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03494U - 口模转移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口模转移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03494U
CN213803494U CN202022976918.3U CN202022976918U CN213803494U CN 213803494 U CN213803494 U CN 213803494U CN 202022976918 U CN202022976918 U CN 202022976918U CN 213803494 U CN213803494 U CN 213803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driving
sliding block
plat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69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守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ang'an Huicheng Keyi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ang'an Huicheng Key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ang'an Huicheng Key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ang'an Huicheng Keyi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69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03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03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03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瓶状玻璃制品制造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口模转移机构,包括:升降旋转部件、驱动升降旋转部件绕竖轴转动的旋转驱动部件和驱动升降旋转部件升降的升降驱动部件;升降旋转部件包括:旋转体和多组抱夹组件;多组抱夹组件沿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均匀分布;每组抱夹组件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设置在两个夹臂之间的口模和驱动两个夹臂开闭的驱动件;口模的两个半模分别固定于两个夹臂。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一组抱夹组件位于初模工位时,同时有另一组抱夹组件位于成模工位,因此无需等待成模工位的口模使用完毕时再将口模转移至初模工位,从而在相同的节拍下,延长了冷却时间。

Description

口模转移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瓶状玻璃制品制造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模转移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玻璃瓶状制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熔制好的玻璃料通过口模和初模使玻璃瓶状制品初步成型,然后通过翻转机构将玻璃瓶状制品和口模转移至成模最终成型。现有技术中的翻转机构,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3668205U,名称为一种用于全自动玻璃制瓶机的翻转机构;翻转周期较短,导致大口径(口径大于50毫米)玻璃瓶状制品冷却时间短,导致从初模出来的玻璃瓶状制品极易变形,影响产品质量,为此,需要研发一种转移机构,在同等生产节拍下,延长冷却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模转移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口模转移机构,包括:升降旋转部件、驱动升降旋转部件绕竖轴转动的旋转驱动部件和驱动升降旋转部件升降的升降驱动部件;升降旋转部件包括:旋转体和多组抱夹组件;多组抱夹组件沿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均匀分布;每组抱夹组件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设置在两个夹臂之间的口模和驱动两个夹臂开闭的驱动件;口模的两个半模分别固定于两个夹臂,口模的上端面一体成型有环状凸棱或开设有环状凹槽。
作为所述口模转移机构地进一步可选方案,每个所述抱夹组件和旋转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导向轴、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均固定于旋转体;第二支座位于第一支座和第三支座之间,且第二支座、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套在导向轴外;导向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座和第三支座;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之间;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支座和第一滑块之间;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支座和第一滑块之间;第三弹性件位于第二支座和第二滑块之间;第四弹性件位于第三支座和第二滑块之间;两个夹臂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连接。
作为所述口模转移机构地进一步可选方案,每个所述抱夹组件和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两组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连接;每组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包括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导向杆、第三滑块、第五弹性件和第六弹性件;导向杆与导向轴垂直,且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第三滑块套在导向杆外,且第三滑块位于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之间;第五弹性件位于第四支座和第三滑块之间;第六弹性件位于第五支座和第三滑块之间;两个夹臂分别与两个第三滑块固定连接。
作为所述口模转移机构地进一步可选方案,每个所述抱夹组件与旋转体之间均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沿对应的导向轴的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孔,旋转体对应第一长条孔开设有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的开设方向与第一长条孔的开设方向垂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均固定于调节板。
