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0710U - 婴儿床 - Google Patents

婴儿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0710U
CN213820710U CN202021679156.4U CN202021679156U CN213820710U CN 213820710 U CN213820710 U CN 213820710U CN 202021679156 U CN202021679156 U CN 202021679156U CN 213820710 U CN213820710 U CN 213820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ody
plate
crib
enclosing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91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秦超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791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20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0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0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床,包括具有第一围板的第一床体、具有第二围板的第二床体,以及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围板转动连接,所述侧围板的另一端部通过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围板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婴儿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侧围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之间;当所述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侧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相互分离,所述第二床体收拢在所述第一床体中,所述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一围板相互靠拢,两侧的所述侧围板相向转动而收拢在一起。该婴儿床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后的体积相比展开状态大幅减小,为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便利。

Description

婴儿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床,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婴儿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婴儿床的结构多种多样,其通常包括床架和设置在床架上的额布套,为方便携带、运输及收纳,通常将婴儿床设计为可折叠的结构。目前,大多数可折叠的婴儿床的结构大多包括呈框型的上框架、位于上框架下方的下框架、连接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多个支撑架。该类床架在折叠时操作较为不方便,且折叠后的尺寸也较大,不便于用户日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叠操作方便且折叠后体积小的婴儿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床,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所述婴儿床包括具有第一围板的第一床体、具有第二围板的第二床体,以及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围板转动连接,所述侧围板的另一端部通过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围板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婴儿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侧围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之间;当所述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侧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相互分离,所述第二床体收拢在所述第一床体中,所述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一围板相互靠拢,两侧的所述侧围板相向转动而收拢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婴儿床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第二床体之间且能够沿长度方向收折的连接件,当所述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接件折叠并位于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第二床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端部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床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床体上,当所述婴儿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沿同一水平方向延伸,当所述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转动并收拢在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第二床体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连板与后连板,所述前连板与所述第一床体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前连板之间、所述前连板与所述后连板之间、所述后连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床体之间分别采用软质连接件连接,或者采用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为沿自身长度方向整体可弯曲变形的软质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床体相对所述第一床体沿竖直方向翻转并收拢在所述第一床体中,所述连接件收折在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第二床体相互扣合后形成的空间中;或者,所述第二床体相对所述第一床体沿水平方向移动并收拢在所述第一床体中,所述连接件收折在所述第二床体底部与所述第一床体底部之间的空间中。
优选地,所述侧围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围板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围板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围板之间通过软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时通过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床体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二床体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结构与第二锁定结构,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围板这两个部件中一个部件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锁销、设于另一个部件上的锁孔,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围板这两个部件中一个部件的侧部上的凸起、设于另一个部件上的锁槽,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销沿上下方向插设在所述锁孔中,且所述凸起沿水平方向卡设在所述锁槽中;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销脱离所述锁孔且所述凸起脱离所述锁槽。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锁销设于所述侧围板的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凸起设于所述侧围板的外侧部,所述锁孔及所述锁槽均设于所述第二床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板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侧板,以及设于两组所述第一侧板前端之间的第一侧围,所述第二围板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以及设于两组所述第二侧板后端之间的第二侧围,所述婴儿床的左右各侧上,所述侧围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其结构简单,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后的体积相比展开状态大幅减小,为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儿童床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儿童床的俯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儿童床的侧视图;
