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2004U - 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2004U
CN213832004U CN202022929145.3U CN202022929145U CN213832004U CN 213832004 U CN213832004 U CN 213832004U CN 202022929145 U CN202022929145 U CN 202022929145U CN 213832004 U CN213832004 U CN 213832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adside
stern
bone
manhole
longitudin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291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
徐丕鸽
王玉峰
韩歆
袁高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Oriental Shi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Oriental Shi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Oriental Shi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Oriental Shi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291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2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2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2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包括狭长船尾本体,狭长船尾本体包括船体外板、肋板、肘板和甲板横梁,船体外板和甲板横梁通过肘板连接,船体外板内侧设有舷侧纵骨,舷侧纵骨从上到下包括第一舷侧纵骨、第二舷侧纵骨和第三舷侧纵骨,处于船体外板上部的第一舷侧纵骨水平设置,处于船体外板下部的第三舷侧纵骨垂直向上设置,处于船体外板中部的第二舷侧纵骨与水平的夹角为锐角。本实用设置纵骨时,每个高度方向上的纵骨在线型较大处选择一个与水平线适当的夹角,使该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尽量接近与船体外板成法向角度,在线型平缓处于相邻两个强肋骨之间使该夹角转为水平设置。并且,本实用能使纵骨不过度扭曲,减小纵骨的规格并提高了纵骨抗拉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背景技术
据公开统计数据,燃烧费约占航运公司成本支出的30%,约占航程成本的80%,燃烧费占了成本支出的首位,所以节能、降低燃油消耗成为航运公司的增效重点,也是船舶设计公司研究的重要课题,降低船舶燃烧消耗,不但能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还减少了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物的排放。
为提高船舶运营的经济性,改善船舶尾部水场流态,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把船舶尾部线型设计得“很瘦”,由于尾部区域线型较瘦,纵骨密集。不仅影响船舶的抗拉强度,还会给施工带来难度,处理不当,引起局部较大的应力或引起尾部船体局部线型变形。
舷侧纵骨是纵骨架式结构的纵向连续构件,常规设计舷侧纵骨:一为舷侧纵骨水平设计,因船尾部线型偏瘦,纵骨与船体外板夹角较小影响纵骨的焊接,并且纵骨剖面模数需折减从而需要增加舷侧纵骨的规格,二为舷侧纵骨法向设计,缺点是造成纵骨过度扭曲增加施工难度并影响船舶的抗拉强度。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对船尾作出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了舷侧纵骨的排布,提高抗拉强度的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包括船尾本体为狭长型,所述船尾本体包括船体外板、肋板、肘板和甲板横梁,所述船体外板和甲板横梁通过肘板固定连接,所述船体外板内侧设置有舷侧纵骨,所述舷侧纵骨从上到下包括第一舷侧纵骨、第二舷侧纵骨和第三舷侧纵骨,处于所述船体外板上部的第一舷侧纵骨水平设置,处于所述船体外板下部的第三舷侧纵骨垂直向上设置,处于所述船体外板中部的第二舷侧纵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舷侧纵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
优选地,所述第二舷侧纵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进一步地,所述船尾本体中部开设有多个减轻孔和多个人孔,所述减轻孔为圆形,所述船尾本体底部开设有隧孔,所述减轻孔包括上减轻孔和下减轻孔,所述人孔从上到下包括第一人孔、第二人孔、第三人孔和第四人孔,所述上减轻孔和下减轻孔处于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舷侧纵骨是第一人孔上方的舷侧纵骨,所述第二舷侧纵骨是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之间的舷侧纵骨,所述第三舷侧纵骨是第三人孔和隧孔之间的舷侧纵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狭长型船尾使船尾流场更稳定,有利于提高推进效率、提高航速、减少螺旋桨空泡,提高船舶经济性;本实用设置纵骨时,每个高度方向上的纵骨在线型较大处选择一个与水平线适当的夹角,使该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尽量接近与船体外板成水平角度,在线型平缓处于相邻两个强肋骨之间使该夹角转为水平或垂直设置。并且,本实用使舷侧纵骨在线型较大处能保证接近于船体外板的水平位置安装。狭长船尾纵骨适度扭曲减小了纵骨的施工难度,提高了造船效率,保证了建造质量,减小纵骨的规格并提高了纵骨抗拉强度,并减少空船的重量。本实用优化了舷侧纵骨的排布,用于船舶尾部结构可取得较好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现有技术的型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的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的型线图。
附图标记:1、船尾本体;11、肋板;12、肘板;13、甲板横梁;14、减轻孔;141、上减轻孔;142、下减轻孔;15、人孔;151、第一人孔;152、第二人孔;153、第三人孔;154、第四人孔;16、隧孔;17、船体外板;2、舷侧纵骨;21、第一舷侧纵骨;22、第二舷侧纵骨;23、第三舷侧纵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具体提供了一种现有技术中舷侧纵骨船尾的结构,因船尾部线型偏瘦,纵骨与船体外板夹角较小,影响纵骨的焊接,并且纵骨剖面模数需折减,从而需要增加舷侧纵骨的规格。
图2至图3具体提供了另一种现有技术中舷侧法向纵骨船尾的结构,舷侧纵骨法向设计,容易造成纵骨过度扭曲,增加纵骨加工内应力,增加施工难度,并影响船舶的抗拉强度。
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包括狭长型的船尾本体1,船尾本体1包括船体外板17、肋板11、肘板12和甲板横梁13,船体外板17和甲板横梁13通过肘板12固定加强连接,肘板12能保证节点处的强度和可靠的连接,船体外板17内侧设置有舷侧纵骨2,舷侧纵骨2从上到下包括第一舷侧纵骨21、第二舷侧纵骨22和第三舷侧纵骨23,处于船体外板17上部的第一舷侧纵骨21水平设置,处于船体外板17下部的第三舷侧纵骨23垂直向上设置,处于船体外板17中部的第二舷侧纵骨22与水平面形成一个相合的角,相合的角为锐角,本实施例中,第二舷侧纵骨22与水平方向呈30°的夹角。只在第二舷侧纵骨22这个区域的舷侧纵骨设计有角度,而且这个区域也只在30#肋位至50#肋位有角度,50#肋位后肋骨过渡到水平或垂直,肋骨是扭曲的。
