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56561U - 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56561U CN213856561U CN202022675080.4U CN202022675080U CN213856561U CN 213856561 U CN213856561 U CN 213856561U CN 202022675080 U CN202022675080 U CN 202022675080U CN 213856561 U CN213856561 U CN 2138565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cavity
- expansion
- sleeve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包括:可以配合成为模具空腔的上型腔和下型腔;上、下模座,用于承载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上、下模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上、下模座上,并可轴向活动;胀紧套,分别套设在所述上、下模轴上,并套设有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胀紧套回缩至收拢状态;上、下卸料块,分别安装在所述上、下模座内,并可轴向活动分别顶起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所述上、下模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上、下卸料块轴向活动的第二弹性件;所述上、下模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上、下模轴向所述胀紧套方向轴向活动的第三弹性件;所述上、下模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胀紧套脱离与所述上、下模轴接触的第四弹性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体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
背景技术
水胀成型是保温杯加工领域中常用的技术。现有的水胀模具,由于其卸料的部分往往都是一体的,而且通常都是采用安装弹簧来施加作用力。这样的结构当杯体水胀成型后,由于水胀时产生的压力较大,容易将杯体卡死在模具上无法顺利取出,并且过大的压力由于无法得到较好地支撑回复及缓冲,也会导致模轴、模具座以及相关卸料部件受到过大的硬性应力,会产生零部件爆裂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水胀模在使用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包括:可以配合成为模具空腔的上型腔和下型腔;上、下模座,用于承载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上、下模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上、下模座上,并可轴向活动;胀紧套,分别套设在所述上、下模轴上,并套设有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胀紧套回缩至收拢状态;上、下卸料块,分别安装在所述上、下模座内,并可轴向活动分别顶起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所述上、下模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上、下卸料块轴向活动的第二弹性件;所述上、下模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上、下模轴向所述胀紧套方向轴向活动的第三弹性件;所述上、下模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胀紧套脱离与所述上、下模轴接触的第四弹性件;
合模时,所述胀紧套的内壁受到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力始终抵紧在所述上、下轴模的外壁上;
开模时,所述胀紧套受到所述第四弹性件的驱动所述胀紧套脱离与所述上、下模轴的接触。
其中,以上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可以选用为整体型构造的弹簧圈,其套设在胀紧套上;第二弹性件优选为弹簧,以轴向布置,并分布在上、下卸料块的多处;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优选为碟簧,行程短,负荷大。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模座包括:上、下底座;上、下固定套,固定在所述上、下底座上,与所述上、下底座配合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上、下模轴端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可轴向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并抵靠在所述上、下模轴与所述上、下底座之间。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形成供所述上、下模轴轴向位移一端距离的空腔,且分体式的构造便于组装和拆卸。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卸料块内设置有第二空腔和若干第三空腔,所述胀紧套的中部设置有径向凸部,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径向凸部的卡件;
所述第二空腔内还设置有所述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置于所述上、下固定套与所述胀紧套之间。其有益效果在于,在完成杯体水胀后,可以先通过受力的所述第四弹性件强制性地使胀紧套脱开与上、下模轴的接触,而后可以通过第二弹性件的驱动力,使上、下卸料块与上、下固定套分别脱开,随之将胀紧套通过卡件的限位再带动位移,便于后续的卸料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胀紧套的上端开设有多处纵向的槽口,所述槽口将所述胀紧套分隔为多个胀紧块,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胀紧块上,给于所述胀紧块相互靠近并向内收缩的力。所述槽口为上宽下窄的V型槽结构,各个胀紧块之间也具备一定的弹性,这样设置,得以使胀紧套的上端内径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得以改变,从而与上、下模轴形成不同的配合关系。