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88672U - 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88672U
CN213788672U CN202022287433.3U CN202022287433U CN213788672U CN 213788672 U CN213788672 U CN 213788672U CN 202022287433 U CN202022287433 U CN 202022287433U CN 213788672 U CN213788672 U CN 213788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cylinder
limiting plate
plate
connecting rod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874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钢
鲍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Jam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Jam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Jam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Jam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874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88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88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88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包括架体,架体上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开口逐渐扩大的凹槽,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设有与凹槽同轴心设置的通孔,限位板与连杆为可拆卸连接,限位板上滑动连接有两组呈对称设置的滑板,滑板与限位板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能够适配于多种尺寸大小的氧气瓶并均能产生较好的固定效果,避免了因氧气瓶的松动而在助行器的使用过程中产生摆动,保证了助行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不会影响患者做康复训练。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
背景技术
助行器,就是可以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等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外出散步。
现有的助行器结构简单,当将助行器作为康复训练的工具时,因为无法携带氧气瓶、仪器等辅助康复的器械,会不方便患者的行动。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993342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危重患者助行器,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架,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滑轮,底座的上表面还设有至少一个同于放置氧气瓶的容纳槽,支架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配合容纳槽对氧气瓶进行捆绑的捆绑件,支架的上端设有供患者扶持的扶手,扶手位于支架上靠近患者的一侧。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容纳槽用于对氧气瓶的底部进行限位,再通过捆绑件将氧气瓶进行捆绑、固定。
但是当与容纳槽适配的氧气瓶暂时用完,需要使用其他规格尺寸的氧气瓶暂替使用时,容纳槽无法对其他规格尺寸的氧气瓶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在患者使用助行器行走时,助行器会产生晃动,氧气瓶在不断的晃动过程中容易脱离捆绑件的束缚而脱离。
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能够适配于多种尺寸大小的氧气瓶并均能产生较好的固定效果,避免了因氧气瓶的松动而在助行器的使用过程中产生摆动,保证了助行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不会影响患者做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开口逐渐扩大的凹槽,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与凹槽同轴心设置的通孔,所述限位板与连杆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板上滑动连接有两组呈对称设置的滑板,所述滑板与限位板为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氧气瓶通常呈圆柱状,且氧气瓶的两端通常直径较小从而呈圆台状,固氧气瓶的两端具有倾斜的弧形侧壁;当需要将氧气瓶固定在架体上时,将限位板拆卸下来再将氧气瓶放置在凹槽内,由于凹槽采用了上大下小的圆台状设计,因此凹槽的侧壁对不同大小尺寸的氧气瓶均具有限位效果;将限位板套在氧气瓶上远离底板的一端使氧气瓶穿过通孔,两组滑板对氧气瓶上倾斜的侧壁相抵触,并将限位板与连杆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滑板对氧气瓶的限位,当氧气瓶的尺寸较大时,通过通孔的侧壁即可完成对氧气瓶的限位,当氧气瓶的尺寸较小时,通过调整两组滑板之间的间距从而完成对氧气瓶的限位,且能够根据氧气瓶的尺寸适配底板与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从而完成对不同尺寸的氧气瓶的固定,避免了因氧气瓶的松动而在助行器的使用过程中产生摆动,保证了助行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不会影响患者做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体上可拆卸连接有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杆实现底板与架体的固定,且当患者的身体状态较好而无需使用其他的医疗设备来辅佐康复训练时,可将固定杆拆除从而减轻架体的重量,方便患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上设有限位孔,两组所述限位孔围合形成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限位孔的设置且限位孔贯穿滑板上靠近通孔的轴心线的一端,使两组限位孔形成的空腔能够穿过氧气瓶,且限位块的内壁呈弧形,能够增大滑板与氧气瓶的抵触范围,从而加强了对氧气瓶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与滑板滑动连接的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与滑板的滑动方向同向,两组滑板上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均与固定板的侧壁相贴合,确保了两组滑板在移动后始终保持对称且平行的状态,不会出现氧气瓶固定后氧气瓶发生偏移的情况,能够避免产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呈水平设置,所述限位板高于底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板设置为水平状,使底板对氧气瓶的作用力与氧气瓶的重力同向,能够减少氧气瓶的重力对固定效果的影响,将限位板高于底板设置,方便安装氧气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设置在限位板上远离底板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板设置在限位板上远离底板的一端方便对滑板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呈长条状的通槽,所述连杆与限位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与通槽为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氧气瓶之前,将螺栓转出从而可以将限位板取下,在将限位板放置在氧气瓶上后,将螺栓上的螺杆部分穿过通槽并与限位板螺纹连接,而螺栓的头部与连杆上远离限位板的一端相抵触,从而实现连杆与限位板的固定,且固定的位置能够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呈圆台状的凹槽的侧壁实现对多种尺寸的氧气瓶的限位,并通过将限位板放置在氧气瓶上,并将限位板通过螺栓与连杆进行固定,实现通孔的边缘对氧气瓶的限位或两组滑板对氧气瓶的