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9481U - 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99481U
CN213799481U CN202022287010.1U CN202022287010U CN213799481U CN 213799481 U CN213799481 U CN 213799481U CN 202022287010 U CN202022287010 U CN 202022287010U CN 213799481 U CN213799481 U CN 213799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agnetic
magnetic attraction
piece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870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世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870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99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99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99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多个夹持件及磁吸组件,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座,多个夹持件围合形成夹持空间;磁吸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安装于夹持件上,第二磁吸件安装于固定座上并与第一磁吸件对应设置;其中,夹持件相对于固定座转动而具有夹持状态和张开状态,在夹持状态下,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多个夹持件抵持电子设备,并将电子设备限位在夹持空间内;在张开状态下,多个夹持件释放电子设备,以使得电子设备能从夹持空间取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夹持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以简化夹持装置的结构,提高夹持装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夹持装置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物件,在居室、办公场所和汽车内广泛使用,起到夹持与放置电子设备的作用。现有夹持装置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且稳定性欠佳,例如:现有的一种引磁片的夹持装置,需要在手机的后盖上贴上一个引磁片,其与固定座上的磁片相吸,尤其是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手机后盖上的引磁片会对无线充电线圈产生磁场干扰,充电效率较低;还有一种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是否放置手机,通过单片机或微控制器等根据所检测到的手机旋转状态而控制电动驱动装置实现自动夹紧,这种设计虽然操作方便,但是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耗电、易出故障、使用稳定性欠佳等问题;还有一种是重力夹持式,直接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自身重力来联动两侧的夹臂旋转,以实现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夹持,这种方式解决了耗电的问题,但是存在联动稳定性欠佳、内部结构复杂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夹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夹持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以简化夹持装置的结构,提高夹持装置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电子设备,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多个夹持件及磁吸组件,所述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多个所述夹持件围合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夹持件上,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而具有夹持状态和张开状态,在所述夹持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多个所述夹持件抵持所述电子设备,并将所述电子设备限位在所述夹持空间内;在所述张开状态下,多个所述夹持件释放所述电子设备,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从所述夹持空间取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中的一个为磁铁结构,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中的另一个为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能被所述磁铁结构吸引。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为磁铁结构,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对设置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能在磁吸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
可选地,所述磁吸组件还包括第三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磁吸件也为磁铁结构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磁吸件可与所述第一磁吸件产生磁力,使得所述夹持件保持在张开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夹持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对应设置,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避让槽,所述夹持件可转动至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第一磁吸件可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使得所述夹持件保持在所述夹持状态。
