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7358U - 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7358U
CN213817358U CN202022492448.3U CN202022492448U CN213817358U CN 213817358 U CN213817358 U CN 213817358U CN 202022492448 U CN202022492448 U CN 202022492448U CN 213817358 U CN213817358 U CN 213817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ed
contact
component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24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毅
刘宗金
魏志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Guangyua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Guangyua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Guangyua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Guangyua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924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7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7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7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通过在可充电照明装置上设置被充电定位部件以及被充电接触部件,充电装置对应设置充电定位部件以及充电接触部件,通过被充电定位部件与充电定位部件之间的配合使充电接触部件和被充电接触部件完成接触实现充电装置对可充电照明装置的充电。本公开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中的可充电照明装置可实现360度任意角度地与充电装置对接以实现充电,且通过定位部件结构的设计实现充电部位的精确对准。同时,通过充电装置与可充电照明装置正负极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充电,能有效提高充电效率,避免了用无线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配合的方式产生的充电发热高的缺点。

Description

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和求助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是一种新型充电技术,尤其适合于给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无线充电的优点包括无需拔插充电插头,无需使用特定规格的充电线或者充电底座,被充电设备可以实现更高的防水等级等等。无线充电需要配备一个充电底座,由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与被充电设备接收线圈之间进行通过电磁感应进行能量的传输。传统的无线充电方式中,充电装置与被充电装置在充电过程中会被限定在特定的方位。且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与被充电设备接收线圈之间必须准确地实现圆心重合的对位,才能尽可能减少漏磁,提高充电效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可充电照明装置的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基座的充电主体的发射线圈的对应位置产生偏差,无线充电基座可能断断续续地为可充电照明装置充电,甚至无法为可充电照明装置充电。这样,不仅降低了无线充电灯具的充电效率,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而且长期不稳定地充电,容易缩减可充电照明装置和无线充电基座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实现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与被充电设备接收线圈之间的精确对准以及充电方位的多方向选择是无线充电的关键。同时,利用无线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方式会有发热高且充电不稳定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和系统,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对手持工具灯进行无线充电时放置的方位受限、充电部位无法精确对准、充电效率低以及发热高的缺点。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包括:可充电照明装置,所述可充电照明装置包括一壳体、和至少一个发光部件、至少一个被充电定位部件以及一被充电接触部件,所述发光部件、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和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嵌设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环绕于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的四周设置;
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一承载壳体,和至少一个充电定位部件以及一充电接触部件,所述充电定位部件与所述充电接触部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同一侧,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环绕于所述充电接触部件的四周设置,所述充电接触部件通过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与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的配合与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对接以实现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可充电照明装置的充电。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触部件包括充电正/负极接触点或充电正/负极接触面,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包括被充电正/负极接触点或被充电正/负极接触面。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正/负极接触面和所述被充电正/负极接触面均设置为圆环状。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触部件设置为包覆有正负极导电线的充电触头,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对应所述充电接触部件设置为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内侧壁设置有正负极导电线。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设置为中空磁铁圆柱体或中空金属圆柱体,所述充电定位部件对应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设置为中空金属圆柱体或中空磁铁圆柱体,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与所述充电定位部件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时使所述充电接触部件和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完成接触实现导电。