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1166U - 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1166U
CN213861166U CN202022490243.1U CN202022490243U CN213861166U CN 213861166 U CN213861166 U CN 213861166U CN 202022490243 U CN202022490243 U CN 202022490243U CN 213861166 U CN213861166 U CN 213861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layers
multilayer
layer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02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义
刘人宏
沈海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ipair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ipair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ipair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ipair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902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1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1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1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布料本体包括基层,基层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弹力层,两个弹力层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加强层,两个加强层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抗菌层,弹力层包括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第一橡胶线和第二橡胶线,并且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第一橡胶线和第二橡胶线之间相互交叉编织,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粘坯布技术领域。该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利用在基层的顶部与底部设置弹力层,通过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第一橡胶线和第二橡胶线之间的配合使得涤粘坯布具有一定的弹力,可以增加涤粘坯布的弹性,增强其延展性与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粘坯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
背景技术
涤粘面料是涤纶和粘胶纤维的混纺,主要做成拉毛布,拉毛布分双面拉毛布和单面拉毛布等,涤粘混纺面料由于成品色泽好、质地柔软、手感滑爽并有毛质感,因此适合做西装、休闲装和女装等面料,现有涤粘坯布使用较为广泛,坯布是指供印染加工用的本色棉布,工业上的坯布一般是指布料,或者是层压的坯布,上胶的坯布等,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如:3种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宽则表示为:“45X45/108X58/60”即幅宽为60英寸,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
现有的涤粘坯布大部分都是采用单层的形式,但是其本身的弹力性能不佳,导致其强度较小,其自身结构稳定性也较差,极易产生破损,影响实际工作,使用寿命较短,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实用性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解决了本身的弹力性能不佳,导致其强度较小,其自身结构稳定性也较差,极易产生破损,影响实际工作,实用性欠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弹力层,两个所述弹力层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加强层,两个所述加强层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抗菌层,两个所述抗菌层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表层,所述弹力层包括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第一橡胶线和第二橡胶线,并且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第一橡胶线和第二橡胶线之间相互交叉编织,所述第一编织线和第一橡胶线为横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二编织线和第二橡胶线为纵向间隔排列。
优选的,所述基层包括外层,所述外层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内层。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包括横纤维丝和纵纤维丝,并且横纤维丝和纵纤维丝之间交叉编织。
优选的,所述横纤维丝包括第一横纤丝和第二横纤丝,并且第一横纤丝和第二横纤丝之间相互捻和。
优选的,所述纵纤维丝包括第一纵纤丝和第二纵纤丝,并且第一纵纤丝和第二纵纤丝之间相互捻和。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包括经线和纬线,并且经线和纬线之间交叉编织。
优选的,所述经线和纬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纳米抗菌粒。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通过布料本体包括基层,基层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弹力层,两个弹力层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加强层,两个加强层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抗菌层,两个抗菌层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表层,弹力层包括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第一橡胶线和第二橡胶线,并且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第一橡胶线和第二橡胶线之间相互交叉编织,第一编织线和第一橡胶线为横向间隔排列,第二编织线和第二橡胶线为纵向间隔排列,利用在基层的顶部与底部设置弹力层,通过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第一橡胶线和第二橡胶线之间的配合使得涤粘坯布具有一定的弹力,可以增加涤粘坯布的弹性,增强其延展性与强度。
(2)、该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通过加强层包括横纤维丝和纵纤维丝,并且横纤维丝和纵纤维丝之间交叉编织,横纤维丝包括第一横纤丝和第二横纤丝,并且第一横纤丝和第二横纤丝之间相互捻和,纵纤维丝包括第一纵纤丝和第二纵纤丝,并且第一纵纤丝和第二纵纤丝之间相互捻和,抗菌层包括经线和纬线,并且经线和纬线之间交叉编织,经线和纬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纳米抗菌粒,利用在弹力层的顶部与底部设置加强层,通过第一横纤丝、第二横纤丝、第一纵纤丝和第二纵纤丝之间的配合有效提升其自身结构稳定性及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抗菌层大大提高了涤粘坯布的抗菌性能,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层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力层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强层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抗菌层的俯视图。
