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4976U - 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4976U
CN213834976U CN202022847336.5U CN202022847336U CN213834976U CN 213834976 U CN213834976 U CN 213834976U CN 202022847336 U CN202022847336 U CN 202022847336U CN 213834976 U CN213834976 U CN 213834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dy
biochemical
water
treatme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73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杨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8473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4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4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4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设备和生态净化系统,水处理设备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的预处理单元和生化单元,预处理单元用于安装在排污口处,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进行物理预处理;生化单元用于对经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体排放至受纳水体中;生态净化系统设置于受纳水体中,生态净化系统用于对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以及生化处理。上述水处理系统可确保排入受纳水体中的水体水质达标可靠,同时由于生态净化系统能够对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以及生化处理,从而可进一步去除受纳水体中的污染物,保证受纳水体的水质达标可靠,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Description

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水污染的问题解决已经迫在眉睫。近几年农村水体治理项目纷纷投入建设,治理效果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普通单一的生态治理方法在应用到受纳水体治理时,存在着受纳水体的净化处理效果不稳定、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受纳水体污染治理的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受纳水体的净化处理效果的水处理系统。
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
水处理设备,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的预处理单元和生化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用于安装在排污口处,所述排污口设置在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侧壁上,所述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进行物理预处理;所述生化单元用于对经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水体排放至所述受纳水体中;及
生态净化系统,设置于所述受纳水体中,所述生态净化系统用于对所述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以及生化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设备包括多个所述预处理单元和\或多个所述生化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单元内设置有多个不同溶氧环境的功能区,以在所述生化单元的内部形成相串联的好氧区和缺氧区,所述好氧区用于对所述水体进行好氧处理以及硝化处理,所述缺氧区用于对所述水体进行反硝化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单元内设置有用于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的填料机构,所述微生物用于对所述生化单元内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机构包括支架、填料组件及曝气组件,所述填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填料组件用于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所述曝气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填料组件的底部,所述曝气组件用于向所述生化单元内的水体中充入含氧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净化系统包括:
生态浮岛,所述生态浮岛能够漂浮于所述受纳水体表面,所述生态浮岛的顶部用于供浮岛植物的种植,所述浮岛植物用于对所述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及
辅助填料,设置于所述生态浮岛的底部,并伸入至所述受纳水体中,所述辅助填料用于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所述微生物用于对所述受纳水体进行生化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填料具有多个间隙,所述辅助填料的各个间隙均能够附着所述受纳水体中的污泥,所述浮岛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所述生态浮岛并伸入至所述辅助填料的间隙内的污泥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填料为立体网状填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供能模块,所述供能模块包括供气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供气模块与所述生化单元连接,所述供气模块用于给所述生化单元提供含氧气体,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供气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给所述供气模块进行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及浮台,所述浮台能够固定漂浮于所述受纳水体表面,且所述浮台在所述受纳水体水流方向上的位置相对所述受纳水体可调,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浮台上,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所述蓄电池内,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供气模块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用于给所述供气模块进行供电。
