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1027U - 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51027U
CN213751027U CN202022142389.7U CN202022142389U CN213751027U CN 213751027 U CN213751027 U CN 213751027U CN 202022142389 U CN202022142389 U CN 202022142389U CN 213751027 U CN213751027 U CN 213751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touch
display unit
thin film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23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鼎杰
张兴杰
鄢仁源
林志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mei Xiame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mei Xiame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mei Xiame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mei Xiame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23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51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51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51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中该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单元与一薄膜感应结构。显示单元具有一前表面、相对于前表面的一背表面、及连接前表面及背表面的一侧边。薄膜感应结构与显示单元贴合,并包含一本体及连接本体的一弯折部,其中弯折部包含一开槽。弯折部从显示单元的前表面经过侧边延伸到背表面,并覆盖部分侧边及背表面,且开槽显露出部分的显示单元。

Description

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具有弯折部和开槽的薄膜感应结构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高效能、高规格视觉享受的追求越来越高,以丰富更棒的产品使用体验。例如,现今已出现触控式屏幕操作的智能型手机、笔记型计算机(laptop computer)、平板计算机(tablet computer) 等产品,丰富了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经验。面对人们追求产品更强大、更轻薄、更高效能的渴望,使得产品本身的体积也趋近小型化、多功能性,例如窄边框、全屏幕设计,或是曲面屏幕设计。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使用直观、小型化、或高效度地充分利用空间使得装置的体积可缩小的装置结构,是为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单元与一薄膜感应结构。显示单元具有一前表面、相对于前表面的一背表面、及连接前表面及背表面的一侧边。薄膜感应结构与显示单元贴合,并包含一本体及连接本体的一弯折部,其中弯折部包含一开槽。弯折部从显示单元的前表面经过侧边延伸到背表面,并覆盖部分侧边及背表面,且开槽显露出部分的显示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开槽显露出显示单元的部分背表面及侧边。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本体邻接前表面,并且弯折部邻接侧边及背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感应显示模块还包括一基板,薄膜感应结构及显示单元设置于基板上,并且薄膜感应结构位于基板及显示单元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显示单元的前表面是面向基板。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弯折部至少形成于薄膜感应结构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薄膜感应结构呈现L字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弯折部形成于薄膜感应结构的相对两端,且薄膜感应结构呈现C字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开槽为一贯穿薄膜感应结构的穿槽。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感应显示模块还包括一第一光学胶,设置于薄膜感应结构与显示单元之间,显示单元通过第一光学胶与薄膜感应结构贴合。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感应显示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光学胶,设置于基板与薄膜感应结构之间,薄膜感应结构通过第二光学胶与基板贴合。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前述触控感应显示模块与一功能元件。功能元件邻设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中,弯折部的开槽的配置位置是对应功能元件的位置来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感应显示模块还包括一遮蔽层,设置于上述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基板的一表面,定义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一周边区。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该基板通过遮蔽层让位或开孔来配置对应功能元件的一光学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薄膜感应结构的弯折部形成开槽,让薄膜感应结构的弯折部的此一缺口可对应电子产品的其他功能元件,可避免或大幅减少薄膜感应结构与其他功能元件发生干涉的情形再者,由于薄膜感应结构的周边引线是设置于弯折部,使得周边引线可因弯折部被弯折而至少可相对位于显示单元的侧边,如此一来,基板的遮蔽层的设置面积可相对地减小,有助于电子产品显示面的窄边框或无边框的设计。此外,通过弯折部朝向显示单元的背面弯折以包覆住显示单元的侧边与背面,以助于薄膜感应结构与显示单元的贴合,提升模块的优良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其中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薄膜感应结构为未弯折的状态;
