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2448U - 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2448U
CN213832448U CN202021971021.5U CN202021971021U CN213832448U CN 213832448 U CN213832448 U CN 213832448U CN 202021971021 U CN202021971021 U CN 202021971021U CN 213832448 U CN213832448 U CN 213832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wall
box
connecting plate
hollow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10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明龙
王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710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2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2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2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内盒包括容置部,容置部包括底板和底板两侧相对的两侧板,在底板上形成的第一中空侧壁和第二中空侧壁,第一中空侧壁和第二中空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个壁面分别具有凹向第一中空侧壁内部以及第二中空侧壁内部的凹部,两个相对的凹部在第一容纳腔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容纳腔;其中,第二容纳腔和第一容纳腔共同构成用于收容穿戴设备的腔体。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内盒,本申请的内盒由纸板折叠形成,具有制备简单、结构简洁和材料环保的特点,在保证低成本生产的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较高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
背景技术
近几年,智能穿戴设备类产品发展迅速,且已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穿戴设备经过包装之后在运输或者堆积过程中,由于颠簸、相互挤压或者碰撞,容易使穿戴设备产生形变和损坏。
目前,穿戴设备一般是采用塑料泡沫的内盒作为其缓冲部件,然而这种部件存在制备流程复杂和材料不环保的问题,且生产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穿戴设备内盒的不环保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能够解决穿戴设备的内盒的材质不环保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内盒包括容置部,容置部包括底板和底板两侧相对的两侧板,在底板上形成的第一中空侧壁和第二中空侧壁,第一中空侧壁和第二中空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
第一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个壁面分别具有凹向第一中空侧壁内部以及第二中空侧壁内部的凹部,两个相对的凹部在第一容纳腔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容纳腔;
其中,第二容纳腔和第一容纳腔共同构成用于收容穿戴设备的腔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纸板具有胶接板,胶接部具有胶层,胶层用于纸板折叠后的粘接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端壁板,其与形成第一中空侧壁和第二中空侧壁的两侧板相邻,端壁板与底板一边连接,且端壁板折叠后遮盖容置部的一端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活动连接板,一端与底板连接,活动连接板与形成第一中空侧壁和第二中空侧壁的两侧板相邻;
第一储物盒,与活动连接板另一端连接;
其中,第一储物盒配置为通过活动连接板可活动设于容置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中空侧壁包括第一容纳部和与第一容纳部连接的第一置物部,第二中空侧壁包括第二容纳部和与第二容纳部连接的第二置物部,第一容纳部与第二容纳部相对设置,第一置物部与第二置物部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储物盒配置为通过活动连接板可活动安装于由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共同限定的容纳结构内。
进一步地,第一中空侧壁、第二中空侧壁和底板共同限定出第一端口,第一端口与端壁板相对,且活动连接板连接于底板的与端壁板相对的一边;
第一置物部和第一容纳部沿端壁板指向第一端口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二置物部和第二容纳部沿端壁板指向第一端口的方向依次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为沉台,第一容纳部的高度尺寸低于第一置物部的高度尺寸,第二容纳部的高度尺寸低于第二置物部的高度尺寸,第一容纳部的背离底板的表面和第二容纳部的背离底板的表面共平面;
第活动连接板与底板的连接线为第一翻折轴线,第活动连接板与第一储物盒的连接线为第二翻折轴线;
