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2520U - 一种位移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位移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52520U
CN213752520U CN202022866783.5U CN202022866783U CN213752520U CN 213752520 U CN213752520 U CN 213752520U CN 202022866783 U CN202022866783 U CN 202022866783U CN 213752520 U CN213752520 U CN 213752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ection
measuring rod
tail end
bas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67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卫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67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52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52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52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位移开关,包括螺套,连接于螺套尾端的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传感器,穿设于所述螺套和基座中的测量杆,所述螺套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基座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同轴的第二定位孔,所述测量杆首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圆柱段,其尾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支撑在所述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圆柱段支撑在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所述测量杆首端设置有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测量杆轴线,定位轮至少部分圆周面位于所述测量杆和螺套端面外。本实用新型具有测量杆伸缩运动直线度高,不易卡杆和测量准确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位移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公开了一种位移开关。
背景技术
参考图1。现有位移开关包括螺套1,连接于螺套1一端的基座2,基座2内设置有导向槽2A,导向槽内2A上方安装有传感器3。测量杆4穿入螺套1和基座2中,其首端伸出螺套1首端端面外,用于抵接被测物体,其尾端位于基座2的导向槽2A内,连接有滑块4A。滑块4A与导向槽2A配合用于引导测量杆4直线运动。滑块4A上设置有触碰斜面4B,该触碰斜面4B用于压迫传感器3的检测触头,激发报警信号。传感器3为精密器件,为获得准确的检测信号,需要精准控制检测触头与滑块4的距离。由于测量杆4的运动驱动力在其首端,其伸缩运动仅依靠导向槽21与滑块4A限位,难以保证测量杆4直线运动,滑块4A滑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侧倾。滑块4侧倾会改变滑块4与传感器检测触头之间的间距,致使侧传感器3检测触头无法检测到滑块4A,或滑块4A直接撞坏传感器3的检测触头;滑块4A严重侧倾还可能产生卡杆,进而阻挡被测物体运动,造成设备运行事故。此外,当被测物体伴随有沿测量杆4径向运动时,还会磨损测量杆4,影响测量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测量杆伸缩运动直线度高、不易卡杆和测量准确的位移开关。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位移开关,包括螺套,连接于螺套尾端的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传感器,穿设于所述螺套和基座中的测量杆,所述螺套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基座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同轴的第二定位孔,所述测量杆首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圆柱段,其尾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支撑在所述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圆柱段支撑在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所述测量杆首端设置有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测量杆轴线,定位轮至少部分圆周面位于所述测量杆和螺套端面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由于测量杆两端的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分别由同轴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支撑,测量杆伸缩运动直线度高,不易卡杆;又由于采用定位轮与被测物体接触,当被测物体沿测量杆径向运动时,被测物体与定位轮之间为滚动摩擦,测量物体不会带动测量杆侧倾,也不会磨损测量杆,测量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位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套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块与基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测量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所述某一部件或部位的首端是指位移开关安装时该部件或部位朝向被测物体的一端,其尾端是指与首端相对的另一端。上述关于方位的描述仅表示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表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参考图2、图3和图8。本实用新型包括螺套1,连接于螺套1尾端的基座2,安装在基座2上的传感器3,穿设于所述基座1和基座2中的测量杆4,连接于螺套1上并笼罩所述基座1的圆筒形外罩5。
