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6737U - 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6737U
CN213846737U CN202120251550.6U CN202120251550U CN213846737U CN 213846737 U CN213846737 U CN 213846737U CN 202120251550 U CN202120251550 U CN 202120251550U CN 213846737 U CN213846737 U CN 213846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lamping plate
mobile terminal
main body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15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515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6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6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6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该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安装部;场镜,所述场镜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场镜相对;在拍摄状态下,所述主体部与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场镜与移动终端的第二镜头相对,所述场镜位于所述第一镜头与移动终端的第二镜头之间。本申请通过第一镜头的拍摄效果与第二镜头的拍摄效果结合,使移动终端可以具有不同的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拍摄的普遍,使用户对拍摄功能有了更多的需求。为了适应不同功能,往往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多个不同功能的镜头。移动终端上能够设置镜头的数量有限,并且镜头数量越多占用的空间越大,影响移动终端内部元器件的设置。有限的镜头使拍摄效果有限,不能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至少解决移动终端上的镜头能够实现的拍摄效果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该镜头装置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安装部;
场镜,所述场镜设于所述安装部;
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场镜相对;
在拍摄状态下,所述主体部与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场镜与移动终端的第二镜头相对,所述场镜位于所述第一镜头与移动终端的第二镜头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镜头的拍摄效果与第二镜头的拍摄效果结合,使移动终端可以具有不同的拍摄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镜头装置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镜头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捕捉景象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镜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镜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部,10:环形凸台,101:连接凸台,102:沉台结构,11:第一夹板,111:第一支架,1110:连接孔,112:第一按压部,12:第二夹板,121:第二支架,13:扭簧,14:旋转梢,2:场镜,3:第一镜头,30:第一镜片,31:镜头支架,311:内螺纹结构,312:卡槽,313:旋转部,32:镜头本体,321:外螺纹结构,4:移动终端,41:第二镜头,42: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如图1-图3所示,该镜头装置包括: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设有安装部,所述场镜2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镜头3与所述主体部1连接,所述第一镜头3与所述场镜2相对.
在拍摄状态下,所述主体部1与移动终端4可拆卸连接,所述场镜2与移动终端4的第二镜头41相对,所述场镜2位于所述第一镜头3与移动终端4的第二镜头41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镜头装置能够通过主体部1与移动终端4可拆卸连接,使镜头装置更容易设置到移动终端4上。在用户需要使用移动终端4不具有的拍摄功能或效果时,通过主体部1将镜头装置与移动终端4连接。镜头装置上的第一镜头3与第二镜头41的拍摄效果相互作用能够提升移动终端的拍摄效果,增加移动终端的拍摄功能。例如,拍摄景物的影像首先经过第一镜头3投影到场镜2上,第二镜头41捕捉场镜2上的影像,这样就具有第一镜头3和第二镜头41的拍摄效果。景物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镜头3、场镜2和第二镜头41最终被移动终端捕捉。场镜2能够呈现出经过第一镜头3的影像,将影像放大,使第二镜头41更容易捕捉到影像。场镜2位于第一镜头3和第二镜头41之间,能够收集边缘光线,减少渐晕,提高拍摄效果。
例如,第一镜头3和第二镜头41是具有不同拍摄效果的镜头,通过使用该镜头装置能够使移动终端4拍摄出同时具有第一镜头3的镜头效果和第二镜头41的镜头效果的影像。或者,第一镜头3和第二镜头41是具有相同拍摄效果的镜头,通过使用该镜头装置能够加强移动终端4拍摄影像的镜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镜头3包括广角镜头,所述第二镜头41包括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具有焦距短和景深大的拍摄效果,能够使镜头捕捉的景象的近景放大,远景缩小。长焦镜头具有焦距长的拍摄效果,能够放大所拍摄景象的中间像。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配合能够形成弗雷泽镜头拍摄的效果,结合了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的拍摄效果,使移动终端能够拍摄出大景深效果的影像。
在该实施例中,景象的光线经过广角镜头后投影至场景2上,投影至场景2上的影像被长焦镜头捕捉,即能够获得长焦的效果,又能够具有景深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1包括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和扭簧13,所述第一夹板11与所述第二夹板12铰接,所述扭簧13的一端与第一夹板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板12连接,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夹板11上。
