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6921U - 一种耳机垫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垫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6921U
CN213846921U CN202023101466.0U CN202023101466U CN213846921U CN 213846921 U CN213846921 U CN 213846921U CN 202023101466 U CN202023101466 U CN 202023101466U CN 213846921 U CN213846921 U CN 213846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pad
pad bod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014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礼东
戴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acou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acou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acou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acou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014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6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6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6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垫及耳机,该耳机垫包括耳机垫本体、设于耳机垫本体内的骨传导底座、以及设于骨传导底座上的骨传导元件,骨传导元件的顶部凸出于耳机垫本体的上表面,骨传导元件的底部设有导针,骨传导底座上开设有与导针适配的安装孔,骨传导底座的底部设有导电元件,导针穿过安装孔与导电元件接触,导电元件的一端设有延伸出耳机垫本体的导线,导线与耳机的电路板电性连接。该耳机垫的拾音方式无需空气作为声音的传递媒介,使得在嘈杂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实现高清晰度声音的输出,大大提升了耳机的抗噪性能,使通话更加清晰,提升了人们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垫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垫及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在电子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电子设备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其中,耳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听音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耳机种类繁多,例如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以及无线蓝牙耳机等,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较为常见,其中,耳机垫是头戴式耳机的重要零部件之一,且头戴式耳机的送话部分采用话杆以及内置气导式麦克风来实现拾音和语音播放功能。
但是,上述内置气导式麦克风在拾取送话语音时,会同时拾取到外界的噪声,日常使用中,在较为安静的办公环境表现尚佳,但在公共场合或者外界环境较为嘈杂的地方,传统麦克风的声音传递会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通话不清晰,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垫及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耳机在使用过程中抗噪性能差,导致通话不清晰的问题。
一种耳机垫,包括耳机垫本体、设于所述耳机垫本体内的骨传导底座、以及设于所述骨传导底座上的骨传导元件,所述骨传导元件的顶部凸出于所述耳机垫本体的上表面,所述骨传导元件的底部设有导针,所述骨传导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导针适配的安装孔,所述骨传导底座的底部设有导电元件,所述导针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电元件接触,所述导电元件的一端设有延伸出所述耳机垫本体的导线,所述导线与耳机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耳机垫本体的内部设置骨传导底座,在骨传导底座上设置骨传导元件,佩戴时,通过该耳机垫与人体的耳部贴合,使得骨传导元件能够直接与人体耳旁内侧的耳骨相贴合,使用时,通过该骨传导元件能够充分拾取使用者说话是颅骨振动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将该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导针、导电元件以及导线将该电信号传输至耳机的电路板上,以实现送话的功能。此种拾音方式无需空气作为声音的传递媒介,使得在嘈杂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实现高清晰度声音的输出,大大提升了耳机的抗噪性能,使通话更加清晰,提升了人们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骨传导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朝内侧延伸出一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骨传导底座采用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导电元件设置为铜片。
优选的,所述耳机垫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耳机垫本体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耳机垫本体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上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内部设有容置槽,所述骨传导底座粘接在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且所述骨传导元件的顶部凸出于所述橡胶套与所述耳机垫本体的上表面,所述橡胶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橡胶套粘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上述的耳机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垫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垫中的骨传导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垫中的骨传导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垫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耳机垫本体 10 骨传导底座 20
骨传导元件 30 导针 31
安装孔 21 导电元件 40
导线 50 第一安装槽 22
限位部 221 第一通孔 11
第二安装槽 12 橡胶套 60
容置槽 61 第二通孔 6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耳机垫,包括:耳机垫本体10、骨传导底座20、骨传导元件30、导电元件40以及导线50。
其中:该耳机垫包括耳机垫本体10、设于耳机垫本体10内的骨传导底座20、以及设于骨传导底座20上的骨传导元件30,骨传导元件30的顶部凸出于耳机垫本体10的上表面,骨传导元件30的底部设有导针31,骨传导底座20上开设有与导针31适配的安装孔21,骨传导底座20的底部设有导电元件40,导针31穿过安装孔21与导电元件40接触,导电元件40的一端设有延伸出耳机垫本体10的导线50,导线50与耳机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耳机垫本体10采用橡胶制成,且耳机垫本体10的整体结构呈环形,需要指出的是,在耳机垫本体10的一侧中部安装有骨传导底座2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骨传导底座20采用橡胶制成,且在骨传导底座20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21,安装孔21设置为圆形通孔,且安装孔21的内径大小与导针31的外径大小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而易见的,安装孔21设置为两个,为了便于骨传导元件30的安装,两个安装孔21对称分布在骨传导底座2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便于骨传导元件30的安装与固定,在骨传导底座20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22,且安装孔21与第一安装槽22连通,为了进一步提高骨传导元件30的安装稳定性,以防止骨传导元件30发生脱落,将第一安装槽22的侧壁朝内侧延伸出一限位部22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骨传导元件30设置为骨传导麦克风,安装时,可将骨传导底座20通过耳机垫本体10的顶部开口挤压至耳机垫本体10的内部,再将骨传导元件30底部的导针31与骨传导底座20上的安装孔21的孔位相对齐,通过上述同样的方式,将骨传导元件30挤压至耳机垫本体10的内部,并将骨传导元件30底部的导针31穿过安装孔21,且导针31的底部与导电元件40的上表面接触,以此完成骨传导元件30与导电元件40的电性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元件40设置为铜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便于骨传导元件30与耳机之间的信号传输,在导电元件40的一端设置有导线50,对应的,在耳机垫本体10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安装时,导线50穿过第一通孔11并延伸至耳机垫本体10的外侧,且导线50的一端与耳机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将骨传导元件30与耳机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在一起。
