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0611U - 火炬燃烧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火炬燃烧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0611U
CN213810611U CN202022822807.7U CN202022822807U CN213810611U CN 213810611 U CN213810611 U CN 213810611U CN 202022822807 U CN202022822807 U CN 202022822807U CN 213810611 U CN213810611 U CN 213810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ntrol device
master control
torch
pyl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28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占杰
杨仁渊
牛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Shengl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Shengl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Shengl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Shengl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28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0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0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0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火炬燃烧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控单片机、燃烧机构、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塔架,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火炬头、第一通气管道,所述第一通气管道设置在塔架上并且其出气端与火炬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道内设有混合气室,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气体检测仪,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气体检测仪均设置在混合气室内,所述气压传感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塔架底部与火炬头连接处设有电子打火器,所述电子打火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道内还设有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该装置可以进行安全和高效的火炬燃烧。

Description

火炬燃烧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火炬燃烧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火炬系统是炼厂重要的安全环保设施,主要作用是在开停工、非正常工况以及事故状态下将含有烃类、硫化氢等各类的火炬气进行燃烧处理.如果火炬燃烧效率低,烃类火炬气及酸性气不能完全燃烧,就会形成可燃及有毒气云,给炼厂及周边带来安全和环境风险。目前炼厂火炬系统存在着燃烧效率低的问题,容易形成有毒或可燃气云,同时企业现场缺少有效的火炬气燃烧效率测试技术,供货商承诺的较高燃烧效率由于高架火炬距离地面较远而无法验证,从而无法对火炬燃烧器的优劣进行准确的评估。
实用新型内容
鉴以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火炬燃烧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火炬燃烧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控单片机、燃烧机构、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塔架,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火炬头、第一通气管道,所述第一通气管道设置在塔架上并且其出气端与火炬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道内设有混合气室,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气体检测仪,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气体检测仪均设置在混合气室内,所述气压传感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塔架底部与火炬头连接处设有电子打火器,所述电子打火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道内还设有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气管道表面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塔架上设有阶梯式扶手。
进一步的,包括声光提示器,所述声光提示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两端分别设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气室的侧壁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二电动调节阀与第二通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道通过第三电动调节阀与氧气室连接,所述第二电动调节阀和第三电动调节阀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气管道通过第四电动调节阀与阻燃气室连接,所述第四电动调节阀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塔架上还设有避雷针,所述避雷针的一端接地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炬燃烧控制装置,气压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混合气室内的气压信息,气体检测仪可以检测燃气的种类,所述气压信息和气体的种类信息传输到主控单片机,主控单片机给第一电动调节阀发送信号指令,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开关大小控制气体的流量大小,气体通过第一通道到达火炬头,主控单片机给电子打火器发送信号指令,电子打火器对火炬头的气体进行点燃,通过第一调节阀开关的大小来控制气体的流量来提高火炬燃烧效率,保障火炬气安全燃烧,其对于炼厂安全、环保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主控单片机,2是气压传感器,3是气体检测仪,4是电子打火器,5是声光提示器,6是第一电动调节阀,7是阶梯式扶手,8是火炬口,9是第一通气管道,11是混合气室,12是基座,13是保温层,21是红外线传感器,22是第二电动调节阀,23是氧气室,24是阻燃气室,25是第二通气管道,26是避雷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列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炬燃烧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控单片机1、燃烧机构、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基座12上的塔架,基座12和塔架的设计可以对火炬头进行稳固;主控单片机1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可以发送信息指令;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火炬头、第一通气管道9,所述第一通气管道9设置在塔架上并且其出气端与火炬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道9内设有混合气室11,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2、气体检测仪3,气压传感器2可以检测当前环境中气压信息;气体检测仪3可以检测当前环境中的气体种类;所述气压传感器2和气体检测仪3均设置在混合气室11内,所述气压传感器2与主控单片机1电连接,所述塔架底部与火炬头连接处设有电子打火器4,所述电子打火器4与主控单片机1电连接,电子打火器4可以进行电子打火;所述第一通气管道9内还设有第一电动调节阀6,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6与主控单片机1电连接。
所述第一通气管道9表面设有保温层13,保温层13的设计可以保证气体在恒定的温度内,避免高温引起气体爆炸的安全事故问题。
所述塔架上设有阶梯式扶手7,阶梯式扶手7的设计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从扶手上爬到塔架上对火炬头更换。
