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88253U - 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88253U
CN213788253U CN202022925896.8U CN202022925896U CN213788253U CN 213788253 U CN213788253 U CN 213788253U CN 202022925896 U CN202022925896 U CN 202022925896U CN 213788253 U CN213788253 U CN 213788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stretcher
patient
groups
bedst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258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荣花
陈宁
尹小妹
贺丽霞
房夏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9258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88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88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882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包括床架和床单,所述床单设置于所述床架中部,所述床单前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承托杆,且床架内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承托杆一端的固定组件,且所述床架内另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承托杆另一端的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均与承托杆可拆卸连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担架床的床架与床单设置为可分离组装的分体式结构,提高患者从担架床上抬起以及患者与担架床的分离速度,操作便捷,缩短急救过程中患者向急救室内运输所耗费的时间,避免抱起患者向担架床上放置引起的二次伤害,同时可根据患者躺卧舒适度调整床架对床单的支撑软硬程度,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急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背景技术
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它是一门研究小儿-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在儿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当患者生命体征产生重大变化时,通常需要将患者从病房运送到急救室进行抢救,目前所使用的急救运送器械是担架床。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担架床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患者抱起并放置到担架床表面,通过医护人员抬起运送到急救室内,之后再抱起患者放置到急救平台,操作繁琐,且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担架床软硬程度不可调整,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将担架床的床架与床单设置为可分离的分体式结构,提高患者从担架床上抬起以及患者与担架床的分离速度,缩短急救过程中患者向急救室内运输所耗费的时间,操作便捷,同时可根据患者躺卧舒适度调整床架对床单的支撑软硬程度,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包括床架和床单,所述床单设置于所述床架中部,所述床单前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承托杆,且所述床架内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所述承托杆一端的固定组件,且所述床架内另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所述承托杆另一端的活动组件;
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均与所述承托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床架包括两组横向平行分布的侧架,所述侧架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框体,两组所述侧架底端前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架,该横架为顶部开口的矩形框体,且所述侧架与所述横架焊接固定。
采用上述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儿科患者进行抬起运送到急救室内进行急救时,预先在病房内患者日常所使用的病床表面铺设床单,当患者需要急救时,医护人员将所述床架抬起移动到患者病床外两侧,确保病床表面床单两侧承托杆分别置于床架前后侧,之后拉动所述旋钮带动所述撑杆和所述转盘向外侧移动,所述转盘顶推所述限位环带动所述导向杆并对所述弹簧进行压缩,同时将所述承托杆两端分别置于所述活动筒和所述固定筒之间,通过所述插孔和所述容置孔对所述承托杆两端进行容纳限制,所述弹簧顶推所述限位环对所述转盘进行抵紧,以实现所述床单两侧承托杆与床架上固定组件以及活动组件的连接过程;从而无需抱起患者即可将患者移动到担架床表面,在患者运送到急救床表面后,通过拉动所述旋钮带动所述撑杆和所述转盘移动,通过该转盘拉动所述活动筒从所述承托杆端部分离,以将所述床单以及两侧所述承托杆从所述床架上分离,从而无需将患者从担架床上抱下,避免二次伤害,实现患者向急救床上的运送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侧架外侧的圆环状箍环,所述箍环靠近所述床单一侧横向设置有固定筒。
