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9222U - 光学机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机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9222U
CN209879222U CN201920883393.3U CN201920883393U CN209879222U CN 209879222 U CN209879222 U CN 209879222U CN 201920883393 U CN201920883393 U CN 201920883393U CN 209879222 U CN209879222 U CN 209879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teering
optical mechanism
mechanism system
adap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33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文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uture Orang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ture Orang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ture Orang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ture Orang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33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9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9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9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机构系统,通过包括:镜头固定件、镜头和转向取景件;所述镜头通过所述镜头固定件固定在拍摄设备的镜头上;所述转向取景件可转动固定在所述镜头固定件上;所述转向取景件与所述镜头为光路相通设置。达到了通过外加镜头增加了拍摄设备原有的拍摄角度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使用户可以拍摄出大角度范围的图像,同时可以拍摄水平和垂直角度的两个画面,能广泛应用于在线教学、远程教学、影像转向拍摄等许多领域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机构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机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兴起,伴随着其处理能力和拍照功能变强,以及应用商店中各种能够方便快捷的对照片进行处理的APP;越来越多的用户直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照片、视频的拍摄,以及后期简易的编辑。
但是,即使拍摄功能再强,智能移动终端的镜头任然存在先天的缺陷,没有良好的可拓展性,无法像单反镜头一样进行镜头的更换,以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及需求;此外,现有技术中,若要进行大角度的取景时,只能通过多次拍摄,或者利用全景拍摄的方法,进行相机取景时移动进行拍摄,然而上述方法对操作者的拍摄手法技巧都具有一定要求,且操作不便。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机构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机构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机构系统包括:镜头固定件、镜头和转向取景件;
所述镜头通过所述镜头固定件固定在拍摄设备的镜头上;
所述转向取景件可转动固定在所述镜头固定件上;
所述转向取景件与所述镜头为光路相通设置。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向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镜头固定件包括:夹持装置、镜头转接环和镜头压圈;
所述镜头转接环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以及镜头连接,用于将所述镜头固定在所述夹持装置上;
所述镜头压圈固定设于所述镜头与镜头转接环之间;
所述镜头压圈与所述转向取景件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
所述夹持装置设有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边缘设有卡槽;
所述镜头转接环底部外侧设有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凸起件,用于通过将所述凸起件卡设在所述卡槽中,将所述镜头转接环与夹持装置进行固定;
所述镜头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一环形凹槽;
所述镜头转接环内侧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适配的U形卡扣,用于通过所述U形卡扣与环形凹槽之间的卡接限定所述镜头的轴向位移。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转向取景件包括:转向取景外壳以及设于所述转向取景外壳内的直角三棱镜;
所述转向取景外壳设有与所述直角三棱镜的两个用于进光的物侧面适配的前视窗和下视窗;
所述转向取景外壳还设有用于使所述直角三棱镜中的光线进入所述镜头的通光孔。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夹持装置采用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一侧的外表面连接有所述镜头转接环。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夹持装置中用于与所述拍摄设备接触的内表面还设有软性的垫片。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镜头转接环和镜头压圈上还分别设有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
所述镜头压圈通过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之间的磁吸力相对于所述镜头转接环进行旋转及定位。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分别均匀设有四个磁铁,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中的四个磁铁和第二磁性组件中的四个磁铁为共圆设置。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镜头压圈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转向取景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适配的第二固定孔;用于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后,将所述镜头压圈和所述转向取景件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提供一种光学机构系统的方式,通过包括:镜头固定件、镜头和转向取景件;所述镜头通过所述镜头固定件固定在拍摄设备的镜头上;所述转向取景件可转动固定在所述镜头固定件上;所述转向取景件与所述镜头为光路相通设置。达到了通过外加镜头增加了拍摄设备原有的拍摄角度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使用户可以拍摄出大角度范围的图像,同时可以拍摄水平和垂直角度的两个画面,能广泛应用于在线教学、远程教学、影像转向拍摄等许多领域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其中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其中又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的剖视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及图3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机构系统,该光学机构系统包括:
镜头固定件1、镜头2和转向取景件3;
所述镜头2通过所述镜头固定件1固定在拍摄设备的镜头上;
所述转向取景件3可转动固定在所述镜头固定件1上;
所述转向取景件3与所述镜头2为光路相通设置。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镜头2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
