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0241U - 滤芯及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滤芯及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90241U
CN213790241U CN202022161973.7U CN202022161973U CN213790241U CN 213790241 U CN213790241 U CN 213790241U CN 202022161973 U CN202022161973 U CN 202022161973U CN 213790241 U CN213790241 U CN 213790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valve
water flow
channel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19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标
李见
柏长升
陈毅
王佳贝
付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21619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90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90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90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芯及净水设备,该滤芯包括过滤组件及阀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壳体和过滤件,所述安装壳体设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通道,所述过滤件装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过滤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过滤件内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所述阀门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其中,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推进以打开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且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退出以关闭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该滤芯及净水设备在使用时能够提升防止滤芯内部残留的水洒出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滤芯及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芯及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净水机逐渐成为了居家必备的生活电器。一般净水机都具备过滤件,因滤材寿命的限制,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拆下换上新的滤芯。一般净水机在更换滤芯时,因旧的滤芯内部残留有水,操作过程难免洒出,弄湿用户、地面或者设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影响用户使用;因此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止水结构,正常使用时则通过止水结构移动打开滤芯内部的流道,以正常净化水,需要更换滤芯时则通过止水结构回位并关闭滤芯内部的通道,以避免漏水。
然而,传统的止水结构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止水结构失效的问题,止水可靠性较低,进而使得滤芯在更换时会出现漏水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止水结构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止水结构失效,止水可靠性较低,进而使得滤芯在更换时会出现漏水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滤芯及净水设备,该滤芯及净水设备在使用时能够提升防止滤芯内部残留的水洒出的可靠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滤芯,包括过滤组件及阀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壳体和过滤件,所述安装壳体设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通道,所述过滤件装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过滤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过滤件内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所述阀门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
其中,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推进以打开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且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退出以关闭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流通道。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件,所述阀门设有第二安装通道,所述安装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且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件连接,所述阀门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内壁形成第三水流通道,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之间形成第四水流通道;
其中,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靠近所述过滤件的方向旋转推进,以使所述第三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导通,及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与所述第四水流通道导通,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远离所述过滤件的方向旋转退出,以使所述阀门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密封配合及所述阀门与所述安装件密封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体和推动体,所述旋转体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推动体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形成第一连接通道,所述推动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阀门连接,所述安装壳体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三水流通道连通,所述推动体设有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四水流通道连通,所述旋转体通过相对所述安装壳体旋转推进或旋转退出以驱动所述推动体对应带动所述阀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推进或旋转退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安装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结构螺旋配合的第二螺纹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水流通道设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四水流通道设有第二密封部;
当所述阀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靠近所述过滤件的方向旋转推进时,所述第一密封部打开第三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密封部打开所述第四水流通道;