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模座还包括有上、下外套管,所述上、下外套管固定在所述上、下底座上,用于限位所述上、下卸料块和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的径向位置。所述上、下外套管既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内部的零部件脱出,同时也起到了密封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外套管上设置有排水口,开模时,所述排水口与所述上、下模座内部的排水通道相通,可以将水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快速锁紧机构,所述上、下模的外圈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一端距离的限位槽,所述快速锁紧机构卡设所述限位槽上,用于防止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轴向移出。传统的技术上,往往都是将上、下外套管锁紧在上、下底座上的方式,在需要更换模具时,需要将多处的紧固件拆卸下来,操作非常繁琐,本案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快速拆卸快速换模,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提升加工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快速锁紧机构包括弧形锁块,所述弧形锁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下外套管或上外套管的径向端面,另一端设置有锁槽,在所述所述下外套管或上外套管上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槽可以卡入至所述锁紧螺栓下方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栓完成锁定;锁定后所述弧形锁块伸出于所述下外套管或上外套管的所述限位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锁块还包括有轴向延伸的凸沿,锁紧时所述凸沿抵靠住所述下外套管或上外套管的外壁。这样,起到了对弧形锁块进行定位的作用,同时也对上、下外套管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外圈的定位套。其有益效果在于,可对上型腔和下型腔的径向起到加强的作用,防止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产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两处空腔内的碟簧的设置,当水胀成型受压时,碟簧提供支撑力和缓冲力,提供间隙补偿,加强零部件之间的容错,并且碟簧受力范围很大,保证水胀各个零部件不会产生爆裂,保证加工时的安全性。
2.通过碟簧和弹簧的布置,可以使水胀成型后的杯体能够得到顶出的作用力,不会卡死,便于取料。
3.设置有快速锁紧机构,区别于传统的水胀模需要拆卸较多螺丝,该快速锁紧机构通过一步定位和锁紧即可完成,更换不同型腔的模具时更加快速方便。
4.上、下模座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对于不同造型的杯体进行加工时,只需要更换上、下模即可,无需更换整套水胀模具,大大减少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合模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合模状态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开模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胀紧套与上、下模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快速锁紧机构打开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中,1.模具空腔,2.下型腔,2a.下外套管,3.下底座,4.下固定套,5.第一下空腔,6.下模轴,61.下限位板,62.排出孔,63.下模轴头,64.螺杆,7.第一下碟簧,8.下卸料块,9.弹簧,10.第二下空腔,11.下胀紧套,12.第二下碟簧;
13.上型腔,13a上外套管,14.上底座,15.上固定套,16.第一上空腔,17.上模轴,171.上限位板,172.排出孔,173.上模轴头,174.螺杆,18.第一上碟簧,19.上卸料块,20.弹簧,21.第二上空腔,22.上胀紧套,23.第二上碟簧;
25.定位套,26.快速锁紧机构,261.弧形锁块,262.锁槽,263.锁紧螺栓,264.凸沿,27.排水口;
28.槽口,29.胀紧块,30.第一弹簧圈,301.第二弹簧圈,31.径向凸部;
32.上模座,33.下模座,34.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包括:可以配合成为模具空腔1的上型腔13和下型腔2;上模座32和下模座33,用于承载所述上型腔13和下型腔2;上模轴17、下模轴6,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座32、下模座33上,并可轴向活动;上胀紧套22和下胀紧套11,分别套设在所述上模轴17、下模轴6上,并套设有第一弹簧圈30驱动所述上胀紧套22和下胀紧套11回缩至收拢状态;上卸料块19、下卸料块8,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模座32、下模座33内,并可轴向活动分别顶起所述上型腔13和下型腔2;所述上模座32、下模座33内设置有驱动所述上卸料块19、下卸料块8轴向活动的弹簧9和弹簧20;所述上模座32、下模座33内设置有驱动所述上模轴17、下模轴6分别向所述上胀紧套22和下胀紧套11方向轴向活动的第一上碟簧18和第一下碟簧7;所述上模座32和下模座33内设置有驱动所述胀紧套脱离与所述上模轴17、下模轴6接触的第二上碟簧23和第二下碟簧12;
如图1所示,合模时,所述上胀紧套22和下胀紧套11的内壁受到所述第一弹簧圈30的驱动力始终抵紧在所述上模轴17、下模轴6的外壁上,随后从下模轴6的底部注水,进行水涨;
如图3所述,开模时,所述上胀紧套22和下胀紧套11受到所述第二上碟簧23和第二下碟簧12的驱动所述上胀紧套22和下胀紧套11分别脱离与所述上模轴17、下模轴6的接触,此时成型的坯体可以方便卸下。
所述上模座32和下模座33的具体构造为,包括:上底座14和下底座3;上固定套15和下固定套4,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底座14和下底座3上,与所述上底座14和下底座3配合形成有第一下空腔4和第一上空腔16,所述上模轴17、下模轴6端部分别设置有上限位板171和下限位板61,所述上限位板171和下限位板61分别置于所述第一下空腔4和第一上空腔16内可轴向活动;所述第一上碟簧18和第一下碟簧7置于所述第一下空腔4和第一上空腔16内,并抵靠在所述上模轴17、下模轴6与所述所述上底座14和下底座3之间。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形成供所述上模轴17、下模轴6轴向位移一端距离的空腔,且分体式的构造便于组装和拆卸。