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设置为扣接凸起部,所述充电定位部件对应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设置为扣接槽,所述扣接槽的内径对应所述扣接凸起部的外径设置,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与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相互扣接时使所述充电接触部件和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完成接触实现导电。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中设置有一充电电路板与所述充电接触部件电连接,所述可充电照明装置中设置有一电源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和所述发光部件电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中还包括电池供电装置或电源接口,所述电池供电装置或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充电电路板电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长度设置为12cm-15cm,宽度设置为8cm-10cm,厚度设置为5mm-10mm。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中的所述承载壳体的外径对应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的外径设置,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的外径设置为2cm-4cm。
本公开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通过在可充电照明装置上设置被充电定位部件以及被充电接触部件,充电装置对应设置充电定位部件以及充电接触部件,通过被充电定位部件与充电定位部件之间的配合使充电接触部件和被充电接触部件完成接触实现充电装置对可充电照明装置的充电。本公开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中的可充电照明装置可实现360度任意角度地与充电装置对接以实现充电,且通过定位部件结构的设计实现充电部位的精确对准。同时,该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通过充电装置与可充电照明装置正负极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充电,能有效提高充电效率,避免了用无线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配合的方式产生的充电发热高的缺点。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1000的立体图。
图2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2000的立体图。
图3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3000的立体图。
图4为本公开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4000的立体图。
图5为本公开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5000的立体图。
图6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1000中充电装置200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图1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1000的立体图。
参考图1,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100,包括:
可充电照明装置100,可充电照明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10、和至少一个发光部件120、至少一个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以及一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发光部件120、被充电定位部件130和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嵌设在壳体110的表面,被充电定位部件130环绕于被充电接触部件140的四周设置;
充电装置200,充电装置200包括一承载壳体210,和一个充电定位部件230以及一充电接触部件240,充电定位部件230与充电接触部件240设置在承载壳体210的同一侧,充电定位部件230环绕于充电接触部件240的四周设置,充电接触部件240通过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与充电定位部件230的配合与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对接以实现充电装置200对可充电照明装置100的充电。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充电照明装置100可以是手持工具灯。充电装置200中设置有一充电电路板(图未示)与充电接触部件240电连接,可充电照明装置100中设置有一电源电路板(图未示)分别与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和发光部件120电连接。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充电装置中还包括电池供电装置(图未示)或电源接口250,电池供电装置或电源接口250与充电电路板电连接。充电装置200自身的供电可以通过电池供电装置完成,也可通过电源接口250与外部电源线相接向充电装置200供电。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充电接触部件240包括充电正/负极接触点或充电正/负极接触面,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包括被充电正/负极接触点或被充电正/负极接触面。具体的,如图1所示,充电接触部件240包括3个充电正/负极接触点241和1个充电负/正极接触点242,即可以是3个充电正极接触点环绕1个充电负极接触点设置,也可以是3个充电负极接触点环绕1个充电正极接触点设置。对应的,被充电接触部件140也设置为3个被充电正/负极接触点141和1个被充电负/正极接触点142。当被充电接触部件140的触点与充电接触部件240的触点相互接触时,即可实现充电装置200对可充电照明装置100的充电。该充电方式充电效率高且不会产生发热高的问题。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被充电定位部件130设置为中空磁铁圆柱体或中空金属圆柱体,充电定位部件230对应被充电定位部件130设置为中空金属圆柱体或中空磁铁圆柱体,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与充电定位部件23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时使充电接触部件240和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完成接触实现导电。具体的,当被充电定位部件130设置为磁铁时,充电定位部件230设置为金属体。当被充电定位部件130设置为金属体时,充电定位部件230设置为磁铁。如图1所示,被充电接触部件140的被充电正/负极接触点(141,142)分布排列在被充电定位部件130的中空处。同样的,充电接触部件240的充电正/负极接触点(241,242)分布排列在充电定位部件230的中空处。被充电定位部件130的高度不高于被充电接触部件140的高度设置,充电定位部件230的高度不高于充电接触部件240的高度设置,以确保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与充电定位部件230通过磁力吸合时被充电接触部件140与充电接触部件240能够精准接触。被充电定位部件130和充电定位部件230均设置为中空圆柱体的目的在于使可充电照明装置100能够选择360度任意角度放置于充电装置200上进行充电。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充电装置200长度设置为12cm-15cm,宽度设置为8cm-12cm。可充电照明装置100可放置于充电装置200上进行充电。另外,充电装置200可设置为较小的规格,将充电装置200长度设置为5cm-9cm,宽度设置为3cm-5cm,厚度设置为2mm-5mm,该充电装置200便于携带且方便充电。当可充电照明装置100靠近充电装置200时,充电装置200会因为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与充电定位部件230之间的磁力被吸附过去。