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在耳机垫本体10的内部设置骨传导底座20,在骨传导底座20上设置骨传导元件30,佩戴时,通过该耳机垫与人体的耳部贴合,使得骨传导元件30能够直接与人体耳旁内侧的耳骨相贴合,使用时,通过该骨传导元件30能够充分拾取使用者说话时颅骨振动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将该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导针31、导电元件40以及导线50将该电信号传输至耳机的电路板上,以实现送话的功能。此种拾音方式无需空气作为声音的传递媒介,使得在嘈杂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实现高清晰度声音的输出,大大提升了耳机的抗噪性能,使通话更加清晰,提升了人们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过程只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可实施性,但这并不代表本申请的耳机垫只有上述唯一一种实施流程,相反的,只要能够将本申请的耳机垫实施起来,都可以被纳入本申请的可行实施方案。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耳机垫,本实施例当中的耳机垫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耳机垫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在耳机垫本体10上设有第二安装槽12,具体的,在第二安装槽12上设有橡胶套60,为了提高橡胶套60的安装稳定性,第二安装槽60的内部空间大小与橡胶套60的体积大小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骨传导底座20的安装,在橡胶套60的内部设有容置槽61,安装时,橡胶套60通过防水胶水粘接在第二安装槽60上,对应的,骨传导底座20通过防水胶水粘接在容置槽61的底部,再将骨传导元件30安装在骨传导底座20上,与此同时,骨传导元件30底部的导针31穿过安装孔21并与导电元件40电性连接在一起,且该骨传导元件30的顶部凸出于橡胶套60与耳机垫本体10的上表面,便于该骨传导元件30与人体耳旁内侧的耳骨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橡胶套6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62,且第二通孔62与第一通孔11连通。在具体实施时,将橡胶套60粘接在第二安装槽12上,再将骨传导底座20粘接在第二安装槽12的底部,最后将骨传导元件30安装在骨传导底座20上,与此同时,将导线50穿过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62,并延伸至耳机垫本体10的外侧与耳机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以此完成骨传导元件30与耳机的电性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垫,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一些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垫的拾音方式无需空气作为声音的传递媒介,使得在嘈杂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实现高清晰度声音的输出,大大提升了耳机的抗噪性能,使通话更加清晰,提升了人们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在具体实施时,该耳机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中的耳机垫。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耳机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垫本体、设于所述耳机垫本体内的骨传导底座、以及设于所述骨传导底座上的骨传导元件,所述骨传导元件的顶部凸出于所述耳机垫本体的上表面,所述骨传导元件的底部设有导针,所述骨传导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导针适配的安装孔,所述骨传导底座的底部设有导电元件,所述导针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电元件接触,所述导电元件的一端设有延伸出所述耳机垫本体的导线,所述导线与耳机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朝内侧延伸出一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底座采用橡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设置为铜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垫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耳机垫本体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垫本体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上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内部设有容置槽,所述骨传导底座粘接在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且所述骨传导元件的顶部凸出于所述橡胶套与所述耳机垫本体的上表面,所述橡胶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粘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上。
9.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垫。
CN202023101466.0U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耳机垫及耳机 Active CN213846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1466.0U CN213846921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耳机垫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1466.0U CN213846921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耳机垫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6921U true CN213846921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8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01466.0U Active CN213846921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耳机垫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6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79440U (zh) 带骨传导功能的通信装置
CN212211366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814848Y (zh) 骨传导送、受话器组件
EP1371261A2 (en) Audio headset
CN111935588B (zh) 一种骨传导真无线耳机
CN210868110U (zh) 一种耳塞式骨传导耳机
CN211152175U (zh) 一种后挂式耳机
CN213846921U (zh) 一种耳机垫及耳机
CN203466949U (zh) 一种带有收音装置的耳机
CN209930447U (zh) 一种骨传导送话器
CN214799830U (zh)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CN212463495U (zh) 一种无线蓝牙降噪耳机及充电盒
CN210781287U (zh) 一种无线对讲降噪耳机
CN210431783U (zh) 一种增强抗噪声耳机
CN210007865U (zh) 具有金属外壳的耳挂式天线蓝牙耳机
CN211184201U (zh) 一种具有通话降噪功能的耳机
CN112153517A (zh) 一种多介质传导的双麦克风耳机
CN206323531U (zh) 一种入耳式的金属耳机
CN208509219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智能主动降噪耳机
CN206728250U (zh) 挂耳骨传导蓝牙耳机
CN202043269U (zh) 耳骨式无线蓝牙耳机
CN212013034U (zh) 一种可更换耳帽的入耳式蓝牙耳机
CN219018985U (zh) 一种开放式蓝牙耳机
CN214381330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的接触式组装机构
CN213126420U (zh) 一种兼具助听与通话功能的颈带式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