其中,第一储物盒的尺寸与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共同限定的容纳结构的尺寸相适配,第一储物盒依次经第一翻折轴线和第二翻折轴线翻折,以使得第一储物盒安装于容纳结构内,且活动连接板遮盖第一端口。
进一步地,内盒呈矩形,第一中空侧壁和第二中空侧壁的延伸方向与内盒的长度方向平行,端壁板的延伸方向与内盒的宽度方向平行;
活动连接板呈矩形,活动连接板的长度尺寸与端壁板的长度尺寸相同,且活动连接板的宽度尺寸大于端壁板的宽度尺寸;和/或
活动连接板的宽度尺寸不小于第一中空侧壁和第二中空侧壁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地,沿垂直于底板的方向上,两个凹部在底板上的投影呈等腰梯形;
第一中空侧壁、第二中空侧壁、活动连接板和第一储物盒一体翻折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装盒,包括外盒和上述的内盒,设置于外盒内;其中,内盒的尺寸与外盒的内部空间相适配。
进一步地,外盒包括:壳体,具有拆装端口;
快拆部,设置于拆装端口;
其中,内盒配置为通过快拆部的快速拆除,以从外盒内取出。
进一步地,快拆部包括顶连接板、快拆件和底连接板,顶连接板和底连接板通过快拆件连接,且顶连接板、快拆件和底连接板共同组成的封装构件遮盖拆装端口;
其中,取出内盒时,将快拆件拆除以将顶连接板和底连接板分离,以使得内盒可经拆装端口移出外盒。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储物盒,设置于第一置物部和第二置物部的背离底板的表面;
第二储物盒的背离底板的表面与第一储物盒的背离底板的表面共平面,且沿垂直于底板的方向上,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的投影完全位于底壳的投影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内盒,本申请的内盒由纸板折叠形成,具有制备简单、结构简洁和材料环保的特点,在保证低成本生产的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较高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盒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盒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活动连接板、容置部和第一储物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盒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第一翻折轴线和第二翻折轴线;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盒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活动连接板、容置部和第一储物盒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盒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第一储物盒与容置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盒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储物盒和容置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的结构图,其中,内盒收容于外盒内部;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的部分爆炸图,其中,示意出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与外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储物盒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100,内盒100包括容置部,容置部包括底板110和底板110两侧相对的两侧板,在底板110上形成的第一中空侧壁120和第二中空侧壁130,第一中空侧壁120和第二中空侧壁130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140。第一容纳腔140的相对的两个壁面分别具有凹向第一中空侧壁120内部以及第二中空侧壁130内部的凹部,两个相对的凹部在第一容纳腔140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容纳腔150。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容纳腔140的中部可以理解为第一容纳腔140相对两端口之间的部位。其中,第二容纳腔150和第一容纳腔140共同构成用于收容穿戴设备的腔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内盒100,本申请的内盒100由纸板折叠形成,具有制备简单、结构简洁和材料环保的特点,在保证低成本生产的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较高的使用体验。
折叠形成内盒100的纸板具有胶接板,胶接部具有胶层,胶层用于纸板折叠后的粘接固定。本申请实施例的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胶接板以使得纸板折叠后的固定,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采用胶接的方式仅仅是本申请具体示意出的其中一种连接方式。