当所述阀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远离所述过滤件的方向旋转退出时,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所述第二密封部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的外壁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一密封圈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的外壁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圈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的外壁设有第三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三螺纹结构螺旋配合的第四螺纹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所述阀门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限位配合的第二台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包括滤芯本体及安装座,所述滤芯本体设有所述第二水流通道,所述安装座固设于所述滤芯本体,所述安装座形成有第二安装槽及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的通孔,所述阀门与所述安装座可旋转连接,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所述第二安装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五螺纹结构,所述阀门设有与所述第五螺纹结构螺旋配合的第六螺纹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阀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净水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滤芯。
上述滤芯及净水设备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驱动所述阀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推进,此时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被打开,待净化的水可以进入第一水流通道内并通过过滤件过滤后沿第二水流通道排出,或者待净化的水可以进入第二水流通道内并通过过滤件过滤后沿第一水流通道排出,如此实现净化功能;当需要更换滤芯时,且驱动阀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退出以关闭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流通道,如此位于容纳腔内的水无法排出,进而能够避免滤芯内部残留的水洒出;进一步地,所述阀门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推进或退出时,都是通过自身旋转的方式进行的,省去了自动回位机构,进而可以避免因为自动回位机构失效导致阀门失效无法关闭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流通道,如此可以提升防止滤芯内部残留的水洒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书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滤芯;100、过滤组件;110、安装壳体;112、容纳腔;114、第一安装通道;1142、第一台阶部;116、第一螺纹结构;120、过滤件;122、第一水流通道;124、第二水流通道;126、滤芯本体;128、安装座;1282、第二安装槽;1284、通孔;1286、第五螺纹结构;210、阀门;212、第二安装通道;2122、第四螺纹结构;214、第三水流通道;2142、第一密封部;21422、第一密封槽;21424、第一密封圈;216、第二台阶部;218、第六螺纹结构;220、安装件;222、第四水流通道;2222、第二密封部;22222、第二密封槽;22224、第二密封圈;224、第三螺纹结构;300、推动体;310、第二连接通道;400、旋转体;410、第一安装槽;412、第一连接通道;4122、第二螺纹结构;500、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滤芯10,该滤芯10在使用时能够提升防止滤芯10内部残留的水洒出的可靠性。
请参照图1至图3,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滤芯10包括过滤组件100及阀门210,过滤组件100包括安装壳体110和过滤件120,安装壳体110设有容纳腔112及与容纳腔112连通的第一安装通道114,过滤件120装设于容纳腔112内且过滤件120与容纳腔112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水流通道122,过滤件120内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124,具体地,待净化的水可以进入第一水流通道122然后通过过滤件120过滤后进入第二水流通道124并排出,此时第一水流通道122是原水通道,第二水流通道124是纯水通道;或者是待净化的水进入第二水流通道124然后通过过滤件120过滤后进入第一水流通道122并排出,此时第一水流通道122是纯水通道,第二水流通道124是原水通道。
请参照图2和图5,阀门210插设于第一安装通道114,且阀门210可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请参照图5,在其中一个工作状态中,阀门210可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推进以打开第一水流通道122和第二水流通道124,请参照图2,在另一个工作状态中,阀门210可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退出以关闭第一水流通道122和第二水流通道124。
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驱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推进,此时第一水流通道122和第二水流通道124被打开,待净化的水可以进入第一水流通道122内并通过过滤件120过滤后沿第二水流通道124排出,或者待净化的水可以进入第二水流通道124内并通过过滤件120过滤后沿第一水流通道122排出,如此实现净化功能;当需要更换滤芯10时,且驱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退出以关闭第一水流通道122和第二水流通道124,如此位于容纳腔112内的水无法排出,进而能够避免滤芯10内部残留的水洒出;进一步地,阀门210在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推进或退出时,都是通过自身旋转的方式进行的,省去了自动回位机构,进而可以避免因为自动回位机构失效导致阀门210失效无法关闭第一水流通道122和第二水流通道124,如此可以提升防止滤芯10内部残留的水洒出的可靠性。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阀门210包括阀门210及安装件220,阀门210设置于第一安装通道114内,阀门210设有第二安装通道212,安装件220的一端插设于第二安装通道212且另一端与过滤件120连接,阀门210与第一安装通道114的内壁形成第三水流通道214,安装件220和第二安装通道212之间形成第四水流通道222。
请参照图2和图5,在使用时,可以驱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沿靠近过滤件120的方向旋转推进,此时可以使第三水流通道214与第一水流通道122导通进而水可以在第三水流通道214和第一水流通道122之间流动;当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沿靠近过滤件120的方向旋转推进时,第二水流通道124与第四水流通道222导通,此时水可以在第二水流通道124和第四水流通道222之间流动,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时可以实现待净化水的过滤功能。
请参照图2,当需要更换滤芯10时,驱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沿远离过滤件120的方向旋转退出,此时,阀门210与第一安装通道114密封配合,进而第一水流通道122内的水就不会进入第三水流通道214内,换句话说,此时第一水流通道122被关闭了,且阀门210与安装件220密封配合,此时第二水流通道124内的水就不会进入第四水流通道222内,换句话说,此时第二水流通道124被关闭了。
请参照图5,该滤芯10还包括驱动件,通过驱动件驱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沿远离过滤件120的方向旋转推进或旋转退出。
请参照图5,具体地,该驱动件包括旋转体400和推动体300,旋转体400通过相对安装壳体110旋转推进或旋转退出以驱动推动体300对应带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推进或旋转退出。