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铰接并通过扭簧13形成连接,使第一夹板11和第二件夹板12能够形成夹持结构。通过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形成的夹持结构能够使主体部1夹持在移动终端4上,并容易进行拆卸。
主体部1夹持在移动设备4上,通过调整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能够进一步调整主体部1在移动设备4上的位置,从而使第一镜头3、场镜2以及移动设备4上的第二镜头41对准。
在该实施例中,夹持结构形成的可拆卸连接更方便连接和拆卸,并能够调整位置。该镜头装置设置方便,使设置镜头装置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夹板11设有第一支架111,所述第二夹板12设有第二支架121,所述第一支架111与第二支架121通过旋转梢14铰接,所述扭簧13套设于所述旋转梢14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21在旋转梢14上形成支撑,使第一支架111和第二之间121能够绕旋转梢14旋转。扭簧13向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21提供方向相反的扭转力,以使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能够完成夹持动作。
例如,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21上均具有铰接部,旋转梢14通过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21上的铰接部形成铰接。如图3中所示,第一支架111上的铰接部为设置在第一支架111一侧的连接孔1110。第二支架121上设置有相同结构的连接孔。
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21在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支撑间距,这样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能够张开足够的间距,以适应移动终端4的结构,使主体部1能夹持在移动终端4上。
例如,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21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架111与两个第二支架121一一对应错开,并与旋转梢14形成铰接。例如铰接部均孔结构,旋转梢14穿过两个第一支架111和两个第二支架121上的孔结构形成铰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夹板11设有第一按压部112,所述第二夹板12设有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一按压部112和所述安装部位于第一支架111相背的两个方向上,所述第二按压部位于第二夹板12的与第一按压部112相对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按压部112和第二按压部用于在主体部1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打开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夹持的位置。例如,第一支架111作为第一夹板11的支撑点,位于第一按压部112与安装部之间的位置。第二支架121在第二夹板12上形成支撑点,第二夹板12的与第一按压部112相对的部分结构上设置第二按压部,第二夹板12的与与安装部相对的位置用于与第一夹板11配合形成夹持结构。
需要将镜头装置设置在移动终端4上时,按压第一按压部112和第二按压部,使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形成的夹持结构打开,并夹持到移动终端4上,使移动终端4的第二镜头41、场镜2和第一镜头3对准。
例如,第一按压部112和第二按压部可以设置为凹陷的半球形槽结构,适应人力工程学,用户使用镜头装置时手指的形状与第一按压部112和第二按压部配合,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并且还能够避免手指用力按压时与装置滑脱,提高了镜头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所述安装部包括环形凸台10,所述场镜2设于所述环形凸台10内,所述第一镜头3与所述环形凸台10连接,所述主体部1还设有与所述环形凸台10同轴设置的贯穿孔。
在该实施例中,环形凸台10对场镜2形成限位,并将场镜2固定在主体部1上。与环形凸台10同轴的贯穿孔贯穿主体部1,使固定在环形凸台10上的第一镜头3捕捉到的光线能够经过场镜2后被第二镜头41捕捉。
例如,环形凸台10设置在第一夹板11上。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夹持在移动终端4上后,使贯穿孔与第二镜头41相对。第一镜头3捕捉到的景象的光线投影到场镜2上,再经贯穿孔内第二镜头41捕捉,移动终端4内的用于捕捉影像信息的传感器42接收到的是通过被第一镜头3和第二镜头41处理过的景象,具有第一镜头3和第二镜头41两种镜头的镜头效果。
环形凸台10能够有效地对场镜2形成限位。例如,设置在环形凸台10内的场镜2设置为圆片结构,通过点胶等方式将场镜2固定在环形凸台10内。移动终端4的第二镜头41一般为圆形,将场镜2设为与镜头结构形状相似的结构,使投影到场镜2上影像的光线能够更容易进入第二镜头41,从而获得更多影像信息。
环形凸台10内还可以设置可以拆卸的限位件,场镜2设置在环形凸台10内时,通过限位件限位。使用完成后方便拆卸或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所述第一镜头3包括镜头支架31以及与所述镜头支架31连接的镜头本体32,所述镜头支架31与所述环形凸台10连接。
镜头支架31对镜头本体32形成支撑,通过调整设置镜头支架31能够使镜头本体32位于合适的位置,从而使第一镜头3上的第一镜片30与场镜2相对,经第一镜头30的光线能够顺利到达第二镜头41,提高了镜头装置的精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镜头支架31为环形结构,所述镜头支架31的内壁设有卡槽312,所述环形凸台10的外壁设有连接凸台101,所述连接凸台101与所述卡槽312配合,以使所述镜头支架31与所述环形凸台10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卡槽312与连接凸台101配合,使镜头支架31更容易与环形凸台10形成连接和拆卸。例如,卡槽312包括与镜头支架31端部导通的第一槽结构以及与第一槽结构连接的第二槽结构。连接时使第一槽结构与连接凸台101配合,将连接凸台101先嵌入第一槽结构,然后使连接凸台101移动至第二槽结构并旋转镜头支架31。拆卸镜头支架31与环形凸台10时与连接的步骤相反。卡槽312与连接凸台101配合的结构简单,连接和拆卸时更容易操作。
例如,在镜头支架31设置有旋转部313,通过旋转部313操作镜头支架31旋转。旋转部313可以是围绕镜头支架31外侧设置的条纹结构,以增加摩擦力,方便旋转时向镜头支架31施力。旋转部313还可以是设置在镜头支架31外层的其他纹理结构或用以增加摩擦力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本体32设有外螺纹结构321,所述镜头支架31设有内螺纹结构311,所述外螺纹结构321与所述内螺纹结构311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内螺纹结构311和外螺纹结构321形成螺纹连接,以将镜头支架31与镜头本体32连接形成红外镜头3。内螺纹结构311和外螺纹结构321配合,结构简单,更容易进行安装和拆卸步骤,方便组装装置和更换装置部件。