内盒100可以具有端壁板160,其与形成第一中空侧壁120和第二中空侧壁130的两侧板相邻,端壁板160与底板110一边连接,且端壁板160折叠后遮盖容置部的一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内盒100的一端设置有端壁板160,可提升内盒100的密封性,放置外界异物对内盒100中的穿戴设备的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盒100还可以包括活动连接板200和第一储物盒300。活动连接板200一端与底板110连接,活动连接板200与形成第一中空侧壁120和第二中空侧壁130的两侧板相邻,第一储物盒300与活动连接板200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储物盒300配置为通过活动连接板200可活动设于容置部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储物盒300可以用来容纳穿戴设备的充电线和充电器等,从而显著提升内盒100的实用性,且第一储物盒300通过活动连接板200与容置部一体式连接,一体式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储物盒300、活动连接板200和容置部通过一整张纸板折叠形成,其形成工艺简单,在保证低成本生产的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较高的使用体验。
如图3-4所示,第一中空侧壁120可以包括第一容纳部121和与第一容纳部121连接的第一置物部122,第二中空侧壁130可以包括第二容纳部131和与第二容纳部131连接的第二置物部132,第一容纳部121与第二容纳部131对应设置,第一置物部122与第二置物部132对应设置。其中,第一储物盒300配置为通过活动连接板200可活动安装于由第一容纳部121和第二容纳部131共同限定的容纳结构内。
进一步地,第一中空侧壁120、第二中空侧壁130和底板110共同限定出第一端口170,第一端口170与端壁板160相对,且活动连接板200连接于底板110的与端壁板160相对的一边,第一置物部122和第一容纳部121沿端壁板160指向第一端口170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二置物部132和第二容纳部131沿端壁板160指向第一端口170的方向依次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储物盒300通过活动连接板200放置于由第一容纳部121和第二容纳部131共同限定的容纳结构内时,第一储物盒300可部分遮盖第一容纳腔140,从而对收容于第一容纳腔140和第二容纳腔150的穿戴设备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且在保证内盒100结构紧凑化和小型化的同时,有效提升内盒100的实用性。
具体地,第一容纳部121和第二容纳部131均可以为沉台,第一容纳部121的高度尺寸低于第一置物部122的高度尺寸,第二容纳部131的高度尺寸低于第二置物部132的高度尺寸,第一容纳部121的背离底板110的表面和第二容纳部131的背离底板110的表面共平面,且第一容纳部121和第二容纳部131对应的端面均可以与底板110平行。活动连接板200与底板110的连接线为第一翻折轴线210,活动连接板200与第一储物盒300的连接线为第二翻折轴线220。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容纳部121和第二容纳部131包括但不限于可以为沉台,其均可以为与底板110竖向设置的支撑板,以起到对第一储物盒300进行支撑的作用。
其中,第一储物盒300的尺寸与第一容纳部121和第二容纳部131共同限定的容纳结构的尺寸相适配,第一储物盒300依次经第一翻折轴线210和第二翻折轴线220翻折,以使得第一储物盒300安装于容纳结构内,且活动连接板200遮盖第一端口170。
本申请实施例中,均为沉台的第一容纳部121和第二容纳部131对应的端面共平面设计,且均与底板110平行时,不仅可有效保证第一储物盒300的安装水平度,还可提升内盒100的结构稳定性及产品的外观表现力。
内盒100可以呈矩形,第一中空侧壁120和第二中空侧壁130的延伸方向与内盒100的长度方向平行,端壁板160的延伸方向与内盒100的宽度方向平行。活动连接板200可以呈矩形,活动连接板200的长度尺寸与端壁板160的长度尺寸相同,且活动连接板200的宽度尺寸大于端壁板160的宽度尺寸;和/或活动连接板200的宽度尺寸不小于第一中空侧壁120和第二中空侧壁130的宽度尺寸。
进一地,沿垂直于底板110的方向上,两个凹部在底板110上的投影呈等腰梯形,第一中空侧壁120、第二中空侧壁130、活动连接板200和第一储物盒300一体翻折成型。
如图5所示,为内盒100的展开图,端壁板160和活动连接板200连接于底板110相对的两个宽边。位于底板110一侧的翻折形成第一中空侧壁120的纸板包括第一侧板123、第一端板124、第二端板125、第一侧壁板126、第二侧壁板127、第一凹向壁板128和第一粘接板129,第一侧板123的一边与底板110的一个长边连接,第一侧板123相对的另一边与第一端板124连接,第一侧壁板126、第二侧壁板127和第一凹向壁板128均布置于第一端板124的远离第一侧板123的一侧,且第二侧壁板127、第一凹向壁板128和第一侧壁板126沿端壁板160指向第一端口170的方向依次布置。
其中,第一凹向壁板128包括沿端壁板160指向第一端口170的方向依次邻接的第一凹壁1283、第二凹壁1281和第三凹壁1282,第一凹壁1283连接于第二侧壁板127,第三凹壁1282连接于第一侧壁板126,且第一凹壁1283与第三凹壁1282位置相对。
第二端板125位于第一侧板123的连接有第一端板124的一边,第一端板124和第二端板125沿端壁板160指向第一端口170的方向排列并连接,且第二端板125与第一侧壁板126连接。
具体地,第二端板125包括第一翻折端板1251和与第一翻折端板1251连接的第二翻折端板1252,第一翻折端板1251和第二翻折端板1252沿底板110指向第一侧板123的方向上依次布置。第一翻折端板1251分别与第一侧板123和第一端板124连接,第二翻折端板1252分别与第一端板124和第一侧壁板126连接。