作为所述口模转移机构地进一步可选方案,每个所述抱夹组件与旋转体之间均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沿对应的导向杆的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孔,旋转体对应第一长条孔开设有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的开设方向与第一长条孔的开设方向垂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均固定于调节板。
作为所述口模转移机构地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升降驱动部件包括顶板、底板、升降架、丝杆、电机和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多个立柱;多个立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顶板和底板;电机固定于顶板;升降架包括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驱动板、位于顶板上方的连接板和设置在驱动板和连接板之间的多根滑动杆;每个滑动杆的两端均分别固定于驱动板和连接板,每个滑动杆均与顶板滑动配合;驱动板具有与丝杆螺纹配合的螺纹部;丝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旋转驱动部件固定于连接板。
作为所述口模转移机构地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包括:旋转驱动件和减速机;旋转驱动件和减速机均固定于连接板;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旋转体固定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与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转体上设置多组均布的抱夹组件,通过旋转驱动部件和升降驱动部件配合,驱动旋转体及抱夹组件升降和旋转,完成口模的转移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一组抱夹组件位于初模工位时,同时有另一组抱夹组件位于成模工位,因此无需等待成模工位的口模使用完毕时再将口模转移至初模工位,从而在相同的节拍下,延长了冷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口模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口模转移机构中升降旋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口模转移机构中升降旋转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口模转移机构中旋转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口模转移机构中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省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图6是图1所示的口模转移机构中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升降旋转部件;11-旋转体;111-第二长条孔;12-抱夹组件;121-夹臂;122-口模;123-夹臂驱动件;2-旋转驱动部件;21-旋转驱动件;22-减速机;23-主动带轮;24-从动带轮;25-同步带;3-升降驱动部件;31-顶板;32-底板;33-升降架;331-驱动板;332-连接板;333-滑动杆;34-丝杆;35-电机;36-立柱;4-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41-第一支座;42-第二支座;43-第三支座;44-导向轴;45-第一滑块;46-第二滑块;47-第一弹性件;48-第二弹性件;49-第三弹性件;50-第四弹性件;5-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51-第四支座;52-第五支座;53-导向杆;54-第三滑块;55-第五弹性件;56-第六弹性件;6-调节板;61-第一长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现有技术中的翻转机构,均采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3668205U,名称为一种用于全自动玻璃制瓶机的翻转机构的结构,具体工作原理为,口模与初模合模,玻璃原料落入初模中成型,然后初模抱夹打开初模,翻转机构将口模转移至成模工位,带初次成型后的玻璃制品在成模工位成型后,翻转机构再将口模转移至初模工位。本实用新型的口模转移机构通过在旋转体上均布多组抱夹组件,确保始终有两组抱夹组件分别对应初模工位和成模工位,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可以减少一次转移动作,因此,相同节拍下,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时间比现有技术的冷却时间更长。
如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的口模转移机构,包括:升降旋转部件1、驱动升降旋转部件1绕竖轴转动的旋转驱动部件2和驱动升降旋转部件1升降的升降驱动部件3;升降旋转部件1包括:旋转体11和多组抱夹组件12;多组抱夹组件12沿旋转体11的旋转方向均匀分布;每组抱夹组件12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121、设置在两个夹臂121之间的口模122和驱动两个夹臂121开闭的夹臂驱动件123;口模122的两个半模分别固定于两个夹臂121,口模122的上端面一体成型有环状凸棱或开设有环状凹槽,通过设置环状凸棱和环状凹槽,使初型机的压机定位口模122,并避免口模122胀开。
旋转驱动部件2可采用电机或齿轮齿条机构等现有技术实现;升降驱动部件3可采用电缸、带导杆气缸或电机丝杠导轨结构等现有技术实现;可将旋转驱动部件2安装在升降驱动部件3的输出端,例如将电机固定在电缸的滑块上,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板11固定连接;也可将升降驱动部件3安装到旋转驱动部件2的输出端;例如将带导杆气缸固定在电机的输出端,带导杆气缸的活塞杆与旋转板1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部件3包括顶板31、底板32、升降架33、丝杆34、电机35和设置在顶板31和底板32之间的多个立柱36;多个立柱3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顶板31和底板32;电机35固定于顶板31;升降架33包括位于顶板31和底板32之间的驱动板、位于顶板31上方的连接板和设置在驱动板和连接板之间的多根滑动杆333;每个滑动杆333的两端均分别固定于驱动板331和连接板332,每个滑动杆333均与顶板31滑动配合;驱动板331具有与丝杆34螺纹配合的螺纹部;丝杆34的一端与电机35的输出端连接;旋转驱动部件2固定于连接板332。螺纹部可以是与丝杆34适配的丝杆螺母,也可以是开在驱动板331的螺纹孔。电机35带动丝杆34旋转,从而带动升降架33上下运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驱动部件2包括:旋转驱动件21和减速机22;旋转驱动件21和减速机22均固定于连接板;减速机22的输出端与旋转体11固定连接,减速机22的输入端与旋转驱动件21的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件21采用伺服电机实现。可将旋转驱动件21的输出端直接与减速机22的输入端连接,也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等现有技术中的传动机构将旋转驱动件21的输出端与减速机22的输入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旋转驱动件21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带轮23,减速机22的输入端固定有从动带轮24,通过同步带25连接主动带轮23和从动带轮24。
