置于第二空腔221内起到了节省空间的作用,第二活动板230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板210远离第一活动板220一端,第二活动板230滑动连接于床板110顶部远离第一活动板220一侧,第二活动板230内设有第三空腔231,第二升降件250设置于第三空腔231内部,第二升降件250设置于第三空腔231内起到了节省空间的作用,第二空腔 221与第三空腔231内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22,支撑块222起到了支撑第二空腔221与第三空腔231的作用,且支撑块222还起到了支撑第一升降件240和第二升降件250的作用,第二活动板230远离转动板210一端设有床尾板232,床尾板232插接于第二活动板230,床尾板232与第二活动板230之间设有调节件233,调节件233起到了调节床尾板232与第二活动板230之间距离的作用,方便工作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对床尾板232与第二活动板230进行调节,转动板210、第一活动板220和第二活动板230上方固定设置有床垫223,相邻两个床垫223之间存在缝隙,床垫223之间的缝隙方便该装置在运转时不会因弯折而造成床垫223凸起,造成患者的不适。
请参阅图6,第一升降件24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41、齿杆242 和转动轴243,第二驱动电机241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220内部,第二驱动电机241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2411,齿杆242转动连接于支撑块222内部,支撑块222起到了支撑齿杆242的作用,齿杆242 一端传动连接于驱动齿轮2411啮合连接,转动轴243上设有转动齿轮2431,转动齿轮2431啮合连接于齿杆242远离第二驱动电机241 一端,转动轴243位于转动板210与第一活动板220转动连接处,第二升降件250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动板23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机241通过驱动齿轮2411带动齿杆242转动,齿杆242通过转动齿轮2431带动转动轴243进行转动,转动轴243控制第一活动板220与转动板210之间的转动,第二升降件250与第一升降件240 结构相同,第一升降件240与第二升降件250分别起到了控制第一活动板220和第二活动板230与转动板210之间转动的作用。
请参阅图7,调节件233包括上调节齿2331、下调节齿2332、调节齿轮2333和调节帽2334,上调节齿2331固定连接于床尾板232 一端,下调节齿2332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动板230远离转动板210一端,调节齿轮2333转动连接于第二活动板230与床尾板232连接处外部,调节齿轮2333啮合链接于上调节齿2331和下调节齿2332,调节齿轮2333贯穿第二活动板230与床尾板232连接处外部固定连接于调节帽2334,调节帽2334一侧与床尾板232外侧贴合,调节齿轮2333后调节帽2334与床尾板232贴合处产生的摩檫力可固定调节齿轮2333,调节件233起到了起到了调节床尾板232与第二活动板 230之间距离的作用,方便工作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对床尾板232与第二活动板230进行调节,床尾板232可当作脚踏使用,调节之后使患者腿部坐着更加省力。
具体的,该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患者平躺在起身组件200上,当需要起身时,打开第一驱动电机260,第一驱动电机260带动转动板210进行旋转,第一活动板220与第二活动板230因转动板210的旋转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时,打开第一升降件240和第二升降件250,第一升降件240内的第二驱动电机241通过齿杆242带动转动轴243进行转动,转动轴243带动第一活动板220进行上升,同理,第二升降件250带动第二活动板230 进行下降,可根据需求升降活动扶手212和调节床尾板232与第二活动板230之间的距离,运转结束后患者呈坐姿坐在起身组件200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电机241和第一驱动电机26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第二驱动电机241和第一驱动电机26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100),所述床体(100)包括床板(110)和转动滑轨(130),所述床板(110)顶部中心开设有转动凹槽(120),所述转动滑轨(130)设置于所述床板(110)顶部两侧;
起身组件(200),所述起身组件(200)包括转动板(210)、第一活动板(220)、第二活动板(230)、第一升降件(240)、第二升降件(250)和第一驱动电机(26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0)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凹槽(120)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0)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板(220)底部,所述第一活动板(220)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一端,所述第一活动板(220)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110)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板(230)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220)一端,所述第二活动板(230)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110)顶部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220)一侧,所述第一升降件(24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41)、齿杆(242)和转动轴(24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220)内部,所述齿杆(242)一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输出端,所述转动轴(243)传动连接于所述齿杆(242)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一端,所述转动轴(243)位于所述转动板(210)与所述第一活动板(220)转动连接处,所述第二升降件(25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230)内部,所述第二升降件(250)与所述第一升降件(240)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10)一端设有床头靠板(111),所述床头靠板(11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110),所述床板(110)底部固定连接有床腿(112),所述床板(110)顶部两端设有缓冲垫(113),所述缓冲垫(113)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