限位,且通过调整两组滑板之间的间距实现对不同尺寸的氧气瓶的限位,避免了因氧气瓶的松动而在助行器的使用过程中产生摆动,保证了助行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不会影响患者做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整体结构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用于体现限位板上的结构设计及其与连杆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底板上的各部件的结构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用于体现滑板与固定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中:1、架体;2、通槽;3、固定板;4、固定杆;5、滑板;6、限位板;7、连杆;8、螺栓;9、凹槽;10、底板;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如图1-图4所示,包括用于辅助患者做康复行走训练的架体1,在架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固定杆4,在固定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底板10,在底板10的顶部设有凹槽9,凹槽9的开口逐渐扩大使之呈下小上大的圆台状,因此凹槽9呈倾斜的侧壁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氧气瓶的底部形成限位效果;在底板10上远离固定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连杆7,在连杆7上设有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并与连杆7为可拆卸连接的限位板6,限位板6呈水平设置且位于底板10的上方,在限位板6上设有与凹槽9同轴心设置的通孔11,通过通孔11的边缘对氧气瓶上远离底板10的一端进行限位。
如图2、图3所示,在限位板6上远离底板10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呈对称设置的滑板5,且滑板5与限位板6为可拆卸连接,当氧气瓶的尺寸小于通孔11的直径时,调整两组滑板5之间的间距小于通孔11的直径,通过两组的滑板5的边缘对氧气瓶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的能够对尺寸更小的氧气瓶进行限位。
如图3所示,在滑板5上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贯穿滑板5上靠近通孔11的轴心线的一端,使两组限位孔形成的空腔能够穿过氧气瓶,且限位块的内壁呈弧形,能够增大滑板5与氧气瓶的抵触范围,从而加强了对氧气瓶的固定效果。
如图4所示,在限位板6上远离底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且固定板3的长度方向与滑板5的滑动方向同向,两组滑板5上靠近固定板3的一端均与固定板3的侧壁相贴合,确保了两组滑板5在移动后始终保持对称且平行的状态,不会出现氧气瓶固定后氧气瓶发生偏移的情况,能够避免产生松动。
如图2、图3所示,在连杆7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呈长条状的通槽2,当连杆7与限位板6进行固定时,螺栓8上的螺杆部分穿过通槽2并与限位板6螺纹连接,而螺栓8的头部与连杆7上远离限位板6的一端相抵触,从而实现连杆7与限位板6的固定,且固定的位置能够调节,能够适配于不同高度的氧气瓶。
现有的氧气瓶通常呈圆柱状,且氧气瓶的两端通常直径较小从而呈圆台状,固氧气瓶的两端具有倾斜的弧形侧壁;当需要将氧气瓶固定在架体1上时,将限位板6拆卸下来再将氧气瓶放置在凹槽9内,将限位板6放置在氧气瓶上远离底板10的一端并使氧气瓶穿过通孔11,当氧气瓶的尺寸较大时,通孔11的边缘能够直接对氧气瓶进行限位,此时通过螺栓8将连杆7与限位板6进行固定即可,当氧气瓶的尺寸较小时,调节两者滑板5之间的间距时限位孔的边缘能够与氧气瓶相抵触,再将连杆7与限位板6进行固定,实现对氧气瓶的固定,从而完成对不同尺寸的氧气瓶的固定,避免了因氧气瓶的松动而在助行器的使用过程中产生摆动,保证了助行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不会影响患者做康复训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上固定连接有底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上设有开口逐渐扩大的凹槽(9),所述底板(10)上固定连接有连杆(7),所述连杆(7)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上设有与凹槽(9)同轴心设置的通孔(11),所述限位板(6)与连杆(7)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板(6)上滑动连接有两组呈对称设置的滑板(5),所述滑板(5)与限位板(6)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与底板(10)固定连接的固定杆(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5)上设有限位孔,两组所述限位孔围合形成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上固定连接有与滑板(5)滑动连接的固定板(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呈水平设置,所述限位板(6)高于底板(10)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5)设置在限位板(6)上远离底板(10)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7)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呈长条状的通槽(2),所述连杆(7)与限位板(6)通过螺栓(8)连接,所述螺栓(8)与通槽(2)为间隙配合。
CN202022287433.3U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 Active CN213788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7433.3U CN213788672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7433.3U CN213788672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88672U true CN213788672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58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87433.3U Active CN213788672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88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80960U (zh) 一种心理辅导使用专用床
CN213788672U (zh) 一种用于助行器的氧气瓶支架
CN203663347U (zh) 老年人电动跑步机
CN209033663U (zh) 一种腿部肌肉锻炼护理支架
CN208876934U (zh) 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
CN204744860U (zh) 安装有座板的康复辅助自理车
CN204562807U (zh) 安装有桌板的康复辅助自理车
CN204484692U (zh) 一种康复助行器
CN202859305U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手臂托架
CN216168352U (zh) 一种急诊护理的过道输液座椅
CN209203868U (zh) 一种可调式骨科护理支架
CN208212113U (zh) 一种早产儿用头型矫正器
CN203089644U (zh) 一种医用病床
CN202086711U (zh) 肩托
CN216570508U (zh) 一种多功能携带装置的轮椅
CN204562808U (zh) 安装有座板的康复辅助自理车
CN201798878U (zh) 心内科病人用治疗椅
CN220655751U (zh) 一种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
CN213220763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脚协调锻炼装置
CN214860351U (zh) 一种精神患者神经性失眠治疗装置
CN204972143U (zh) 安装有座板的康复辅助自理车
CN217828181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防压疮可调节牵引架
CN104721017B (zh) 安装有座板的康复辅助自理车
CN220967565U (zh) 一种康复辅助工具
CN215840215U (zh) 一种脑外科手术用托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