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6942U - 烘/干衣装置及晾衣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烘/干衣装置及晾衣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66942U CN213866942U CN202022633034.8U CN202022633034U CN213866942U CN 213866942 U CN213866942 U CN 213866942U CN 202022633034 U CN202022633034 U CN 202022633034U CN 213866942 U CN213866942 U CN 2138669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ying
- airflow
- cylindrical body
- cylindrical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烘/干衣装置及晾衣系统,包括气流发生模块、具有气流腔的筒状体和筒状外壳,气流发生模块设于筒状体的一端部且向气流腔提供气流,筒状体的侧壁设有与气流腔连通的主气流出口,筒状外壳套在筒状体外,筒状外壳的侧壁上设有适应主气流出口的避空槽,筒状体与筒状外壳之间形成隔热腔,进而减少烘/干衣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壳以避免烫到使用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晾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气流对衣物进行风干或烘干的装置,以加快晾晒衣物的速度。
背景技术
在某些光照较少的地区或季节,衣服晾干速度比较慢,带烘干功能的晾衣机能加快衣物的烘干速度。
传统的晾衣机包括安装于天花板上的主机部件及可升降的晾衣杆,烘干装置布置在主机部件上,烘干装置产生向下热气流对晾衣杆上的衣物进行烘干,由于热气流的特性所致该烘干效率较低。
如公告号为CN209010799U、CN108330660A、CN211006048U的晾衣机烘干模块,属于下置式烘干模块,将烘干模块移至晾杆的下方,气流由下往上吹向上方的衣物,提高了烘干衣物的速度。
上述分离于主机部件的独立式烘干模块,包括壳体、风机、加热模块等,处于重量、体积等因素的限制,结构上会比较紧凑,内置的加热模块及其所产生的热气流会使壳体发热,用户使用时存在烫伤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烘干模块表面温度的烘/干衣装置,进一步地提供具有上述烘/干衣装置的晾衣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烘/干衣装置,包括气流发生模块、具有气流腔的筒状体和筒状外壳,所述的气流发生模块设于筒状体的一端部且向所述的气流腔提供气流,所述的筒状体的侧壁设有与气流腔连通的主气流出口,所述的筒状外壳套在所述的筒状体外,所述的筒状外壳的侧壁上设有适应所述的主气流出口的避空槽,所述的筒状体与所述的筒状外壳之间形成隔热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主气流出口沿所述的筒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筒状体的侧壁设有向避空槽方向凸起的出风部,所述的主气流出口开设于所述的出风部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筒状外壳的底部设有与隔热腔连通的副进气口,所述的出风部布置于避空槽的中间,并在出风部的两侧形成与隔热腔连通的副气流出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筒状体与所述的筒状外壳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的连接架以保持筒状体与筒状外壳的相对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隔热腔为在主气流出口位置中断的类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出风部的前端设有气流喷嘴,所述的气流喷嘴的喷气口的宽度为1-10毫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气流喷嘴为沿筒状体长度方向分布的连体喷嘴,或气流喷嘴由沿筒状体长度方向分布的由多个间隔的喷嘴单元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筒状体还设有过渡到出风部的收窄部,所述的收窄部的口径由内向外逐渐缩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气流喷嘴与连接架一体设置,所述的连接架与所述的筒状体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的连接架与所述的筒状外壳的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的连接架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筒状体或筒状外壳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气流发生模块包括风机和发热体,发热体位于风机的内侧,所述的风机所产生的气流经发热体加热后流入所述的气流腔。
另一优选主题为:晾衣系统,包括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和主机部件,所述的烘/干衣装置连接在主机部件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烘/干衣装置的筒状体的一端安装有气流发生模块,并向筒状体内的气流腔提供气流,且气流从筒状体上的主气流出口吹出,筒状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使其壳体避开主气流出口的避空槽,以避免气流被筒状外壳遮挡住,进一步使气流顺利从主气流出口吹出;且在筒状外壳套与筒状体之间形成隔热腔,减少烘/干衣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壳以避免烫到使用者。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烘/干衣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烘/干衣装置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图3为烘/干衣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烘/干衣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烘/干衣装置的横向截面剖视图;
图6为气流喷嘴与筒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气流喷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气流喷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的A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的B处放大图;