本申请提供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设备和生态净化系统,水处理设备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的预处理单元和生化单元,预处理单元用于安装在排污口处,当排污口有水体排放时,预处理单元首先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进行物理预处理,以将水体中的大体积杂质(例如草木、塑料制品、纤维)拦截,避免这些杂质进入生化单元造成对生化单元的堵塞,影响生化单元的处理效果,经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水体进入生化单元,生化单元对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总氮实现水体的二次净化处理,当生化单元完成对水体的生化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水体排放至受纳水体中,本申请提供的水处理设备采用预处理单元和生化单元依次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进行物理预处理和生化处理,以使得排污口排放的水体在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受纳水体中,确保排入受纳水体中的水体的水质达标可靠,并且该水处理设备相对排污口的设置,不需要用户做土建设备基础以及管网建设,也不需要用户设置额外的动力设备进行水体提升,安装简单、易于维护、节能降耗;同时由于生态净化系统能够对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以及生化处理,从而可进一步去除受纳水体中的污染物,保证受纳水体的水质达标可靠,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以满足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景观美观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水处理设备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生态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生态净化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的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的水处理系统10包括水处理设备100和生态净化系统200,水处理设备100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的预处理单元110和生化单元120,预处理单元110用于安装在排污口处,排污口设置在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侧壁上,预处理单元110用于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进行物理预处理;生化单元120用于对经预处理单元110处理后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体排放至受纳水体中。生态净化系统200设置于受纳水体中,生态净化系统200用于对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以及生化处理。
本申请提供的水处理系统10包括水处理设备100和生态净化系统200,水处理设备100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的预处理单元110和生化单元120,预处理单元110用于安装在排污口处,当排污口有水体排放时,预处理单元110首先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进行物理预处理,以将水体中的大体积杂质(例如草木、塑料制品、纤维)拦截,避免这些杂质进入生化单元120造成对生化单元120的堵塞,影响生化单元120的处理效果,经预处理单元110处理后的水体进入生化单元120,生化单元120对预处理单元110处理后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总氮实现水体的二次净化处理,当生化单元120完成对水体的生化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水体排放至受纳水体中,本申请提供的水处理设备100采用预处理单元110和生化单元120依次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进行物理预处理和生化处理,以使得排污口排放的水体在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受纳水体中,确保排入受纳水体中的水体的水质达标可靠,并且该水处理设备100相对排污口的设置,不需要用户做土建设备基础以及管网建设,也不需要用户设置额外的动力设备进行水体提升,安装简单、易于维护、节能降耗;同时由于生态净化系统200能够对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以及生化处理,从而可进一步去除受纳水体中的污染物,保证受纳水体的水质达标可靠,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以满足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景观美观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受纳水体可以为池塘水体、河流水体或沟渠水体。在一实施例中,预处理单元100包括相连接的沉砂单元和格栅单元,沉砂单元安装在排污口处,沉砂单元用于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进行沉砂处理,格栅单元用于对沉砂单元处理后的水体进行隔渣处理,进而实现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中的大体积杂质拦截,生化单元120用于对经格栅单元处理后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处理设备100包括多个预处理单元110和\或多个生化单元120。通过多个预处理单元110和\或多个生化单元120的设置,从而可实现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的多级处理,进而实现对该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有效去除,确保最终排入至受纳水体中的水体的水质达标可靠。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处理设备100包括多个生化单元120,预处理单元110和多个生化单元120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处理后的水体能够最终经距离预处理单元110最远的一个生化单元120排放至受纳水体中。