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5703U - 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45703U CN213845703U CN202022961145.1U CN202022961145U CN213845703U CN 213845703 U CN213845703 U CN 213845703U CN 202022961145 U CN202022961145 U CN 202022961145U CN 213845703 U CN213845703 U CN 2138457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contact
- bushing
- locking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包括:壳体、装配在所述壳体内的接触头、与所述接触头配合的衬套;所述接触头为弹性套管结构,所述接触头内孔设置平台;所述衬套内孔端部设置圆弧斜面;通过对转接器结构的独特设计,采用耦合设计原理将内接触件设计成免接触结构,减少了对电缆芯线的损伤;外接触件采用简支梁原理设计成弹性接触结构,使外接触件对电缆的屏蔽层只产生柔性接触力,不会因硬接触而损伤电缆;锁紧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快速插拔自锁;因此本申请实现了天线端电缆组件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速可靠连接,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测试效率,减少了互调性能的影响因素,降低了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缆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快速发展,4G系统的全面覆盖,5G系统逐渐铺设;那么,配套的天线数量将大幅增多;针对天线端而言,馈线端口到天线内部器件多采用空头组件连接;目前,天线端空头组件的测试方法多采用组件开放端与PCB焊接、组件开放端与焊线座焊接等方式进行焊接后测试;这些测试方法大大降低了生产测试效率,费工费时;同时对组件本身也会造成损伤,影响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包括:壳体、装配在所述壳体内的接触头、与所述接触头配合的衬套;
所述接触头为弹性套管结构,所述接触头内孔设置平台;所述衬套内孔端部设置圆弧斜面;
当电缆开放端插入所述转接器时,所述电缆的屏蔽层置于所述接触头内孔中;当所述衬套向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接触头沿所述圆弧斜面向所述衬套内移动使所述接触头收缩,直至所述平台对所述屏蔽层产生柔性接触力;当所述衬套向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接触头端部移动至所述圆弧斜面处,以使所述接触头回弹直至所述平台与所述屏蔽层分离。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转接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的解锁套,所述衬套装配在所述解锁套内,所述卡扣结构用于在所述解锁套带动所述衬套前后移动到位时,实现所述解锁套和所述壳体之间的位置锁定。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衬套通过倒刺和挡台限位于所述解锁套内孔中。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衬套的进线端口设置有锥形斜面,所述解锁套内孔靠近所述锥形斜面处设置密封圈,所述锥形斜面用于与所述解锁套端面配合挤压所述密封圈以固定所述电缆。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圆的锁紧凸台和解锁槽、设置在所述解锁套内孔端部的卡圈槽、容纳在所述卡圈槽内的弹性卡圈;
所述锁紧凸台包括锁紧斜面和第一圆弧面;所述解锁槽包括第二圆弧面、平面及挡台面;
将所述解锁套连同所述衬套向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卡圈槽端面推动所述弹性卡圈依次滑过所述第二圆弧面和所述第一圆弧面后收缩在所述锁紧斜面处;将所述解锁套连同所述衬套向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卡圈槽端面推动所述弹性卡圈依次滑过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后限制在所述挡台面处。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体和中间壳体,所述接触头通过所述前壳体和所述中间壳体内壁台阶面实现轴向限位固定,所述锁紧凸台和所述解锁槽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的外圆。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转接器还包括装配在所述壳体内的内导体,所述内导体与所述接触头之间通过绝缘支撑件固定;当所述电缆开放端插入所述转接器时,所述电缆的芯线插入所述绝缘支撑件内。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绝缘支撑件一端设置为薄壁盲孔,另一端设置为圆弧过渡台阶孔;所述内导体一端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接触头靠近所述内导体一端设置限位挡台,所述绝缘支撑件的薄壁盲孔端插入所述第一盲孔内,且所述绝缘支撑件通过与所述第一盲孔的过盈配合及所述限位挡台固定在第一盲孔内。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接触头为设置有劈槽结构的弹性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改变测试转接器与组件开放端内导体、外导体的接触形式以及锁紧机构,将内导体与电缆芯线的接触形式设计成非直接接触结构,采用耦合原理实现信号耦合传输。