请参照图5,其中,旋转体400设有第一安装槽410,推动体300的一端固设于第一安装槽410内并与第一安装槽410的内壁形成第一连接通道412,推动体300的另一端与阀门210连接,安装壳体110伸入第一连接通道412并且第一连接通道412与第三水流通道214连通,当推动体300推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移动时,第一连接通道412可以通过第三水流通道214与第一水流通道122连通,当推动体300旋转复位时,能够带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退出,此时,第一水流通道122被关闭,进而第一水流通道122内的水无法进入第一连接通道412内。
请参照图5,进一步地,安装壳体110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结构116,第一连接通道412的内壁设有与第一螺纹结构116螺旋配合的第二螺纹结构4122。此时,第一螺纹结构116和第二螺纹结构4122的螺旋配合实现旋转体400相对安装壳体110旋转推进或者是旋转退出,进而实现推动体300带动阀门210体旋转推进或者是旋转退出。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件220的外壁设有第三螺纹结构224,第二安装通道212的内壁设有与第三螺纹结构224螺旋配合的第四螺纹结构2122,如此,当旋转体400通过第一螺纹结构116与第二螺纹结构4122的螺旋配合并相对安装壳体110旋转移动时,阀门210正好可以通过第四螺纹结构2122和第三螺纹结构224的螺旋配合进行旋转移动,如此,可以保证阀门210旋转移动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5,推动体300设有第二连接通道310,第二连接通道310与第四水流通道222连通,当推动体300推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移动时,第二连接通道310可以通过第四水流通道222与第二水流通道124连通,当推动体300旋转复位时,能够带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退出,此时,第二水流通道124被关闭,进而第二水流通道124内的水无法进入第二连接通道310内。
请参照图3,该图展示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推动体300旋转复位时,阀门210关闭第一水流通道122和第二水流通道124的实施方式;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三水流通道214设有第一密封部2142,第四水流通道222设有第二密封部2222;当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沿靠近过滤件120的方向旋转推进时,第一密封部2142打开第一安装通道114且第三水流通道214,第二密封部2222打开第二安装通道212且第四水流通道222导通,此时可以理解为:第一密封部2142未处于密封状态,或者是第一密封部2142打开了第三水流通道214,使第三水流通道214与第一水流通道122之间导通了,同理,第二密封部2222未处于密封状态,或者是第二密封部2222打开了第四水流通道222,使第四水流通道222与第二水流通道124之间导通了;当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沿远离过滤件120的方向旋转退出时,第一密封部2142密封,第二密封部2222密封,此时可以理解为,第一密封部2142关闭了第三水流通道214,使得第三水流通道214与第一水流通道122之间被切断导通,同理,第二密封部2222关闭了第四水流通道222,使得第四水流通道222与第二水流通道124之间被切断导通。
请继续参照图4,阀门210的外壁设有第一密封槽21422,第一密封槽21422内设有第一密封圈21424,第一密封槽21422和第一密封圈21424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部214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可以在第一安装通道114的内壁开设第一密封槽21422,第一密封槽21422内设有第一密封圈21424,第一密封槽21422和第一密封圈21424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部2142。
请继续参照图4,安装件220的外壁设有第二密封槽22222,第二密封槽22222内设有第二密封圈22224,第二密封槽22222和第二密封圈22224配合形成第二密封部22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可以在第二安装通道212的内壁开设第二密封槽22222,第二密封槽22222内设有第二密封圈22224,第二密封槽22222和第二密封圈22224配合形成第二密封部2222。
请参照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阀门210的外壁与第二连接通道310的内壁过盈配合,安装件220伸入第二连接通道310的内。如此,当推动体300旋转推进或者旋转退出时,会带动阀门210旋转推进或者旋转退出。在本次实施例中,阀门210的外壁和第二连接通道310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通过挤压密封圈的方式进行过盈配合。密封圈可以装设在开设于阀门210的外壁或第二连接通道310的内壁的容纳槽内。
阀门210与推动体30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有多种,例如,在别的实施例中,推动体300可以与阀门210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紧固配合。
请参照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通道114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台阶部1142,阀门210的外壁设有与第一台阶部1142限位配合的第二台阶部216,如此,通过第一台阶部1142和第二台阶部216的限位配合可以避免阀门210滑出第一安装通道114外。
请参照图4,过滤件120包括滤芯本体126及安装座128,滤芯本体126设有第二水流通道124,安装座128固设于滤芯本体126,安装座128形成有第二安装槽1282及与第二安装槽1282连通的通孔1284,安装件220的另一端插设于第二安装槽1282的内壁,第二安装通道212通过通孔1284与第二水流通道124连通,如此第二水流通道124内的水沿通孔1284进入第二安装通道212内,具体地,第二水流通道124内的水沿该通孔1284进入第四水流通道222。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阀门210与安装座128可旋转连接;具体地,请参照图4,安装座128设有第五螺纹结构1286,阀门210设有与第五螺纹结构1286螺旋配合的第六螺纹结构218,当阀门210旋转移动时,第五螺纹结构1286正好与第六螺纹结构218螺旋配合,使得阀门210相对安装座128旋转移动。此外,通过第五螺纹结构1286正好与第六螺纹结构218螺旋配合还可以起到密封作用,进而避免第一水流通道122内的水进入第二安装槽1282内,对第二安装槽1282内的水造成污染
请参照图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滤芯10还包括第三密封圈500,第三密封圈500设置于阀门210与安装座128之间。如此,可以避免第一水流通道122内的水进入第二安装槽1282内,对第二安装槽1282内的水造成污染。进一步地,在阀门210或安装座128上开设现有的容纳槽,将第三密封圈500设置于容纳槽内。
此外,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净水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滤芯10。
上述净水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滤芯10,因此,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驱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推进,此时第一水流通道122和第二水流通道124被打开,待净化的水可以进入第一水流通道122内并通过过滤件120过滤后沿第二水流通道124排出,或者待净化的水可以进入第二水流通道124内并通过过滤件120过滤后沿第一水流通道122排出,如此实现净化功能;当需要更换滤芯10时,且驱动阀门210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旋转退出以关闭第一水流通道122和第二水流通道124,如此位于容纳腔112内的水无法排出,进而能够避免滤芯10内部残留的水洒出;进一步地,阀门210在相对第一安装通道114推进或退出时,都是通过自身旋转的方式进行的,省去了自动回位机构,进而可以避免因为自动回位机构失效导致阀门210失效无法关闭第一水流通道122和第二水流通道124,如此可以提升防止滤芯10内部残留的水洒出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壳体和过滤件,所述安装壳体设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通道,所述过滤件装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过滤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过滤件内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及
阀门,所述阀门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