通过多个生化单元120的设置,从而可实现对排污口排放的水体的多级生化处理,进而实现对该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总氮的有效去除,确保最终排入至受纳水体中的水体的水质达标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当上述水处理设备100包括一个预处理单元110和多个生化单元120时,一个预处理单元110和一个生化单元120共同构成水处理单元130,水处理单元130包含的其中一个生化单元120与剩余的各个生化单元120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壳体140,壳体140安装于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侧壁上,预处理单元110和生化单元120设置于壳体140内,壳体14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41和出水口142,进水口141连通预处理单元110和排污口,进水口141用于供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输入至预处理单元110,出水口142与生化单元120相连通,出水口142用于供生化单元120输出的处理后的水体排放至受纳水体中。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40包括主壳体143和盖板144,主壳体143安装于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侧壁上,预处理单元110和生化单元120设置于主壳体143内,主壳体143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41和出水口142,盖板144可拆卸地设置于主壳体143的开口端,以打开或封闭主壳体143的开口。如此设置,以便于用户对主壳体143内的预处理单元110和生化单元120进行维修或更换。在一实施例中,盖板144与主壳体143转动连接,以提高盖板144的开闭便捷性。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具有滤孔152的隔板150,隔板150设置于壳体140内,以将壳体140的内部分割为相连通的预处理单元110和生化单元120,预处理单元110内的水体能够经滤孔152过滤后进入生化单元120。在一实施例中,滤孔152的孔径可以根据该排污口排放的水体的水质情况进行自由设定,以满足不同水质的水体的实际过滤净化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当上述水处理设备100包括一个预处理单元110和多个生化单元120时,上述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多个壳体140,壳体140的数量与生化单元120的数量相一致,一个预处理单元110和一个生化单元120共同构成的水处理单元130设置于其中一个壳体140内,剩余的各个生化单元120单独对应设置于剩余的各个壳体140内,水处理单元130所在的其中一个壳体140的进水口141连通水处理单元130包含的一个预处理单元110和排污口,水处理单元130所在的其中一个壳体140的出水口142连通水处理单元130包含的一个生化单元120和相邻的另一个壳体140内单独设置的另一个生化单元120,剩余的各个生化单元120通过各自单独所在的壳体140的进水口141和出水口142依次连通,处理后的水体能够最终经距离水处理单元130最远的一个生化单元120所在的壳体140的出水口142排放至受纳水体中。在一实施例中,生化单元120内设置有多个不同溶氧环境的功能区,以在生化单元120的内部形成相串联的好氧区和缺氧区,好氧区用于对水体进行好氧处理以及硝化处理,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并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和/或亚硝态氮;缺氧区用于对水体进行反硝化处理,以将水体中的硝态氮和/或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在生化单元120内形成不均匀的溶氧环境,使得该生化单元120内部可形成相串联的好氧区和缺氧区,实现对水体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从而使得该生化单元120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总氮。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生化单元120内设置有用于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的填料机构160,微生物用于对生化单元120内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
具体地,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好氧微生物则需要在较高的溶解氧环境,而缺氧微生物要求所处环境内的溶氧量接近于零,不同溶氧环境的功能区为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提供适合其生存的溶氧环境,促进各种微生物的正常繁殖,维持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稳定,进而提升各种微生物分解水体中的对应种类的污染物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具体地,好氧微生物用于在好氧环境下对生化单元120内的水体进行好氧处理以及硝化处理,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并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和/或亚硝态氮;缺氧微生物用于在缺氧环境下对生化单元120内的水体进行反硝化处理,以将水体中的硝态氮和/或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填料机构160包括支架170、填料组件180及曝气组件190,填料组件180设置于支架170上,填料组件180用于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曝气组件190设置于支架170上,并位于填料组件180的底部,曝气组件190用于向生化单元120内的水体中充入含氧气体,以满足生化单元120生化处理的溶解氧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70能够悬浮于生化单元120内的水体中,以使曝气组件190能够在生化单元120内保持水平布置。由于支架170能够悬浮于生化单元120内的水体中,因此生化单元120无论是否发生倾斜,连接在支架170上的曝气组件190在都能够在生化单元120内保持水平布置,从而使得曝气组件190能够实现向生化单元120内部的均匀曝气,保证该水处理设备100能够发挥其自身最大的水处理功效。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70包括多根辅助管172,多根辅助管172相互连接形成长方体框架结构,且多根辅助管172的内部相互连通。在一实施例中,辅助管172可以为硬质塑料管,使得支架170在保证悬浮于生化单元120内的水体中的前提下,能够对填料组件180及曝气组件190进行稳定地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70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74,以增强支架170的结构强度。具体地,第一加强筋174设置于支架170顶部的相对两根辅助管172之间,第一加强筋174设置有多根,多根第一加强筋174相对支架170的顶部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更具体地,多根第一加强筋174相对支架170沿第一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70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76,以进一步增强支架170的结构强度。具体地,第二加强筋176设置于支架170底部的相对两根辅助管172之间。第二加强筋176设置有多根,多根第二加强筋176相对支架170的底部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更具体地,多根第二加强筋176相对支架170的底部沿第一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为便于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分别为X轴、Y轴以及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多根第一加强筋174相对支架170沿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间隔排布,多根第二加强筋176相对支架170的底部沿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间隔排布。