图2A为本图1中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薄膜感应结构已弯折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B为沿着图2A中的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
图2C为沿着图2A中的线段B-B’的剖面示意图;
图3A~图3E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110:基板
110A:外表面
110B:遮蔽区
110H:光学孔
120:薄膜感应结构
121:本体
122:弯折部
130:显示单元
130A:前表面
130B:背表面
130C:侧边
131:背光构件
132:背光构件
133:偏光构件
134:显示单元外框
A-A’、B-B’:线段
MS:功能元件
OP:开槽
OA1:第一光学胶
OA2:第二光学胶
PF:离型模具
X100:电子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适用的其他范围将于接下来所提供的详述中清楚易见。必须了解的是,下列的详述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当提出有关承载组件的示范实施例时,仅作为描述的目的以及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揭露所属的一般技术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图1、图2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的示意图,其中图1显示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的一薄膜感应结构120尚未弯折的状态,而图2A表示薄膜感应结构120已弯折的状态。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可应用于一电子产品,并提供触控感应功能及显示功能,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等。使用者可通过触碰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以达输入指令、或操作的功能,并观看电子产品所输出的影像画面。在一些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制作工艺中,通过弯折局部的薄膜感应结构120,可实现边框窄小化或是达无边框的设计,让电子产品的显示面能够更加美观,并可提升显示面积。以下将先说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的详细结构,关于在一些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的制作工艺将于稍后详述。
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包括一基板110、一薄膜感应结构120与一显示单元130,薄膜感应结构120与显示单元130位于基板110上(Z轴方向),薄膜感应结构120位于基板110与显示单元130之间。一并参阅图2A~图2C,基板110可为一覆盖玻璃(cover glass),位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最外层,可保护被其所覆盖的薄膜感应结构120和显示单元130。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0的外表面110A可以是使用者触碰操作的表面,相对的,薄膜感应结构120和显示单元130则是设置在基板110的内侧。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薄膜感应结构120属于电子产品X100(图2B~图2C)的一部分,电子产品X100还包括功能元件MS,其中功能元件MS是邻设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并且可配置在基板110的内侧的位置,功能元件MS例如光学组件,进一步举例来讲,光学组件可例如是摄像镜头单元、光学感应元件及光学接收元件等,其他的功能元件MS也可例如是天线、固定件、凸设件等结构性部件,在此并非本实施例所限制。
此外,基板110的内侧表面还可设置有一遮蔽层110B,用来定义出一周边区,以遮蔽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的周边线路及电子产品的功能元件MS等。若功能元件MS是以光学组件来举例说明的话,为了让光学组件能正常运作,基板110可通过遮蔽层110B的让位或开孔来配置有对应光学组件的光学孔 110H,以提供光学通道,避免遮蔽层110B遮挡光学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Y轴方向上,光学孔110H通常位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靠近上方边缘的位置。
显示单元130可用以显示画面予使用者观看,薄膜感应结构120则可使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具备触控感应功能,使用者可通过触碰基板110(例如通过手或触控笔)的外表面110A,以实现触控感应。
前述显示单元130用于显示画面,其可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器,或其他类型的合适显示器。前述发光二极管可包含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ED,QDLED)等。本实施例是例如以液晶显示器来作为说明,显示单元130具有一背光构件131、一液晶层132、一偏光构件133与显示单元外框134,其中背光构件131、背光构件132、偏光构件133设置于显示单元外框134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30 可包含定向层、外涂层、扩散层或增亮膜,以使显示单元130出光均匀或增亮。
关于薄膜感应结构120,请继续参阅图2A~图2C,其具有一本体121与一弯折部122,弯折部122连接本体121的至少一侧,并且在Z轴方向上,显示单元130夹设于本体121与弯折部122之间。详细而言,显示单元130具有前表面130A、与前表面130A相对的背表面130B及连接前表面130A及背表面130B的侧边130C,薄膜感应结构120的本体121邻接前表面130A,而薄膜感应结构120的弯折部122邻接侧边130C及后表面130B。弯折部122从前表面130A经过侧边130C延伸到后表面130B,并部分地覆盖显示单元130的侧边130C及后表面130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薄膜感应结构120包含有透明感测电极层(图未示)及电连接透明感测电极层的周边引线(图未示),其中透明感测电极层是对应设置于本体121的区域,而周边引线是对应设置于弯折部122的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薄膜感应结构120的弯折部122设有一开槽OP,在本实施例中,开槽OP为一贯穿薄膜感应结构120的穿槽,并显露出部分显示单元 130。具体来讲,弯折部122上的开槽OP的配置位置是对应电子产品的功能元件MS的位置来设计,如此一来,通过在弯折部122上配置开槽OP,可避免薄膜感应结构120在弯折部122被弯折时,电子产品的功能元件MS与弯折部122之间发生机构干涉,不管在机构布局上或后续生产及组装制作工艺上都可以更加灵活。除此之外,由于薄膜感应结构120的周边引线是设置于弯折部 122,在弯折部122被弯折而与本体121夹设有一小于180°的弯折角度(例如是90°)之后,使得周边引线至少可相对位于显示单元130的侧边130C,如此一来,基板110的遮蔽层110B的设置面积可相对地减小,有利于电子产品显示面的边框(border)窄小化或是无边框的全屏幕的设计。