所述上卸料块19和下卸料块8内设置有第二上空腔21和第二下空腔10和若干第三空腔,所述上胀紧套22和下胀紧套11的中部设置有径向凸部31,所述第二上空腔21和第二下空腔10内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径向凸部31的卡件,所述卡件为环形卡箍,在第三空腔内设置有连接件来使上卸料块19、下卸料块8与上型腔13、下型腔2可以连接,但不完全锁死,还是可以纵向分离移动距离;
所述第二上空腔21和第二下空腔10内还设置有所述第二上碟簧23和第二下碟簧12,所述第二上碟簧23和第二下碟簧12分别置于所述上固定套15、下固定套4与所述上胀紧套22、下胀紧套11之间。其有益效果在于,在完成杯体水胀后,可以先通过受力的所述第二上碟簧23和第二下碟簧12强制性地使胀紧套脱开与上模轴17、下模轴6的接触,而后可以通过弹簧9和弹簧20的驱动力,使上卸料块19、下卸料块8与上固定套15、下固定套4分别脱开,随之通过卡件的限位再带动上胀紧套22和下胀紧套11位移,便于后续的卸料工作。
参照图4所示,所述下胀紧套11的具体构造为:上端开设有多处纵向的槽口28,所述槽口28将所述下胀紧套11分隔为多个胀紧块29,所述第一弹簧圈30套设在所述下胀紧套11上,给于所述下胀紧套11相互靠近并向内收缩的力。所述槽口28为上宽下窄的V型槽结构,各个胀紧块29之间也具备一定的弹性,这样设置,得以使下胀紧套11的上端内径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得以改变,从而与上、下模轴形成不同的配合关系。为了保证胀紧套的结构稳定性,在下胀紧套的下半部分,也套设有第二弹簧圈301。需要说明的是,上胀紧套22的结构与下胀紧套的结构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32、下模座33还包括有上外套管13a和下外套管2a,所述上外套管13a、下外套管2a固定在上底座14、下底座3上,用于限位所述上卸料块19、下卸料块8和所述上型腔13和下型腔2的径向位置。所述上外套管13a和下外套管2a既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内部的零部件脱出,同时也起到了密封作用。
为了便于内部的水及时排除,所述上外套管13a和下外套管2a上设置有排水口27,开模时,所述排水口27与所述上模座32、下模座33内部的排水通道相通,可以将水排出。
为了便于更换模具,还包括有快速锁紧机构26,所述上型腔13和下型腔2的外圈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一端距离的限位槽34,所述快速锁紧机构26卡设所述限位槽34上,用于防止所述所述上型腔13和下型腔2轴向移出。传统的技术上,往往都是将上外套管和下外套管锁紧在上、下底座上的方式,在需要更换模具时,需要将多处的紧固件拆卸下来,操作非常繁琐,本案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快速拆卸快速换模,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提升加工效率。
具体的是,所述快速锁紧机构26包括弧形锁块261,所述弧形锁块26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下外套管2a或上外套管13a的径向端面,另一端设置有锁槽262,在所述所述下外套管2a或上外套管13a上设置有锁紧螺栓263,所述锁槽262可以卡入至所述锁紧螺栓263下方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栓263完成锁定;锁定后所述弧形锁块261伸出于所述下外套管2a或上外套管13a的所述限位槽34内。
为了起到了对弧形锁块261进行定位的作用,同时也对上、下外套管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锁块261还包括有轴向延伸的凸沿264,锁紧时所述凸沿264抵靠住所述下外套管2a或上外套管13a的外壁。
为了对上型腔13和下型腔2的径向起到加强的作用,防止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产生变形。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上型腔13和下型腔2外圈的定位套25。
为了保证模具内部的密封性,防止水胀时内部的水跑出,在各零部件的多个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具体的是,上、下固定套与上、下底座之间;上、下卸料块与上、下固定套之间,均有设置。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以配合成为模具空腔的上型腔和下型腔;
上、下模座,用于承载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
上、下模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上、下模座上,并可轴向活动;
胀紧套,分别套设在所述上、下模轴上,并套设有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胀紧套回缩至收拢状态;
上、下卸料块,分别安装在所述上、下模座内,并可轴向活动分别顶起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
所述上、下模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上、下卸料块轴向活动的第二弹性件;
所述上、下模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上、下模轴向所述胀紧套方向轴向活动的第三弹性件;
所述上、下模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胀紧套脱离与所述上、下模轴接触的第四弹性件;
合模时,所述胀紧套的内壁受到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力始终抵紧在所述上、下轴模的外壁上;
开模时,所述胀紧套受到所述第四弹性件的驱动所述胀紧套脱离与所述上、下模轴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座包括:
上、下底座;
上、下固定套,固定在所述上、下底座上,与所述上、下底座配合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上、下模轴端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可轴向活动;