如图2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填料组件180包括多个填料模组181,各个填料模组181连接设置于支架17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且多个填料模组181相对支架170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具体地,填料模组181连接设置于支架170的第一加强筋174和第二加强筋176之间。进一步地,每一填料模组181包括多个填料182,各个填料182连接设置于支架17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具体地,填料182连接设置于支架170的第一加强筋174和第二加强筋176之间,多个填料182相对支架170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每一填料182包括中心绳183和辅助丝184,中心绳183可以但不限于为尼农绳,中心绳183连接设置于支架17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具体地,中心绳183连接设置于支架170的第一加强筋174和第二加强筋176之间,辅助丝184设置于中心绳183上。进一步地,每一填料182包括多个辅助丝184,多个辅助丝184相对中心绳183沿第三方向间隔分布。进一步地,每一辅助丝184包括多个丝条185,多个丝条185呈辐射状分布于中心绳183上。如此设置,以增强辅助丝184的比表面积,提高填料182整体的挂膜性能。
具体地,填料组件180包含的多个填料模组181相对支架170沿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填料模组181包含的多个填料182相对支架170沿Y轴所在的直线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填料182包含的多个辅助丝184相对中心绳183沿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间隔分布。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填料机构160包括多个曝气组件190,多个曝气组件190相对支架170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曝气组件190包括曝气管192和曝气头,曝气管192设置于支架170的底部。曝气头设置于曝气管192上,曝气管192用于传输含氧气体,曝气头用于将曝气管192输出的含氧气体充入生化单元120内的水体中。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每一曝气组件190包括多个曝气头,多个曝气头相对曝气管19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水处理设备100设置有多个,水处理设备100的数量可以根据排污口排放的水体的处理规模情况进行自由设定,以满足不同处理规模的水体的实际净化需求。另外由于本申请中的水处理设备100采用模块化设计,现场拼装即可完成安装,不需土建施工,具有安装迅速、周期短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排污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水处理设备100分别与多个排污口一一对应。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水处理设备100连接于一体。具体地,上述水处理系统10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可以但不限于为管状结构,连接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水处理设备100之间,以使多个水处理设备100连接于一体。
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生态净化系统200包括生态浮岛210和辅助填料220,生态浮岛210能够漂浮于受纳水体表面,生态浮岛210的顶部用于供浮岛植物的种植,浮岛植物用于对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以去除受纳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辅助填料220设置于生态浮岛210的底部,并伸入至受纳水体中,辅助填料220用于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微生物用于对受纳水体进行生化处理,以去除受纳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总氮。
在一实施例中,辅助填料220具有多个间隙,辅助填料220的各个间隙均能够附着受纳水体中的污泥,浮岛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生态浮岛210并伸入至辅助填料220的间隙内的污泥中。
通过浮岛植物的根系和辅助填料220的间隙内的污泥的相互耦合,一方面可降低整个生态净化系统200的重心,使得浮岛植物本身以及整个生态净化系统200在受纳水体中更加稳固,避免被风及水流带走;另一方面,辅助填料220的间隙内附着的污泥能够为浮岛植物的根系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能够给浮岛植物营造更合适的生长环境,使得浮岛植物生长的更好,而且浮岛植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该氧气可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中提高受纳水体中的溶解氧,并为辅助填料220上的相应微生物提供氧,以实现该微生物对受纳水体进行好氧环境下的生化处理,从而可避免用户额外设置曝气设备向辅助填料220上的微生物所处的水体环境中注入氧气,有效降低能耗。
在一实施例中,辅助填料220内设置有多个不同溶氧环境的功能区,以在辅助填料220的内部形成相串联的好氧区和缺氧区,好氧区用于对受纳水体进行好氧处理以及硝化处理,以去除受纳水体中的有机物并将受纳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和/或亚硝态氮;缺氧区用于对受纳水体进行反硝化处理,以将受纳水体中的硝态氮和/或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在辅助填料220内形成不均匀的溶氧环境,使得该辅助填料220内部可形成相串联的好氧区和缺氧区,从而为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提供适合其生存的溶氧环境,促进各种微生物的正常繁殖,维持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稳定,实现微生物对受纳水体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从而有效去除受纳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总氮。