本公开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1000通过在可充电照明装置100上设置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以及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充电装置200对应设置充电定位部件230以及充电接触部件240,通过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与充电定位部件230之间的配合使充电接触部件240和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完成接触实现充电装置200对可充电照明装置100的充电。本公开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中的可充电照明装置100可实现360度任意角度地与充电装置200对接以实现充电,且通过定位部件结构的设计实现充电部位的精确对准。同时,该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1000通过充电装置200与可充电照明装置100正负极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充电,能有效提高充电效率,避免了用无线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配合的方式产生的充电发热高的缺点。
图2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2000的立体图。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与图1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充电接触部件240充电正/负极接触面和所述被充电正/负极接触面均设置为圆环状。具体的,充电接触部件240包括1个充电正/负极接触点243和1个充电负/正极接触面244,充电负/正极接触面244设置为圆环状。即可以是1个充电正极接触面环绕1个充电负极接触点设置,也可以是1个充电负极接触面环绕1个充电正极接触点设置。对应的,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包括1个充电正/负极接触点143和1个充电负/正极接触面144,被充电负/正极接触面244设置为圆环状。即可以是1个被充电正极接触面环绕1个被充电负极接触点设置,也可以是1个被充电负极接触面环绕1个被充电正极接触点设置。当被充电接触部件140的触点/接触面与充电接触部件240的触点/接触面相互接触时,即可实现充电装置200对可充电照明装置100的充电。该充电方式充电效率高且不会产生发热高的问题。
图3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3000的立体图。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与图1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充电接触部件240设置为包覆有正负极导电线(245,246)的充电触头,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对应充电接触部件设置为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内侧壁设置有正负极导电线(图未示)。使用时,将充电装置200的充电接触部件240插入可充电照明装置100的被充电接触部件140的充电接口即可实现接触式充电。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被充电定位部件130/充电定位部件230可设置有磁吸力的辅助定位结构,也可设置为无磁吸力的辅助定位结构。
图4为本公开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4000的立体图。图5为本公开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5000的立体图。
参考图4,本实施例与图1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被充电定位部件130设置为扣接凸起部,充电定位部件230对应被充电定位部件130设置为扣接槽,扣接槽的内径对应扣接凸起部的外径设置,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与充电定位部件230相互扣接时使充电接触部件240和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完成接触实现导电。具体的,扣接凸起部可以设置为连为圆环的凸起部137(如图4所示),也可以如图5所示,设置为等间隔一段一段设置的环形部138。被充电接触部件140的被充电正/负极接触点(141,142)分布排列在被充电定位部件130的扣接凸起部包围。同样的,充电接触部件240的充电正/负极接触点(241,242)分布排列在充电定位部件230的扣接槽的内侧。扣接凸起部的高度不高于被充电接触部件140的高度设置,扣接槽的高度不高于充电接触部件240的高度设置,以确保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与充电定位部件230通过磁力吸合时被充电接触部件140与充电接触部件240能够精准接触。被充电定位部件130和充电定位部件230均设置为中空圆柱体的目的在于使可充电照明装置100能够选择360度任意角度放置于充电装置200上进行充电。
图6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1000中充电装置200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参考图6,图6中的充电装置200与图1中的充电装置200的区别在于,图6中的充电装置200中承载壳体210的外径对应充电定位部件230的外径设置,充电装置200的规格做得较小,充电定位部件230的外径设置为2cm-4cm。当可充电照明装置100靠近充电装置200时,充电装置200会因为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与充电定位部件230之间的磁力被吸附过去。图6中的充电装置200设置有电源线260与充电接触部件240电连接。图6中的充电装置200将电源线260外设于承载壳体210之外,减小承载壳体210包容电源线的体积设置,具备充电装置体积小,易充电易携带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1000通过在可充电照明装置100上设置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以及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充电装置200对应设置充电定位部件230以及充电接触部件240,通过被充电定位部件130与充电定位部件230之间的配合使充电接触部件240和被充电接触部件140完成接触实现充电装置200对可充电照明装置100的充电。本公开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中的可充电照明装置100可实现360度任意角度地与充电装置200对接以实现充电,且通过定位部件结构的设计实现充电部位的精确对准。同时,该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1000通过充电装置200与可充电照明装置100正负极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充电,能有效提高充电效率,避免了用无线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配合的方式产生的充电发热高的缺点。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作为模块或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不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上文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公开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申请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充电照明装置,所述可充电照明装置包括一壳体、和至少一个发光部件、至少一个被充电定位部件以及一被充电接触部件,所述发光部件、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和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嵌设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环绕于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的四周设置;