作为优选,所述箍环与所述侧架焊接固定,且所述固定筒远离所述箍环一端设置有方孔状插孔,所述承托杆为矩形长条,该承托杆端部穿入所述插孔内且与该插孔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横向贯穿所述侧架的撑杆,所述撑杆靠近所述床单一端设置有圆盘状转盘,该转盘远离所述撑杆一侧设置有活动筒,所述活动筒靠近所述床单一侧设置有方孔状容置孔,所述承托杆远离所述插孔一端伸入所述容置孔内,且所述承托杆与所述容置孔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远离所述承托杆一侧环绕设置有多组锁槽,所述转盘与所述侧架之间的撑杆外部套设有圆环状限位环,该限位环靠近所述转盘一侧对应所述锁槽环绕设置有多组锁齿,所述锁齿与所述锁槽相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撑杆伸出所述侧架一端设置有旋钮,且所述限位环靠近所述旋钮一侧横向设置有导向杆,该导向杆贯穿所述侧架,且所述侧架与所述限位环之间的导向杆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导向杆伸出所述侧架一端设置有防脱块。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担架床的床架与床单设置为可分离组装的分体式结构,提高患者从担架床上抬起以及患者与担架床的分离速度,操作便捷,缩短急救过程中患者向急救室内运输所耗费的时间,避免抱起患者向担架床上放置引起的二次伤害,同时可根据患者躺卧舒适度调整床架对床单的支撑软硬程度,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床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承托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床架;101、侧架;102、横架;2、床单;3、承托杆;4、固定组件;401、箍环;402、固定筒;403、插孔;5、活动组件;501、转盘;501a、锁槽;502、活动筒;503、容置孔;504、撑杆;504a、旋钮;505、限位环;505a、锁齿;506、导向杆;506a、弹簧;507、防脱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包括床架1和床单2,床单2设置于床架1中部,床单2前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承托杆3,且床架1内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承托杆3一端的固定组件4,且床架1内另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承托杆3另一端的活动组件5;
活动组件5与固定组件4均与承托杆3可拆卸连接,床架1包括两组横向平行分布的侧架101,侧架101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框体,两组侧架101底端前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架102,该横架102为顶部开口的矩形框体,且侧架101与横架102焊接固定。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于侧架101外侧的圆环状箍环401,箍环401靠近床单2一侧横向设置有固定筒402,该固定筒402与箍环401转动配合,箍环401与侧架101焊接固定,且固定筒402远离箍环401一端设置有方孔状插孔403,承托杆3为矩形长条,该承托杆3端部穿入插孔403内且与该插孔403间隙配合;
活动组件5包括横向贯穿侧架101的撑杆504,撑杆504靠近床单2一端设置有圆盘状转盘501,该转盘501远离撑杆504一侧设置有活动筒502,活动筒502靠近床单2一侧设置有方孔状容置孔503,承托杆3远离插孔403一端伸入容置孔503内,且承托杆3与容置孔503间隙配合,转盘501远离承托杆3一侧环绕设置有多组锁槽501a,转盘501与侧架101之间的撑杆504外部套设有圆环状限位环505,该限位环505靠近转盘501一侧对应锁槽501a环绕设置有多组锁齿505a,锁齿505a与锁槽501a相卡接,撑杆504伸出侧架101一端设置有旋钮504a,且限位环505靠近旋钮504a一侧横向设置有导向杆506,该导向杆506贯穿侧架101,且侧架101与限位环505之间的导向杆506外部套设有弹簧506a,导向杆506伸出侧架101一端设置有防脱块507,需要调整床单2的软硬程度时,在承托杆3端部穿入活动筒502内状态下,向靠近旋钮504a一侧拉动导向杆506,以通过该导向杆506带动限位环505移动,从而将该限位环505表面的锁齿505a从转盘501的锁槽501a内抽出,以将限位环505对转盘501的旋转锁定状态解除,之后旋转转盘501,通过该转盘501带动活动筒502支撑承托杆3进行旋转,以在承托杆3的旋转过程中对床单2进行缠绕,从而调整床单2的拉紧程度,以改变床单2的软硬程度。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儿科患者进行抬起运送到急救室内进行急救时,预先在病房内患者日常所使用的病床表面铺设床单2,当患者需要急救时,医护人员将床架1抬起移动到患者病床外两侧,确保病床表面床单2两侧承托杆3分别置于床架1前后侧,之后拉动旋钮504a带动撑杆504和转盘501向外侧移动,转盘501顶推限位环505带动导向杆506并对弹簧506a进行压缩,同时将承托杆3两端分别置于活动筒502和固定筒402之间,通过插孔403和容置孔503对承托杆3两端进行容纳限制,弹簧506a顶推限位环505对转盘501进行抵紧,以实现床单2两侧承托杆3与床架1上固定组件4以及活动组件5的连接过程;从而无需抱起患者即可将患者移动到担架床表面,医护人员握持床架1实现担架床对患者的抬起运送动作,在患者运送到急救床表面后,通过拉动旋钮504a带动撑杆504和转盘501移动,通过该转盘501拉动活动筒502从承托杆3端部分离,以将床单2以及两侧承托杆3从床架1上分离,从而无需将患者从担架床上抱下,避免二次伤害,实现患者向急救床上的运送过程;