可选地,所述夹持件上构造形成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用于夹持所述电子设备,所述夹持槽的开口呈扩口状设置,所述夹持槽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轮廓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夹持件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夹持槽的开口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在所述张开状态下,所述凸起高出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架和多个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对应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相对两侧,所述夹持件上构造形成有安装槽,一所述固定块对应安装于一所述夹持件的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卡爪,所述卡爪具有卡槽,所述卡爪通过所述卡槽可与外部装置卡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万向球组件,所述万向球组件包括万向球座和万向球,所述万向球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万向球设于所述万向球座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万向球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万向球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座、多个夹持件及磁吸组件,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座,多个夹持件围合形成夹持空间,磁吸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安装于夹持件上,第二磁吸件安装于固定座上并与第一磁吸件对应设置,夹持件相对于固定座转动而具有夹持状态和张开状态,在夹持状态下,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多个夹持件抵持电子设备,并将电子设备限位在夹持空间内,夹持装置的结构简单,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的磁吸力大小可以根据二者之间的距离来进行调节,以使得电子设备能牢固稳定的夹持在夹持装置上;在张开状态下,多个夹持件释放电子设备,以使得电子设备能从夹持空间取出,方便对电子设备进行取放。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夹持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以简化夹持装置的结构,提高夹持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夹持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I-I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的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夹持装置 310 第一磁吸件
20 电子设备 320 第二磁吸件
100 固定座 330 第三磁吸件
110 固定架 400 转动轴
120 固定块 500 支撑架
130 固定框 510 底座
200 夹持件 520 卡爪
210 夹持槽 521 卡槽
220 凸起 530 万向球组件
230 第一容置槽 531 万向球座
300 磁吸组件 532 万向球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电子设备,该夹持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夹持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以简化夹持装置的结构,提高夹持装置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10的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10包括固定座100、多个夹持件200及磁吸组件300(如图5所示),夹持件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座100,多个夹持件200围合形成夹持空间;磁吸组件30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磁吸件310安装于夹持件200上,第二磁吸件320安装于固定座100上并与第一磁吸件310对应设置;其中,夹持件200相对于固定座100转动而具有夹持状态和张开状态,在夹持状态下,第一磁吸件310与第二磁吸件320相互吸引,多个夹持件200抵持电子设备20,并将电子设备20限位在夹持空间内;在张开状态下,多个夹持件200释放电子设备20,以使得电子设备20能从夹持空间取出。
具体说来,夹持件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座100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但不局限于:夹持件200上设有第一通孔,固定座100上设有与第一通孔适配的第二通孔,夹持件200与固定座100采用转动轴400依次穿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而连接在一起,夹持件200可绕转动轴400转动,从而使得夹持件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座100上;或者夹持件200上设有转动臂,转动臂上构造形成有转轴,固定座100上构造形成有供转轴对应插置连接的轴孔,夹持件200通过转动臂可以绕固定座100转动,从而使得夹持件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座100上。
进一步地,多个夹持件200可以呈相对设置的安装于固定座100上,以使得多个夹持件200围合形成夹持空间;多个夹持件200也可以呈环绕状设置的安装于固定座100上,以使得多个夹持件200围合形成夹持空间,具体可以依照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件200相对设置的安装于固定座100上,夹持件200通过转动可以在夹持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在夹持状态下,磁吸组件300的第一磁吸件310与第二磁吸件320相互吸引,使得两个夹持件200可抵持电子设备20的相对两端,并将电子设备20限位在两个夹持件200形成的夹持空间内,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20的夹持。当需要取下电子设备20时,可以对夹持件200施加外力,使得夹持件200转动而切换至张开状态,在张开状态下,多个夹持件200可以释放电子设备20,以使得电子设备20能从夹持空间取出,进而完成对电子设备20的取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座100、多个夹持件200及磁吸组件300,夹持件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座100,多个夹持件200围合形成夹持空间,磁吸组件30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第一磁吸件310安装于夹持件200上,第二磁吸件320安装于固定座100上并与第一磁吸件310对应设置,夹持件200相对于固定座100转动而具有夹持状态和张开状态,在夹持状态下,第一磁吸件310与第二磁吸件320相互吸引,多个夹持件200抵持电子设备20,并将电子设备20限位在夹持空间内,夹持装置10的结构简单,第一磁吸件310与第二磁吸件320相互吸引的磁吸力大小可以根据二者之间的距离来进行调节,以使得电子设备20能牢固稳定的夹持在夹持装置10上;在张开状态下,多个夹持件200释放电子设备20,以使得电子设备20能从夹持空间取出,方便对电子设备20进行取放。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10,能够解决现有夹持装置10结构复杂的问题,以简化夹持装置10的结构,提高夹持装置10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中的一个为磁铁结构,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中的另一个为金属件,金属件能被磁铁结构吸引。
