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88323U - 一种记忆型鸟巢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记忆型鸟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88323U
CN213788323U CN202022895723.6U CN202022895723U CN213788323U CN 213788323 U CN213788323 U CN 213788323U CN 202022895723 U CN202022895723 U CN 202022895723U CN 213788323 U CN213788323 U CN 213788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
bird nest
memory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57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鑫鑫
何华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8957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88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88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88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记忆型鸟巢,包括底座和鸟巢本体,所述鸟巢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鸟巢本体包括床垫和包覆在所述床垫外的垫套,所述床垫从上至下包括海绵层和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内设有翻身气囊,所述鸟巢本体上固设有头托气囊,所述气囊上均设有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定时器、微型充气泵、微型抽气泵和电源,所述微型充气泵与所述进气嘴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微型抽气泵与所述出气嘴之间通过管路连接;通过气囊被动改变新生儿的体位,帮助新生儿改变睡姿,贴合新生儿生理性弯曲,有利于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Description

一种记忆型鸟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护理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记忆型鸟巢。
背景技术
新生儿在刚刚离开宫内环境后,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鸟巢式特色护理是近年来推行的一种较安全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其特点是从仿生学角度营造了一个类似宫内的舒适环境,可使其躯干和四肢均有所依附和支撑,卧位与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相似,使母体环境得以延续,消除紧张情绪,提高宝宝安全度,满足宝宝心理需求。
现有的新生儿鸟巢大多就地取材,使用毯子团叠而成,沿新生儿的身体四周围绕,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新生儿平躺在鸟巢内,由此方法形成的鸟巢不方便定型,容易松散;而且刚出生的新生儿还不能自主进行翻身,由于其器官功能以及颅骨组织等发育还不完善,不宜长时间保持同一睡姿,否则会造成颅骨变形,这通常就需要医护人员来对新生儿进行翻身操作,但由于新生儿身体发育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如果翻身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新生儿不适,甚至受伤;同时,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功能也没有发育完善,对外界的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辅助新生儿被动改变体位的恒温鸟巢来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辅助新生儿被动改变体位、防止其颅骨变形的记忆型鸟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记忆型鸟巢,包括底座和鸟巢本体,所述鸟巢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鸟巢本体的边缘处固设有呈环形结构的护圈,所述鸟巢本体包括床垫和包覆在所述床垫外的垫套,所述床垫从上至下包括海绵层和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内设有翻身气囊;所述鸟巢本体上固设有头托气囊;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定时器、微型充气泵、微型抽气泵和电源,所述微型充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微型抽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翻身气囊的表面还分别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敏传感器,所述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敏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表面的压力值,控制器根据该压力值判断新生儿的睡姿并控制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以对相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
进一步的,所述翻身气囊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层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层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所述头托气囊包括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均为“U”型气囊,两个所述“U”型气囊的开口相对以形成支撑新生儿的头部的枕头,且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上均设有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和出气嘴上均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的内壁上均固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气压传感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气囊层内还固设有第一隔离带,所述第一隔离带呈“工”字形以将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相互分隔开。
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座上对应鸟巢本体的左、右两侧转动设有多个导向座,每一所述导向座上均固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包括上弧形环扣和下弧形环扣,所述上弧形环扣的一端与所述下弧形环扣的一端铰接,所述上弧形环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弧形环扣的另一端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护圈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约束带,两条所述约束带的一端分别固接在对应侧的护圈上,另一端均设有第一魔术贴刺面;在所述护圈上对应所述约束带下方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贴合的第一魔术贴毛面。
进一步的,所述鸟巢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二魔术贴毛面,在所述底座上对应第二魔术贴毛面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二魔术贴毛面贴合的第二魔术贴刺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垫套的一侧固设有第一拉链,在所述护圈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拉链。