图11为烘/干衣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图11中C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D处放大图;
图14为烘/干衣装置位于晾晒区域下方的示意图;
图15为烘/干衣装置位于晾晒区域上方的示意图;
图16为烘/干衣装置位于晾晒区域侧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晾衣系统,包括烘/干衣装置20和主机部件,烘/干衣装置20连接在主机部件的下方。主机部件安装在天花板上,烘/干衣装置20通过连接部件安装在主机部件下方,优选地该连接部件优选为可伸缩或可收折的结构。
如图1、图4、图5和图9所示,烘/干衣装置20,包括气流发生模块60、具有气流腔31的筒状体30和筒状外壳50,气流发生模块60设于筒状体30的一端部且向气流腔31提供气流,筒状体30的侧壁设有与气流腔31连通的主气流出口56,筒状外壳50套在筒状体30外,筒状外壳50的侧壁上设有适应主气流出口56的避空槽52,筒状体30与筒状外壳50之间形成隔热腔01。
避空槽52的存在是为了避免筒状外壳50遮挡住主气流出口56,继而在结构上呈现筒状外壳50套设在筒状体30外,且两者之间形成环形、类环形隔热腔01的结构状态。且该类环状结构的隔热腔01在主气流出口56位置中断。
筒状外壳50的侧壁上设有使其壳体避开主气流出口56的避空槽52,以使气流避免被筒状外壳50遮挡住,继而能够使气流顺利从主气流出口56吹出;另外,筒状外壳50套与筒状体30之间形成隔热腔01,减少烘/干衣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壳以避免烫到使用者。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主气流出口56沿筒状体30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且主气流出口56的口径较小以形成狭长的气流出口通道,提高气流流出量及气流喷出速度。
如图6、图10所示,筒状体30的侧壁设有向避空槽52方向凸起的出风部51,主气流出口56开设于出风部51上。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出风部51向上凸起,一方面进一步延伸引导气流的路径。
另一方面,筒状体30上还设有过渡到出风部51的收窄部53,收窄部53的口径由内向外逐渐缩小,进一步收窄出风部51的口径,使出风部51的截面呈较为细长的结构,细长的出风部51与较大体积的气流腔31之间的容量差异,使得气流将以较大速度从出风部51吹出,从而实现提高气流喷出速度的效果。
筒状外壳50的底部设有与隔热腔01连通的副进气口54,出风部51布置于避空槽52的中间,并在出风部51的两侧形成与隔热腔01连通的副气流出口55。副进气口54与副气流出口55的配合,提高烘/干衣装置20内外气流的循环,进一步提升烘干效率。同时,在隔热腔01内存在气流交换可以对隔热腔01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隔热腔01的隔热效果。
对于筒状体30与筒状外壳50之间的固定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至图8所示,筒状体30与筒状外壳50之间设有连接架70,连接架70以保持筒状体30与筒状外壳50的相对位置固定。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部51的前端设有气流喷嘴40,气流喷嘴40的喷气口41的宽度为1-10毫米。气流喷嘴40的存在进一步缩小气流喷出口口径的大小,进一步提高气流喷出的速度,以实现烘干效率提升的效果。且如图4和图9所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气流在风机61的作用下,从烘/干衣装置20两侧的主进风口k流入,气流经加热后会从喷气口41上快速喷出,此时喷气口41周围的气压迅速降低,从而使得外部气流会流向喷气口41周围以进行补充,与此同时补充的气流在喷气口41上快速流出的气流带动下一并吹向晾晒区域,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
且在具有较大量、较为稳定气流流速的情况下,可以使烘/干衣装置具有更大的应用范围,而不必仅将其安装在晾晒区域S的下方,如图14至图16所示,还可以将其安装在晾晒区域S的上方、左方和右方的位置处。
气流喷嘴40为沿筒状体30长度方向分布的连体喷嘴,此时连体喷嘴的长度与主气流出口56的长度互相匹配。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气流喷嘴40可以由沿筒状体30长度方向分布的由多个间隔的喷嘴单元所组成。当由多个喷嘴单元组成时,可对喷嘴单元单独进行更换或取放。
对于气流喷嘴40的安装结构而言,优选将气流喷嘴40与连接架70一体设置,连接架70与筒状体30的第一连接件连接t1,连接架70与筒状外壳50的第二连接件连接t2,连接架7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筒状体30或筒状外壳50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如图2和图3所示,气流发生模块60包括风机61和发热体62,发热体62位于风机61的内侧,风机61所产生的气流经发热体62加热后流入气流腔31。
风机61启动后,气流从烘/干衣装置20两侧的主进风口k流入,然后经发热体62加热后流入气流腔31内部。更为具体地说,该主进风口k开设在第一基座81的外侧壁上,且主进风口k上安装有格栅组件以阻挡较大的碎屑、灰尘进入风道。
另外对于烘/干衣装置20的其他安装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烘/干衣装置20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基座80上,通过调整筒状体30相对于连接基座80的转动角度来调节气流喷嘴40的朝向。
连接基座80包括第一基座81和第二基座82,筒状体3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基座81和第二基座82之间。
第一基座81的上方设有与外部联接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r1,第二基座82的上方设有与外部联接体连接的第二连接件r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外部联接体可以是伸缩杆、折叠杆等。
如图2、图12和图13所示,筒状体30的一端部设有电机32和齿轮33,电机32输出轴与齿轮33连接,第一基座80上设有与齿轮33啮合的齿圈83;在实际工作时,电机32转动以带动齿轮33转动,转动的齿轮33进一步带动与其啮合的齿圈83,从而驱使筒状体30相对于第一基座81进行转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该筒状体30与第一基座80设置为手动转动模式。
优选地,对于气流发生模块60而言,风机61布置于第二基座82内,进一步利用第二基座82内的空间,且减少对筒状体30内腔空间的占用,优化各部件空间布局;另外,将风机61安装在第二基座82内,以使风机61与发热体62所在的位置产生一定距离,从而减少发热体62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给风机61,避免风机61受热加速老化。