具体说来,磁铁结构可以为钕铁硼磁铁,也可以为铁铬钴磁铁,具体在此不做限定。金属件可以为铁块,或者铁片等金属结构,仅需能被磁铁结构吸引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还可以均为磁铁结构,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相对设置的磁极相反,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能在磁吸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如此设置,当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相互吸引时,多个夹持件200可以处于夹持状态,多个夹持件200可以抵持电子设备20,并将电子设备20限位在多个夹持件200形成的夹持空间内,进而实现了对电子设备20的夹持。通过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相互吸引的方式,使得夹持件200能稳定的对电子设备20进行夹持,且通过调整第一磁吸件310与第二磁吸件320之间的距离以及二者的接触面积的大小,还可以调节磁吸力的大小,通过调节磁吸力的大小可以调节夹持件200夹持电子设备20的松紧度,以便于对电子设备20进行夹持与取放,提高了夹持装置10的适用性。同时,磁吸力还具有明显的力反馈,可以给用户以直接的感受,提升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8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磁吸组件300还包括第三磁吸件330,第三磁吸件330安装于固定座100上并与第二磁吸件320间隔设置,第三磁吸件330也为磁铁结构并与第一磁吸件310对应设置,第三磁吸件330可与第一磁吸件310产生磁力,使得夹持件200保持在张开状态。
具体说来,当第一磁吸件310和第二磁吸件320均为磁铁结构且相对设置的磁极相反时,第三磁吸件330也为磁铁结构,磁铁结构可以为钕铁硼磁铁,也可以为铁铬钴磁铁,具体在此不做限定。第三磁吸件330可与第一磁吸件310相对设置的磁极相同,根据同极相斥的原理,第三磁吸件330与第一磁吸件310在磁斥力的作用下使得夹持件200保持在张开状态,张开状态下能便于对电子设备20进行取放。第二磁吸件320与第三磁吸件330间隔设置并形成有夹角,使得第二磁吸件320和第一磁吸件310的磁吸角度,与第三磁吸件330和第一磁吸件310的磁吸角度不同,通过转动夹持件200,可以使得夹持件200从张开状态切换至夹持装置10,此时第一磁吸件310与第二磁吸件320相互吸引,以便于对电子设备20进行夹持。通过设置第三磁吸件330,使得夹持件200在张开状态下具有相斥的力,夹持件200在相斥的力的作用下能稳定地处于张开状态,这样便于对电子设备20进行取放,进而提高了夹持装置10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磁吸件330也可以与第一磁吸件310相对设置的磁极相反,同时,第三磁吸件330与第二磁吸件320间隔设置并且错位安装于固定座100上,根据异极相吸的原理,第三磁吸件330可与第一磁吸件310在磁吸力的作用下使得夹持件200保持在夹持状态,此时,第三磁吸件330与第一磁吸件310的磁吸力,与第二磁吸件320和第一磁吸件310的磁吸力的大小不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进而提高了夹持装置10的适用性。
请参阅图6、图7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310安装于夹持件200的下表面,第二磁吸件320安装于固定座100上并与第一磁吸件310对应设置,固定座100上设有避让槽,夹持件200可转动至避让槽内,第一磁吸件310可与第二磁吸件320相互吸引,使得夹持件200保持在夹持状态。
具体说来,夹持件200的下表面可以构造形成有第一容置槽230,第一磁吸件310安装于第一容置槽230内,固定座100上可构造形成有与第一容置槽230对应的第二容置槽,第二磁吸件320安装于第二容置槽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吸件310也可以粘黏于夹持件200的下表面,第一磁吸件310还可以安装于夹持件200的侧边,具体可以依照需求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定。第一容置槽230的大小与形状与第一磁吸件310适配,第二容置槽的大小与形状也与第二磁吸件320适配,通过将第一容置槽230构造于夹持件200的下表面,且第二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230对应设置,使得第一磁吸件310能与第二磁吸件320相互接触吸附,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一磁吸件310与第二磁吸件320之间磁吸力的大小,当二者直接接触吸附时,磁吸力的作用力最大,能确保夹持装置10牢固的夹持电子设备20,进而提高了夹持装置1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3、图5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夹持件200上构造形成有夹持槽210,夹持槽210用于夹持电子设备20,夹持槽210的开口呈扩口状设置,夹持槽210与电子设备20的外部轮廓相适配。
具体说来,多个夹持件200具有多个夹持槽210,本实施例中的夹持件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槽210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空间,夹持槽210的开口呈扩口状有利于电子设备20的取放。当电子设备20的表面为弧形时,夹持槽210的表面也可以呈弧形过渡设置,且弧度与电子设备20的弧形适配,这样使得夹持槽210的槽壁能与电子设备20的外部轮廓贴合,避免夹持槽210划伤电子设备20,提高了夹持装置1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夹持件200上设有凸起220,凸起220位于夹持槽210的开口靠近固定座100的一侧,在张开状态下,凸起220高出固定座100的上表面。在安装电子设备时,夹持件200处于张开状态,凸起220高出固定座100的上表面,将电子设备20安装于凸起220上,然后对电子设备20施加外力,使得夹持件200转动,夹持件200可转动至避让槽内,直至凸起220与固定座100的上表面平齐或者低于固定座100的上表面,此时,夹持件200处于夹持状态,当夹持件200处于夹持状态时,电子设备20能与固定座100的上表面贴合,使得电子设备20能平稳的夹持于夹持装置10内;当需要将电子设置从夹持装置10取出时,夹持件200通过转动从夹持状态切换至张开状态,在张开状态下,凸起220高出固定座100的上表面,使得电子设备20能与固定座100的表面分离,以便于将电子设备20取出,进而提高了夹持装置10的适用性。
请参阅图4、图5,在一实施例中,固定座100包括固定架110和多个固定块120,多个固定块120对应安装于固定架110的相对两侧,夹持件200上构造形成有安装槽,一固定块120对应安装于一夹持件200的安装槽内,夹持件200与固定块120转动连接。
具体说来,夹持件200可以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相对两侧的侧板,两个侧板与底板围合形成安装槽。固定座100还可以包括固定框130,固定架110可以安装于固定框130内,固定架110可以与多个固定块120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具体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120的数量为两个,通过将两个固定块120对应安装于两个安装槽内,在夹持件200上设置第一通孔,并在固定块120上设置第二通孔,夹持件200与固定块120采用转动轴400依次穿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而连接在一起,夹持件200可绕转动轴400转动,从而使得夹持件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块120上,这样可以简化夹持件200的安装方式,提高安装效率,进而简化了夹持装置10的结构。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10还包括支撑架500,支撑架500与固定座100连接,支撑架500包括底座510及与底座510连接的卡爪520,卡爪520具有卡槽521,卡爪520通过卡槽521可与外部装置卡接。
具体说来,卡槽521的结构可以根据外部装置的结构进行设计,例如但不局限于:当夹持装置10安装于汽车驾驶台上的出风口处时,卡槽521的结构可与出风口处的出风框的结构适配,使得卡爪520能卡接于出风框上;或者,当夹持装置10安装于自行车或者电动车的车把上时,卡槽521的结构与车把的结构适配,使得卡爪520能卡接于自行车后者电动车上。如此设置,使得夹持装置10能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使用,进而提高了夹持装置10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支撑架500还包括万向球组件530,万向球组件530包括万向球座531和万向球532,万向球座531的一端与固定座100连接,万向球532设于万向球座531的另一端并与底座510固定连接,万向球532可转动的安装于万向球座531上。如此设置,当卡爪520与外部装置卡接时,通过万向球532能改变电子设备20的倾斜角度,以便于用户以更合适的角度进行观看电子设备20和操作电子设备20,提高了夹持装置10的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固定座;
