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6416U - 一种电机中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中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6416U
CN213846416U CN202022510778.0U CN202022510778U CN213846416U CN 213846416 U CN213846416 U CN 213846416U CN 202022510778 U CN202022510778 U CN 202022510778U CN 213846416 U CN213846416 U CN 213846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lot
motor
plate structur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07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鹏
陈建能
王健
王留章
肖恢芳
夏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ong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107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6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6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6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机中板结构,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包括中板主体,在所述中板主体上沿平行于电机的轴向形成有供端子插入的插槽;所述端子上铆接有电刷;在所述插槽的内侧壁上沿所述电刷的铆接点的插入路径开设有避空槽;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端子压入电机中板后,易出现歪斜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中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中板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生产过程中的其中一步是将金属端子从内侧压入电机中板,使金属端子外露外接导线,金属端子于电机内一端铆接有电刷;
而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常会出现金属端子压入后歪斜的现象,从而令压入电机后的金属端子呈外八状,具体请参见图1;呈外八状的金属端子导致端子与电机贴盖面之间不垂直,同时,也令电刷片轴向倾斜,与换向器接触面不垂直,后续易造成产品不良,影响产品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中板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端子压入电机中板后,易出现歪斜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中板结构,包括中板主体,在所述中板主体上沿平行于电机的轴向形成有供端子插入的插槽;所述端子上铆接有电刷;
在所述插槽的内侧壁上沿所述电刷的铆接点的插入路径开设有避空槽。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端子上铆接有电刷,其铆接点处为突起,若直接将端子插入至插槽内,铆接点直接与插槽内壁接触,并以此为支点,导致端子插入后出现歪斜的现象;在本申请中,在插槽侧壁沿铆接点的移动路径开设有避空槽,有效的避开了铆接点,而其余部分则继续起到对端子的限位稳固作用,实现稳固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铆接点对端子插入插槽时的歪斜问题。
优选的,所述端子压入所述中板主体后,所述端子的第一端部的端面不高于所述插槽的插入端的端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现有的端子在被压入至插槽内时,其尾端即与压入动力接触的一端常会高于插槽的插入端的端面,当压入端子的压力过大时,由于端子一般用料较薄,受到较大压力时则容易弯曲,如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端子插入插槽后歪斜的现象发生;在本方案中,将插槽的插入端的端面适当增高,使端子在插入插槽后,其第一端面平齐或低于插槽插入端的端面,如此即可避免过度压入的现象,当压入装置有进一步压入端子的趋势时,其作用力将会施加于插槽的端面上,端子则不受这进一步的压力,如此即可有效保护端子,有效避免端子受力过度产生歪斜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插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端子从所述第一槽体处插入并卡接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入口处;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端子插入插槽时先通过第一槽体,为了令端子与中板主体之间连接稳固,防止端子受力后从插槽的插入端插入后直接从另一端穿出,本申请令端子在插入插槽的第一槽体后可卡接与插槽的第二槽体上,令端子外露出合理的长度,防止过度外露,同时也对端子与中板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固起到促进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槽体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端子的宽度,且不小于0.9倍的所述端子的宽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传统的中板主体在设计插槽宽度时一般设计上下范围误差,即插槽的宽度略大于或略小于端子的宽度,在此类设计中,当插槽的宽度略大于端子的宽度时,端子与插槽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端子在压入插槽后有一定的可偏移的空间,从而令后续端子产生歪斜现象的风险增加;在本申请中将插槽的宽度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将其宽度设计为小于或等于端子的宽度,同时在保证其产生合理形变的令其大于一定范围的宽度值,使得端子能够稳定插入插槽内,进一步降低产生端子歪斜现象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第二槽体的入口处的边缘呈倒角;
优选的,在所述插槽的插入端的侧壁边缘呈倒角;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端子在插入插槽或从第一槽体过度到第二槽体时,其侧壁边缘处的倒角可有效起到导向作用,提升了端子在插入插槽时的操作容错率,即使端子在插入时未对准插槽正中央,存在一定偏移,只要在倒角的涵盖范围内,即可被倒角引导至插槽处,继续实现端子的压入;有效的提升了操作的容错率,同时提升产品的加工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针对端子与电刷之间的铆接点,在插槽处合理设计了避空槽,有效避免了铆接点处的突起与插槽内侧壁之间抵靠造成端子歪斜的现象;
(2)增高插槽插入端的端面,使其不低于端子插入插槽后的第一端面,有效避免了端子被过度压入导致变形的现象;保护了端子,同时也进一步解决端子歪斜的现象;
(3)对插槽与端子之间宽度的比例关系作出改进,令插槽的宽度始终小于或等于端子的宽度,不留下可令端子偏移的空间,进一步解决端子歪斜的现象;
(4)通过在插槽侧壁边缘处设置倒角,对端子起到导向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操作的容错率,同时提升产品的加工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电机端子插入中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端面机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其中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端子;11、卡块;20、电刷;21、铆接点;22、第一端部;30、中板主体;31、避空槽;40、插槽;41、第一槽体;42、第二槽体;50、倒角; 61、第一距离;6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常会出现金属端子压入后歪斜的现象,从而令压入电机后的金属端子呈外八状,具体请参见图1;呈外八状的金属端子导致端子与电机贴盖面之间不垂直,同时,也令电刷片轴向倾斜,与换向器接触面不垂直,后续易造成产品不良,影响产品品质。
而导致端子歪斜由几个因素造成,以下将具体讲述:
具体的,请参见图6,常见的端子10上铆接有电刷20,其铆接点21处常为突起状,故当端子10插入电机中板后,铆接点21会成为一支点,造成端子 10压入后歪斜,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中板结构,请参照图2-3;
具体的,包括中板主体30,在中板主体30上沿平行于电机轴向形成有供端子10插入的插槽40;端子10上铆接有电刷20;
进一步的,在所述插槽40的内侧壁上沿电刷20的铆接点21的插入路径开设有避空槽31;