所述第三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并抵靠在所述上、下模轴与所述上、下底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卸料块内设置有第二空腔和若干第三空腔,所述胀紧套的中部设置有径向凸部,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径向凸部的卡件;
所述第二空腔内还设置有所述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置于所述上、下固定套与所述胀紧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紧套的上端开设有多处纵向的槽口,所述槽口将所述胀紧套分隔为多个胀紧块,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胀紧块上,给于所述胀紧块相互靠近并向内收缩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座还包括有上、下外套管,所述上、下外套管固定在所述上、下底座上,用于限位所述上、下卸料块和所述上型腔、下型腔的径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外套管上设置有排水口,开模时,所述排水口与所述上、下模座内部的排水通道相通,可以将水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快速锁紧机构,所述上、下型腔的外圈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一端距离的限位槽,所述快速锁紧机构卡设所述限位槽上,用于防止所述上型腔、下型腔从所述上、下模座内轴向移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锁紧机构包括弧形锁块,所述弧形锁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下外套管或上外套管的径向端面,另一端设置有锁槽,在所述下外套管或上外套管上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槽可以卡入至所述锁紧螺栓下方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栓完成锁定;锁定后所述弧形锁块伸出于所述下外套管或上外套管的所述限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锁块还包括有轴向延伸的凸沿,锁紧时所述凸沿抵靠住所述下外套管或上外套管的外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外圈的定位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75080.4U CN213856561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75080.4U CN213856561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56561U true CN213856561U (zh) | 2021-08-03 |
Family
ID=7703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75080.4U Active CN213856561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565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79048A (zh) * | 2021-07-27 | 2021-11-02 | 浙江雄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杯体的自脱模封胀水胀模 |
-
2020
- 2020-11-18 CN CN202022675080.4U patent/CN2138565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79048A (zh) * | 2021-07-27 | 2021-11-02 | 浙江雄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杯体的自脱模封胀水胀模 |
CN113579048B (zh) * | 2021-07-27 | 2023-10-24 | 浙江雄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杯体的自脱模封胀水胀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856561U (zh) | 一种方便稳定的封胀水胀模 | |
US6394779B1 (en) | Molding tool for molding with cylindrical core | |
JPH11188551A (ja) | クランプ装置 | |
US7900493B2 (en) | Closed forging die and forging method | |
CN102256741A (zh) | 带液力耦合器的紧固系统 | |
CN111360751A (zh) | 内镶衬套拔取方法 | |
CN110508661B (zh) | 一种薄壁环形件成形方法及其模具 | |
CN102513563A (zh) | 一种具有内冷结构的切削刀具 | |
CN105422634A (zh) | 一种使用方便的轴承 | |
AU668006B2 (en) | Non-scuffing, non-sticking blow core for stretch blow molding machines | |
CN112222272B (zh) | 一种头部外环的加工方法 | |
CN219336022U (zh) | 一种多段式橡胶涨套膨胀芯轴反涨夹具 | |
CN213944478U (zh) | 一种水胀模的快速锁紧机构 | |
US20020001634A1 (en) | Molding tool for molding with cylindrical core | |
CN215616140U (zh) | 电机铁芯拼块焊接定位工装 | |
CN211219782U (zh) | 一种液压自定心膨胀轴 | |
CN209504977U (zh) | 一种内模组件及轮胎模具 | |
CN213224149U (zh) | 一种榨圈精锻模具 | |
CN100460146C (zh) | 定位装置 | |
CN110919364A (zh) | 一种橡胶关节的挤压装配生产系统 | |
JP3598465B2 (ja) | ダイス型 | |
CN212470663U (zh) | 一种车床用盘孔类零件液压工装 | |
CN212194291U (zh) | 软管接头压制模具 | |
CN213331791U (zh) | 碟簧锁紧液压缸 | |
CN110744332A (zh) | 一种液压自定心膨胀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