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7982U -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7982U
CN213747982U CN202022469452.8U CN202022469452U CN213747982U CN 213747982 U CN213747982 U CN 213747982U CN 202022469452 U CN202022469452 U CN 202022469452U CN 213747982 U CN213747982 U CN 213747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asing
fixedly connected
steam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694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冬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bin Guangneng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ibin Guangne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bin Guangneng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ibin Guangne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694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7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7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7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和排污水进口管,所述排污水进口管安装在壳体的前表面左侧,所述壳体的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的下方通过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双面汽液换热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液液换热装置,所述壳体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污水出口管,所述壳体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蒸汽排出口通过气管连通有汽液混合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回收部分锅炉排污损失的热量,提高锅炉效率,且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控制锅炉锅水的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使炉水中杂质保持在一定限度以内,需要从锅炉中不断地排除含盐、碱量较大的炉水和沉积的水渣、污泥、松散状的沉淀物,这个过程就是锅炉排污。排污是锅炉水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重视排污,使锅炉系统达到安全运行、减少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大型锅炉都有污水处理装置,首先经过降温、沉渣预处理,与生活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工艺,然而锅炉排出的污水通常为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水,含有大量的热能,排污不但损失大量的热能,浪费燃料,降低了锅炉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解决了排污热能的损失,节约燃料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和排污水进口管,所述排污水进口管安装在壳体的前表面左侧,所述壳体的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下方通过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双面汽液换热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液液换热装置,所述壳体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污水出口管,所述壳体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蒸汽排出口通过气管连通有汽液混合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回收部分锅炉排污损失的热量,提高锅炉效率,且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双面汽液换热装置包括环形分流板和第二柱形换热盘管,两个所述环形分流板分别安装在第二柱形换热盘管上下两端,所述第二柱形换热盘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置双螺旋盘管,所述外置双螺旋盘管的下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环形分流板固定连接有第一蒸汽进口,所述外置双螺旋盘管的上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环形分流板固定连接有第一蒸汽出口,所述第二柱形换热盘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置双螺旋盘管,所述内置双螺旋盘管的下端中心位置通过环形分流板连通有第二蒸汽进口,所述内置双螺旋盘管的上端中心位置通过环形分流板连通有第二蒸汽出口,所述第二柱形换热盘管的下端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壳体外部,所述第二柱形换热盘管的上端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壳体外部,第二柱形换热盘管双侧设置螺旋盘管,增加蒸汽滞留时间,使换热更充分。
优选的,所述汽液混合加热装置包括蒸汽滞留仓和螺旋管,所述螺旋管贯穿蒸汽滞留仓的内部中心位置且延伸至蒸汽滞留仓的两端外部,所述蒸汽滞留仓的上端与气管连通,所述螺旋管的内壁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管贯穿在蒸汽滞留仓内部的一段外表面开设有锥形孔,所述螺旋管进水管通过水管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连通,二次利用蒸汽,通过螺旋管内的螺旋槽让水旋转,又因旋转会从四周向中心产生挤压力,在经过蒸汽滞留仓时,产生吸力带动蒸汽从锥形孔中进入螺旋管与水充分混合,从而加热水,避免热量损失。
优选的,所述液液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柱形换热盘管和排污水滞留桶,所述第一柱形换热盘管上端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柱形换热盘管下端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均贯穿排污水滞留桶和壳体且延伸至排污水滞留桶和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柱形换热盘管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设置在排污水滞留桶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柱形换热盘管的内壁上端通过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进口与排污水进口管的出口连通,第一柱形换热盘管悬空设置在排污水滞留通内,排污水经引流槽引入柱形换热盘管围成的柱形中间,在通过滞留桶溢出流走,增加了排污水与换热盘管的接触时间。