所述声光提示器5与主控单片机1电连接,声光提示器5可以在主控单片机1的信号指令下进行声光提示。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气压传感器2、气体检测仪3、电子打火器4、第一电动调节阀6、声光提示器5、火炬头均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型号;所述主控单片机15可以采用STM32单片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气体通过第一通气管道9内的混合气室11时,气压传感器2检测混合气室11的压强,如果混合气室11内的压强过高,则主控单片机1给电动第一调节阀发送信号指令,电动第一调节阀打开进行气压的平衡,避免压强差导致的通气管道炸裂问题;气体检测仪3检测到混合气室11内的不同气体时,例如可燃气高或者毒性比较大的气体时,通过主控单片机1给第一电动调节阀6发送信号指令,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6的开关大小控制气体的流量,通过小流量的燃烧可以减少有毒性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在有毒气体燃烧时,主控单片机1给声光提示器5发送信号指令,声光提示器5进行声光提示,避免出现工作人员长时间在燃烧处停留导致呼入毒性气体中毒的问题;火炬口8经过长时间的燃烧,可能会存在老化的问题,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塔架上的阶梯式扶手7爬上塔架对火炬口8进行拆卸更换;确保火炬口8可以正常燃烧。
实施例二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所述基座12两端分别设有红外线传感器21,所述红外线传感器21与主控单片机1电连接,红外线传感器21可以检测是否有人非法进入,当火炬口8在燃烧时,当有人进入塔架周围,红外线传感器21把检测到有人非法进入的信息传输到主控单片机1,主控单片机1给声光提示器5发送信号指令,声光提示器5发出声光提示。
所述混合气室11的侧壁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二电动调节阀22与第二通气管道25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道通25过第三电动调节阀与氧气室23连接,所述第二电动调节阀22和第三电动调节阀分别与主控单片机1电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道25通过第四电动调节阀与阻燃气室24连接,所述第四电动调节阀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当需要火炬口8充分燃烧时,主控单片机1可以给第二电动调节阀22和第三电动调节阀发送打开信号指令,释放氧气室23的氧气,氧气和燃气的相结合可以使燃气充分燃烧,当需要火炬口8不充分燃烧时,主控单片机1可以给第二电动调节阀22和第四电动调节阀发送打开信号指令,阻燃气室24释放阻燃气体进行阻燃。
所述塔架上还设有避雷针26,所述避雷针26的一端接地线,由于塔架的设计属于高空建筑,有可能会受到雷击的问题,因此设计避雷针26可以有效减少塔架被雷击中造成的燃气泄漏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21、第二电动调节阀22、避雷针26均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型号;所述主控单片机1可以采用STM32单片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火炬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主控单片机、燃烧机构、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塔架,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火炬头、第一通气管道,所述第一通气管道设置在塔架上并且其出气端与火炬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道内设有混合气室,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气体检测仪,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气体检测仪均设置在混合气室内,所述气压传感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塔架底部与火炬头连接处设有电子打火器,所述电子打火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道内还设有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管道表面设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上设有阶梯式扶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声光提示器,所述声光提示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两端分别设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室的侧壁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二电动调节阀与第二通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道通过第三电动调节阀与氧气室连接,所述第二电动调节阀和第三电动调节阀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管道通过第四电动调节阀与阻燃气室连接,所述第四电动调节阀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上还设有避雷针,所述避雷针的一端接地线。
CN202022822807.7U 2020-11-30 2020-11-30 火炬燃烧控制装置 Active CN213810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2807.7U CN213810611U (zh) 2020-11-30 2020-11-30 火炬燃烧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2807.7U CN213810611U (zh) 2020-11-30 2020-11-30 火炬燃烧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0611U true CN213810611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2807.7U Active CN213810611U (zh) 2020-11-30 2020-11-30 火炬燃烧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06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3901A (zh) * 2022-12-29 2023-03-21 滨州市北海信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焙烧炉燃烧站烧嘴电动阀门的自动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3901A (zh) * 2022-12-29 2023-03-21 滨州市北海信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焙烧炉燃烧站烧嘴电动阀门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15823901B (zh) * 2022-12-29 2023-08-29 滨州市北海信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焙烧炉燃烧站烧嘴电动阀门的自动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32111A (en) Apparatus for incinerating combustible wastes
CN104534508B (zh) 一种沼气安全燃烧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421959A (zh) 一种燃气的燃烧系统及其点火方法
CN213810611U (zh) 火炬燃烧控制装置
CN106196101A (zh) 一种新型内燃式沼气燃烧装置
Bader et al. Selecting the proper flare systems
US20120282555A1 (en) Hot surface ignition assembly for use in pilots for flaring, incineration, and process burners
CN202131322U (zh) 新型高炉煤气放散及自动点火系统
CN201672513U (zh) 一种防爆型燃气燃烧器
US20210317987A1 (en) Air assisted enclosed combustion device
CN203533611U (zh) 一种燃气的燃烧系统
CN209470227U (zh) 一种焦炉放散长明点火装置
CN211475973U (zh) 改进稳定性的石化企业一体化点火安全放空火炬
CN1400422A (zh) 一种控制火炬长明灯的方法
CN206037069U (zh) 一种新型内燃式沼气燃烧装置
CN214791217U (zh) 一种锅炉节能减排系统
CN205316319U (zh) 一种生物质燃气燃烧器
CN202769680U (zh) 一种焦炉荒煤气点火放散控制装置
CN212108498U (zh) 一种远程点火装置
CN212817775U (zh) 一种用于电石炉生产车间的自动抑爆装置
CN208998117U (zh) 一种硫化氢点火装置
CN207849421U (zh) 一种爆燃点火器
CN108006668B (zh) 自点火长明灯
CN104406170A (zh) 地面火炬长明灯装置
CN210624570U (zh) 一种多功能火炬点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