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4608U -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54608U
CN213754608U CN202022732019.9U CN202022732019U CN213754608U CN 213754608 U CN213754608 U CN 213754608U CN 202022732019 U CN202022732019 U CN 202022732019U CN 213754608 U CN213754608 U CN 213754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protective case
receiving
disposed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20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丽宁
陈章智
刘朋
冯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nha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nha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nha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nha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20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54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54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54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底壁、侧壁、耳机收容部以及充电电路,底壁设有电磁感应线圈,侧壁围设于底壁并与底壁共同限定形成收纳电子设备,耳机收容部设于底壁或侧壁,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收容耳机的收容槽,充电电路与电磁感应线圈电连接,充电电路还用于与收容于收容槽内的耳机电连接。用户在不需要使用耳机时,可以将耳机直接收容在耳机收容部内,便于携带和存放,当再次使用时,可直接从耳机收容部内取出耳机,不容易被遗漏或遗忘;电子设备保护壳可以通过无线感应方式来获取电量并通过充电电路对耳机充电,这样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电源接头和电源,用户无需再携带单独的耳机充电盒。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都配置有无线耳机,无线耳机通常用专门的耳机充电盒进行收纳,不利于携带,同时,将无线耳机与移动终端分开携带存放,用户在需要使用无线耳机时会出现找不着的情况,而且无线耳机容易丢失,因此,现有的市场上出现少量可以容纳无线耳机的保护壳,但是现有的保护壳结构复杂,且需要设置额外的电源接头和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保护、收纳耳机和无线充电等方面的功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底壁、侧壁、耳机收容部以及充电电路,底壁设有电磁感应线圈,侧壁围设于底壁并与底壁共同限定形成收纳电子设备,耳机收容部设于底壁或侧壁,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收容耳机的收容槽,充电电路与电磁感应线圈电连接,充电电路还用于与收容于收容槽内的耳机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以及上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于电子设备保护壳的收容空间内。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用户在不需要使用耳机时,可以将耳机直接收容在耳机收容部内,便于携带和存放,当再次使用时,可直接从耳机收容部内取出耳机,不容易被遗漏或遗忘;电子设备保护壳可以通过无线感应方式来获取电量并通过充电电路对耳机充电,这样不仅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电源接头和电源,而且用户无需再携带单独的耳机充电盒,同时也降低了手机壳的成本,没有内置电源解决了安全问题,例如,在安检处理流程中会更加快速。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及附图,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图(剖切面与第一表面平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图6中的弹出机构的剖面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剖面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拆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100,包括底壁110、侧壁120、耳机收容部130以及第一充电电路140。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壁110设有电磁感应线圈150,侧壁120围设于底壁110并与底壁共同限定形成用于收容电子设备的收容空间126,耳机收容部130设置于底壁110或侧壁120,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收容耳机的收容槽131(如图3所示)。
第一充电电路140与电磁感应线圈150电连接,第一充电电路140还用于与收容于收容槽131内的耳机电连接。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0,当用户不需要使用耳机时,可以将耳机直接收容在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的耳机收容部130内,无需再携带单独的耳机充电盒,以免体积较小的耳机充电盒被遗漏或遗忘。当需要使用耳机时,可直接从耳机收容部130内取出耳机。耳机放置在耳机收容部130内时,电子设备保护壳100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线圈150以无线感应方式来从外部获取电量并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40向耳机充电,这样不需要在电子设备保护壳100设置额外的电源接头和电源,降低了手机壳的成本,没有内置电源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感应线圈150可以设置于底壁110。第一充电电路140与电磁感应线圈150电连接,第一充电电路140还用于与收容于收容槽131内的耳机电连接,第一充电电路140可以将电磁感应线圈150获取到的电能输出至耳机以对耳机进行充电。当电子设备保护壳100靠近外置无线充电底座时,电子设备保护壳100通过电磁感应线圈150的感应开始获得电能,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40将电能以一定的功率和充电速率充入无线耳机中。具体地,电磁感应线圈150可以在外部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进而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40向耳机充电,例如,当电磁感应线圈150靠近无线充电座时,无线充电座上的线圈接通电源后,交流电就会产生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当电子设备保护壳100接近或者放置在无线充电座上时,电子设备保护壳100上的电磁感应线圈150感应到磁场的变化并产生感应电流,第一充电电路140将感应电流转换为可用于对耳机进行直接充电的直流电。