优选的,所述排污水进口管与壳体的表面相切,使排污水沿着外壳中部引流槽中作切向运动,并且立即汽化成二次蒸汽。
工作原理:锅炉排污水经过排污水进口管进入壳体内,因容积扩大、压力降低,原来压力下的排污水在降低压力后,一部分热量释放出来被水吸收而使部分排污水发生汽化成蒸汽,蒸汽上浮进入内置螺旋盘管和外置螺旋盘管,增加了蒸汽与第二柱形换热盘管接触的时间,将第二柱形盘管内的冷水加热,从螺旋盘管出来的蒸汽再通过气管进入蒸汽滞留仓,螺旋管贯穿在蒸汽滞留仓内部中间位置的一段外表面开设有锥形孔,螺旋管内的螺旋槽让水旋转,又因旋转会从四周向中心产生挤压力,在经过蒸汽滞留仓时,产生吸力带动蒸汽从锥形孔中进入螺旋管与水充分混合,从而加热水,对蒸汽进行二次利用;另一部分未汽化的排污水经引流槽引入柱形换热盘管围成的柱形中间,再通过滞留桶溢出流走,增加了排污水与换热盘管的接触时间,使换热盘管中的水得以充分加热,经过换热的热水除氧后送入锅炉,回收部分锅炉排污损失的热量,提高锅炉效率,减少燃料的燃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双面汽液换热装置通过设置内外双螺旋盘管将第二柱形换热盘管夹在中央,延长蒸汽滞留的时间,即增加换热时间,使换热更充分。
(2)、本实用新型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汽液混合加热装置通过在贯穿在蒸汽滞留仓内的一段螺旋管表面开设锥形孔,再利用螺旋管内壁的螺旋槽让水旋转,使水产生从四周向中心挤压的力,在经过蒸汽滞留仓时,较高的流速会产生吸力带动蒸汽从锥形孔中进入螺旋管与水充分混合,从而加热水,二次利用蒸汽,避免热量损失。
(3)本实用新型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液液换热装置的第二柱形换热盘管通过第二进出水管悬空设置在排污水滞留桶中间位置,排污水经引流槽引入第二柱形换热盘管围成的柱形中,再从排污水滞留桶与第二柱形换热盘管的间隙中溢出,这个过程增加了排污水与换热盘管的接触时间,使换热盘管中的水得以充分加热,有效地回收排污水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液换热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汽液换热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柱形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汽液换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汽液混合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汽排出口、2壳体、3双面汽液换热装置、301环形分流板、302第二蒸汽出口、303第一蒸汽出口、304内置双螺旋盘管、305外置双螺旋盘管、306第二蒸汽进口、307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8第一蒸汽进口、4 排污水进口管、5液液换热装置、501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2排污水滞留桶、 503引流槽、6排污水出口管、7支撑架、8气管、9汽液混合加热装置、901 蒸汽滞留仓、902螺旋管、903锥形孔、904螺旋槽、10第二出水管、11水管、 12第二进水管、13第一进水管、14第一出水管、15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2和排污水进口管4,排污水进口管4安装在壳体2的前表面左侧,壳体2的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蒸汽排出口1,蒸汽排出口1的下方通过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双面汽液换热装置3,壳体2的内部底端通过支撑柱15固定连接有液液换热装置5,壳体2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污水出口管6,壳体2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蒸汽排出口1通过气管8连通有汽液混合加热装置9,本实用新型可以回收部分锅炉排污损失的热量,提高锅炉效率,且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面汽液换热装置3包括环形分流板301和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两个环形分流板301分别安装在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上下两端,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 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置双螺旋盘管305,外置双螺旋盘管305的下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环形分流板301固定连接有第一蒸汽进口308,外置双螺旋盘管(305) 的上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环形分流板301固定连接有第一蒸汽出口303,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置双螺旋盘管304,内置双螺旋盘管304 的下端中心位置通过环形分流板301连通有第二蒸汽进口306,内置双螺旋盘管304的上端中心位置通过环形分流板301连通有第二蒸汽出口302,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的下端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2,第二进水管贯穿壳体2且延伸至壳体2外部,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的上端连通有第二出水管10,第二出水管10贯穿壳体2且延伸至壳体2外部,第二柱形换热盘管双侧设置螺旋盘管,增加蒸汽滞留时间,使换热更充分。
实施例3:
请参阅图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液混合加热装置9包括蒸汽滞留仓901和螺旋管902,螺旋管902贯穿蒸汽滞留仓901的内部中心位置且延伸至蒸汽滞留仓901的两端外部,蒸汽滞留仓901 的上端与气管8连通,螺旋管902的内壁开设有螺旋槽904,螺旋管902贯穿在蒸汽滞留仓内部的一段外表面开设有锥形孔903,螺旋管902进水管通过水管11与第一进水管13和第二进水管12连通,二次利用蒸汽,通过螺旋管内的螺旋槽让水旋转,使水产生从四周向中心产生挤压的力,经过蒸汽滞留仓时,较快的流速会产生吸力带动蒸汽从锥形孔中进入螺旋管与水充分混合,从而加热水,避免热量损失。
实施例4:
请参阅图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液液换热装置5包括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和排污水滞留桶502,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上端连通有第一进水管13,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下端连通有第一出水管14,第一进水管13和第一出水管14均贯穿排污水滞留桶502和壳体2 且延伸至排污水滞留桶502和壳体2的外部,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通过第一进水管13和第一出水管14设置在排污水滞留桶502的中间位置,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的内壁上端通过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引流槽503,引流槽 503的进口与排污水进口管4的出口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2)和排污水进口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水进口管(4)安装在壳体(2)的前表面左侧,所述壳体(2)的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蒸汽排出口(1),所述蒸汽排出口(1)的下方通过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双面汽液换热装置(3),所述壳体(2)的内部底端通过支撑柱(15)固定连接有液液换热装置(5),所述壳体(2)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污水出口管(6),所述壳体(2)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蒸汽排出口(1)通过气管(8)连通有汽液混合加热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汽液换热装置(3)包括环形分流板(301)和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两个所述环形分流板(301)分别安装在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上下两端,所述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置双螺旋盘管(305),所述外置双螺旋盘管(305)的下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环形分流板(301)固定连接有第一蒸汽进口(308),所述外置双螺旋盘管(305)的上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环形分流板(301)固定连接有第一蒸汽出口(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置双螺旋盘管(304),所述内置双螺旋盘管(304)的下端中心位置通过环形分流板(301)连通有第二蒸汽进口(306),所述内置双螺旋盘管(304)的上端中心位置通过环形分流板(301)连通有第二蒸汽出口(3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的下端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2),所述第二进水管贯穿壳体(2)且延伸至壳体(2)外部,所述第二柱形换热盘管(307)的上端连通有第二出水管(10),所述第二出水管(10)贯穿壳体(2)且延伸至壳体(2)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液混合加热装置(9)包括蒸汽滞留仓(901)和螺旋管(902),所述螺旋管(902)贯穿蒸汽滞留仓(901)的内部中心位置且延伸至蒸汽滞留仓(901)的两端外部,所述蒸汽滞留仓(901)的上端与气管(8)连通,所述螺旋管(902)的内壁开设有螺旋槽(904),所述螺旋管(902)贯穿在蒸汽滞留仓内部的一段外表面开设有锥形孔(903),所述螺旋管(902)进水管通过水管(11)与第一进水管(13)和第二进水管(1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液换热装置(5)包括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和排污水滞留桶(502),所述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上端连通有第一进水管(13),所述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下端连通有第一出水管(14),所述第一进水管(13)和第一出水管(14)均贯穿排污水滞留桶(502)和壳体(2)且延伸至排污水滞留桶(502)和壳体(2)的外部,所述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通过第一进水管(13)和第一出水管(14)设置在排污水滞留桶(502)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柱形换热盘管(501)的内壁上端通过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引流槽(503),所述引流槽(503)的进口与排污水进口管(4)的出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水进口管(4)与壳体(2)的表面相切。
CN202022469452.8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213747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9452.8U CN213747982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9452.8U CN213747982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7982U true CN213747982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55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69452.8U Active CN213747982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7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39189U (zh) 一种加气砖厂的废汽余热回收装置
CN102519032B (zh) 排污水节能扩容器
CN104033271A (zh) 一种高效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9500800U (zh) 一种强制循环mvr蒸发器
CN203560885U (zh) 锅炉连续排污余热回收系统
CN213747982U (zh)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1196491Y (zh)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6372822U (zh) 一种反应釜热能利用装置
CN204153760U (zh) 一种废热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CN215691734U (zh) 一种燃油生产加工用原油蒸馏装置
CN210267189U (zh) 利用锅炉排污水加热冷渣器冷却水回水的余热利用系统
CN207527540U (zh) 一种含变频风机的蒸汽回收锅炉装置及节能装置
CN208254297U (zh) 一种废水余热回收系统
CN106186132A (zh) 低成本电厂零价值废水蒸发浓缩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6828127U (zh) 一种节能型污水蒸发净化机
CN216785938U (zh)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进行深度水处理的系统
CN205461077U (zh) 一种回收废蒸汽、废烟气体中废热的装置
CN204535493U (zh) 热管烟气节能器
CN216668366U (zh) 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
CN203922734U (zh) 一种磷酸活性炭活化炉余热利用及尾气吸收设备
CN207515580U (zh) 一种高效印染废水热能回收装置
CN213956069U (zh) 一种制氢装置对流段高效换热器
CN212057237U (zh) 一种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03479112U (zh) 真空管余热回收节能器
CN213543197U (zh) 一种熔炼炉水套汽化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