所述第一透镜21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21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22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22的物侧面为平面,向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23具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23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24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24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本申请中的镜头2设置,结构简单,且可以实现鱼眼镜头的效果,可以有效增加取景角度。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镜头固定件1包括:夹持装置11、镜头转接环12和镜头压圈13;
所述镜头转接环12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11以及镜头2连接,用于将所述镜头2固定在所述夹持装置11上;
也就是说,所述镜头转接环12能够与所述夹持装置11固定连接,并且所述镜头2能够通过所述镜头转接环12固定在所述夹持装置11上,所述镜头转接环12与所述夹持装置11可以通过螺栓、胶水或者机械卡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镜头2与所述镜头转接环12也可以通过螺栓、胶水或者机械卡接结构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镜头压圈13固定设于所述镜头2与镜头转接环12之间;
所述镜头压圈13与所述转向取景件3相互连接。
具体的,所述夹持装置11、镜头转接环12和镜头压圈13中间适配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镜头的孔槽,且所述镜头压圈13固定设于所述镜头2与镜头转接环12之间具体为:所述镜头2的物侧面一端设有环形的凸起,所述镜头压圈13的内径小于所述凸起的外径,且所述凸起的内侧与镜头转接环1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镜头压圈13的厚度适配,因此,所述镜头压圈13被卡在所述凸起与镜头转接环12之间,进而限制了所述镜头转接环12的轴向运动;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即可达到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固定,进而达到了得到一个稳固的整体组件的目的。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
所述夹持装置11设有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边缘设有卡槽111;
所述镜头转接环12底部外侧设有与所述卡槽111适配的凸起件121,用于通过将所述凸起件121卡设在所述卡槽111中,将所述镜头转接环12与夹持装置11进行固定;
具体的,所述卡槽111可以是一个具有竖直槽以及位于所述竖直槽底部的水平槽的槽体;所述凸起件121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卡槽111入口的形状,所述凸起件121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卡槽111底部的高度;且所述凸起件121与所述卡槽111的位置适配;因此在将所述镜头转接环12安装进所述夹持装置11的时候,先将所述凸起件121对准所述卡槽111的入口,在将所述镜头转接环12推入所述夹持装置11的连接槽底部之后,转动所述镜头转接环12,使所述凸起件121进入所述卡槽111的水平槽的顶端,进而完成将所述镜头转接环12固定在所述夹持装置11上的目的;
所述镜头2还包括外壳25,所述外壳25底部设有一环形凹槽251;
具体的,所述外壳25内部设有各个光学组件,并对各个光学组件进行位置固定;此外,所述外壳25还用于使所述镜头能够以一个整体与其它配件进行连接固定;显而易见的,所述环形凹槽251的底部设有一挡环;
所述镜头转接环12内侧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251适配的U形卡扣122,用于通过所述U形卡扣122与环形凹槽251之间的卡接限定所述镜头2的轴向位移;
具体的,所述镜头转接环12中的孔槽为非圆形设置,所述镜头转接环12的孔槽中适配设有用于使所述镜头2的挡环穿过的形状,在该形状的一侧,设有所述U型卡扣122,因此可以使所述镜头2底部的挡环穿过所述镜头转接环12的孔槽后,移动镜头2的位置,进而使所述环形凹槽251与所述U形卡扣122卡设连接,便可完成所述镜头转接环12与镜头2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转向取景件3包括:转向取景外壳31以及设于所述转向取景外壳31内的直角三棱镜32;
所述转向取景外壳31设有与所述直角三棱镜32的两个用于进光的物侧面适配的前视窗311和下视窗312;
所述转向取景外壳31还设有用于使所述直角三棱镜32中的光线进入所述镜头2的通光孔。
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所述前视窗311和下视窗312,可以使光线从所述直角三棱镜32对应的两个面进入,然后从剩余的一个面进入所述镜头2中;并且,可以通过对所述直角三棱镜32参数的设置,使前视窗311和下视窗312入射的光线分别成像在镜头2的两个不同区域,进而得到大视角的图像。
进而,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达到:
1.可将普通平板电脑、手机等可拍摄设备的镜头视场角度扩大到150°~180°。
2.可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影像同时成像达到平板电脑、手机等可拍摄设备上。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夹持装置11采用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一侧的外表面连接有所述镜头转接环12。
具体的,采用固定夹设置可以使本申请装置快速实现与拍摄设备的固定连接以及取下,使用方便。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夹持装置11中用于与所述拍摄设备接触的内表面还设有软性的垫片112。
通过设置所述垫片112,可以增加所述夹持装置11与拍摄设备之间的夹持的稳定性,增加摩擦力,同时能够减少夹持装置11对拍摄设备造成划伤等情况。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镜头转接环12和镜头压圈13上还分别设有第一磁性组件123和第二磁性组件131;
所述镜头压圈13通过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和第二磁性组件131之间的磁吸力相对于所述镜头转接环12进行旋转及定位;
具体的,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和第二磁性组件131设置时,磁极对应设置,使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和第二磁性组件131能够相互吸引;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和第二磁性组件131,一方面可以增加所述镜头转接环12和镜头压圈13固定的稳固性,另一方面,通过磁性连接还可以在所述镜头压圈13旋转的时候能够对角度进行固定。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和第二磁性组件131分别均匀设有四个磁铁,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中的四个磁铁和第二磁性组件131中的四个磁铁为共圆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或第二磁性组件131中相邻两个磁铁的圆心角为90°;因此,可以使镜头压圈13以90°为转动角度进行调整,并得到四个不同的取景视角;进一步的,还可以设置更多的磁铁,进而得到更多的旋转角度。进而可随意旋转棱镜90°,使镜头模组搭配不同平板电脑和手机等。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光学机构系统,所述镜头压圈1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32;所述转向取景件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32适配的第二固定孔33;用于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132和第二固定孔33后,将所述镜头压圈13和所述转向取景件3固定连接。
一般的,所述第一固定孔132和第二固定孔33分别设有两个,且优选的,为同直径设置。且采用该方法进行固定,可以使转向取景件3与镜头压圈13之间的稳定性增加,进而通过转动转向取景件3即可带动镜头压圈13旋转,达到角度调整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固定件(1)、镜头(2)和转向取景件(3);
