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51273U - 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51273U
CN213851273U CN202022481425.2U CN202022481425U CN213851273U CN 213851273 U CN213851273 U CN 213851273U CN 202022481425 U CN202022481425 U CN 202022481425U CN 213851273 U CN213851273 U CN 213851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terine cavity
tube
balloon
medicin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14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大宝
顾盼
李外星
许立慧
徐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Kemeis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Kemeis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Kemeis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Kemeis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14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51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51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51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包括宫腔环、球囊、导管和导引棒,所述宫腔环呈倒三角形且在底端首尾分离,所述宫腔环的材质为硅胶,且其内部设置有布药通道,所述球囊设置在所述宫腔环的末端,所述导管内部设置有注药管和球囊管,所述注药管的上端与所述布药通道的末端连通,所述球囊管的上端与所述球囊连通,所述宫腔环的表面设置有数个布药孔,所述布药孔与所述布药通道连通,所述导引棒可通过所述注药管穿设在所述布药通道内,以使得所述宫腔环成直条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既能防治宫腔粘连,既能进行宫腔内注药并防止宫腔内药物外溢,同时在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宫腔支架放入子宫内时,无需过度扩张患者的宫颈口。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
背景技术
宫腔粘连是继发于宫腔操作、感染等因素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其特征是宫内膜纤维瘢痕化引起的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使得内膜腺体数量及宫腔容积减少。复发性流产后的多次清宫是导致宫腔粘连的主要原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甚至不孕。为治疗宫腔粘连,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中为预防再次粘连,固体屏障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宫内IUD是主要的选择,包括铜制宫内节育器,T形节育器,但是,它们存在引起炎症的风险及有限的维持子宫腔各壁分离的能力。
新近的研究表明子宫支架由于轮廓与宫腔形状更为接近、防治宫腔粘连效果更好在临床上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宫腔粘连的治疗仅仅依靠固体屏障,其临床妊娠结局差,如果能辅助药物宫腔内注药则有望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干细胞治疗是目前修复宫内膜最具潜能的武器,因而子宫支架联合药物宫腔内注射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临床上尚无专门用于宫腔内注药的支架,临床上往往使用Foley导尿管作为腔内注药的通道,但存在一定的弊端:1.头端减去后较为尖锐,不能较好地保护宫内膜;2.容易掉出影响治疗效果;3.导管较长需要固定在阴道口外,不便于生活;4.无法像宫腔支架那样有良好的预防粘连复发的屏障作用且不宜长时间放置;5.宫腔支架在放入时一般需要做扩宫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防治宫腔粘连,既能进行宫腔内注药并防止宫腔内药物外溢,同时在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宫腔支架放入子宫内时,无需过度扩张患者的宫颈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包括宫腔环、球囊、导管和导引棒,所述宫腔环呈倒三角形且在底端首尾分离,所述宫腔环的材质为硅胶,且其内部设置有布药通道,所述球囊设置在所述宫腔环的末端,所述导管内部设置有注药管和球囊管,所述注药管的上端与所述布药通道的末端连通,所述球囊管的上端与所述球囊连通,所述宫腔环的表面设置有数个布药孔,所述布药孔与所述布药通道连通,所述导引棒可通过所述注药管穿设在所述布药通道内,以使得所述宫腔环成直条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套装在所述宫腔环的末端上,所述注药管的上端插入所述球囊、与所述布药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管的上端伸出所述导管的侧壁、且位于所述球囊内部,所述球囊分别与所述宫腔环和导管之间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封管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的形状呈椭圆形,且其长轴横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管帽包括盖子以及与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连接的封口管,所述封口管与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小于与所述盖子连接端的直径,且所述封口管与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的内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宫腔环、球囊和导管一体成型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药孔的边沿与所述宫腔环的表面齐平且经过圆角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其外部形状为与子宫内部形状相适应的倒三角形,宫腔环内部中空,且表面设有数个布药孔,布药孔的开口边缘光滑,无明显隆起,使得药液能够较为均匀的分布于宫腔内部的同时不损伤宫内膜;