在一实施例中,辅助填料220为立体网状填料,立体网状填料可使受纳水体、含氧气体及微生物三者之间充分混渗接触交换,微生物能够大量均匀地在立体网状填料表面上附着生长,保持良好的活性和孔隙可变性,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含氧气体在受纳水体沿不同方向的流动冲击下,能够相互碰撞并被立体网状填料不断切割成更小的气泡,有效地增加了微生物对含氧气体的利用率,从而可减少曝气量,同时可使微生物形成良好的新陈代谢作用,不致粘连结团,具有气泡切割能力强、空间体积利用率大、无死区等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浮岛植物可以设置为具有脱氮除磷的水生植物,例如美人蕉、鸢尾、圆币草、狐尾藻、水葱、睡莲等,既可实现受纳水体的脱氮除磷的功能,保证出水水质,亦可通过合理设计,改善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环境景观。
在一实施例中,生态净化系统20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用于使生态浮岛210漂浮在受纳水体表面的预设位置,避免该生态浮岛210被风及水流带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可以为锚固件、绳索牵引结构、竖杆固定结构、重物牵引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其中绳索牵引结构适用于水面较窄区域,竖杆固定结构适用于浅水区,而深水区则可以采用锚固件或重物牵引结构进行固定。根据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具体情况也可采用其它适合的固定件固定生态浮岛210。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生态浮岛210包括和浮板211和浮岛框架212,浮岛框架212围设在浮板211的周围,浮板211用于为生态浮岛210提供浮力,以使生态浮岛210漂浮于受纳水体表面,浮板21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浮岛植物种植的种植区213,辅助填料220设置于浮板211的底部。在一实施例中,种植区213可以但不限于为设置在浮板211的顶部的凹槽214。具体地,浮岛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种植区213并伸入至辅助填料220的间隙内的污泥中,更具体地,浮岛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浮板211的凹槽214的底壁并伸入至辅助填料220的间隙内的污泥中。
在一实施例中,浮板211包括多个相连接的浮板单元215,每个浮板单元21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浮岛植物种植的种植区213。在一实施例中,各个浮板单元215可通过第二固定件相连接,以使各个浮板单元215按不同形状布置连接形成完整的浮板21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可以为金属搭扣或防腐绳。
在一实施例中,浮岛框架212的形状可调整,具体地,可以根据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现场条件、风土人情等具体情况将浮岛框架212设计为适合的形状,以提高生态浮岛210的景观美观的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浮岛框架212可以但不限于为花瓣形、正多边形以及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生态浮岛210还包括填料支架,填料支架设置于浮岛框架212的底部,辅助填料220夹设于浮岛框架212和填料支架之间。如此设置,当需要固定辅助填料220时,只需要将辅助填料220放置在浮岛框架212和填料支架之间通过浮岛框架212和填料支架的共同夹持即可,安装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辅助填料220的固定稳定性,生态浮岛210还包括第三固定件,第三固定件用于将辅助填料220固定在浮岛框架212和填料支架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固定件可以但不限于为固定绳,固定绳用于将辅助填料220捆绑在浮岛框架212和/或填料支架上,进一步地,固定绳可以为尼龙绳或钢丝绳。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处理系统10还包括供能模块300,供能模块300包括供气模块310和供电模块320,供气模块310与生化单元120连接,供气模块310用于给生化单元120提供含氧气体,供电模块320与供气模块310电连接,供电模块320用于给供气模块310进行供电。具体地,供气模块310与曝气组件190连接,供气模块310用于给曝气组件190提供含氧气体。
在一实施例中,供气模块310包括气泵和供气管道,供气管道的一端与气泵连接,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生化单元120连接,气泵产生的含氧气体能够通过供气管道传输给生化单元120,供电模块320与气泵电连接,供电模块320用于给气泵进行供电。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供电模块320包括太阳能电池板322、蓄电池324及浮台326,浮台326能够固定漂浮于受纳水体表面,且浮台326的设置位置相对受纳水体可调,太阳能电池板322和蓄电池324设置在浮台326上,且太阳能电池板322和蓄电池324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322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324内,蓄电池324与供气模块310电连接,蓄电池324用于给供气模块310进行供电,具体地,蓄电池324与气泵电连接,蓄电池324用于给气泵进行供电。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322充分利用太阳能作为电能来源给气泵进行供电,节能环保,投资运行费用低廉;另一方面,由于作为太阳能电池板322和蓄电池324的承载机构的浮台326能够固定漂浮于受纳水体表面,且该浮台326在受纳水体水流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受纳水体可调,从而使得该供电模块320在设置固定至受纳水体水流方向上的某一预设位置以后只会跟随受纳水体表面的水位变化而上下浮动,而不会跟随受纳水体的流动而改变自身相对受纳水体水流方向上的位置,从而使得该供电模块320脱离了传统的接线供电模块320的电源线接线的限制和安装位置的限制,以适配处于不同位置的生化单元120所对应连接的供气模块310的稳定使用,使用灵活简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处理设备,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的预处理单元和生化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用于安装在排污口处,所述排污口设置在受纳水体所处流域的侧壁上,所述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排污口排放的水体进行物理预处理;所述生化单元用于对经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水体排放至所述受纳水体中;及