补充说明的是,薄膜感应结构120可例如包含至少一基材(图未示)和设置于基材上的至少一层透明感测电极层(图未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叠层结构可例如是将一层透明感测电极层设置于一层基材的至少一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叠层结构可例如是将两层透明感测电极层分别设置于一层基材的相对的两侧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叠层结构可例如是将两层透明感测电极层分别设置于不同片基材的表面,并再通过一黏着层(图未示)来贴合两片已形成有透明感测电极层的基材。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感应结构120的具体叠层结构设计方案并不以上述结构为限。
图3A至图3E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制作工艺流程图。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用来说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关于电子产品其他的功能元件是予以省略,实际可参考图2B、图2C中所举例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100与功能元件MS之间的邻设关系。首先,如图3A所示,将一薄膜感应结构120设置于一离型模具PF上,其中离型模具PF可例如是离型膜,以作为暂时性的承载基材,并于薄膜感应结构120上配置一第一光学胶OA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薄膜感应结构120本身已包含在制作工艺中具足够支撑性的基材的话,则可不需要离型模具PF,制作工艺上即是直接提供薄膜感应结构120,并设置第一光学胶OA1于薄膜感应结构120上。
接着,如图3B所示,将一显示单元130通过第一光学胶OA1设置于薄膜感应结构120上。进行弯折制作工艺,如图3C所示,通过离型模具PF将薄膜感应结构120、第一光学胶OA1弯折,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一光学胶OA1的薄膜感应结构120是以相对的两端皆被弯折来举例说明,也就是薄膜感应结构120的相对两端皆具有弯折部122,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弯折部122是连接于本体121的相对两侧。弯折制作工艺中,薄膜感应结构 120的弯折部122从显示单元130的前表面130A经过侧边130C延伸到背表面130B,并在弯折后覆盖部分侧边130C及背表面130B,从X轴方向来看,弯折部122呈现L字型或C字形结构。此外,薄膜感应结构120的弯折部122 可通过第一光学胶OA1来贴附于显示单元130的侧边130C及背表面130B。
继续参阅图3D,将离型模具PF脱离已被弯折的薄膜感应结构120(至少部分地包覆显示单元130),并将薄膜感应结构120放置于一基板110上,其中,薄膜感应结构120通过一第二光学胶OA2连接设置于基板110上。如此,使得弯折的薄膜感应结构120设置于基板110,如图3E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薄膜感应结构120的相对两端皆被弯折,在垂直于基板110、薄膜感应结构120、显示单元130的排列方向上,即X轴方向上,使得薄膜感应结构120呈现C字形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薄膜感应结构120的至少一端具有弯折部122,也就是弯折部122是连接于本体121的一侧,如图2C所示,使得薄膜感应结构120呈现L字形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薄膜感应结构120的弯折部122具有开槽OP,也就是开槽OP处已不再有薄膜感应结构120的肉厚,使得对应此开槽OP处的电子产品的功能元件MS能够避免与薄膜感应结构120发生弯折干涉、组装干涉等情形,换句话说,由于弯折部122形成有开槽OP,可更易于薄膜感应结构120、基板110、电子产品的功能元件MS的组装,此外,由于开槽OP处不再有薄膜感应结构120的肉厚,使得其他功能元件MS与薄膜感应结构120的间距可大幅缩小,即不需要特别腾出空间以避免两者之间发生干涉,以有效解决元件之间的干涉问题。此外,通过弯折部122从显示单元130的前表面130A延伸到后表面130B,并包覆住显示单元130的一侧边130C,可有利于薄膜感应结构120与显示单元130之间的贴合,提升装置可靠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单元与一薄膜感应结构。显示单元具有一前表面、相对于前表面的一背表面、及连接前表面及背表面的一侧边。薄膜感应结构与显示单元贴合,并包含一本体及连接本体的一弯折部,其中弯折部包含一开槽。弯折部从显示单元的前表面经过侧边延伸到背表面,并覆盖部分侧边及背表面,且开槽显露出部分的显示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前述触控感应显示模块与一功能元件。功能元件邻设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中,弯折部的开槽的配置位置是对应功能元件的位置来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通过在薄膜感应结构的弯折部形成开槽,让薄膜感应结构的弯折部的此一缺口可对应电子产品的其他功能元件,可避免或大幅减少薄膜感应结构与其他功能元件发生干涉的情形再者,由于薄膜感应结构的周边引线是设置于弯折部,使得周边引线可因弯折部被弯折而至少可相对位于显示单元的侧边,如此一来,基板的遮蔽层的设置面积可相对地减小,有助于电子产品显示面的窄边框或无边框的设计。此外,通过弯折部朝向显示单元的背面弯折以包覆住显示单元的侧边与背面,以助于薄膜感应结构与显示单元的贴合,提升模块的优良度。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等,彼此之间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其仅用于标示区分两个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元件。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包括:
显示单元,具有前表面、相对于该前表面的背表面及连接该前表面及该背表面的一侧边;以及
薄膜感应结构,与该显示单元贴合,并且包含本体及连接该本体的弯折部,其中该弯折部包含开槽;