第一粘接板129位于翻折形成第一中空侧壁120的纸板的远离底板110的最远端,第一粘接板129分别与第二侧壁板127、第一凹向壁板128和第一侧壁板126连接。其中,第一侧板123、第一端板124、第二端板125、第一侧壁板126、第二侧壁板127、第一凹向壁板128和第一粘接板129共同构成一整块矩形状纸板,该纸板上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形成若干翻折轴线,以用于翻折形成第一中空侧壁120,该翻折轴线可以理解为各板间的连接线。
位于底板110相对的另一侧的翻折形成第二中空侧壁130的纸板包括第二侧板133、第三端板134、第四端板135、第三侧壁板136、第四侧壁板137、第二凹向壁板138和第二粘接板139,第二侧板133的一边与底板110的另一个长边连接,第二侧板133相对的另一边与第三端板134连接,第三侧壁板136、第四侧壁板137和第二凹向壁板138均布置于第三端板134的远离第二侧板133的一侧,且第四侧壁板137、第二凹向壁板138和第三侧壁板136沿端壁板160指向第一端口170的方向依次布置。
其中,第二凹向壁板138包括沿端壁板160指向第一端口170的方向依次邻接的第四凹壁1383、第五凹壁1381和第六凹壁1382,第四凹壁1383连接于第四侧壁板137,第六凹壁1382连接于第三侧壁板136,且第四凹壁1383与第六凹壁1382位置相对。
第四端板135位于第二侧板133的连接有第三端板134的一边,第三端板134和第四端板135沿端壁板160指向第一端口170的方向排列并连接,且第四端板135与第三侧壁板136连接。
具体地,第四端板135包括第三翻折端板1351和与第三翻折端板1351连接的第四翻折端板1352,第三翻折端板1351和第四翻折端板1352沿底板110指向第二侧板133的方向上依次布置。第三翻折端板1351分别与第二侧板133和第三端板134连接,第四翻折端板1352分别与第三端板134和第三侧壁板136连接。
第二粘接板139位于翻折形成第二中空侧壁130的纸板的远离底板110的最远端,第二粘接板139分别与第四侧壁板137、第二凹向壁板138和第三侧壁板136连接。其中,第二侧板133、第三端板134、第四端板135、第三侧壁板136、第四侧壁板137、第二凹向壁板138和第二粘接板139共同构成一整块矩形状纸板,该纸板上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形成若干翻折轴线,以用于翻折形成第二中空侧壁130。
翻折形成第一储物盒300的纸板包括顶端板301、底端板302、第一侧边板303、第二侧边板304、第三侧边板305、第四侧边板306、粘接壁板307、第一翼板308、第二翼板309、第三翼板310、第四翼板311和翻折孔312。
顶端板301与活动连接板200的远离第一端口170的一边连接,沿端壁板160指向第一端口170的方向上,顶端板301、第一侧边板303、底端板302、第二侧边板304和粘接壁板307顺序排列连接。第三侧边板305和第四侧边板306连接于顶端板301相对的两边,第一翼板308和第二翼板309连接于第一侧边板303相对的两边,第三翼板310和第四翼板311连接于第二侧边板304相对的两边。
其中,第三侧边板305、第一翼板308和第三翼板310位于第一储物盒300的一侧,第四侧边板306、第二翼板309和第四翼板311位于第一储物盒300的另一侧,翻折孔312形成于顶端板301。翻折形成第一储物盒300的纸板形成有若干翻折轴线,以用于翻折形成第一储物盒300。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第一储物盒300其中一边可以直接连接于底板110的与端壁板160相对的一边,且第一储物盒300的与底板110连接处为翻折轴线,第一储物盒300经该翻折轴线可活动安装于容置部。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储物盒300并非封闭的盒体,其具有开放的端口,当其通过翻折轴线安装于容置部时,第一储物盒300与容置部共同构成储物空间,该储物空间用于存储穿戴设备的数据线或充电器等。
具体地,第一储物盒300的尺寸与第一容纳部121和第二容纳部131共同限定的容纳结构的尺寸相适配,第一储物盒300经翻折轴线翻折,以使得第一储物盒300安装于容纳结构内并遮盖第一端口1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个方面,如图8-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装盒,包括外盒400和上述的内盒100,内盒100设置于外盒400内。其中,内盒100的尺寸与外盒400的内部空间相适配。
外盒400包括壳体410和快拆部420,壳体410具有拆装端口411,快拆部420设置于拆装端口411。其中,内盒100配置为通过快拆部420的快速拆除,以从外盒400内取出。
进一步,快拆部420包括顶连接板421、快拆件422和底连接板423,顶连接板421和底连接板423通过快拆件422连接,且顶连接板421、快拆件422和底连接板423共同组成的封装构件遮盖拆装端口411。其中,当取出内盒100时,将快拆件422拆除以将顶连接板421和底连接板423分离,以使得内盒100可经拆装端口411移出外盒400。
一些实施例中,包装盒还包括第二储物盒500,第二储物盒500设置于第一置物部122和第二置物部132的背离底板110的表面。组装第二储物盒500时,第二储物盒500的背离底板110的表面与第一储物盒300的背离底板110的表面共平面,且沿垂直于底板110的方向上,第一储物盒300和第二储物盒500的投影完全位于底壳的投影内。
如图11所示,为外盒400的展开图,翻折形成外盒400的纸板包括顶支撑板411、底支撑板412、第一侧支撑板413、第二侧支撑板414、粘接端板415、第一挡板416、第二挡板417、第三侧支撑板418、挂板419。
展开外盒400纸板后,第一侧支撑板413和粘接端板415位于该纸板相对的两侧,第一侧支撑板413、顶支撑板411、第二侧支撑板414、底支撑板412和粘接端板415依次顺序连接。第二挡板417和快拆部420布置于顶支撑板411相对的两边,第一挡板416和第三侧支撑板418布置于底支撑板412相对的两边,挂板419连接于第三侧支撑板418的远离底支撑板412的一边。