110)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210)两侧开设有第一空腔(211),所述第一空腔(211)内设有活动扶手(212),所述活动扶手(212)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扶手(212)包括活动杆(2121)和手扶板(2122),所述活动杆(2121)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所述活动杆(2121)远离所述转动板(210)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扶板(2122),所述手扶板(2122)位于所述转动板(210)上方,所述活动杆(2121)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动杆(2121)并列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空腔(2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220)内设有第二空腔(221),所述第二活动板(230)内设有第三空腔(231),所述第二空腔(221)与所述第三空腔(231)内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22),所述齿杆(242)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块(22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2411),所述齿杆(242)一端于驱动齿轮(2411)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轴(243)上设有转动齿轮(2431),所述转动齿轮(2431)与所述齿杆(242)远离所述驱动齿轮(2411)一端啮合链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板(230)远离所述转动板(210)一端设有床尾板(232),所述床尾板(232)插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230),所述床尾板(232)与所述第二活动板(230)之间设有调节件(2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33)包括上调节齿(2331)、下调节齿(2332)、调节齿轮(2333)和调节帽(2334),所述上调节齿(2331)固定连接于所述床尾板(232)一端,所述下调节齿(23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230)远离所述转动板(210)一端,所述调节齿轮(233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230)与所述床尾板(232)连接处外部,所述调节齿轮(2333)啮合链接于所述上调节齿(2331)和所述下调节齿(2332),所述调节齿轮(2333)贯穿所述第二活动板(230)与所述床尾板(232)连接处外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帽(233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0)输出端设有旋转座(261),所述旋转座(26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0)输出端和所述转动板(210)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210)、所述第一活动板(220)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30)上方固定设置有床垫(223),相邻两个所述床垫(223)之间存在缝隙。
CN202022415146.6U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Active CN213883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5146.6U CN213883910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5146.6U CN213883910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83910U true CN213883910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4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15146.6U Active CN213883910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83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1648A (zh) * 2022-03-10 2022-06-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神经外科用术后康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1648A (zh) * 2022-03-10 2022-06-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神经外科用术后康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83910U (zh) 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CN112754809A (zh) 一种医疔护理用方便起卧的病床
JP2010508101A (ja) 調節可能なヘッドレストを有する介護ベッド
CN211356357U (zh) 一种妇产科用产后辅助康复护理床
CN205459418U (zh) 一种方便病人平移转运且背部自动升降的转运床装置
CN213697597U (zh) 一种新型智能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CN112807168B (zh) 一种急诊科方便护理医疗床
CN207084927U (zh) 一种电动多功能病床
CN212678742U (zh) 一种医用消毒抬脚架
CN212879892U (zh) 一种自动控制医用多功能床
CN211485336U (zh) 一种具有床板后退功能的医用床
CN212015989U (zh) 一种新型医疗妇产科室用婴儿护理装置
CN115068232A (zh) 一种妇产科具备辅助站立功能的座椅装置
CN212090028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113244066A (zh) 一种麻醉科用辅助装置
CN219835777U (zh) 一种方便病人翻身的护理床
CN214806154U (zh) 一种手动护理床的背部调节装置
CN220608614U (zh) 一种新型截石位手术床
CN214157711U (zh) 一种病人转移车
CN219963322U (zh) 一种医疗床
CN215938017U (zh) 一种特护床
CN220735744U (zh) 一种呼吸科用检查椅
CN218589277U (zh) 一种肿瘤科辅助起身护理床
CN218652302U (zh) 一种便于辅助下床及半卧位进食的护理床
CN213697617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翻身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