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7271U - 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77271U CN213877271U CN202120033542.4U CN202120033542U CN213877271U CN 213877271 U CN213877271 U CN 213877271U CN 202120033542 U CN202120033542 U CN 202120033542U CN 213877271 U CN213877271 U CN 2138772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quality
- base
- screw rod
- model
- quality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模型领域,尤其是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针对现有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水质模型,所述底座的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转轴,且四个转轴上均转动安装有支腿,所述底座的底侧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套接有丝杆导套,且丝杆导套的四周均转动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支腿上,所述丝杆的顶端开设有方槽,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得水质模型一体式支架能够更加便于收纳和支撑打开,操作简单便捷,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
背景技术
水质模型又称水质数学模型,是水体水质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描述。它可用于水体水质的预测、研究水体的污染与自净以及排污的控制等。其类型可区分为单水质指标、耦合水质指标和水生生态模型,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态和随时间变化的非稳定态模型,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模型等。
但是现有的水质模型一体式支架不便于打开支撑以及收纳,操作繁琐复杂,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水质模型,所述底座的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转轴,且四个转轴上均转动安装有支腿,所述底座的底侧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套接有丝杆导套,且丝杆导套的四周均转动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支腿上,所述丝杆的顶端开设有方槽,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底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孔,所述矩形槽远离开口处一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移动杆的一端,且移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座外。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底侧固定安装有方杆,且方杆的底端贯穿竖孔,并延伸至方槽内,方杆与方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矩形槽远离开口处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的一侧,滑块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上。
优选的,所述滑槽顶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的一端,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上。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延伸至底座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且底座的顶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磁性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若要对支架进行收纳,首先将移动杆移动到使得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吸合的位置,然后转动丝杆使其带着丝杆导套移动到适当位置,此时四个连接杆就会拉着四个支腿进行收纳,最后再将移动杆复位,然后方杆将在弹簧的作用下再次与方槽卡合,此时便完成了收纳;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得水质模型一体式支架能够更加便于收纳和支撑打开,操作简单便捷,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水质模型、3转轴、4支腿、5丝杆、6丝杆导套、7连接杆、8方槽、9矩形槽、10竖孔、11移动杆、12滑槽、13滑块、14弹簧、15方杆、16第一磁铁、17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3,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水质模型2,底座1的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转轴3,且四个转轴3上均转动安装有支腿4,底座1的底侧转动安装有丝杆5,丝杆5上套接有丝杆导套6,且丝杆导套6的四周均转动安装有连接杆7的一端,连接杆7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支腿4上,丝杆5的顶端开设有方槽8,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9,且矩形槽9底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孔10,矩形槽9远离开口处一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移动杆11的一端,且移动杆11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座1外。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杆11的底侧固定安装有方杆15,且方杆15的底端贯穿竖孔10,并延伸至方槽8内,方杆15与方槽8相适配,通过方杆15与方槽8实现对丝杆5的转动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槽9远离开口处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12,且滑槽12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3的一侧,滑块1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11上,滑槽12和滑块13相互配合是为了使移动杆11更好地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滑槽12顶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4的一端,且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13上,弹簧14是为了使移动杆11能够自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杆11延伸至底座1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16,且底座1的顶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17。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磁铁16与第二磁铁17的磁性相反,通过第一磁铁16与第二磁铁17的相互吸合实现对移动杆11的位置固定。
实施例二