在上述方案中,在插槽40侧壁沿铆接点21的移动路径开设有避空槽31,有效的避开了铆接点21,而其余部分则继续起到对端子10的限位稳固作用,实现稳固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铆接点21对端子10插入插槽40时的歪斜问题。
具体的,一些端子10在插入或通过压入设备压入中板主体30后,其与压入设备接触一端,即图5中所示的第一端面会高于插槽40的插入端的端面,当压入端子10的压力过大时,由于端子10一般用料较薄,收到较大压力时则容易弯曲,如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端子10插入插槽40后歪斜的现象发生,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的,请参见图4-5,端子10压入中板主体30后,端子10的第一端部 22的端面不高于插槽40的插入端的端面;
在上述方案中,将插槽40的插入端的端面适当增高,使端子10在插入插槽40后,其第一端面平齐或低于插槽40插入端的端面,如此即可避免过度压入的现象,当压入装置有进一步压入端子10的趋势时,其作用力将会施加于插槽40的端面上,端子10则不受这进一步的压力,如此即可有效保护端子10,有效避免端子10受力过度产生歪斜的现象。
具体的,请参见图6-8,插槽4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41和第二槽体 42;端子10从第一槽体41处插入并卡接于第二槽体42的入口处;
在上述方案中,端子10插入插槽40时先通过第一槽体41,为了令端子10 与中板主体30之间连接稳固,防止端子10受力后从插槽40的插入端插入后直接从另一端穿出,本申请令端子10在插入插槽40的第一槽体41后可卡接与插槽40的第二槽体42上,令端子10外露出合理的长度,防止过度外露,同时也对端子10与中板主体30之间的连接稳固起到促进作用。
具体的,影响端子10歪斜的因素还包括端子10与插槽40之间的宽度比例关系,传统的中板主体30在设计插槽40宽度时一般设计上下范围误差,即插槽40的宽度略大于或略小于端子10的宽度,在此类设计中,当插槽40的宽度略大于端子10的宽度时,端子10与插槽40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端子10在压入插槽40后有一定的可偏移的空间,从而令后续端子10产生歪斜现象的风险增加,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的,请参见图7-8,所述第二槽体42的宽度不大于端子10的宽度,且不小于0.9倍的端子10的宽度;
端子10的宽度为第一距离61,即为D1;第二槽体42的宽度为第二距离62,即为D2;
在本申请中将插槽40的宽度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将其宽度设计为小于或等于端子10的宽度,同时在保证其产生合理形变的令其大于一定范围的宽度值,使得端子10能够稳定插入插槽40内,进一步降低产生端子10歪斜现象的发生。
具体的,在采用人工将端子10插入插槽40内或采用压入设备将端子10压入插槽40内时,都存在因操作不当或机器误差造成插入位置不够精确的情况,如此不仅影响加工效率,也提升了产品的不良率,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的,请参见图9-10,在插槽40的插入端的侧壁边缘呈倒角50;
具体的,第二槽体42的入口处的边缘呈倒角50;
在上述方案中,端子10在插入插槽40或从第一槽体41过度到第二槽体42 时,其侧壁边缘处的倒角50可有效起到导向作用,提升了端子10在插入插槽 40时的操作容错率,即使端子10在插入时未对准插槽40正中央,存在一定偏移,只要在倒角50的涵盖范围内,即可被倒角50引导至插槽40处,继续实现端子10的压入;有效的提升了操作的容错率,同时提升产品的加工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机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板主体,在所述中板主体上沿平行于电机的轴向形成有供端子插入的插槽;所述端子上铆接有电刷;
在所述插槽的内侧壁上沿所述电刷的铆接点的插入路径开设有避空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压入所述中板主体后,所述端子的第一端部的端面不高于所述插槽的插入端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端子从所述第一槽体处插入并卡接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入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端子的宽度,且不小于0.9倍的所述端子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入口处的边缘呈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槽的插入端的侧壁边缘呈倒角。
CN202022510778.0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电机中板结构 Active CN213846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0778.0U CN213846416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电机中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0778.0U CN213846416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电机中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6416U true CN213846416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14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0778.0U Active CN213846416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电机中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6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4281B2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and a blank for a plurality of terminal fittings
CN201178196Y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7175480B2 (en) Connector and a terminal fitting
US20160197419A1 (en) PRESS-FIT TERMINAL, CONNECTOR INCORPORATING SAME, PRESS-FIT CONTINUOUS PRESS-FIT TERMINAL BODY, AND WINDING BODY OF THE CONTINUOUS PRESS-FIT TERMINAL BODY (as amended)
AU5916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6024858A (ja) コネクタ
CN213846416U (zh) 一种电机中板结构
JP3390721B2 (ja) C形コンプライアントコンタクト
EP1841021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4232701A (ja) 雌端子金具
US2004017597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0027334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15068B2 (ja) コネクタ
JP2016149337A (ja) 端子群及びコネクタ
JP2015204186A (ja) 端子
US20100029144A1 (en) Connector
US7070451B2 (en) Card connector
US20070167090A1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JP2006019228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CN214154166U (zh) 一种定子组件的插接结构
CN201327888Y (zh) 卡缘连接器
CN205666419U (zh) 碳刷架
CN110323606B (zh) 连接器的接触件安装结构及接触件
JP2013149357A (ja) 圧接型コネクタ
CN111740240B (zh) 一种用于接地端子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6213 Honglian Industrial Park, San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Zone, Huiyang Ci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Longd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213 Honglian Industrial Park, San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Zone, Huiyang Ci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ODA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