可选地,第一充电电路14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或者有线充电方式对耳机进行充电。例如,电子设备保护壳100内可以设有无线充电发射器以对耳机进行无线充电。这样不需要在电子设备保护壳100设置额外的电源接头和电源,降低了手机壳的成本,同时解决了由于电源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又如,作为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收容槽131内可以设有充电触部160,充电触部160与第一充电电路140电连接,充电触部160用于与耳机的充电结构相配合,当耳机收容于收容槽131内时,第一充电电路140通过充电触部160与耳机电连接,从而为耳机充电。可选地,充电触部160可以为顶针,以与耳机的充电口进行匹配,当耳机插入收容槽131内,顶针可以插入耳机的充电口接触并形成电连接。或者,充电触部160也可以为金属触点,以用于与耳机上对应的充电触点进行接触,当耳机插入收容槽131内,金属触点可以与耳机上对应的充电触点接触并形成电连接。其中,每个收容槽131内的充电触部16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作为正极,另外一个作为负极,分别用于与耳机的正、负充电电极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触部160可以设置有磁吸结构以与耳机上对应的磁性结构相互配合,当耳机与充电触部160接触时,充电触部160可以与耳机相互吸附,以使两者接触的更加牢固,防止在对耳机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充电触部160与耳机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保护壳100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模块171以及无线通讯模块172。可选地,无线通讯模块172可以为蓝牙模块、zigbee模块、WiFi模块、2.4G模块等,用于与移动终端建立通讯。电源管理模块171与第一充电电路140电连接。当电磁感应线圈150从外部充电装置获取电能时,例如从外置充电底座获取电能时,第一充电电路140可以对获取的电能进行转换,以输出符合耳机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并对耳机进行充电,电源管理模块171可以获得充电的速度以及耳机的电量等充电信息,电源管理模块171可以将充电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72传输给移动终端,以供给用户查看,用户可以通过软件界面对无线耳机进行管理,方便易用。此外,相应的充电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来进行获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保护壳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充电电路141和充电接口142,第二充电电路141与电磁感应线圈150电连接,充电接口142与第二充电电路141电连接,且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其中充电接口142的类型与电子设备的接口类型匹配,充电接口142可以设于侧壁120的内侧,当电子设备被置入电子设备保护壳100内时,位于侧壁120内侧的充电接口142插入电子设备对应的接口中,以实现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侧壁120可以设有伸缩孔(图未示),充电接口142沿伸缩孔的轴向可伸缩地设置于侧壁120内,在将电子设备置入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的过程中,充电接口142可以缩回伸缩孔内,以避免与电子设备干涉,当电子设备完全置入电子设备保护壳100内时,充电接口142可以伸出伸缩孔并插入电子设备的对应的接口内,以与电子设备实现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电磁感应线圈150从外部充电装置(例如外置无线充电底座)获取电能,该电能经过第二充电电路141的转换,可通过充电接口142为置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0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对于原本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只需与该电子设备保护壳100配合使用即可实现无线充电,而不需要对电子设备本身进行改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耳机收容部130具有开口1311,电子设备保护壳100还包括保护盖173,保护盖173相对于开口1311活动设置,以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开口1311,保护盖173可以转动连接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0,以在转动过程中打开或者封闭开口1311,此外,保护盖173可以滑动连接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0,以在滑动过程中打开或者封闭开口1311。通过设置保护盖173可以对收容槽131进行遮蔽,以避免外部的灰尘、液体等进入收容槽131内。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保护盖173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固定槽,其中环形固定槽内嵌设有密封圈,以在保护盖173封闭开口1311时,密封圈可以填充于保护盖173与收容槽131的内壁结构之间的间隙,以提高防水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电子设备保护壳100还可以包括弹出机构180,弹出机构180用于弹出收容于收容槽131内的耳机,弹出机构180可以包括驱动部181和滑动部182,滑动部182滑动设置于收容槽131内,驱动部181用于驱使滑动部182滑动,滑动部182在滑动过程中可以将收容于收容槽131内的耳机至少部分地弹出。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7所示,驱动部181可以包括磁性件1812、弹性件1813以及电磁体1811,弹性件1813可以是弹性塑胶或者弹簧,电磁体1811可以设置于收容槽131的底部,磁性件1812可以设置于滑动部182的朝向电磁体1811的端部,电磁体1811在通电时,与磁性件1812相吸以带动滑动部182朝向电磁体1811滑动,弹性件1813连接于滑动部182与电磁体1811之间以对滑动部182进行复位。