导引棒可通过注药管穿设在布药通道内,以使得宫腔环成直条形状,而在导引棒退出宫腔环后,宫腔环在硅胶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成原先的倒三角形形状,该种方式不用过度扩张患者的宫颈口,能有效减小患者的创伤和不适感;
宫腔环的末端套装有一球囊,球囊充满后可呈扁椭圆形,短轴约为0.5cm,长轴约为1.5cm,且长轴横向设置,用于封闭宫腔中下段并堵住宫颈内口,可有效防止药物外溢,保证药物疗效。因此,在球囊膨胀状态下,可经注药管的封管帽处进行药液注入,如临床需要,患者可保证在无菌情况下术后经注药管给宫腔内进行多次给药;
球囊管上设有单向逆止阀门,管口设有封管帽,双重保障可有效防止气体泄漏;
导管由高分子弹性记忆材料制成,操作结束后,导管可盘绕成螺旋状隐藏在阴道内,无需进行阴道外的固定,不影响正常生活,在无需进行宫腔给药时,可在宫颈口外水平剪断导管;
此外,由于球囊充气,重量轻,而且直接连接于宫腔环上,不易从子宫中掉出以致于影响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包括宫腔环1、球囊2、导管3和导引棒4,宫腔环1呈倒三角形且在底端首尾分离,宫腔环1的材质为硅胶,且其内部设置有布药通道5,球囊2设置在宫腔环1的末端,导管3内部设置有注药管32和球囊管31,注药管32的上端与布药通道5的末端连通,球囊管31的上端与球囊2连通,宫腔环1的表面设置有数个布药孔6,布药孔6与布药通道5连通,导引棒4可通过注药管32穿设在布药通道5内,以使得宫腔环1成直条形状,导引棒4可通过注药管32穿设在布药通道5内,以使得宫腔环1成直条形状,而在导引棒4退出宫腔环1后,宫腔环1在硅胶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成原先的倒三角形形状,该种方式不用过度扩张患者的宫颈口,能有效减小患者的创伤和不适感。
优选的,球囊2套装在宫腔环1的末端上,注药管32的上端插入球囊2、与布药通道5连通。
进一步的,球囊管31的上端伸出导管3的侧壁、且位于球囊2内部,球囊2分别与宫腔环1和导管3之间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注药管32和球囊管31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封管帽7。
在本实施例中,球囊管31上设置有单向阀8。
在本实施例中,球囊2的形状呈椭圆形,且其长轴横向设置。
优选的,封管帽7包括盖子72以及与注药管32和球囊管31连接的封口管71,封口管71与注药管32和球囊管31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小于与盖子72连接端的直径,且封口管71与注药管32和球囊管31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小于注药管32和球囊管31的内径。
优选的,为了提升宫腔环1、球囊2和导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因此,宫腔环1、球囊2和导管3之间采用一体成型设计。
优选的,布药孔6的边沿与宫腔环1的表面齐平且经过圆角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包括宫腔环1及连接于其末端的球囊2,宫腔环1为外部形状与子宫内部形状相适应的倒三角形,宫腔环1由弹性材料构成,例如硅胶,使宫腔环1在进入宫腔后又能迅速恢复成宫腔轮廓的形态。宫腔环1的下方设有一球囊2,球囊2为具有高强度、高膨胀系数的软质球囊,可反复充满及放空,不易破损,同时球囊2充满后呈横椭圆形,短轴约为0.5cm,长轴约为1.5cm,球囊2充满气后可充分固定整个支架并封闭宫颈内口,有效防止药物外溢,保证了药物的疗效。导管3包括球囊管31和注药管32;球囊管31上设有单向阀8、末端设置有封管帽7,单向阀8为单向逆止的充气阀,联合配套的封管帽7,双重保障,可有效防止球囊2内气体的泄漏,保证整个支架的固定及防止药液流失;注药管32的末端也设置有封管帽7,宫腔环1表面设置有数个布药孔6,布药孔6的位置及数量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且布药孔6的边沿无过度隆起,开口边缘圆角处理,不会损伤宫内膜的同时可较为均匀的分布药液;封管帽7可保证在无菌情况下术后多次给药;球囊管31和注药管32由高分子弹性记忆材料制成,球囊管31管长约为10-12cm,直径约为2-3mm,操作结束后可盘绕成螺旋状隐藏在阴道内,无需进行阴道外的固定。此外,本实用新型所包括的宫腔环1、球囊2以及导管3为一整体,且球囊2充气后,重量轻,不易脱出以致于影响治疗效果。
如图1所示,封管帽7包括与球囊管31和注药管32接触配套的封口管71和盖子72,封口管71与注药管32和球囊管31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小于与盖子72连接端的直径,且封口管71与注药管32和球囊管31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小于注药管32和球囊管31的内径,这样方便将封口管71嵌入球囊管31和注药管32的管口内,而封口管71的另一端直径较大,有利于盖子72的封口;盖子72可严密包裹接口,避免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子宫内膜粘连分离手术后,将导引棒4通过注药管32穿设在布药通道5内,以使得宫腔环1成直条形状,将球囊2和宫腔环1送入宫腔,按每次将导引棒4向宫腔内送入一段距离,再将导引棒4一部分退出宫腔环1的方式,逐渐将宫腔环1送入宫腔中,而球囊2送入宫颈管中,此时导引棒4脱离宫腔环1,而在导引棒4退出宫腔环1后,宫腔环1在硅胶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成原先的倒三角形形状,使得支架整体位于宫腔内,宫腔环1的左右两角位于两侧宫角处。将注射器连接到球囊管31上,通过注入气体充满球囊(约0.8ml),球囊2膨胀隆起,对宫腔环1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同时封闭宫颈内口,完成充气后,拧紧封管帽7,防止漏气。宫腔环1的存在有效防治宫腔粘连,球囊2用于防止治疗药物流出的作用,因此粘连术后可选择与宫腔内给药配合进行联合治疗,注药管32结构设计合理,既可满足注入普通药液的注入,也可满足细胞悬液的注入。在球囊2充分膨胀隆起后,将药液经注药管32尾部的端口处打入宫腔,药液从布药孔6流出,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宫腔侧壁上,封管帽7可保证球囊管31和注药管32的接口内部无菌,方便术后多次给药。