进一步的,所述护圈和海绵层内均填充有记忆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的表面设置压敏传感器,通过压敏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判断新生儿的睡姿方向,以控制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对相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被动改变新生儿的睡觉体位,避免新生儿长期朝向同一侧睡觉造成颅骨变形,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2)在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内均设置气压传感器检测各气囊内的压力值,以将气囊内的压力控制在阈值压力范围内,防止气囊充气过度或充气不足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3)在护圈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约束带,对新生儿的身体进行约束,避免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时新生儿任意扭动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记忆型鸟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截面图。
图4为图1中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记忆型鸟巢包括底座1和鸟巢本体2,所述鸟巢本体2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在所述鸟巢本体2的边缘处还固设有呈环形结构的护圈3,防止新生儿从鸟巢本体2内跌落。所述鸟巢本体2包括床垫4和包覆在所述床垫4外的垫套5,所述床垫4从上至下包括海绵层41和气囊层42。所述气囊层42内设有翻身气囊,所述鸟巢本体2上固设有头托气囊,所述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用于辅助新生儿进行翻身,被动改变新生儿的睡姿,避免新生儿长期朝向同一侧睡觉造成颅骨变形。
所述翻身气囊包括第一气囊421、第二气囊422、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所述第一气囊421和第二气囊422分别设于所述气囊层42的前、后两端,且所述第一气囊421和第二气囊422分别对应人体的头部位置和腿部位置,用于调整新生儿头部及腿部的位置;所述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分别设于所述气囊层42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气囊421和第二气囊422之间,且所述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分别对应人体的左侧躯干位置和右侧躯干位置,用于调整新生儿的睡姿;充气后,所述第一气囊421、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的高度相同,且不低于第二气囊的高度,以避免新生儿躺在鸟巢本体2上时腿部高于身体以及头部造成其呼吸不畅。所述头托气囊包括第一支撑气囊211和第二支撑气囊212,所述第一支撑气囊211和第二支撑气囊212均为“U”型气囊,两个所述“U”型气囊的开口相对以形成枕头21,以支撑新生儿的头部,将其颈部仰伸,使新生儿的气道打开,避免造成呼吸不畅。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之间设有间隙,使用时,新生儿的头部枕于枕头21上,第一支撑气囊211支撑其后脑的右侧,第二支撑气囊212支撑其后脑的左侧,后脑的中部位于间隙处,以对新生儿的头部进行固定,同时还能避免其头部长时间收到气囊的挤压导致头部变形。
所述第一气囊421、第二气囊422、第三气囊423、第四气囊424、支撑气囊211、第一支撑气囊211和第二支撑气囊212上均设有进气嘴426和出气嘴427,分别用于向气囊内充气和放气;所述进气嘴426和出气嘴427上均设有电磁阀428,用于控制进气嘴426和出气嘴527的通断。所述第三气囊423、第四气囊424的表面均固设有压敏传感器6,用于检测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表面也即鸟巢本体2左侧和右侧的压力值,以判断新生儿的睡姿,即当左侧压敏传感器6的压力大于右侧时,可以判定新生儿朝向左侧,反之则朝向右侧;当左、右两侧的压力值相同时,则可以判断新生儿为平躺。所述第一气囊421、第二气囊422、第三气囊423、第四气囊424、支撑气囊211、第一支撑气囊211和第二支撑气囊212的内壁上均固设有气压传感器7,用于检测各气囊内的气压,使得气囊内的气压保持在阈值范围内,即当向气囊内充气或者对气囊进行放气时,气囊内的气压达到临界值时停止充气或者放气,以保证左、右两侧的气囊的高度差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避免左、右高度差过大造成鸟巢本体2朝向某一侧严重倾斜,同时还能防止充气过度或充气不足造成新生儿受伤。
所述底座1内设有控制腔10,所述控制腔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1、定时器12、微型充气泵13、微型抽气泵14和电源15,所述定时器12、微型充气泵13、微型抽气泵14、电源15、电磁阀428、压敏传感器6和气压传感器7均与所述控制器11相连。所述定时器12用于定时启动微型充气泵13和微型抽气泵14以改变新生儿的睡觉体位,所述电源15用于为所述控制器11、定时器12、微型抽气泵13、微型充气泵14、电磁阀428、压敏传感器6和气压传感器7供电。所述微型充气泵13与所述进气嘴426之间通过管路连通,用于对气囊进行充气;所述微型抽气泵14与所述出气嘴427之间通过管路连通,用于对气囊进行放气。工作时,所述压敏传感器6检测鸟巢本体2左侧和右侧的压力值,控制器11对两侧压力值进行比较,然后控制微型充气泵13、微型抽气泵14和对应的电磁阀428打开以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进而实现对新生儿睡姿体位的被动调整,避免其长期朝向同一侧睡觉导致颅骨变形。
所述气囊层42内固设有第一隔离带420,所述第一隔离带420呈“工”字形以将所述第一气囊421、第二气囊422、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相互分隔开;以避免当各气囊膨胀程度不同时,相对较充盈的气囊往较瘪的气囊方向移动并挤压较瘪的气囊,造成气囊层内部出现空隙而影响新生儿的睡姿。
在所述护圈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约束带8,两条所述约束带8的一端分别固接在对应侧的护圈3上,另一端均设有第一魔术贴刺面81;在所述护圈3上对应所述约束带8下方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81贴合的第一魔术贴毛面82,通过两条约束带8对新生儿进行交叉固定,避免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时新生儿任意扭动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所述鸟巢本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魔术贴毛面22,在所述底座1上对应第二魔术贴毛面22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二魔术贴毛面23贴合的第二魔术贴刺面23,便于将鸟巢本体2从底座1上拆下。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鸟巢本体2与底座1之间还可以为按扣连接。
在所述底座1上对应鸟巢本体2的左、右两侧转动设有多个导向座101,每一所述导向座101上均固设有卡环102,用于对呼吸机管道和导管等进行固定和导向。所述卡环102包括上弧形环扣103和下弧形环扣104,所述上弧形环扣102的一端与所述下弧形环扣103的一端铰接,所述上弧形环扣102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弧形环扣103的另一端卡扣连接,以便于将呼吸机管道和导管放入卡环内。
所述护圈3和海绵层41内均填充有记忆海绵,所述记忆海绵能够更加贴合新生儿的生理曲线,以增加新生儿的舒适感。
在所述垫套5的一侧固设有第一拉链51,便于将床垫4从垫套5内取出,进而对垫套5进行清洗。在所述护圈3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拉链31,便于将护圈3内填充的记忆海绵取出,进而对护圈3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首先将新生儿放置在鸟巢本体2内,使其头部枕于枕头21上;然后启动控制器11,压敏传感器6检测左侧和右侧的压力值,控制器11读取并对该两个压力值进行比较,当控制器11读到左侧压力值大于右侧时,判定新生儿的睡姿为左侧卧,然后控制微型充气泵13和微型抽气泵14启动,并打开第三气囊423和第一支撑气囊211的进气嘴426上的电磁阀428对第三气囊423和第一支撑气囊211进行充气,以及打开第四气囊424和第二支撑气囊212的出气嘴427上的电磁阀428以对第四气囊424和第二支撑气囊212进行放气,充气和放气到位后,此时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之间产生一高度差,使得新生儿的身体朝向高度较低的一侧即右侧翻动,同时定时器12开始计时,达到设定时间后,压敏传感器6再次检测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表面的压力值,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实现对新生儿睡姿的被动改变。