参照图1-3,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水质模型2,底座1的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转轴3,且四个转轴3上均转动安装有支腿4,底座1的底侧转动安装有丝杆5,丝杆5上套接有丝杆导套6,且丝杆导套6的四周均转动安装有连接杆7的一端,连接杆7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支腿4上,丝杆5的顶端开设有方槽8,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9,且矩形槽9底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孔10,矩形槽9远离开口处一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移动杆11的一端,且移动杆11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座1外。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杆11的底侧固定安装有方杆15,且方杆15的底端贯穿竖孔10,并延伸至方槽8内,方杆15与方槽8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槽9远离开口处一侧的内壁上挖设有滑槽12,且滑槽12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3的一侧,滑块1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11上。
本实用新型中,滑槽12顶侧的内壁上固定焊接有弹簧14的一端,且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滑块13上。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杆11延伸至底座1外的一端固定焊接有第一磁铁16,且底座1的顶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17。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磁铁16与第二磁铁17的磁性相反。
本实用新型中,若要对支架进行收纳,首先将移动杆11移动到使得第一磁铁16与第二磁铁17相吸合的位置,然后转动丝杆5使其带着丝杆导套6移动到适当位置,此时四个连接杆7就会拉着四个支腿4进行收纳,最后再将移动杆11复位,然后方杆15将在弹簧14的作用下再次与方槽8卡合,此时便完成了收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水质模型(2),所述底座(1)的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转轴(3),且四个转轴(3)上均转动安装有支腿(4),所述底座(1)的底侧转动安装有丝杆(5),所述丝杆(5)上套接有丝杆导套(6),且丝杆导套(6)的四周均转动安装有连接杆(7)的一端,连接杆(7)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支腿(4)上,所述丝杆(5)的顶端开设有方槽(8),所述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9),且矩形槽(9)底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孔(10),所述矩形槽(9)远离开口处一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移动杆(11)的一端,且移动杆(11)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座(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11)的底侧固定安装有方杆(15),且方杆(15)的底端贯穿竖孔(10),并延伸至方槽(8)内,方杆(15)与方槽(8)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9)远离开口处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12),且滑槽(12)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3)的一侧,滑块(1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2)顶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4)的一端,且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11)延伸至底座(1)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16),且底座(1)的顶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16)与第二磁铁(17)的磁性相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33542.4U CN213877271U (zh) | 2021-01-07 | 2021-01-07 | 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33542.4U CN213877271U (zh) | 2021-01-07 | 2021-01-07 | 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77271U true CN213877271U (zh) | 2021-08-03 |
Family
ID=77045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33542.4U Active CN213877271U (zh) | 2021-01-07 | 2021-01-07 | 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77271U (zh) |
-
2021
- 2021-01-07 CN CN202120033542.4U patent/CN2138772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877271U (zh) | 一种河流动态水质模型 | |
CN209841426U (zh) | 一种土壤样品采样装置 | |
CN208666466U (zh) | 一种自动夹取装置的夹手机构 | |
CN211362239U (zh) | 一种水电安装辅助线画取装置 | |
CN214275067U (zh) | 一种水体模拟装置 | |
CN217816018U (zh) | 一种水文环境监测台 | |
CN211178149U (zh) | 靶机用可自动校正垂直度的靶架 | |
CN220155151U (zh) | 一种旅游团队集散管理装置 | |
CN221422814U (zh) | 一种支撑架快速组装结构 | |
CN222255857U (zh) | 一种建筑工程水准仪 | |
CN210831135U (zh) | 一种新型规划设计用勘察装置 | |
CN216363008U (zh) | 一种林下铁皮石斛种植装置 | |
CN219011956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 | |
CN216284299U (zh) | 一种便于支护稳定的柴油发动机前支架 | |
CN218245256U (zh) | 一种挂线送钩机构 | |
CN221920305U (zh) |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支护装置 | |
CN218559752U (zh) | 一种o型弹性环及盒体结构 | |
CN216404787U (zh) | 一种小型手工专用蓝靛染缸 | |
CN221569180U (zh) | 一种一体式双摆杆轴承 | |
CN204883136U (zh) | 一种快门与导向筒的锁定机构 | |
CN222450808U (zh) |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养护结构 | |
CN217233416U (zh) | 一种地基基础加固装置 | |
CN220013549U (zh) | 一种防积水的生态护坡装置 | |
CN217446303U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用打捞设备 | |
CN211331791U (zh) | 一种激光雕刻机用的支撑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100097 6D, block a, building 2, Jinyuan times business center, yard 2, lantianchang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uanjing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6D, Building A, Jinyuan Times Business Center, No.2 Courtyard, East Lantianch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antu Jisi Ecologic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