生态净化系统,设置于所述受纳水体中,所述生态净化系统用于对所述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以及生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设备包括多个所述预处理单元和\或多个所述生化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单元内设置有多个不同溶氧环境的功能区,以在所述生化单元的内部形成相串联的好氧区和缺氧区,所述好氧区用于对所述水体进行好氧处理以及硝化处理,所述缺氧区用于对所述水体进行反硝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单元内设置有用于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的填料机构,所述微生物用于对所述生化单元内的水体进行生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机构包括支架、填料组件及曝气组件,所述填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填料组件用于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所述曝气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填料组件的底部,所述曝气组件用于向所述生化单元内的水体中充入含氧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系统包括:
生态浮岛,所述生态浮岛能够漂浮于所述受纳水体表面,所述生态浮岛的顶部用于供浮岛植物的种植,所述浮岛植物用于对所述受纳水体进行生态处理;及
辅助填料,设置于所述生态浮岛的底部,并伸入至所述受纳水体中,所述辅助填料用于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所述微生物用于对所述受纳水体进行生化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填料具有多个间隙,所述辅助填料的各个间隙均能够附着所述受纳水体中的污泥,所述浮岛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所述生态浮岛并伸入至所述辅助填料的间隙内的污泥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填料为立体网状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供能模块,所述供能模块包括供气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供气模块与所述生化单元连接,所述供气模块用于给所述生化单元提供含氧气体,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供气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给所述供气模块进行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及浮台,所述浮台能够固定漂浮于所述受纳水体表面,且所述浮台在所述受纳水体水流方向上的位置相对所述受纳水体可调,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浮台上,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所述蓄电池内,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供气模块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用于给所述供气模块进行供电。
CN202022847336.5U 2020-12-01 2020-12-01 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3834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7336.5U CN213834976U (zh) 2020-12-01 2020-12-01 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7336.5U CN213834976U (zh) 2020-12-01 2020-12-01 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4976U true CN213834976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5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7336.5U Active CN213834976U (zh) 2020-12-01 2020-12-01 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4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15068U (zh) 一种水质净化太阳能曝气生态浮岛系统
CN109928488A (zh) 一种河道曝气膜组件、曝气膜系统及方法
CN211813690U (zh) 高效净水复合式生态浮岛系统
CN107129116B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水处理方法
CN209957612U (zh) 一种污水净化的人工浮岛
CN213834976U (zh) 水处理系统
CN209872517U (zh) 一种水体原位修复的集成装置
CN204848443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9481413U (zh) 一种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罐
CN104030442B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10713315A (zh) 一种乡镇污水厂专用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3904147U (zh) 一种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装置
CN114380455A (zh) 水处理系统
CN213596107U (zh) 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系统
CN211035627U (zh)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低能耗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3922850U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机
CN2120507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改良型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CN210974319U (zh) 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0481143U (zh) 一种基于mbr膜工艺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3803418U (zh) 水处理设备及水处理系统
CN204737777U (zh) 一种微生物菌群母液培养箱
CN210595459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7551998U (zh) 一种双氧耦合mbr一体机污水处理装置
CN112093993A (zh) 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系统
CN213865595U (zh) 生态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