其中,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推进以打开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且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退出以关闭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件,所述阀门设有第二安装通道,所述安装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且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件连接,所述阀门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内壁形成第三水流通道,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之间形成第四水流通道;
其中,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靠近所述过滤件的方向旋转推进,以使所述第三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导通,及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与所述第四水流通道导通;所述阀门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远离所述过滤件的方向旋转退出,以使所述阀门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密封配合及所述阀门与所述安装件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体和推动体,所述旋转体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推动体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形成第一连接通道,所述推动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阀门连接,所述安装壳体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三水流通道连通,所述推动体设有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四水流通道连通,所述旋转体通过相对所述安装壳体旋转推进或旋转退出以驱动所述推动体对应带动所述阀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旋转推进或旋转退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安装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结构螺旋配合的第二螺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的外壁设有第三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三螺纹结构螺旋配合的第四螺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流通道设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四水流通道设有第二密封部;
当所述阀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靠近所述过滤件的方向旋转推进时,所述第一密封部打开第三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密封部打开所述第四水流通道;
当所述阀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远离所述过滤件的方向旋转退出时,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所述第二密封部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的外壁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一密封圈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的外壁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圈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所述阀门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限位配合的第二台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任一项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滤芯本体及安装座,所述滤芯本体设有所述第二水流通道,所述安装座固设于所述滤芯本体,所述安装座形成有第二安装槽及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的通孔,所述阀门与所述安装座可旋转连接,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所述第二安装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五螺纹结构,所述阀门设有与所述第五螺纹结构螺旋配合的第六螺纹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阀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14.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滤芯。
CN202022161973.7U 2020-09-27 2020-09-27 滤芯及净水设备 Active CN213790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1973.7U CN213790241U (zh) 2020-09-27 2020-09-27 滤芯及净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1973.7U CN213790241U (zh) 2020-09-27 2020-09-27 滤芯及净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90241U true CN213790241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5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1973.7U Active CN213790241U (zh) 2020-09-27 2020-09-27 滤芯及净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902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5305B (zh) 可更换流体滤筒
TW200827010A (en) Filter housing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filter replacement mechanism
CN112090135A (zh) 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03545743U (zh) 改进型直饮龙头
CN213790241U (zh) 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1115869A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112228009A (zh) 一种井口连续加药装置及其加药方法
CN109078378A (zh) 止水组件、滤芯装置以及净水器
CN106178665B (zh) 用于滤芯的接头组件及具有其的过滤装置
CN106673135A (zh) 一种家用净水器
CN215138658U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筒体套件
CN219645646U (zh) 供液结构及清洁机器人
CN215462595U (zh) 滤芯组件
CN220723898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16045602U (zh) 一种龙头净水器
CN208785923U (zh) 一种止水组件、滤芯装置以及净水器
CN215085419U (zh) 一种电热水器用进水组件
CN219897177U (zh) 自锁式过滤件及净水器
CN220412908U (zh)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净水器
CN221061911U (zh) 前置过滤器
CN219209258U (zh) 滤芯组件及宠物饮水机
CN213790242U (zh) 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20026247U (zh) 一种液流电池用过滤装置
CN219399290U (zh) 滤芯和过滤器组件
CN114405280B (zh) 端盖、滤芯及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