图中:1布料本体、11基层、111外层、112内层、12弹力层、121第一编织线、122第二编织线、123第一橡胶线、124第二橡胶线、13加强层、131横纤维丝、1311第一横纤丝、1312第二横纤丝、132纵纤维丝、1321第一纵纤丝、1322第二纵纤丝、14抗菌层、141经线、142纬线、15表层、16纳米抗菌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包括布料本体1,布料本体1包括基层11,基层11包括外层111,外层11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内层112,基层11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弹力层12,两个弹力层12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加强层13,加强层13包括横纤维丝131和纵纤维丝132,并且横纤维丝131和纵纤维丝132之间交叉编织,横纤维丝131包括第一横纤丝1311和第二横纤丝1312,并且第一横纤丝1311和第二横纤丝1312之间相互捻和,纵纤维丝132包括第一纵纤丝1321和第二纵纤丝1322,并且第一纵纤丝1321和第二纵纤丝1322之间相互捻和,两个加强层13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抗菌层14,抗菌层14包括经线141和纬线142,并且经线141和纬线142之间交叉编织,经线141和纬线14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纳米抗菌粒16,利用在弹力层12的顶部与底部设置加强层13,通过第一横纤丝1311、第二横纤丝1312、第一纵纤丝1321和第二纵纤丝1322之间的配合有效提升其自身结构稳定性及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抗菌层14大大提高了涤粘坯布的抗菌性能,实用性更强,两个抗菌层14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表层15,弹力层12包括第一编织线121、第二编织线122、第一橡胶线123和第二橡胶线124,并且第一编织线121、第二编织线122、第一橡胶线123和第二橡胶线124之间相互交叉编织,第一编织线121和第一橡胶线123为横向间隔排列,第二编织线122和第二橡胶线124为纵向间隔排列,利用在基层11的顶部与底部设置弹力层12,通过第一编织线121、第二编织线122、第一橡胶线123和第二橡胶线124之间的配合使得涤粘坯布具有一定的弹力,可以增加涤粘坯布的弹性,增强其延展性与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包括布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本体(1)包括基层(11),所述基层(11)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弹力层(12),两个所述弹力层(12)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加强层(13),两个所述加强层(13)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抗菌层(14),两个所述抗菌层(14)相背离的一侧均通过粘合剂粘合有表层(15),所述弹力层(12)包括第一编织线(121)、第二编织线(122)、第一橡胶线(123)和第二橡胶线(124),并且第一编织线(121)、第二编织线(122)、第一橡胶线(123)和第二橡胶线(124)之间相互交叉编织,所述第一编织线(121)和第一橡胶线(123)为横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二编织线(122)和第二橡胶线(124)为纵向间隔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1)包括外层(111),所述外层(11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内层(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13)包括横纤维丝(131)和纵纤维丝(132),并且横纤维丝(131)和纵纤维丝(132)之间交叉编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纤维丝(131)包括第一横纤丝(1311)和第二横纤丝(1312),并且第一横纤丝(1311)和第二横纤丝(1312)之间相互捻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纤维丝(132)包括第一纵纤丝(1321)和第二纵纤丝(1322),并且第一纵纤丝(1321)和第二纵纤丝(1322)之间相互捻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14)包括经线(141)和纬线(142),并且经线(141)和纬线(142)之间交叉编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141)和纬线(14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纳米抗菌粒(16)。
CN202022490243.1U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 Active CN213861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0243.1U CN213861166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0243.1U CN213861166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1166U true CN213861166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51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0243.1U Active CN213861166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11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6550A (zh) * 2022-10-13 2022-12-16 广东浪登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寒衣物的保温结构及生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6550A (zh) * 2022-10-13 2022-12-16 广东浪登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寒衣物的保温结构及生产方法
CN115476550B (zh) * 2022-10-13 2024-03-19 广东浪登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寒衣物的保温结构及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61166U (zh) 一种带多层交织组合结构的涤粘坯布
CN210634221U (zh) 一种带pp中空纤维膜丝结构的高密度织带
CN214137665U (zh) 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
CN210211650U (zh) 一种基于混纺双层弹力布的涤粘坯布
CN207549619U (zh) 一种粗纤维蕾丝花边复合面料
CN216545143U (zh) 一种环保耐洗涤纶布
CN211942356U (zh) 一种复合双面绒梭织面料
CN214449179U (zh) 一种带有反光效果的抗菌型箱包织带
CN212422417U (zh) 一种保温效果好的纺织面料
CN221022685U (zh) 一种吸湿透气涤纶牛津布
CN213830677U (zh) 一种割圈绒针织布料
CN210362809U (zh) 一种混纺双层涤粘弹力布
CN214821415U (zh) 一种防水效果好的涤纶面料
CN216373593U (zh) 一种高弹性耐磨复合梭织布
CN218552184U (zh) 一种整条速沉毛巾
CN212555311U (zh) 一种具有保暖功能的复合面料
CN218366812U (zh) 一种新型可再生抗菌面料
CN209971722U (zh) 一种色织全棉针织弹性面料
CN216466735U (zh) 一种抗拉型经编布料
CN214522532U (zh) 一种针织弹力坯布
CN217553363U (zh) 一种高耐磨防雷达网眼布
CN216230977U (zh) 一种舒适型的台布面料
CN211947396U (zh) 一种羊毛的拉毛面料
CN215704705U (zh) 一种抗静电效果好的纺织面料
CN219153924U (zh) 一种耐污型复合无纺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