参考图4和图5。所述螺套1为圆筒形,具有螺套内孔10,其首端端面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让位槽11a和第二让位槽11b,其尾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外罩5的第一台阶12a和连接基座2的第二台阶12b。螺套1外周设置有安装螺纹13。螺套1首端内设置有与所述螺套内孔10同轴且直径小于所述螺套内孔10的第一定位孔11,其尾端内设置有卡槽15。
参考图3和图6。所述基座2为圆筒形,具有基座内孔20,其首端与所述螺套1尾端连接,其尾端设置有与所述其内孔20同轴的安装孔21。所述安装孔21内设置有定位块22,定位块2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1同轴的第二定位孔23。所述基座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基座内孔20的安装槽24,安装槽24一侧设置有螺纹孔25。本实用新型的基座1也可以和螺套2设置为一体结构,这样安装更简单,但为了加工方便,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分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基座2也可以不设置安装孔21和定位块22,直接在基座2尾端端面加工所述第二定位孔23,这样工序更少,但是对加工方法要求更高。
参考图7。所述测量杆4为圆柱形,由多个直径不等的圆柱段组成,其首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1配合的第一圆柱段41,其尾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23配合的第二圆柱段42。所述第一圆柱段41尾端连接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1的第三圆柱段43,所述第三圆柱段43尾端连接有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段43的第四圆柱度段44,所述第四圆柱段44尾端连接有直径小于所述第四圆柱段44的第五圆柱段45,所述第五圆柱段45尾端连接有直径小于所述第五圆柱段45和第二圆柱段42的第六圆柱段46,所述第六圆柱段46尾端连接所述第二圆柱段42。第五圆柱段45尾端设置有倒角451。第一圆柱段41上开设有贯穿测量杆4首端端面的安装槽411,安装槽411两侧设置有轴孔412,轴孔412的轴线垂直于测量杆4的轴线。所述轴孔412内设置有固定轴47,固定轴47上设置有两卡槽471,两卡槽471之间安装有可绕所述固定轴47转动的定位轮48,两卡簧472分别卡入所述两卡槽471中限定所述定位轮48和固定轴47。
参考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方式是:1)将测量杆4首端从螺套1尾端穿入,至其第三圆柱段43抵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孔11内侧;2)将消隙弹簧6从螺套1尾端套入测量杆4,抵接在测量杆4第三圆柱段43尾端,再将卡环16卡入螺套1的卡槽15中固定消隙弹簧6,卡环15内径小于第四圆柱段44外径;3)将定位块22固定于基座2的安装孔21中,然后将基座内孔20从测量杆4尾端套入,至基座2首端抵接在螺套1的第二台阶12b上,测量杆4的第二圆柱段42插入定位块22中第二定位孔23中,焊接基座2与螺套1;4)将定位轮48放入测量杆4的安装槽411中,然后将固定轴47穿过定位轮48和测量杆4的两个轴孔412,再将两卡簧472分别卡入两卡槽471中,限定所述定位轮48和固定轴47,所述定位轮48位于螺套1的第一让位槽11a中,其部分圆周面处于测量杆4和螺套1的首端端面外,其固定轴47两端位于所述第二让位槽11b中;5)在基座2上用螺丝穿过螺纹孔25将传感器3固定在安装槽24内,传感器感应触头31朝向所述基座内孔20,并置于测量杆4的第二圆柱段42与第五圆柱段45之间的合适位置,传感器3接线端32朝向所述基座2外,并在接线端32上连接引线(图中未示);6)将外罩5从基座2尾端套入,至其开口抵接在螺套1的第一台阶12a上,焊接外罩5与螺套1。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是:首先在螺套的外螺纹13中拧入后螺母M2,然后将螺套1穿过机箱B,再在机箱B外将前螺母M1拧入螺套的外螺纹13上,前后螺母M1、M2将螺套1夹紧在机箱B上。安装过程需调整定位轮48与被测物体A的距离和垂直度,使定位轮48抵接在被测物体A上,消隙弹簧6适当压缩,定位轮48对被测物体A具有合适的预紧压力。当被测物体A具有沿测量杆4径向运动时,使定位轮48与被测物体接触点的切线与该径向运动方向平行,这样,当被测物体A沿测量杆4径向运动时,带动定位轮48滚动,被测物体A与定位轮48之间为滚动摩擦。所述消隙弹簧6用于为测量杆4提供预紧力,消除测量杆4与被测物体A之间的间隙。测量杆4的第三圆柱段43的首端与所述基座的第一定位孔11内侧配合,限定测量杆4的最大伸出量,其第四圆柱度段44尾端与所述卡环16配合,限定测量杆4的最大压缩量。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被测物体A运行过程中不断压缩测量杆4,当测量杆4运行到其第五圆柱段45尾端的倒角451与传感器3感应触头31接触后,倒角451将感应触头31缓缓压缩,直至传感器3发出报警信号,提示被测物体A已经运行到报警位置。在第五圆柱段45尾端设置倒角451,可以缓和对感应触头31的冲击,避免第五圆柱段45尾端直接撞击损坏传感器感应触头31。
本实用新型由于测量杆两端的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分别由同轴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支撑,测量杆伸缩运动直线度高,不易卡杆;又由于采用定位轮与被测物体接触,当被测物体沿测量杆径向运动时,被测物体与定位轮之间为滚动摩擦,测量物体不会带动测量杆侧倾,也不会磨损测量杆,测量更准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位移开关,包括螺套,连接于螺套尾端的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传感器,穿设于所述螺套和基座中的测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基座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同轴的第二定位孔,所述测量杆首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圆柱段,其尾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支撑在所述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