多个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多个所述夹持件围合形成夹持空间;以及
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夹持件上,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而具有夹持状态和张开状态,在所述夹持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多个所述夹持件抵持所述电子设备,并将所述电子设备限位在所述夹持空间内;在所述张开状态下,多个所述夹持件释放所述电子设备,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从所述夹持空间取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中的一个为磁铁结构,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中的另一个为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能被所述磁铁结构吸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为磁铁结构,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对设置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能在磁吸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还包括第三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磁吸件也为磁铁结构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磁吸件可与所述第一磁吸件产生磁力,使得所述夹持件保持在张开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夹持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对应设置,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避让槽,所述夹持件可转动至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第一磁吸件可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使得所述夹持件保持在所述夹持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上构造形成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用于夹持所述电子设备,所述夹持槽的开口呈扩口状设置,所述夹持槽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轮廓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夹持槽的开口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在所述张开状态下,所述凸起高出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架和多个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对应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相对两侧,所述夹持件上构造形成有安装槽,一所述固定块对应安装于一所述夹持件的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卡爪,所述卡爪具有卡槽,所述卡爪通过所述卡槽可与外部装置卡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万向球组件,所述万向球组件包括万向球座和万向球,所述万向球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万向球设于所述万向球座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万向球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万向球座上。
CN202022287010.1U 2020-10-14 2020-10-14 夹持装置 Active CN213799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7010.1U CN213799481U (zh) 2020-10-14 2020-10-14 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7010.1U CN213799481U (zh) 2020-10-14 2020-10-14 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99481U true CN213799481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5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87010.1U Active CN213799481U (zh) 2020-10-14 2020-10-14 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994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64788B2 (ja) 磁性支持部材が設けられた固定装置を有する携帯用電子機器支持用装置
CN213799481U (zh) 夹持装置
CN213522000U (zh) 磁吸及夹持支架组件
CN211032396U (zh) 一种手电支架
EP1950094A2 (en) A system for mounting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6786855B (zh) 充电背贴、充电座及充电支架
CN214337586U (zh) 充电器支架
CN216761643U (zh) 一种嵌入式磁吸扣合车载支架
CN215300687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18335383U (zh) 充电装置
CN219536132U (zh) 一种磁吸手机支架
CN218858249U (zh) 一种桌板、座椅及车辆
CN218510524U (zh) 一种磁吸支架
CN217769569U (zh) 汽车电源托架及汽车
CN219137856U (zh) 一种磁吸安装座及花洒装置
CN215981793U (zh) 支架
CN212185975U (zh) 智能镜子
CN218830023U (zh) 一种磁吸仪表台手机支架
CN220823226U (zh) 一种能收纳话筒的音箱
KR20190021546A (ko) 무선충전식 이동단말기용 자석 거치대
CN216819432U (zh) 车载墙插两用磁吸无线充
CN219124235U (zh) 多功能手机配件
CN220037923U (zh) 一种磁吸支架
CN214205103U (zh) 电子设备支架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19739977U (zh) 磁吸式无线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5

Address after: 518000 2nd floor, building B, Beisi intelligent park, 2008 Xuegang Road,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eis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5th floor, building B, Beisi intelligent park, 2008 Xuegang Road,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