第一侧支撑板413相对的两侧具有第一支撑翼板4131和第二支撑翼板4132,第二侧支撑板414相对的两侧具有第三支撑翼板4141和第四支撑翼板4142。其中,第二支撑翼板4132、第二挡板417、第二支撑翼板4132、第三侧支撑板418和挂板419位于外盒400的一侧,第一支撑翼板4131、快拆部420、第三支撑翼板4141和第一挡板416位于外盒400的另一侧。翻折形成外盒400的纸板形成有若干翻折轴线,以用于翻折形成外盒400。
如图12所示,为第二储物盒500的展开图,翻折形成第二储物盒500的纸板包括顶连接端板501、第一侧连接侧板502、第二连接侧板503、第三连接侧板504、第四连接侧板505、第一连接翼板506、第二连接翼板507、第一盖板508和第二盖板509。
展开第二储物盒500纸板后,第一盖板508和第二盖板509位于该纸板相对的两侧,第二盖板509、第一侧连接侧板502、顶连接端板501、第二连接侧板503和第一盖板508依次顺序连接。第三连接侧板504和第四连接侧板505位于顶连接端板501相对的两边,第一连接翼板506连接于第三连接侧板504的远离顶连接端板501的一边,第二连接翼板507连接于第四连接侧板505的远离顶连接端板501的一边。翻折形成第二储物盒500的纸板形成有若干翻折轴线,以用于翻折形成第二储物盒500。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3)

1.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由纸板折叠形成,所述内盒包括:
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包括底板和所述底板两侧相对的两侧板在所述底板上形成的第一中空侧壁和第二中空侧壁,所述第一中空侧壁和所述第二中空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
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个壁面分别具有凹向第一中空侧壁内部以及第二中空侧壁内部的凹部,两个相对的所述凹部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容纳腔;
其中,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容纳腔共同构成用于收容穿戴设备的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板具有胶接部,所述胶接部具有胶层,所述胶层用于所述纸板折叠后的粘结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端壁板,其与形成所述第一中空侧壁和所述第二中空侧壁的两侧板相邻,所述端壁板与所述底板一边连接,且所述端壁板折叠后遮盖所述容置部的一端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还包括:
活动连接板,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活动连接板与形成所述第一中空侧壁和所述第二中空侧壁的两侧板相邻;
第一储物盒,与所述活动连接板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储物盒配置为通过所述活动连接板可活动设于所述容置部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空侧壁包括第一容纳部和与所述第一容纳部连接的第一置物部,所述第二中空侧壁包括第二容纳部和与所述第二容纳部连接的第二置物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置物部与所述第二置物部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储物盒配置为通过所述活动连接板可活动安装于由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共同限定的容纳结构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空侧壁、所述第二中空侧壁和所述底板共同限定出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端壁板相对,且所述活动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与所述端壁板相对的一边;
所述第一置物部和所述第一容纳部沿所述端壁板指向所述第一端口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置物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沿所述端壁板指向所述第一端口的方向依次布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为沉台,所述第一容纳部的高度尺寸低于所述第一置物部的高度尺寸,所述第二容纳部的高度尺寸低于所述第二置物部的高度尺寸,所述第一容纳部的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的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共平面;
所述活动连接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线为第一翻折轴线,所述活动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储物盒的连接线为第二翻折轴线;
其中,所述第一储物盒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共同限定的容纳结构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储物盒依次经所述第一翻折轴线和所述第二翻折轴线翻折,以使得所述第一储物盒安装于所述容纳结构内,且所述活动连接板遮盖所述第一端口。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呈矩形,所述第一中空侧壁和所述第二中空侧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盒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端壁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盒的宽度方向平行;