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一承载壳体,和至少一个充电定位部件以及一充电接触部件,所述充电定位部件与所述充电接触部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同一侧,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环绕于所述充电接触部件的四周设置,所述充电接触部件通过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与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的配合与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对接以实现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可充电照明装置的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触部件包括充电正/负极接触点或充电正/负极接触面,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包括被充电正/负极接触点或被充电正/负极接触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正/负极接触面和所述被充电正/负极接触面均设置为圆环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触部件设置为包覆有正负极导电线的充电触头,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对应所述充电接触部件设置为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内侧壁设置有正负极导电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设置为中空磁铁圆柱体或中空金属圆柱体,所述充电定位部件对应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设置为中空金属圆柱体或中空磁铁圆柱体,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与所述充电定位部件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时使所述充电接触部件和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完成接触实现导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设置为扣接凸起部,所述充电定位部件对应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设置为扣接槽,所述扣接槽的内径对应所述扣接凸起部的外径设置,所述被充电定位部件与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相互扣接时使所述充电接触部件和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完成接触实现导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中设置有一充电电路板与所述充电接触部件电连接,所述可充电照明装置中设置有一电源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被充电接触部件和所述发光部件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中还包括电池供电装置或电源接口,所述电池供电装置或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充电电路板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长度设置为12cm-15cm,宽度设置为8cm-10cm,厚度设置为5mm-1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中的所述承载壳体的外径对应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的外径设置,所述充电定位部件的外径设置为2cm-4cm。
CN202022492448.3U 2020-11-02 2020-11-02 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 Active CN213817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2448.3U CN213817358U (zh) 2020-11-02 2020-11-02 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2448.3U CN213817358U (zh) 2020-11-02 2020-11-02 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7358U true CN213817358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6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2448.3U Active CN213817358U (zh) 2020-11-02 2020-11-02 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7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8025B2 (en) Charging system capable of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US8237401B2 (en) Re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120947B1 (ko) 충전 가능한 휴대폰용 케이스
US20110227527A1 (en) Wireless charging ki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020057468A (ko) 무접점 배터리 충전기
JP2013038967A (ja) 非接触充電対応型二次電池、非接触充電器
US7471060B2 (en) Rechargeable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harg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531213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060214628A1 (en) Induction charg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US8351302B2 (en) Power supply for clock
CN213817358U (zh) 便携式充电与照明一体化组合装置
KR20140067185A (ko) 엔에프씨통신회로부와 무선충전회로부를 포함하는 이동통신장치
KR101499331B1 (ko) 엔에프씨 통신부를 포함하는 무선충전 식별 배터리팩
KR20140056606A (ko) 엔에프씨통신회로부와 무선충전회로부를 포함하는 무선충전 배터리팩
KR101469463B1 (ko) 무선충전 배터리팩
CN105577865B (zh) 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TW201027397A (en) Touch pen
JP2016063659A (ja) 充電用コネクタ
KR20200002620U (ko) 휴대용 이동전원장치
WO2014175523A1 (ko) 베젤 결합형 무선충전기
CN211880181U (zh) 一种移动式无线充电后备电源装置
KR20150094314A (ko) 자가 충전 기능을 구비한 모바일 기기 케이스
CN213637135U (zh) 便携式设备和充电装置
CN214205008U (zh) 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16216018U (zh) 一种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