圆柱段支撑在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所述测量杆首端设置有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测量杆轴线,定位轮至少部分圆周面位于所述测量杆和螺套的端面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上第一圆柱段尾端连接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三圆柱段,所述螺套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卡环,测量杆上套设有消隙弹簧,所述消隙弹簧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三圆柱段尾端,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卡环上,所述第三圆柱段首端与所述基座的第一定位孔的内侧配合,限定测量杆的最大伸出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位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柱段尾端连接有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段大于所述卡环内径的第四圆柱度段,所述第四圆柱度段尾端与所述卡环配合,限定测量杆的最大压缩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位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圆柱段尾端连接有直径小于所述第四圆柱段的第五圆柱段,所述第五圆柱段尾端连接有直径小于所述第五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的第六圆柱段,所述第六圆柱段尾端连接所述第二圆柱段,所述传感器感的应触头位于所述第二圆柱段与第五圆柱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位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圆柱段尾端设置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首端与螺套尾端连接,基座尾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定位块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的第一圆柱段上开设有贯穿测量杆首端端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两侧设置有垂直于测量杆轴线的固定轴,所述定位轮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位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首端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所述定位轮位于所述第一让位槽中,所述固定轴两端位于所述第二让位槽中。
CN202022866783.5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位移开关 Active CN213752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6783.5U CN213752520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位移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6783.5U CN213752520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位移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52520U true CN213752520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2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6783.5U Active CN213752520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位移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52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3032B2 (en) Inside diameter measuring tool
CN108828061B (zh) 一种不锈钢无缝短管表面微细缺陷的涡流检测装置
CN110906876A (zh) 非接触式极值法内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0501305C (zh) 一种精密测距仪
JP3116307B2 (ja) 長手方向の計測装置
CN205279964U (zh) 一种用于检测孔内槽深的检具
CN213752520U (zh) 一种位移开关
CN213748337U (zh) 一种位移开关的结构
CN214378216U (zh) 一种位移开关的构造
US20170355048A1 (en) Steady rest
CN112582206A (zh) 一种位移开关
CN115950330B (zh) 尺寸测量装置
CN109458915B (zh) 一种盘形凸轮轮廓的检测工装与检测方法
CN109839048B (zh) 一种检测制动器进油孔排气孔锥面跳动的检具
CN216478144U (zh) 一种具有活塞杆位移检测功能的液压油缸
WO2017014652A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US6338201B1 (en)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checking dimensional accuracy
US4447962A (en) Adjustable bore target and gage
CN111189379B (zh) 一种基于双点旋转摩擦的内腔表面粗糙度在位检测方法
CN104633008B (zh) 高精度可解脱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CN106017373A (zh) 一种飞轮壳盆口、端面跳动检测装置
CN208936925U (zh) 锥面距离专用检具
CN114526663A (zh) 一种直线度检测工装和检验方法、检测方法
CN109238192B (zh) 一种异形槽尺寸测量装置
CN110186791A (zh) 掘进机滚刀刀体的表面硬度检测用支撑装置及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