其中,该弯折部从该显示单元的该前表面经过该侧边延伸到该背表面,并覆盖部分该侧边及该背表面,且该开槽显露出部分的该显示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开槽显露出该显示单元的部分该背表面及该侧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邻接该前表面,并且该弯折部邻接该侧边及该背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还包括基板,该薄膜感应结构及该显示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且该薄膜感应结构位于该基板及该显示单元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单元的该前表面面向该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至少形成于该薄膜感应结构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感应结构呈现L字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形成于该薄膜感应结构的相对两端,且该薄膜感应结构呈现C字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开槽为贯穿该薄膜感应结构的穿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应显示模块还包括第一光学胶,设置于该薄膜感应结构与该显示单元之间,该显示单元通过该第一光学胶与该薄膜感应结构贴合。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还包括第二光学胶,设置于该基板与该薄膜感应结构之间,该薄膜感应结构通过该第二光学胶与该基板贴合。
12.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电子产品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触控感应显示模块;以及
功能元件,邻设于该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其中,该弯折部的该开槽的配置位置是对应该功能元件的位置来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应显示模块还包括遮蔽层,设置于所述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基板的表面,定义该触控感应显示模块的周边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基板通过该遮蔽层让位或开孔来配置对应该功能元件的光学孔。
CN202022142389.7U 2020-09-25 2020-09-25 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Active CN213751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2389.7U CN213751027U (zh) 2020-09-25 2020-09-25 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2389.7U CN213751027U (zh) 2020-09-25 2020-09-25 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51027U true CN213751027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4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2389.7U Active CN213751027U (zh) 2020-09-25 2020-09-25 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51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00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CN107102762B (zh) 触摸屏面板和包括其的移动终端
EP3779938A1 (en) Display screen component,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780284B2 (en) Capacitiv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with input function
JP553798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271063B2 (en) Flexible displa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4003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chassis structures
CN10831743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TWM474189U (zh) 觸控顯示裝置
US202203864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CN10830238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8150896B (zh) 电子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13751027U (zh) 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KR20220063796A (ko) 표시 장치
CN10801966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TWM608955U (zh) 電子產品與觸控感應顯示模組
CN215679893U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4253413A (zh) 电子产品与触控感应显示模块
TWI758911B (zh) 電子產品與觸控感應顯示模組
CN10830238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US11320922B1 (e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touch-sensing display module thereof including slot in bending portion of film sensing structure
CN108169843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8286681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9471547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72940A (zh) 屏幕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