在新生儿睡觉的过程中,压敏传感器6持续检测左侧和右侧压力,若在定时器12未达到设定时间内,新生儿自主翻身或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辅助翻身,此时控制器11将重新读取左侧和右侧的压力值,计时器12按照上述过程重新进行计时,有助于新生儿矫正头型,避免了新生儿睡觉时长时间朝向同一侧造成其颅骨变形以及影响其他器官的发育,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记忆型鸟巢,包括底座和鸟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鸟巢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鸟巢本体的边缘处固设有呈环形结构的护圈,所述鸟巢本体包括床垫和包覆在所述床垫外的垫套,所述床垫从上至下包括海绵层和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内设有翻身气囊;所述鸟巢本体上固设有头托气囊;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定时器、微型充气泵、微型抽气泵和电源,所述微型充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微型抽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翻身气囊的表面还分别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敏传感器,所述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敏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表面的压力值,控制器根据该压力值判断新生儿的睡姿并控制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以对相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气囊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层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层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所述头托气囊包括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均为“U”型气囊,两个所述“U”型气囊的开口相对以形成支撑新生儿的头部的枕头,且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上均设有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和出气嘴上均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的内壁上均固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气压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层内还固设有第一隔离带,所述第一隔离带呈“工”字形以将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相互分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对应鸟巢本体的左、右两侧转动设有多个导向座,每一所述导向座上均固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包括上弧形环扣和下弧形环扣,所述上弧形环扣的一端与所述下弧形环扣的一端铰接,所述上弧形环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弧形环扣的另一端卡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圈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约束带,两条所述约束带的一端分别固接在对应侧的护圈上,另一端均设有第一魔术贴刺面;在所述护圈上对应所述约束带下方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贴合的第一魔术贴毛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鸟巢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二魔术贴毛面,在所述底座上对应第二魔术贴毛面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二魔术贴毛面贴合的第二魔术贴刺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套的一侧固设有第一拉链,在所述护圈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拉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圈和海绵层内均填充有记忆海绵。
CN202022895723.6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记忆型鸟巢 Active CN213788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5723.6U CN213788323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记忆型鸟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5723.6U CN213788323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记忆型鸟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88323U true CN213788323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4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5723.6U Active CN213788323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记忆型鸟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883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4451A (zh) * 2021-12-23 2022-05-17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一种高危儿早期干预训练辅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4451A (zh) * 2021-12-23 2022-05-17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一种高危儿早期干预训练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6381A (en) Support pillow
US6959464B2 (en) Pregnancy air mattress/raft
US6568015B1 (en) Prone positioning mattress
US11826285B2 (en) Inflatable mattress with longitudinally oriented stringers
CN213788323U (zh) 一种记忆型鸟巢
WO2022193968A1 (zh) 一种可拆卸多功能转移床垫
RU191514U1 (ru) Детская переносная кроватка
CN217525541U (zh) 一种用于脐膨出物的保护装置
WO2001000064A1 (en) Unit for supporting a baby
CN210020150U (zh) 一种交替充气式按摩体位垫
CN215607304U (zh) 胃镜检查专用枕
CN215227068U (zh) 一种新生儿护理沐浴盆
CN215229550U (zh) 防褥疮且便于转运的医用垫
CN211962295U (zh) 一种妇产科用剖腹产手术后护理带
CN211634039U (zh) 一种褥疮治疗护理垫
CN211049958U (zh) 一种小儿俯卧位床垫
CN111839932A (zh) 一种婴儿护理水床
CN219127163U (zh) 一种新生儿鸟巢式俯卧位通气装置
WO2020214066A1 (ru) Детская переносная кроватка
CN218045651U (zh) 一种可供早产儿使用的充气型鸟巢式三阶梯床垫
CN114652503B (zh) 一种脐膨出保护装置
CN216061191U (zh) 一种小儿神外俯卧位手术约束带
CN215307663U (zh) 一种新生儿机械通气支撑垫
CN213373144U (zh) 一种婴儿护理水床
CN216652743U (zh) 一种新生儿暖箱用充气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