当耳机需要插入收容槽131内时,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体1811通电,电磁体1811在通电时可以对磁性件1812产生吸引力,磁性件1812在吸引力作用下带动滑动部182朝向收容槽131的底部滑动,在此过程中,弹性件1813被压缩而发生形变,此时,耳机可以完全插入收容槽131内。当用户需要取出耳机时,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体1811断电,此时,电磁体1811对磁性件1812的吸引力消失,磁性件1812以及滑动部182在弹性件1813的回复力作用下复位,并将耳机弹出收容槽131外,以便于用户拿取。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当用于向电磁体1811提供电能的电源的电量耗尽时,电磁体1811断电并对磁性件1812的吸引力消失,耳机可以正常的弹出收容槽131外,这样可以防止在电源断电时,用户无法取出耳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触部160可以设置于滑动部182上,弹性件1813可以为导电弹簧,第一充电电路140可以通过导电弹簧与充电触部160进行电连接,这样可以直接将充电结构集成在滑动部18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181也可以为电机,电机的转轴上可以设置有齿轮,滑动部182的一端可以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电机可以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齿条沿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运动,以选择性地驱使滑动部182朝伸出开口1311方向运动以弹出耳机。
在本实施例中,收容空间126的大小、形状可以分别与电子设备的外轮廓的尺寸和形状相适配。侧壁120与底壁1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也可以为可拆卸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槽1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其中一个收容槽131可以用于收容一只、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耳机。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收容槽13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收容槽131仅用于收容一只耳机,收容槽131的内部尺寸可以略大于或等于耳机的外部尺寸,以使耳机可以放入收容槽131内,或者收容槽131的内壁结构可以为弹性结构,收容槽131的内部尺寸可以略小于耳机的外部尺寸,耳机收容于收容槽131时,耳机可以将内壁结构适当地扩开,内壁结构被扩开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内壁结构在自身的形变回复力作用下可以将耳机包裹紧,以使耳机更加稳固地收容在收容槽13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槽131的深度可以大于或等于耳机的长度,耳机可以沿收容槽131的深度方向插入收容槽内,当耳机完全收容于收容槽131内时不会伸出收容槽131外,这样可以避免耳机外露,以使耳机不会受到外力的破坏。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槽131的深度也可以小于耳机的长度,这样耳机在收容于收容槽131内时会部分地伸出收容槽131外,以便于用户拿取。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110包括侧表面113以及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侧表面113连接于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之间,侧表面113可以包括首尾相接形成环形的多个侧面。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侧表面113可以包括四个侧面1131,四者依次连接并大致围合形成一个矩形环状结构。侧面1131可以为平面或者弧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连的两个侧面1131之间可以为直角或者圆弧过渡。第一表面111可以包括相连接的长侧边1111和短侧边1112,其中长侧边1111的长度大于短侧边1112的长度,长侧边1111可以与短侧边1112大致垂直。相应地,侧壁120可以包括四个壁面121,四者依次连接并可大致围合形成矩形环状结构,每个壁面121可以连接于一个侧面1131,并可以与连接的侧面1131保持齐平,壁面121可以为平面或者弧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可选地,收容槽可以为直接开设于底壁或侧壁的凹槽,即收容槽可以在底壁或侧壁上具有开口。或者,收容槽也可以间接设置于底壁或侧壁,例如,底壁或侧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收容槽设于该凸出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槽131可以为设于底壁110的凹槽。可选地,收容槽131的数量可以为1个,该1个收容槽131可以具有1个或2个收纳部,以用于容纳1只或两只耳机。或者,收容槽131的数量也可以为至少两个,每个收容槽131可以用于收容一只耳机,以使每个耳机可以相互独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收容槽1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收容槽131可以位于底壁110的同一侧面1131或底壁110的不同侧面1131。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所示,两个收容槽131可以间隔地设于底壁110的同一侧面1131,收容槽131可以由侧面1131向内凹陷形成,其中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短侧边1112的方向大致平行,在一种使用场景中,短侧边1112可以与水平方向大致平行,用户可以将耳机大致沿平行于短侧边1112插入收容槽131内,便于用户放置。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长侧边1111的方向大致平行,在一种使用场景中,长侧边1111可以与竖直方向大致平行,用户可以将耳机大致沿平行于长侧边1111的方向插入收容槽131内。如图2所示,收容槽121可以邻近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的顶部设置,或者直接设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的顶部,在使用时,收容槽121的开口1311朝向长侧边1111或者短侧边1112,或者朝向长侧边1111与短侧边1112的连接处。作为另一种示例,如图8所示,两个收容槽131可以位于底壁相对的两个侧面1131,其中,两个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可以位于同一直线,或者也可以相互错开(即两个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例如,当两个收容槽131均沿平行于短侧边1112的方向延伸设置时,由于耳机具有一定的长度,为了使得耳机全部收容于收容槽131内,收容槽131的深度需要大于或等于耳机的长度,例如当耳机的长度大于短侧边1112的长度的1/2或者1/2以上时,可通过将两个收容槽131在相对的两条短侧边1112上错开设置,以保证每个收容槽131的深度可以大于短侧边长度的1/2,这样每只耳机可以完全插入对应的收容槽131内,以避免外露。