将外导体与电缆屏蔽层的接触设计为弹性接触;外接触件设计成简支梁结构,通过衬套与外接触件配合将使电缆屏蔽层与外接触件弹性可靠接触。自锁结构设计成解锁套、卡圈以及中间壳体的锁止结构面来实现快速锁紧和解锁。内导体的耦合结构设计解决了常规方案接触不良及对电缆芯线的损伤问题;外导体接触设计成弹性接触结构,解决了常规焊接对电缆外屏蔽层的破损;快插自锁结构解决了常规方案螺纹紧固效率低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天线端组件开放端测试效率低,焊接对电缆损坏影响互调指标的问题,实现了免焊接,将电缆损伤降到最小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及5均为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插入电缆后锁紧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处结构放大图。
图6中c为锁紧状态时的图5中A处结构放大图;d为解锁状态时的图5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缆支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接触头;101-平台;2-内导体;201-第一盲孔;3-电缆;301-芯线;302-屏蔽层;303-外护套;4-绝缘支撑件;401-薄壁盲孔;402-圆弧过渡台阶孔;5-前壳体;6-中间壳体;601-锁紧凸台;6011-锁紧斜面;6012-第一圆弧面;602-解锁槽;6021-第二圆弧面;6022-平面;6023-挡台面;7-螺套;8-解锁套;801-卡圈槽;9-衬套;901-圆弧斜面;902-锥形斜面;10-密封圈;11-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加以解释。
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包括:壳体、装配在所述壳体内的接触头1、与所述接触头1配合的衬套9;
所述接触头1为弹性套管结构;所述接触头1内孔设置平台101;所述衬套9内孔端部设置圆弧斜面901;
如图3和4所示,当电缆3开放端插入所述转接器时,所述电缆3的屏蔽层302置于所述接触头1内孔中;当所述衬套9向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接触头1沿所述圆弧斜面901向所述衬套9内移动使所述接触头1收缩,直至所述平台101对所述屏蔽层302产生柔性接触力;当将所述衬套9向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接触头1端部移动至所述圆弧斜面901处,以使所述接触头1回弹直至所述平台101与所述屏蔽层302分离。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接触头1可以设置为有劈槽结构的弹性件,类似于悬臂梁、简支梁等结构。
所述转接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的解锁套8,所述衬套9装配在所述解锁套8内,所述卡扣结构用于在所述解锁套8带动所述衬套9前后移动到位时,实现所述解锁套8和所述壳体之间的位置锁定;
具体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圆的锁紧凸台601和解锁槽602、设置在所述解锁套8内孔端部的卡圈槽801、容纳在所述卡圈槽801内的弹性卡圈11;
所述锁紧凸台601包括锁紧斜面6011和第一圆弧面6012;所述解锁槽602包括第二圆弧面6021、平面6022及挡台面6023;
如图5和6所示,将所述解锁套8连同所述衬套9向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卡圈槽801端面推动所述弹性卡圈11依次滑过所述第二圆弧面6021和所述第一圆弧面6012后收缩在所述锁紧斜面6011处;将所述解锁套8连同所述衬套9向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卡圈槽801端面推动所述弹性卡圈11依次滑过所述第一圆弧面6012和所述第二圆弧面6021后限制在所述挡台面6023处。
所述转接器还包括装配在所述壳体内的内导体2,所述内导体2与所述接触头1之间通过绝缘支撑件4固定;当所述电缆3开放端插入所述转接器时,所述电缆3的芯线301插入所述绝缘支撑件4内;内导体2与电缆3的芯线301的接触结构设计为非直接接触式,通过耦合原理实现信号传输,不会磨损电缆3的芯线301外表面;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绝缘支撑件4一端设置为薄壁盲孔401,另一端设置为圆弧过渡台阶孔402;所述内导体2一端设置有第一盲孔201,所述接触头1靠近所述内导体2一端设置限位挡台,所述绝缘支撑件4的薄壁盲孔401端插入所述第一盲孔201内,且所述绝缘支撑件4通过与所述第一盲孔201的过盈配合及所述限位挡台固定在第一盲孔201内;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绝缘支撑件4的薄壁盲孔401隔绝内导体2与电缆3芯线301直接接触,形成耦合结构,并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尺寸设计来确保耦合量;此外,绝缘支撑件4的圆弧过渡台阶孔402可以起到电缆的屏蔽层302导向和支撑作用。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体5和中间壳体6,所述接触头1通过所述前壳体5和所述中间壳体6内壁台阶面实现轴向限位固定,前壳体5和中间壳体6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形式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实现,前壳体5和中间壳体6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方便接触头1的清理更换,提高了产品的可维护性,此外,所述壳体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前壳体5外侧的螺套7;当壳体采用前壳体5和中间壳体6组装的结构形式时,则所述锁紧凸台601和所述解锁槽602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6的外圆;