所述活动连接板呈矩形,所述活动连接板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端壁板的长度尺寸相同,且所述活动连接板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端壁板的宽度尺寸;和/或
所述活动连接板的宽度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中空侧壁和所述第二中空侧壁的宽度尺寸。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盒,其特征在于,
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凹部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呈等腰梯形;
所述第一中空侧壁、所述第二中空侧壁、所述活动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储物盒一体翻折成型。
10.一种穿戴设备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盒;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内盒,设置于所述外盒内;
其中,所述内盒的尺寸与所述外盒的内部空间相适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包括:
壳体,具有拆装端口;
快拆部,设置于所述拆装端口;
其中,所述内盒配置为通过所述快拆部的快速拆除,以从所述外盒内取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拆部包括顶连接板、快拆件和底连接板,所述顶连接板和所述底连接板通过所述快拆件连接,且所述顶连接板、所述快拆件和所述底连接板共同组成的封装构件遮盖所述拆装端口;
其中,取出所述内盒时,将所述快拆件拆除以将所述顶连接板和所述底连接板分离,以使得所述内盒可经所述拆装端口移出所述外盒。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储物盒,设置于第一置物部和第二置物部的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
所述第二储物盒的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与第一储物盒的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共平面,且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第一储物盒和所述第二储物盒的投影完全位于底壳的投影内。
CN202021971021.5U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 Active CN213832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1021.5U CN213832448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1021.5U CN213832448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2448U true CN213832448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1021.5U Active CN213832448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2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83187Y (zh) 内设隔层限位装置的防碰撞包装箱盒
CN213832448U (zh) 一种穿戴设备的内盒和包装盒
CN110203512A (zh) 一种用于物品包装使用的内衬结构
CN212891430U (zh) 一种可折叠成型的包装壳
CN213229405U (zh) 一种包装箱
CN113232972A (zh) 一种手机包装盒
CN111516958A (zh) 一种开关用的包装盒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CN212557210U (zh) 一种可折叠成型的包装盒
CN218537417U (zh) 一种多功能包装盒
CN213443544U (zh) 一种穿戴设备包装盒
CN221069301U (zh) 包装盒
CN215945358U (zh) 一种缓冲包装盒
CN210192196U (zh) 一种可折叠成三种结构的包装盒
CN110817081A (zh) 一种缓冲内衬件
CN216375412U (zh) 一种产品包装盒
CN216916645U (zh) 一种笔记本内缓冲包装
CN216469440U (zh) 一种缓冲包装盒
CN216469602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0708360U (zh) 多功能包装礼盒
CN216469439U (zh) 一种包装盒
CN220115003U (zh) 新型折叠盒
CN215555484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5852598U (zh) 一种可自行拼接的包装盒
CN213229400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3229386U (zh) 一种便携式内衬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