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收容槽131可以设于底壁110的第二表面112,其中收容槽131可以由第二表面112凹陷形成,收容槽131的形状可以与耳机的外轮廓大致相同。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此外,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长侧边1111或者短侧边1112方向之间形成夹角,例如收容槽131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的边角处,其中,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的边角处可以形成有弧面或者倒角面,收容槽131可以设于弧面或者倒角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收容部130也可以为开设于侧壁120的凹槽,作为一种示例,至少两个收容槽131可以位于侧壁120的同一壁面121或侧壁120的不同壁面121,其中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可以大致平行于长侧边1111或者短侧边1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耳机收容部1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底壁110或侧壁120上且向外凸出的凸出部132,收容槽131设置于凸出部132。凸出部132可以为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例如凸出部132可以为矩形体状、半圆柱体状、兔耳朵形状或者其它的形状。可选地,收容槽13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如图10所示,收容槽131和凸出部132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每个凸出部132设有一个收容槽131。或者,如图11所示,收容槽13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至少两个收容槽131开设于同一凸出部13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凸出部1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出部132可以设置于底壁110的第二表面112,其中,两个凸出部132可以并排间隔设置或者错开设置,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长侧边1111或者短侧边1112的方向平行,设于凸出部132的收容槽131的开口1311可以朝向长侧边1111或者短侧边1112。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2所示,两个凸出部132也可以设置于底壁110的侧表面113,两个凸出部132可以分别设于侧表面113的同一侧面1131或者分别设于相对的两个侧面1131;作为又一种示例,两个凸出部132可以分别设于侧表面113的同一侧面1131,两个凸出部132可以邻近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的顶部设置,具体设置的形状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外,可选地,凸出部132与底壁110或者侧壁120可以为拆卸结构或者一体成型结构,例如,将凸出部132与底壁110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时,用户可以将凸出部132从底壁110取下,便于用户使用。
通过将收容槽131设置于凸出于底壁110或侧壁120的凸出部132上,只需要在较小体积的凸出部132上设计足够的尺寸来设置收容槽131即可,而不需要增加底壁110或者侧壁120的厚度来设置收容槽131,因此,底壁110和侧壁120可以设计得更为轻薄化,同时也不需要在底壁110或侧壁12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增加厚度以满足收容槽131的设计尺寸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132可以同时设置于底壁110和侧壁120,具体地,凸出部132可以设置于侧壁120的一个壁面121以及与该壁面121连接的底壁的侧面1131,如图13所示,凸出部132可以平行于短侧边1112并同时设于壁面121和侧面1131,凸出部132的厚度可以大致等于或小于底壁110与侧壁120的厚度之和,此外,收容槽131可以设置于该凸出部132的至少一个端面,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短侧边1112的方向大致平行,这样可以避免增加凸出部132沿长侧边1111方向的尺寸,这样缩短整个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的长度。此外,收容槽13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短侧边1112的方向大致垂直,具体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设置。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些可以设置在底壁110,另一些可以设置在侧壁120。
请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本体210以及上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0,本体210可拆卸的设置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的收容空间126内。其中,本体210可以为手机、平板、音乐播放器等移动设备。
作为一种示例,本体210可以为手机,电子设备200还包括无线耳机220,无线耳机220可以为TWS耳机,其中无线耳机220可以内置有用于与移动手机建立通讯的通讯模块,无线耳机220可以收容于收容槽131内,无线耳机220上可以设有与充电触部160进行电连接的充电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0,由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0上设置耳机收容部130,并且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线圈150获取外部电能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40对耳机充电,当用户不使用无线耳机220时,只需将无线耳机220插入耳机收容部130内,以备下次取用,不容易遗漏或遗忘,有效地解决耳机携带的问题而且不需要庞大的充电仓就能充电。用户日常使用中只需要带上无线耳机220、电子设备保护壳100以及手机,三者放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即可,不必像现在需要同时携带手机、无线耳机220以及耳机充电仓等多个物件;另外整个电子设备保护壳100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电源接口和电源,使得其成本降低,这种设计成本相较于接口和内置电池更对用户亲近,有利于市场的扩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设有电磁感应线圈;