附图4为附图3中A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实施例1的儿童床折叠过程示意图一;
附图6为实施例1的儿童床折叠过程示意图二;
附图7为实施例1的儿童床折叠状态下的剖视图;
附图8为实施例1的儿童床折叠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儿童床的折叠操作过程示意图;
附图10为实施例2的儿童床折叠状态下的剖视图;
其中:1、第一床体;11、第一围板;11a、第一侧板;11b、第一侧围;2、第二床体;21、第二围板;21a、第二侧板;21b、第二侧围;3、侧围板;4、软质连接件;5、连接件;51、第一连接板;51a、前连板;51b、后连板;52、第二连接板;52a、前连板;52b、后连板;53、连接处;6、锁定机构;61、锁销;62、锁孔;63、凸起;7、托架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以下关于前后、左右及上下等方位的描述,均是按照该婴儿床处于展开状态下,婴儿躺卧于该婴儿床时所观察到的相对方位进行参考定义的。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8所示,一种婴儿床,该婴儿床包括具有第一围板11的第一床体1、具有第二围板21的第二床体2,以及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围板3,该婴儿床的左右各侧上,侧围板3的一端部部与第一围板11转动连接,侧围板3的另一端部通过锁定机构6与第二围板2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该婴儿床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当该婴儿床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机构6处于锁定状态,侧围板3连接在第一围板11与第二围板21之间,如图1至图3所示;当该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锁定机构6解锁,使得侧围板3与第二围板21脱离,第二床体2收拢在第一床体1中,第二围板21与第一围板11相互靠拢,两侧的侧围板3相向转动而收拢在一起,如图7、图8所示。
具体地,第一围板11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组第一侧板11b,以及设于两组第一侧板11b前端之间的第一侧围11a;第二围板21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组第二侧板21b,以及设于两组第二侧板21b后端之间的第二侧围21a。左右各侧上,侧围板3设置在同侧的第一侧板11b与第二侧板21b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围11a和第二侧围21a均呈弧形,且第一侧围11a与两组第一侧板11b一体设置而呈开口朝后的U型;第二侧围21a与两组第二侧板21b一体设置而呈开口朝前的U型。两组第二侧板21b之间的宽度小于两组第一侧板11b之间的宽度,且第二侧板21b的长度小于第一侧板11b的长度,这使得婴儿床折叠时,第二床体2在长度方向能够收于第一床体1中,且两根侧围板3能够挡设至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的后侧。
左右各侧的侧围板3均具有与第一围板11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于与第二围板21连接的第二端部,锁定机构6设于第二端部与第二围板21之间。该第一端部与第一围板11之间通过软质连接件4连接,使得侧围板3能够相对第一围板11在竖直方向及左右方向上转动,第二端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且在上下运动时通过锁定机构6而与第二床体2连接或与第二床体2脱离。
具体地,锁定机构6包括第一锁定结构与第二锁定结构,其中,第一锁定结构主要用于限制侧围板3相对第二围板21前后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第二锁定结构主要用于限制侧围板3相对第二围板21左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此处,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于第二端部上且向下延伸的锁销61、设于第二围板21上的锁孔62;第二锁定结构包括设于第二端部的侧部上且沿左右方向向外凸伸的凸起63、设于第二围板21上的锁槽(图中未示出),当侧围板3的第二端部向下朝向第二围板21运动时,锁销61对应地插入至锁孔62中,凸起63沿水平方向对应地卡入锁槽中,使得侧围板3与第二围板21相对锁定。解锁该锁定机构6时,则先将凸起63从锁槽中顶出,然后再抬起第二端部,便可使得锁销61从锁孔62中脱出,实现锁定机构的解锁。当然,在其他的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锁销61设于第二围板21上且将锁孔62设于侧围板3上,和/或,将锁槽设于侧围板3上且将凸起63设于第二围板21上。
参见各附图所示,该婴儿床还包括设于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且能够沿长度方向收折的连接件5,当婴儿床折叠时,该连接件5折叠并位于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该连接件5可以采用可折叠的结构,或者采用沿自身长度延伸方向整体可弯曲变形的软质连接件。
此处,该连接件5包括一端部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51与第二连接板52,第一连接板51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床体1上,第二连接板52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第二床体2上,当婴儿床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51与第二连接板52沿同一水平方向延伸而展开在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当婴儿床折叠时,第一连接板51与第二连接板52相对转动收拢在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床体1还具有位于第一围板11底部的第一支撑件12,第二床体2还具有位于第二围板21底部的第二支撑件22,第一支撑件12与第二支撑件22分别可采用布套结构。第一连接板51连接在第一支撑件12的后部,第二连接板52连接在第二支撑件22的前部。婴儿床展开状态下,第一支撑件12、第一连接板51、第二连接板52级第二支撑件22沿同一水平方向延伸而共同提供婴儿躺卧支撑。
第一连接板51与第二连接板52还可以分别采用多段可折叠的连板连接而成,以更便于折叠。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51包括两段转动连接的连板,具体为,第一连接板51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连板51a与后连板51b,前连板51a的前端与第一床体1转动连接,后连板51b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板52转动连接。第一床体1与前连板51a之间、前连板51a与后连板51b之间、后连板51b与第二连接板52之间、第二连接板52与第二床体2之间的转动连接处53分别采用软质连接件连接,该软质连接件具体可以采用连接布套。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转动连接处53也可以采用转轴转动连接。
两侧的侧围板3采用硬质部件制成,其外侧下部位置处还设置有托架接口7,以用于将该婴儿床嫁接至床架上使用。当然,该婴儿床还可以直接置放在平整的支撑面上使用,如放置在大人床上使用,作为床中床。
本实施例的婴儿床按照如下方式折叠:
参见图5所示,首先,将两侧的锁定机构6解锁后将侧围板3的第二端部向上提拉并使得侧围板3相对第一床体1转动,侧围板3与第二床体2脱离连接;随后,将第二床体2相对第一床体1沿竖直方向上翻转,使其倒扣地收拢在第一床体1中,此时,连接件5的前连板51a、后连板51b及第二连接板52之间相对转动,并收折在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相互扣合形成的空间中,如图7、图8所示;最后,再将两侧的侧围板3相向转动而靠拢在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的后侧,如此便完成了该婴儿床的折叠操作。折叠后的婴儿床的整体尺寸大幅减小,为用户的日常携带与收纳等带来了便利。
实施例2
参见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连接板5的具体设置形式及婴儿床的折叠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中,第一连接板51为一整体板,第二连接板52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连板52a与后连板52b,前连板52a的前部与第一连接板51转动连接,后连板52b的后部与第二床体2转动连接,第一床体1与第一连接板51之前、第一连接板51与前连板52a之间、前连板52a与后连板52b之间、后连板52b与第二床体2之间的转动连接处53需要采用软质连接件予以连接。