而为了方便内导体2的位置固定,前壳体5内还可以设置一绝缘支撑结构,使内导体2通过倒刺和挡台轴向固定在上述绝缘支撑结构,而绝缘支撑结构自身也可以通过倒刺和挡台轴向固定在前壳体5内。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衬套9通过倒刺和挡台限位于所述解锁套8内孔中,如图7所示,所述衬套9的进线端口设置有锥形斜面902,所述解锁套8内孔靠近所述锥形斜面902处设置密封圈10,所述锥形斜面902用于与所述解锁套8端面配合挤压所述密封圈10以固定所述电缆3,也即在进行锁紧电缆3时,解锁套8端面和衬套9的锥形斜面902同时挤压密封圈10,密封圈10在衬套9的锥形斜面902的作用下对电缆3提供径向紧固力量,实现电缆3外护套303的紧固。
上述转接器的使用原理如下:
插入电缆前,快插解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将开放端电缆3插入解锁套8内孔中,直至轴向不能左移,电缆3的芯线301处于绝缘支撑件4的内孔中,电缆的屏蔽层302端面被绝缘支撑件4的斜面限位,电缆3的屏蔽层302表面处于接触头1内孔平台101段;将解锁套8向左平移,解锁套8的卡圈槽801端面推动卡圈11滑过中间壳体6的锁紧凸台601,当听到“啪”的响声,说明已经锁止到位,卡圈11收缩在中间壳体6的锁紧凸台601的左端锁紧斜面6011处,与此同时,在解锁状态时,衬套9跟随解锁套8一同向靠近中间壳体6一侧移动时,也即在轴向左移力作用下衬套9向接触头1方向移动,此时,接触头1的平台101段向衬套9内移动,使所述接触头1收缩,从而对电缆3屏蔽层302产生柔性接触力,进而使接触头1内孔径减小,实现接触头1的内孔平台101段与电缆3屏蔽层302的可靠接触,此时,接触头1受力类似于“简支梁”结构,采用类似简支梁结构设计可以使接触头1只对电缆3屏蔽层302产生柔性作用力,不会对电缆3屏蔽层302造成损伤;且密封圈10在衬套9与解锁套8轴向挤压作用下给电缆3径向固定。
在锁紧状态时,将解锁套8向右拉,解锁套8的卡圈槽801端面会带着卡圈11向右滑动,卡圈11滑过锁紧凸台601,顺着圆弧面收紧在解锁槽602内,此时会听到“啪”的响声;由于解锁槽602右端面为垂直面,因此限制了卡圈11和解锁套8继续右移,表明完成解锁;与此同时,在锁紧状态时,衬套9跟随解锁套8一同向远离中间壳体6一侧移动时,此时接触头1的平台101段逐渐移出衬套9内孔直至圆弧斜面901处,给接触头1的平台101段让出回弹空间,此时接触头1回弹,接触头1内孔的平台101与电缆3屏蔽层302分离;接触信号中断,解锁。
综上,本申请所提供的转接器包括内接触件结构部分、外接触件结构部分、快插自锁结构部分及电缆支撑结构部分;其中,内接触件结构部分包含所述内导体2、所述绝缘支撑件4;外接触件结构部分包含所述接触头1、所述前壳体5、所述中间壳体6、所述衬套9;快插解锁结构部分包含所述中间壳体6、所述解锁套8和所述卡圈11;电缆支撑结构部分包含所述解锁套8、所述衬套9、所述密封圈10。
本申请通过对转接器结构的独特设计,采用耦合设计原理将内接触件设计成免接触结构减少了对电缆芯线的损伤;外接触件采用简支梁原理,接触件对电缆的屏蔽层只产生径向压力;不会对电缆的屏蔽层产生轴向摩擦力而损伤电缆屏蔽层;锁紧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快速插拔自锁;因此实现了天线端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速可靠连接,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测试效率,减少了互调性能的影响因素,降低了人工成本。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申请较优的例子,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装配在所述壳体内的接触头、与所述接触头配合的衬套;
所述接触头为弹性套管结构,所述接触头内孔设置平台;所述衬套内孔端部设置圆弧斜面;
当电缆开放端插入所述转接器时,所述电缆的屏蔽层置于所述接触头内孔中;当所述衬套向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接触头沿所述圆弧斜面向所述衬套内移动使所述接触头收缩,直至所述平台对所述屏蔽层产生柔性接触力;当所述衬套向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接触头端部移动至所述圆弧斜面处,以使所述接触头回弹直至所述平台与所述屏蔽层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的解锁套,所述衬套装配在所述解锁套内,所述卡扣结构用于在所述解锁套带动所述衬套前后移动到位时,实现所述解锁套和所述壳体之间的位置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通过倒刺和挡台限位于所述解锁套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进线端口设置有锥形斜面,所述解锁套内孔靠近所述锥形斜面处设置密封圈,所述锥形斜面用于与所述解锁套端面配合挤压所述密封圈以固定所述电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圆的锁紧凸台和解锁槽、设置在所述解锁套内孔端部的卡圈槽、容纳在所述卡圈槽内的弹性卡圈;
所述锁紧凸台包括锁紧斜面和第一圆弧面;所述解锁槽包括第二圆弧面、平面及挡台面;