通过螺纹结构311和外螺纹结构321能够使镜头本体32上的出光部30位于镜头支架31内,并通过旋扭镜头本体32调整螺纹结构311与外螺纹结构321的配合深度,能够调整第一镜片30在镜头支架31内的位置,使第一镜头30与场镜2对准。并且,第一镜片30与场镜2的距离可调能够用于对焦,这样经过第一镜片30的光线到达场镜2后能够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有助于第二镜头41捕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环形凸台10内设有沉台结构102,所述场镜2设于所述沉台结构102上。
沉台结构102为设置场镜2提供了承载的结构,使场镜2更容易设置在环形凸台10内。沉台结构102可以是环形凸台10内壁上设置的结构,也可以是,设置环形凸台10的孔径大于贯穿孔的孔径,环形凸台10与贯穿孔外侧的安装部表面位置围合形成的沉台结构10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安装部;
场镜,所述场镜设于所述安装部;
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场镜相对;
在拍摄状态下,所述主体部与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场镜与移动终端的第二镜头相对,所述场镜位于所述第一镜头与移动终端的第二镜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包括广角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包括长焦镜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扭簧,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铰接,所述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夹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板连接,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夹板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旋转梢铰接,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旋转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设有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二夹板设有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安装部位于第一支架相背的两个方向上,所述第二按压部位于第二夹板的与第一按压部相对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环形凸台,所述场镜设于所述环形凸台内,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环形凸台连接,所述主体部还设有与所述环形凸台同轴设置的贯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包括镜头支架以及与所述镜头支架连接的镜头本体,所述镜头支架与所述环形凸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支架为环形结构,所述镜头支架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设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与所述卡槽配合,以使所述镜头支架与所述环形凸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本体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镜头支架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外螺纹结构与所述内螺纹结构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内设有沉台结构,所述场镜设于所述沉台结构上。
CN202120251550.6U 2021-01-28 2021-01-28 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 Active CN213846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1550.6U CN213846737U (zh) 2021-01-28 2021-01-28 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1550.6U CN213846737U (zh) 2021-01-28 2021-01-28 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6737U true CN213846737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2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1550.6U Active CN213846737U (zh) 2021-01-28 2021-01-28 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6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2517B (zh) 用于移动虹膜识别设备的成像模组及移动设备
CN112505876A (zh) 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TWM523243U (zh) 手機轉接裝置及系統
CN107707693B (zh) 智能终端和与智能终端连接的壳体
CN105376554B (zh) 3d摄像头机构、具有该机构的移动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1314527A (zh) 一种智能跟随云台及方法
EP2851746B1 (en) Camera shoe extension
CN213846737U (zh) 移动终端的镜头装置
US20160127620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camera module
JP2003338963A (ja) ズーム機能を有する撮像素子モジュール
CN108270891A (zh) 背夹电池
CN201699828U (zh) 一种具有可两侧使用液晶显示屏的数码相机
CN106950791A (zh) 全景摄影装置
CN210072192U (zh) 一种和手机配套使用的便携电子显微镜
TW200915849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mera module
CN214067539U (zh) 拍摄辅助装置及具有其的相机镜头
CN209879222U (zh) 光学机构系统
CN218998147U (zh) 一种新型双目活体检测摄像头
CN220858156U (zh) 一种智能拍照手机壳
EP3018528A1 (en) Pivotab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camera module
CN108449532A (zh) 一种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CN210670374U (zh) 一种全景镜头和全景拍摄设备
CN210839663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结构
CN202631928U (zh) 一种供无滤镜螺纹相机使用的特效镜头
CN216490677U (zh) 一种长短焦混合变焦云台摄像装置及智能交互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