球囊管31与注药管32一体成形为双腔导管,可自动盘绕为螺旋状藏于阴道内,整个支架可长期放置于宫腔及阴道。由于球囊2与宫腔环1相连,不易掉出,导管3可盘旋无需外固定,不仅增加了患者术后的便利,也减少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待无需再次给药时,可根据个体情况酌情剪除过长的导管,使之外缘不超过宫颈外口水平,使得阴道内无异物停留,支架的剩余部分可长期放置于宫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包括外形与子宫相适应的宫腔环1、下端连接有球囊2以及导管3;宫腔环1起到物理隔离防治宫腔粘连的作用;球囊2充满气后为横椭圆形,短轴约为0.5cm,充气后,长轴最大约为1.5cm,位于宫颈内口上方,起到防止药物外溢的作用;球囊2远离宫腔环1的一端连接有导管3,导管3为弹性材料所制,可伸缩,可拉长至10-12cm,非张力下短至4cm,可藏进阴道内,无需阴道外固定,方便生活;导管3包含球囊管31和注药管32,均有配套封管帽7,方便多次给药。球囊管31内包含一单向阀8,加上球囊管31充气端配套有封管帽7,双重保障,可有效防止气体泄漏。宫腔环1上设有与注药管32连通的布药孔6,球囊2充满后将药物通过注药管32送入宫腔中,治疗药物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布药孔6释放到宫腔内发挥作用,同时,由于球囊2充满后卡在宫颈内口上方,因此药物也不会外溢,驻留率高,有效保证治疗效果;若已经完成了注药任务,可以用特制的剪刀在宫颈管内口水平以下剪除导管3而将支架的剩余部分留置宫腔内,继续发挥预防宫腔粘连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操作方便、患者行动便利、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宫腔环、球囊、导管和导引棒,所述宫腔环呈倒三角形且在底端首尾分离,所述宫腔环的材质为硅胶,且其内部设置有布药通道,所述球囊设置在所述宫腔环的末端,所述导管内部设置有注药管和球囊管,所述注药管的上端与所述布药通道的末端连通,所述球囊管的上端与所述球囊连通,所述宫腔环的表面设置有数个布药孔,所述布药孔与所述布药通道连通,所述导引棒可通过所述注药管穿设在所述布药通道内,以使得所述宫腔环成直条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套装在所述宫腔环的末端上,所述注药管的上端插入所述球囊、与所述布药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管的上端伸出所述导管的侧壁、且位于所述球囊内部,所述球囊分别与所述宫腔环和导管之间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封管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形状呈椭圆形,且其长轴横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管帽包括盖子以及与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连接的封口管,所述封口管与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小于与所述盖子连接端的直径,且所述封口管与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注药管和球囊管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宫腔环、球囊和导管一体成型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药孔的边沿与所述宫腔环的表面齐平且经过圆角处理。
CN202022481425.2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 Active CN213851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1425.2U CN213851273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1425.2U CN213851273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51273U true CN213851273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51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1425.2U Active CN213851273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51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6413B (zh) 宫腔压迫负压止血膨胀球囊
JPS6220828B2 (zh)
CN213851273U (zh) 一种新型的宫腔支架
CN206508369U (zh) 一种子宫腔囊状支撑管
CN109513097A (zh)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双管球囊支架
CN210813402U (zh) 一种膜状囊导尿管
CN105268090A (zh)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布药装置
CN111973868A (zh) 一种可用于防止宫腔粘连及药物外溢的球囊支架
CN215275348U (zh) 一种宫腔防粘连支撑装置
CN114917459A (zh) 一种导尿管
CN202437233U (zh) 一种带有气囊的用于鼻腔前后鼻孔的止血装置
CN211884726U (zh) 一种可冲洗式猪尾巴膀胱造瘘管
CN211094413U (zh) 一种易操作多功能三角球囊支架
CN211156148U (zh) 一种防破裂防脱落自润滑子宫颈扩张球囊
CN211156149U (zh) 一种防粘连的无张力宫腔适型屏障
CN109157274B (zh) 一种防粘连宫腔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41762A (zh) 一种预防宫腔粘连宫腔镜术后再粘连的医疗设备及方法
KR20220047925A (ko) 자궁내 확장기 장치
CN215309539U (zh) 一种新型球囊子宫支架
CN217853151U (zh) 一种具有止血和防治宫腔粘连作用的宫型支架球囊
CN217014344U (zh) 四角立式宫腔支架
CN217366869U (zh) 一种多级宫颈狭窄扩张型引流管
CN213252448U (zh) 一种羊膜囊回纳器
CN214285112U (zh) 一种预防流产的羊膜囊支撑装置
CN209789933U (zh) 一种产科宫内止血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