将所述解锁套连同所述衬套向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卡圈槽端面推动所述弹性卡圈依次滑过所述第二圆弧面和所述第一圆弧面后收缩在所述锁紧斜面处;将所述解锁套连同所述衬套向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移动时,所述卡圈槽端面推动所述弹性卡圈依次滑过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后限制在所述挡台面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体和中间壳体,所述接触头通过所述前壳体和所述中间壳体内壁台阶面实现轴向限位固定,所述锁紧凸台和所述解锁槽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的外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还包括装配在所述壳体内的内导体,所述内导体与所述接触头之间通过绝缘支撑件固定;当所述电缆开放端插入所述转接器时,所述电缆的芯线插入所述绝缘支撑件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撑件一端设置为薄壁盲孔,另一端设置为圆弧过渡台阶孔;所述内导体一端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接触头靠近所述内导体一端设置限位挡台,所述绝缘支撑件的薄壁盲孔端插入所述第一盲孔内,且所述绝缘支撑件通过与所述第一盲孔的过盈配合及所述限位挡台固定在第一盲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为设置有劈槽结构的弹性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61145.1U CN213845703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61145.1U CN213845703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45703U true CN213845703U (zh) | 2021-07-30 |
Family
ID=7699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61145.1U Active CN213845703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4570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78730A (zh) * | 2022-03-21 | 2022-06-28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感到位圆形螺纹连接器 |
-
2020
- 2020-12-11 CN CN202022961145.1U patent/CN2138457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78730A (zh) * | 2022-03-21 | 2022-06-28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感到位圆形螺纹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29324B1 (en) | RF connector assembly | |
US5820408A (en) | Male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 |
EP3637163B1 (en) | Easy-to-insert waterpro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 |
US6767249B1 (en) |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 |
CN213845753U (zh) | 一种带有弹性夹持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 | |
US2012005867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haped dielectric insert for controlling impedance | |
CN106030913A (zh) | 同轴连接器组件 | |
US2008004508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3845703U (zh) | 一种用于电缆开放端互调测试的快插自锁耦合转接器 | |
CN107768927B (zh) | 以太网短型带屏蔽连接器及连接器与线缆的连接方法 | |
US10965070B2 (en) | Quick demountable high-reliability radio-frequency coaxial connector | |
CN212483917U (zh) | 一种快速插拔单芯光纤连接器 | |
CN218887671U (zh) | 一种qmn型快插自锁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108459380A (zh) | 一种防水型光纤连接器 | |
CN111193151A (zh) | 一种mmcx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及含该连接器的连接机构 | |
CN110544841B (zh) | 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高压大电流连接器 | |
CN114792917A (zh) |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rf射频连接头 | |
CN212304074U (zh) | 一种四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对接机构 | |
CN212391637U (zh) | 一种单芯光纤连接器插头 | |
US11125953B2 (en) | Fiber optical connector | |
US20200386955A1 (en) | Outdo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 |
JP2013246446A (ja) | 曲げ不感性ファイバを備えるケーブル用の光コネクタ | |
CN209880931U (zh) | 一种准确快速推拉精密连接器 | |
CN208596243U (zh) | 一种防水型光纤连接器 | |
CN111580222A (zh) | 一种快速插拔单芯光纤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