船尾设置纵骨时,每个高度方向上的纵骨在线型较大处选择一个与水平线适当的夹角,使该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尽量接近与船体外板成水平或法向角度,在线型平缓处于相邻两个强肋骨之间使该夹角转为水平或法向设置。
船尾本体1中部开设有多个减轻孔14和多个人孔15,本实施例中,减轻孔14为圆形,船尾本体1底部开设有隧孔16,减轻孔14包括上减轻孔141和下减轻孔142,人孔15可供检修,人孔15从上到下包括第一人孔151、第二人孔152、第三人孔153和第四人孔154,上减轻孔和下减轻孔处于第一人孔151和第二人孔152之间,第一舷侧纵骨2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指第一人孔151上方的舷侧纵骨2,第二舷侧纵骨2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指第一人孔151和第二人孔152之间的舷侧纵骨2,第三舷侧纵骨23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指第三人孔153和隧孔之间的舷侧纵骨2。
本实用新型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使舷侧纵骨在线型较大处能保证接近于船体外板的水平或法向位置安装,又能使纵骨不扭曲。减小了纵骨的施工难度,提高了造船效率,保证了建造质量,减小了纵骨的规格并提高了纵骨抗拉强度,并减少空船的重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上”、“下”等方位性描述均为面向图1进行的叙述,是为了清楚地表述出技术方案,并非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尾本体(1)为狭长型,所述船尾本体(1)包括船体外板(17)、肋板(11)、肘板(12)和甲板横梁(13),所述船体外板(17)和甲板横梁(13)通过肘板(12)固定连接,所述船体外板(17)内侧设置有舷侧纵骨(2),所述舷侧纵骨(2)从上到下包括第一舷侧纵骨(21)、第二舷侧纵骨(22)和第三舷侧纵骨(23),处于所述船体外板(17)上部的第一舷侧纵骨(21)水平设置,处于所述船体外板(17)下部的第三舷侧纵骨(23)垂直向上设置,处于所述船体外板(17)中部的第二舷侧纵骨(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舷侧纵骨(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舷侧纵骨(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尾本体(1)中部开设有多个减轻孔(14)和多个人孔(15),所述减轻孔(14)为圆形,所述船尾本体(1)底部开设有隧孔(16),所述减轻孔(14)包括上减轻孔(141)和下减轻孔(142),所述人孔(15)从上到下包括第一人孔(151)、第二人孔(152)、第三人孔(153)和第四人孔(154),所述上减轻孔(141)和下减轻孔(142)处于第一人孔(151)和第二人孔(15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舷侧纵骨(21)是第一人孔(151)上方的舷侧纵骨(2),所述第二舷侧纵骨(22)是第一人孔(151)和第二人孔(152)之间的舷侧纵骨(2),所述第三舷侧纵骨(23)是第三人孔(153)和隧孔(16)之间的舷侧纵骨(2)。
CN202022929145.3U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Active CN213832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9145.3U CN213832004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9145.3U CN213832004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2004U true CN213832004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7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29145.3U Active CN213832004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20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2115A (zh) * 2021-08-30 2021-10-29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舭部结构的布置方法、船舶舭部结构及船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2115A (zh) * 2021-08-30 2021-10-29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舭部结构的布置方法、船舶舭部结构及船舶
CN113562115B (zh) * 2021-08-30 2022-07-08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舭部结构的布置方法、船舶舭部结构及船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chneekluth et al. Ship design for efficiency and economy
Bertram et al. Ship design for efficiency and economy
JP6118880B1 (ja) 船舶
CN207328741U (zh) 一种千吨级散货船船型
CN213832004U (zh) 一种舷侧纵骨扭曲狭长型船尾
CN102317147B (zh) 球艏的配置和方法
KR102438509B1 (ko) 풍압저항이 적은 선박
EP2029420B1 (en) Vessel provided with a foil below the waterline
CN210083467U (zh) 一种穿浪双体船
JP6172894B2 (ja) 高揚力舵を備えた船舶の垂線間長決定方法
JP5638215B2 (ja) 風圧抵抗の少ない船舶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CN104709435A (zh) 三体人工通气超空泡船型
US20070017428A1 (en) Vessel provided with a foil situated below the waterline
CN112278144A (zh) 一种多体船
EP1545968B1 (en) Vessel provided with a foil situated below the waterline
EP3050792B1 (en) Wave piercing ship hull
EP3305651A1 (en) Articulated tug barge hull
CN107585257A (zh) 一种千吨级散货船船型
CN208683050U (zh) 一种双体船
CN102381436A (zh) 汽车搬运船
CN205769991U (zh) 一种适用于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折线型舱壁
CN213620140U (zh) 外板突变处舷墙结构
CN218703721U (zh) 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
CN219707242U (zh) 浅吃水高速双体船
CN211139560U (zh) 一种多体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