夹臂驱动件123可采用齿轮齿条机构、连杆机构等现有技术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夹臂驱动件123采用夹爪气缸实现,夹爪气缸的两个夹爪分别固定于两个夹臂121,可将夹爪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旋转体11,也可采用如下方式:
如图2和3所示,每个抱夹组件12和旋转体1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4;如图3和5所示,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4包括第一支座41、第二支座42、第三支座43、导向轴44、第一滑块45、第二滑块46、第一弹性件47、第二弹性件48、第三弹性件49和第四弹性件50;第一支座41、第二支座42和第三支座43均固定于旋转体11;第二支座42位于第一支座41和第三支座43之间,且第二支座42、第一滑块45和第二滑块46均套在导向轴44外;导向轴4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座41和第三支座43;第一滑块45位于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之间;第二滑块46位于第二支座42和第三支座43之间;第一弹性件47位于第一支座41和第一滑块45之间;第二弹性件48位于第二支座42和第一滑块45之间;第三弹性件49位于第二支座42和第二滑块46之间;第四弹性件50位于第三支座43和第二滑块46之间;两个夹臂121分别与第一滑块45和第二滑块46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48和第三弹性件49,在夹臂驱动件123闭合两个夹臂121后,在沿导向轴44的方向上具有浮动距离,确保口模与初模或者口模与成模对准。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47和第四弹性件50,在夹臂驱动件123打开两个夹臂121时,可以缓冲打开速度。第一弹性件47、第二弹性件48、第三弹性件49和第四弹性件50可采用弹簧、橡胶等现有技术中心,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7、第二弹性件48、第三弹性件49和第四弹性件50均套在导向轴44外。也可通过在第一支座41、第二支座42、第三支座43上开设安装孔等方式安装第一弹性件47、第二弹性件48、第三弹性件49和第四弹性件50。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抱夹组件12和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4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5;两组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5分别与第一滑块45和第二滑块46连接;如图3和6所示,每组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5包括第四支座51、第五支座52、导向杆53、第三滑块54、第五弹性件55和第六弹性件56;导向杆53与导向轴44垂直,且导向杆5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四支座51和第五支座52;第三滑块54套在导向杆53外,且第三滑块54位于第四支座51和第五支座52之间;第五弹性件55位于第四支座51和第三滑块54之间;第六弹性件56位于第五支座52和第三滑块54之间;两个夹臂121分别与两个第三滑块5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五弹性件55和第六弹性件56,使抱夹组件12在导向杆53的方向上具有浮动距离,即抱夹组件12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均具有浮动距离,进而确保口模与成模对准、口模与初模对准。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抱夹组件12与旋转体11之间均设置有调节板6;调节板6沿对应的导向轴44的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孔61,旋转体11对应第一长条孔61开设有第二长条孔111,第二长条孔111的开设方向与第一长条孔61的开设方向垂直;第一支座41、第二支座42和第三支座43均固定于调节板6;或者,
所述抱夹组件12与旋转体11之间均设置有调节板6;调节板6沿对应的导向杆的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孔61,旋转体11对应第一长条孔61开设有第二长条孔111,第二长条孔111的开设方向与第一长条孔61的开设方向垂直;第一支座41、第二支座42和第三支座43均固定于调节板6。
通过旋转体11和调节板6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分别开设第一长条孔61和第二长条孔111,从而在将本实施例的口模转移机构安装在初模和成模之间时,可调节各抱夹组件12的相对位置,确保相对位置准确。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口模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旋转部件、驱动升降旋转部件绕竖轴转动的旋转驱动部件和驱动升降旋转部件升降的升降驱动部件;升降旋转部件包括:旋转体和多组抱夹组件;多组抱夹组件沿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均匀分布;每组抱夹组件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设置在两个夹臂之间的口模和驱动两个夹臂开闭的夹臂驱动件;口模的两个半模分别固定于两个夹臂;口模的上端面一体成型有环状凸棱或开设有环状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模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抱夹组件和旋转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导向轴、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均固定于旋转体;第二支座位于第一支座和第三支座之间,且第二支座、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套在导向轴外;导向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座和第三支座;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之间;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支座和第一滑块之间;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支座和第一滑块之间;