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4007U - 一种聚光复合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光复合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4007U
CN213814007U CN202023210824.1U CN202023210824U CN213814007U CN 213814007 U CN213814007 U CN 213814007U CN 202023210824 U CN202023210824 U CN 202023210824U CN 213814007 U CN213814007 U CN 213814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th
composite film
light
diameter
bas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108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纪超
李英
王凤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ongqiao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ongqiao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ongqiao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ongqiao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108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4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4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4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光复合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上设有镀层,下表面上分布有若干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均包括圆形的口部和圆形的底部;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与第二凹陷部的口部直径相等或不相等。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提高聚光膜的辉度,以满足显示器等部件的显示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聚光复合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光复合膜。
背景技术
聚光膜广泛应用于各类LCD背光模组、OLED背光模组等背光模组中。自然光或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在向显示面板传播过程中损失较多,由此造成显示器显示亮度不够,而现有技术中的聚光膜能够较好的解决该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中聚光膜的辉度,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聚光膜进一步进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聚光复合膜,能够进一步提高聚光膜的辉度,以满足显示器等部件的显示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上设有镀层,下表面上分布有若干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均包括圆形的口部和圆形的底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与第二凹陷部的口部直径相等或不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相邻位置的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之间具有最小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陷部与相邻位置的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之间具有最小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7um-60um;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7um-40u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3um-30um;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2um-20um。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覆设有扩散层。
进一步的,所述镀层为镀银层或镀镍层。
进一步的,所述镀层的厚度为0.5um-10u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凹陷结构中的第一凹陷结构和第二凹陷结构的尺寸大小以及排列设计,入射基层的光线经过凹陷结构的散射传播后,提高了出光的均匀性,能够获得比现有技术中的聚光膜更为优秀的发光效果,有效提高聚光复合膜的辉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层的下表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基层;11、凹陷结构;111、第一凹陷部;112、第二凹陷部;2、镀层;3、扩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包括基层1。基层1的材料可以选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脂(PC)或PET。基层1的上表面上覆盖有一层镀层2,该镀层2能够反射在基层1中穿梭的光线。镀层2为镀银层或镀镍层。镀层2的厚度为0.5um-10um,优选为2um。基层1的下表面上分布有加工若干组凹陷结构11。该凹陷结构11包括形成于基层1上表面上的圆形的口部、圆形的底部以及位于口部和底部之间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该口部直径和底部直径相等,使得凹陷结构11为圆柱体结构。从基层1的侧面入射的光线经过凹陷结构11的散射后,均匀的光线从基层1的上表面射出。在基层1的上表面上覆盖有一层扩散层3,出射的均匀光线再入射到扩散层3中,通过扩散层3的进一步处理后,再从扩散层3射出。通过该扩散层3,能够使得从扩散层3出射的光线更为均匀一致。该扩散层3为在PET基材上涂布光学粒子颗粒或玻璃微珠等微细颗粒。该扩散层3通过微细颗粒实现光的扩散。
上述的凹陷结构11包括第一凹陷部111和第二凹陷部112。第一凹陷部111和第二凹陷部112在基层1的下表面上具有排列密度。在排列密度中,该第一凹陷部111和第二凹陷部112分别与相邻位置的第一凹陷部111或第二凹陷部112之间的最小间距优选为1um-10um。第一凹陷部111和第二凹陷部112之间的排列顺序不作局限。
如图3所示,第一凹陷部111的口部直径为7um-60um。第一凹陷部111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7um-40um。第二凹陷部112的口部直径为3um-30um。第二凹陷部112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2um-20um。
本实施例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辉度测试:
对比例:在单位面积的聚光复合膜中,以本实施例中不含凹陷结构的聚光复合膜测得的辉度为基准,计算以下对比试验中的各聚光复合膜的相对辉度。相对辉度的计算方法为:(对比试验中测得的辉度/对比例中测得的辉度)×100%。
对比试验一:
本实施例的排列密度为1um,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7um,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7um。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41
对比试验二:
本实施例的排列密度为1um,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7um,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20um。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42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51
对比试验三:
本实施例的排列密度为1um,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7um,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40um。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52
对比试验四:
本实施例的排列密度为1um,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25um,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7um。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61
对比试验五:
本实施例的排列密度为1um,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25um,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20um。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62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71
对比试验六:
本实施例的排列密度为1um,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25um,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40um。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72
对比试验七:
本实施例的排列密度为1um,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60um,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7um。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73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81
对比试验八:
本实施例的排列密度为1um,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60um,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20um。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82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91
对比试验九:
本实施例的排列密度为1um,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60um,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40um。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86413873000009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对比试验不局限于上述对比试验一至九,还可以增加一系列的其他对比试验加以验证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此外,由上述对比试验一至九中可知,单位面积中,随着凹陷结构11的口部直径增大,其辉度值逐步减小,随着凹陷结构11的深度数值增大,其辉度值先增大后减小。上述第一凹陷部111的口部直径优选为7um。第一凹陷部111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优选为为20um。第二凹陷部112的口部直径优选为3um。第二凹陷部112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优选为11um。
本实施例型通过采用凹陷结构11的第一凹陷结构111和第二凹陷结构112的尺寸大小以及排列设计,入射基层1的光线经过凹陷结构11散射后,能够获得比现有技术中的聚光膜更为优秀的发光效果,有效提高聚光复合膜的辉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聚光复合膜,包括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上设有镀层,下表面上分布有若干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均包括圆形的口部和圆形的底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与第二凹陷部的口部直径相等或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相邻位置的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之间具有最小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与相邻位置的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之间具有最小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7um-60um;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7um-4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3um-30um;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2um-2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覆设有扩散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为镀银层或镀镍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的厚度为0.5um-10um。
CN202023210824.1U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聚光复合膜 Active CN213814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0824.1U CN213814007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聚光复合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0824.1U CN213814007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聚光复合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4007U true CN213814007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8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10824.1U Active CN213814007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聚光复合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4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6821B (zh) 光学板及采用该光学板的背光模组
CN103003724B (zh) 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的光学膜及包含该光学膜的背光单元
JP2008139878A (ja) 光学板
CN1662830A (zh) 光源装置及光偏转元件
CN1675495A (zh) 面光源装置
CN101051098A (zh) 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118292A (zh)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20344A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CN101191845A (zh) 光学板
TWI282444B (en)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diffusion function
CN101196582B (zh) 光学板
JP2008129604A (ja) 光学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244714A1 (en) Prism sheet
CN101408630A (zh) 背光模组及其棱镜片
CN102338345B (zh) 柱状透镜组装置及其使用的背光模块
CN1756970A (zh) 光偏转元件及光源装置
CN101196584A (zh) 光学板
CN213814007U (zh) 一种聚光复合膜
CN101620341A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US8256932B2 (en) Light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1620342B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CN101191852A (zh) 光学板
JP2008146058A (ja) 光学板
CN101493210A (zh) 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的光源结构
CN102072433B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