在折叠操作时,参见图9所示,在将锁定机构6解锁并使得侧围板3与第二床体2脱离连接之后,将第二床体2直接提起,使其沿水平方向向前移动并收拢在第一床体1中,在该过程中连接件5中的各部分相对转动收折并收拢在第二床体2的底部与第一床体1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中,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的上部均保持在上方,如图10所示。最后,再将两侧的侧围板3相向转动而靠拢在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的后侧,如此便完成了该婴儿床的折叠操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婴儿床,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包括具有第一围板的第一床体、具有第二围板的第二床体,以及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围板转动连接,所述侧围板的另一端部通过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围板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婴儿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侧围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之间;当所述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侧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相互分离,所述第二床体收拢在所述第一床体中,所述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一围板相互靠拢,两侧的所述侧围板相向转动而收拢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第二床体之间且能够沿长度方向收折的连接件,当所述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接件折叠并位于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第二床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端部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床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床体上,当所述婴儿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沿同一水平方向延伸,当所述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转动并收拢在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第二床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连板与后连板,所述前连板与所述第一床体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前连板之间、所述前连板与所述后连板之间、所述后连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床体之间分别采用软质连接件连接,或者采用转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沿自身长度方向整体可弯曲变形的软质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床体相对所述第一床体沿竖直方向翻转并收拢在所述第一床体中,所述连接件收折在所述第一床体与所述第二床体相互扣合后形成的空间中;或者,所述第二床体相对所述第一床体沿水平方向移动并收拢在所述第一床体中,所述连接件收折在所述第二床体底部与所述第一床体底部之间的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围板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围板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围板之间通过软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时通过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床体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二床体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结构与第二锁定结构,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围板这两个部件中一个部件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锁销、设于另一个部件上的锁孔,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围板这两个部件中一个部件的侧部上的凸起、设于另一个部件上的锁槽,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销沿上下方向插设在所述锁孔中,且所述凸起沿水平方向卡设在所述锁槽中;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销脱离所述锁孔且所述凸起脱离所述锁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设于所述侧围板的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凸起设于所述侧围板的外侧部,所述锁孔及所述锁槽均设于所述第二床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板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侧板,以及设于两组所述第一侧板前端之间的第一侧围,所述第二围板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以及设于两组所述第二侧板后端之间的第二侧围,所述婴儿床的左右各侧上,所述侧围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CN202021679156.4U 2020-08-13 2020-08-13 婴儿床 Active CN213820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9156.4U CN213820710U (zh) 2020-08-13 2020-08-13 婴儿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9156.4U CN213820710U (zh) 2020-08-13 2020-08-13 婴儿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0710U true CN213820710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9156.4U Active CN213820710U (zh) 2020-08-13 2020-08-13 婴儿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0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11432A (en) Two seat baby carriage
CN213820710U (zh) 婴儿床
CN107212683B (zh) 联动收叠床架及联动折叠式婴儿床
EP0972473A1 (en) Split lockable hinge for a baby bed
CN105584515B (zh) 可电动转化为提篮的婴儿推车座兜
CN110001737B (zh) 婴儿推车架
CN217804877U (zh) 折叠儿童车
CN113147876B (zh) 儿童推车
CN211984713U (zh) 一种支架及儿童用品装置
CN114104071A (zh)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CN211632549U (zh) 儿童床
CN213282321U (zh) 一种婴儿床
CN210502825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199580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9898871U (zh) 儿童餐椅
CN107082084B (zh) 一种儿童推车的座兜及儿童推车
CN217074494U (zh) 一种儿童座兜及儿童推车
CN213820719U (zh) 一种睡篮
CN215322823U (zh) 转动关节及具有该转动关节的儿童睡篮和儿童推车
CN201703407U (zh) 童车用快速可折叠支架
CN215904563U (zh) 儿童推车
CN215650207U (zh) 一种儿童床
CN220884016U (zh) 一种可收放雨棚支架
CN210364008U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坐兜
CN218164711U (zh) 儿童餐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