所述镜头(2)通过所述镜头固定件(1)固定在拍摄设备的镜头上;
所述转向取景件(3)可转动固定在所述镜头固定件(1)上;
所述转向取景件(3)与所述镜头(2)为光路相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2)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
所述第一透镜(21)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21)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22)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22)的物侧面为平面,向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23)具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23)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24)具负屈光率,该第四透镜(24)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固定件(1)包括:夹持装置(11)、镜头转接环(12)和镜头压圈(13);
所述镜头转接环(12)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11)以及镜头(2)连接,用于将所述镜头(2)固定在所述夹持装置(11)上;
所述镜头压圈(13)固定设于所述镜头(2)与镜头转接环(12)之间;
所述镜头压圈(13)与所述转向取景件(3)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装置(11)设有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边缘设有卡槽(111);
所述镜头转接环(12)底部外侧设有与所述卡槽(111)适配的凸起件(121),用于通过将所述凸起件(121)卡设在所述卡槽(111)中,将所述镜头转接环(12)与夹持装置(11)进行固定;
所述镜头(2)还包括外壳(25),所述外壳(25)底部设有一环形凹槽(251);
所述镜头转接环(12)内侧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251)适配的U形卡扣(122),用于通过所述U形卡扣(122)与环形凹槽(251)之间的卡接限定所述镜头(2)的轴向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取景件(3)包括:转向取景外壳(31)以及设于所述转向取景外壳(31)内的直角三棱镜(32);
所述转向取景外壳(31)设有与所述直角三棱镜(32)的两个用于进光的物侧面适配的前视窗(311)和下视窗(312);
所述转向取景外壳(31)还设有用于使所述直角三棱镜(32)中的光线进入所述镜头(2)的通光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11)采用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一侧的外表面连接有所述镜头转接环(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11)中用于与所述拍摄设备接触的内表面还设有软性的垫片(11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转接环(12)和镜头压圈(13)上还分别设有第一磁性组件(123)和第二磁性组件(131);
所述镜头压圈(13)通过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和第二磁性组件(131)之间的磁吸力相对于所述镜头转接环(12)进行旋转及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和第二磁性组件(131)分别均匀设有四个磁铁,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123)中的四个磁铁和第二磁性组件(131)中的四个磁铁为共圆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机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压圈(1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32);所述转向取景件(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32)适配的第二固定孔(33);用于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132)和第二固定孔(33)后,将所述镜头压圈(13)和所述转向取景件(3)固定连接。
CN201920883393.3U 2019-06-12 2019-06-12 光学机构系统 Active CN209879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3393.3U CN209879222U (zh) 2019-06-12 2019-06-12 光学机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3393.3U CN209879222U (zh) 2019-06-12 2019-06-12 光学机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9222U true CN209879222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8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3393.3U Active CN209879222U (zh) 2019-06-12 2019-06-12 光学机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92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9002A (zh) * 2019-06-12 2019-09-06 北京未来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机构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9002A (zh) * 2019-06-12 2019-09-06 北京未来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机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9925B1 (ko) 스마트 폰용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US20130188943A1 (en) Camera Adapter
US20100039549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11146717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camera module
CN110579855B (zh) 用于视频会议系统的透镜组件
US6967790B2 (en) Detachable zoom lens assembly
US847723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camera
KR102399513B1 (ko) 광각 촬영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바일 기기
CN209879222U (zh) 光学机构系统
KR101855790B1 (ko) 전방위 카메라용 제어 워치
CN210690926U (zh)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KR20150124557A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를 위한 카메라용 액세서리
US9124789B2 (en) Image sens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2995220U (zh) 一种用于移动设备摄像头的旋转镜头及其组件
TW200915849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mera module
CN204013666U (zh) 双孔手机拍照转接装置
CN203406924U (zh) 一种手机摄像旋转夹子
CN210670374U (zh) 一种全景镜头和全景拍摄设备
TWI396429B (zh) 移動通訊裝置
TWM535011U (zh) 便攜式電子裝置
US20230208955A1 (en) Adapter and mobile device
CN220896736U (zh) 一种带外置镜头接口的手机壳
CN216981993U (zh) 具有可拆卸vr拍摄结构的手持摄像设备
CN213423577U (zh) 摄像机系统
CN219980949U (zh) 相机附件和电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