侧壁,所述侧壁围设于所述底壁并与所述底壁共同限定形成用于收纳电子设备的收容空间;
耳机收容部,所述耳机收容部设置于所述底壁或所述侧壁,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收容所述耳机的收容槽;以及
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用于与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耳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为开设于所述底壁或所述侧壁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收容部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壁或所述侧壁上且向外凸出的凸出部,所述收容槽设置于所述凸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收容槽开设于任一所述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和所述凸出部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凸出部设有一个所述收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侧表面以及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侧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侧壁共同限定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耳机收容部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侧表面包括首尾相接形成环形的多个侧面,至少两个所述收容槽位于同一所述侧面或不同的所述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表面包括四个所述侧面,两个所述收容槽位于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收容部设于所述侧壁,所述侧壁包括首尾相接形成环形的多个壁面,至少两个所述收容槽位于同一所述壁面或不同的所述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四个所述壁面,两个所述收容槽位于相对的两个所述壁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收容槽内分别设有充电触部,当所述耳机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通过所述充电触部与所述耳机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
第二充电电路,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电连接;
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电连接,且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收容部具有开口,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相对于所述开口活动设置,以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用于弹出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耳机。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所述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的所述收容空间内。
CN202022732019.9U 2020-11-23 2020-11-23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754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2019.9U CN213754608U (zh) 2020-11-23 2020-11-23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2019.9U CN213754608U (zh) 2020-11-23 2020-11-23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54608U true CN213754608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28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2019.9U Active CN213754608U (zh) 2020-11-23 2020-11-23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54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134141A1 (en) Charger for group of devices
AU6353490A (en) Battery charger with battery guide and support apparatus
CN104900838A (zh) 电源
US20090079392A1 (en) Portable power supply module with winding unit
KR20130097954A (ko) 휴대단말용 케이스
KR20160134522A (ko) 충전 가능한 배터리
CN213754608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JP2011182566A (ja) 充電源装置
CN112351130A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US20130342158A1 (en) In-vehicle charging adaptor device
CN210437633U (zh) 多功能带配件收纳功能的收纳盒
CN211183783U (zh) 电源适配器及充电套件
KR200385075Y1 (ko) 휴대전화 충전용 커넥터 수납 구조체
CN212012270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16565555U (zh) 一种带充电座的蓝牙耳机仓
CN216489847U (zh) 电容笔无线充充电盒
JPH11155239A (ja) 二次電池の充電装置
CN216698848U (zh) 电源适配器及壳体
CN219107074U (zh) 移动电源
CN219610810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2969086U (zh) 充电器
CN220358855U (zh) 一种移动充电装置
CN211154180U (zh) 一种电子终端保护套
CN213401783U (zh) 一种互充设备
CN212909065U (zh) 一种可折叠式充电储物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