通过将担架床的床架1与床单2设置为可分离组装的分体式结构,提高患者从担架床上抬起以及患者与担架床的分离速度,操作便捷,缩短急救过程中患者向急救室内运输所耗费的时间,避免抱起患者向担架床上放置引起的二次伤害,同时可根据患者躺卧舒适度调整床架1对床单2的支撑软硬程度,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1)和床单(2),所述床单(2)设置于所述床架(1)中部,所述床单(2)前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承托杆(3),且所述床架(1)内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所述承托杆(3)一端的固定组件(4),且所述床架(1)内另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所述承托杆(3)另一端的活动组件(5);
所述活动组件(5)与所述固定组件(4)均与所述承托杆(3)可拆卸连接,所述床架(1)包括两组横向平行分布的侧架(101),所述侧架(101)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框体,两组所述侧架(101)底端前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架(102),该横架(102)为顶部开口的矩形框体,且所述侧架(101)与所述横架(102)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于所述侧架(101)外侧的圆环状箍环(401),所述箍环(401)靠近所述床单(2)一侧横向设置有固定筒(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环(401)与所述侧架(101)焊接固定,且所述固定筒(402)远离所述箍环(401)一端设置有方孔状插孔(403),所述承托杆(3)为矩形长条,该承托杆(3)端部穿入所述插孔(403)内且与该插孔(403)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5)包括横向贯穿所述侧架(101)的撑杆(504),所述撑杆(504)靠近所述床单(2)一端设置有圆盘状转盘(501),该转盘(501)远离所述撑杆(504)一侧设置有活动筒(502),所述活动筒(502)靠近所述床单(2)一侧设置有方孔状容置孔(503),所述承托杆(3)远离所述插孔(403)一端伸入所述容置孔(503)内,且所述承托杆(3)与所述容置孔(503)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501)远离所述承托杆(3)一侧环绕设置有多组锁槽(501a),所述转盘(501)与所述侧架(101)之间的撑杆(504)外部套设有圆环状限位环(505),该限位环(505)靠近所述转盘(501)一侧对应所述锁槽(501a)环绕设置有多组锁齿(505a),所述锁齿(505a)与所述锁槽(501a)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504)伸出所述侧架(101)一端设置有旋钮(504a),且所述限位环(505)靠近所述旋钮(504a)一侧横向设置有导向杆(506),该导向杆(506)贯穿所述侧架(101),且所述侧架(101)与所述限位环(505)之间的导向杆(506)外部套设有弹簧(506a),所述导向杆(506)伸出所述侧架(101)一端设置有防脱块(507)。
CN202022925896.8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788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5896.8U CN213788253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5896.8U CN213788253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88253U true CN213788253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4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2589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788253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88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37901A (en) Apparatus for turning a patient from a supine to a prone position and vice-versa
CN201139707Y (zh) 婴幼儿监护治疗床
US8887336B2 (en) Hospital bed
CN213788253U (zh) 一种儿科急救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CN211863263U (zh) 一种重症患者康复训练用站立支架
CN108056879A (zh) 一种用于病房的人体搬运、翻身支架
CN214909343U (zh) 一种转运平车上用于固定急救设备的装置
CN114209526B (zh) 一种门诊手术室换药拆线用肢体定位装置
CN210785045U (zh) 一种急症科护理转运设备
CN215385264U (zh) 一种医疗用新型转运仪器固定架
CN114469580A (zh) 一种重症患者用防压疮的多功能俯卧位垫
CN208823268U (zh) 一种用于病房的人体搬运、翻身支架
CN219071001U (zh) 一种平战两用多功能担架
CN215350056U (zh) 一种心内科患者用护理急救装置
CN214208742U (zh) 一种老年病科护理用背部支撑装置
CN214805816U (zh)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用辅助搬动装置
CN217118766U (zh) 一种可升降的担架床
CN114631950B (zh) 心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的转运床
CN216365480U (zh) 一种用于患者四肢固定装置
CN203280601U (zh) 一种运送急救病人专用车
CN213311153U (zh) 一种骨科平抬装置
CN214387908U (zh) 一种心内科用手术推车
CN219743188U (zh) 一种拉链式急诊转运床垫
CN219646077U (zh) 一种换床转运推车
CN214967835U (zh) 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