优选地,筒状体30的另一端部与第二基座82为也可通过自由转动式连接,以达到筒状体30可相对于两端的基座80发生转动的目的。具体地说,筒状体30可通过转轴或轴套的方式与第二基座8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联接”、“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烘/干衣装置及晾衣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发生模块、具有气流腔的筒状体和筒状外壳,所述的气流发生模块设于筒状体的一端部且向所述的气流腔提供气流,所述的筒状体的侧壁设有与气流腔连通的主气流出口,所述的筒状外壳套在所述的筒状体外,所述的筒状外壳的侧壁上设有适应所述的主气流出口的避空槽,所述的筒状体与所述的筒状外壳之间形成隔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气流出口沿所述的筒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体的侧壁设有向避空槽方向凸起的出风部,所述的主气流出口开设于所述的出风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外壳的底部设有与隔热腔连通的副进气口,所述的出风部布置于避空槽的中间,并在出风部的两侧形成与隔热腔连通的副气流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体与所述的筒状外壳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的连接架以保持筒状体与筒状外壳的相对位置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腔为在主气流出口位置中断的类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部的前端设有气流喷嘴,所述的气流喷嘴的喷气口的宽度为1-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喷嘴为沿筒状体长度方向分布的连体喷嘴,或气流喷嘴由沿筒状体长度方向分布的由多个间隔的喷嘴单元所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体还设有过渡到出风部的收窄部,所述的收窄部的口径由内向外逐渐缩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喷嘴与连接架一体设置,所述的连接架与所述的筒状体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的连接架与所述的筒状外壳的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的连接架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筒状体或筒状外壳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发生模块包括风机和发热体,发热体位于风机的内侧,所述的风机所产生的气流经发热体加热后流入所述的气流腔。
12.晾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烘/干衣装置和主机部件,所述的烘/干衣装置连接在主机部件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33034.8U CN213866942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烘/干衣装置及晾衣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33034.8U CN213866942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烘/干衣装置及晾衣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66942U true CN213866942U (zh) | 2021-08-03 |
Family
ID=77056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33034.8U Active CN213866942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烘/干衣装置及晾衣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66942U (zh) |
-
2020
- 2020-11-13 CN CN202022633034.8U patent/CN2138669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57421A (zh) | 加热器、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 |
CN213866942U (zh) | 烘/干衣装置及晾衣系统 | |
CN112323424A (zh) | 下置式的烘干装置及晾衣系统 | |
CN112251999B (zh) | 转动式烘干装置及晾衣系统 | |
KR101341757B1 (ko) | 진공 브레이징로의 냉각장치 | |
CN112391817B (zh) | 下置式的烘干装置及晾衣系统 | |
CN102016425A (zh) | 高频加热装置 | |
CN111070884A (zh) | 一种双面异色印花机的面料烘干装置 | |
CN108931055B (zh) | 一种加热吹地机及其加热装置 | |
CN214142967U (zh) | 转动式烘干装置及晾衣系统 | |
CN213866943U (zh) | 烘/干衣装置及晾衣系统 | |
CN109520125A (zh) | 一种加热均匀的风道用加热器 | |
CN108402921A (zh) | 热风循环装置及烤箱 | |
CN210596740U (zh) | 独立式烘干模块及晾衣组件 | |
WO2022241594A1 (zh) | 下置式的烘干装置及晾衣系统 | |
CN213908945U (zh) |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旋转式吹风机 | |
CN110485132B (zh) | 独立式烘干模块及晾衣组件 | |
CN211039166U (zh) | 一种利于散热的吹风机 | |
CN209950591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吹风 | |
CN221690702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118542528A (zh) | 一种吹风筒及立式吹风机 | |
CN213295860U (zh) | 气流发生装置、烘/干衣装置和晾衣系统 | |
CN207501231U (zh) | 一种改进暖风机 | |
CN206666831U (zh) | 一种服装烘干机 | |
CN112336039A (zh) |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21015, 3rd Floor, Building 2, No. 188 Jinpin Road, Jiangdong Town, Jindo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hao (Zhejiang)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21015, 3rd Floor, Building 2, No. 188 Jinpin Road, Jiangdong Town, Jindo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inning the bid (Zhe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