第三弹性件位于第二支座和第二滑块之间;第四弹性件位于第三支座和第二滑块之间;两个夹臂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模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抱夹组件和第一水平滑动导向结构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两组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连接;每组第二水平滑动导向结构包括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导向杆、第三滑块、第五弹性件和第六弹性件;导向杆与导向轴垂直,且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第三滑块套在导向杆外,且第三滑块位于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之间;第五弹性件位于第四支座和第三滑块之间;第六弹性件位于第五支座和第三滑块之间;两个夹臂分别与两个第三滑块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模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抱夹组件与旋转体之间均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沿对应的导向轴的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孔,旋转体对应第一长条孔开设有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的开设方向与第一长条孔的开设方向垂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均固定于调节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模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抱夹组件与旋转体之间均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沿对应的导向杆的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孔,旋转体对应第一长条孔开设有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的开设方向与第一长条孔的开设方向垂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均固定于调节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模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部件包括顶板、底板、升降架、丝杆、电机和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多个立柱;多个立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顶板和底板;电机固定于顶板;升降架包括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驱动板、位于顶板上方的连接板和设置在驱动板和连接板之间的多根滑动杆;每个滑动杆的两端均分别固定于驱动板和连接板,每个滑动杆均与顶板滑动配合;驱动板具有与丝杆螺纹配合的螺纹部;丝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旋转驱动部件固定于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模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包括:旋转驱动件和减速机;旋转驱动件和减速机均固定于连接板;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旋转体固定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与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
CN202022976918.3U 2020-12-08 2020-12-08 口模转移机构 Active CN213803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6918.3U CN213803494U (zh) 2020-12-08 2020-12-08 口模转移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6918.3U CN213803494U (zh) 2020-12-08 2020-12-08 口模转移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03494U true CN213803494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5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6918.3U Active CN213803494U (zh) 2020-12-08 2020-12-08 口模转移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03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8602B2 (en) Blow mold unit and blow mol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353825A (en) Apparatus for molding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CN102179921B (zh) 一步法注拉吹塑料中空成型机
CN101758615B (zh) 双工位往复旋转式注拉吹中空成型机
GB1602221A (en) Bottle production
CN1007797B (zh) 注射拉伸吹塑成型机
CN108558185A (zh) 一种玻璃制品的模具开合机械手及其开合模方法
CN107415041B (zh) 一种夹臂式多工位高压注浆机
CN213803494U (zh) 口模转移机构
CN217293468U (zh) 直线式注吹一体的塑料瓶成型设备
CN114619650A (zh) 直线式注吹一体的塑料瓶成型设备
CN112679074B (zh) 口模转移机构
CN212288672U (zh) 一种手榴弹瓶注塑用吹气装置
CN1039293C (zh) 二工位吹塑成型装置
CN209853981U (zh) 一种西林瓶双向电机控制成型台
CN214646069U (zh) 一种镜片热成型机用石墨模具夹持装置
CN208500738U (zh) 一种玻璃制品的模具开合机械手
CN213835033U (zh) 瓶状凸底玻璃制品生产装置
CN114770840A (zh) 一种眼镜胶板制备用模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19726915U (zh) 一种中框制备模具
CN2115197U (zh) 二工位吹塑成型装置
CN212168792U (zh) 一种用于模具的连杆式取件装置
CN220005893U (zh) 一种管道弯头组合模具
CN216544204U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拼接型模具
CN213675199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