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3552U - 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3552U
CN213743552U CN202022810724.6U CN202022810724U CN213743552U CN 213743552 U CN213743552 U CN 213743552U CN 202022810724 U CN202022810724 U CN 202022810724U CN 213743552 U CN213743552 U CN 213743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irculating water
water
temperatur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07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允
向艳蕾
闫文瑞
殷卫峰
于钊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al Industry Tianjin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Industry Tianjin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Industry Tianjin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Industry Tianjin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107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3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3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3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多热源热能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包括热回收组件、风风换热器、风‑循环水换热组件、冷却水组件、空气热源组件、天然气锅炉组件、水源热泵、汽‑水换热器、洗浴换热器、井口新风机组及干燥新风组件,天然气锅炉组件包括热水型天然气锅炉和蒸汽型天然气锅炉,干燥新风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冷风机组和第一电加热机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根据煤矿作业中的具体情况选定余热的利用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供能设备、乏风、冷却水等丰富的余热资源,设备安全性较高,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显著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保证矿区用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多热源热能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背景技术
矿区常年有电能、洗浴热水和吊篮烘干等需求,夏季还有井下降温和建筑供冷需求,冬季则有井筒防冻和建筑供暖需求。
洗浴热水、吊篮烘干及冬季的井筒防冻和建筑采暖用热大多采用燃煤锅炉、燃气锅炉或电锅炉来满足,而燃煤锅炉存在热效率低、烟气污染环境、资源浪费等问题。燃气锅炉存在氮氧化物排放高、运行费用高、天然气供应不稳定等问题。电锅炉则存在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且其应用受到煤矿电容量的限制。
煤矿井下降温和建筑供冷用冷大多采用冷水组件或燃气锅炉+蒸汽型溴化锂冷水组件供应。但是前者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后者除了设备利用率低,还存在运行费用高、制冷性能系数低、制冷量衰减等问题。
可见,煤矿用能需求巨大,需要各种供能设备供能,但是供能设备的能源利用率低,余热资源丰富,而目前普遍存在余热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能够充分地利用煤矿余热。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包括:
热回收组件,其利用空压机的余热加热初始循环水为第一高温循环水;
风风换热器,其利用乏风的热量加热新风为低温井筒防冻风;
风-循环水换热组件,其利用所述乏风的热量加热所述风-循环水换热组件内的循环水为第一低温循环水;
冷却水组件,其利用冷却水的热量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二低温循环水,所述冷却水包括矿井涌水、和/或设备冷却水、和/或洗浴废水;
空气热源组件,所述空气热源组件内的循环水与空气换热,形成第三低温循环水或第二高温循环水或第一冷冻水;
天然气锅炉组件,所述天然气锅炉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热水型天然气锅炉和蒸汽型天然气锅炉,所述热水型天然气锅炉利用天然气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三高温循环水,所述蒸汽型天然气锅炉利用所述天然气加热冷凝水为蒸汽;
水源热泵,所述水源热泵内的循环水利用所述第一低温循环水和/或所述第二低温循环水和/或所述第三低温循环水的热量形成第四高温循环水,或者所述水源热泵内的循环水经所述风-循环水换热组件释放热量给所述乏风后形成第二冷冻水;
汽-水换热器,其利用所述蒸汽的热量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五高温循环水;
洗浴换热器,所述洗浴换热器利用所述第一高温循环水、所述第二高温循环水、所述第三高温循环水、所述第四高温循环水及所述第五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自来水为洗浴水;
井口新风机组,其利用第一冷冻水和/或第二冷冻水冷却所述新风为井下降温风;
干燥新风组件,所述干燥新风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冷风机组和第一电加热机组,所述冷风机组利用第一冷冻水和/或第二冷冻水对所述新风进行降温除湿,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用于加热降温除湿后的所述新风。
作为优选,所述风-循环水换热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喷淋-净化组件和热管换热器,所述喷淋-净化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喷淋塔和净化件,所述喷淋塔内的循环水及所述热管换热器内的循环水吸收所述乏风的热量,所述水源热泵内的循环水经所述喷淋塔释放热量给所述乏风。
作为优选,还包括低温新风机组,其利用所述第一低温循环水和/或所述第二低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新风为所述低温井筒防冻风。
作为优选,还包括高温新风机组,所述高温新风机组利用所述第一高温循环水、所述第二高温循环水、所述第三高温循环水、所述第四高温循环水及所述第五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新风。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电加热机组,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用于加热所述新风。
作为优选,还包括瓦斯发电组件,所述瓦斯发电组件利用瓦斯发电,所述瓦斯发电组件分别与所述水源热泵、所述空气热源组件、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瓦斯发电组件的冷却水出口连通有瓦斯换热器,所述瓦斯换热器利用所述瓦斯发电组件冷却水的热量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六高温循环水,所述瓦斯发电组件的烟气出口连通有烟气锅炉,所述烟气锅炉利用烟气的热量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七高温循环水,所述洗浴换热器利用所述第六高温循环水及所述第七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自来水为洗浴水,所述高温新风机组利用所述第六高温循环水及所述第七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新风。
作为优选,还包括太阳能组件,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集热机组和光伏发电机组,所述太阳能集热机组利用太阳能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八高温循环水,所述光伏发电机组利用所述太阳能发电,所述光伏发电机组分别与所述水源热泵、所述空气热源组件、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电性连接,所述洗浴换热器利用所述第八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自来水为洗浴水,所述高温新风机组利用所述第八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新风。
作为优选,还包括储能组件,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储能流变器和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储能流变器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流变器分别与所述水源热泵、所述空气热源组件、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所述瓦斯发电组件及所述光伏发电机组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水源热泵、所述空气热源组件、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及所述储能流变器(171)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根据煤矿作业中的具体情况选定余热的利用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供能设备、乏风、冷却水等丰富的余热资源,设备安全性较高,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显著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保证矿区用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热回收组件;2、风风换热器;3、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1、喷淋-净化组件;311、喷淋塔;312、净化件;32、热管换热器;4、冷却水组件;5、空气热源组件;6、天然气锅炉组件;61、热水型天然气锅炉;62、蒸汽型天然气锅炉;7、汽-水换热器;8、水源热泵;9、瓦斯发电组件;91、瓦斯换热器;92、烟气锅炉;10、太阳能组件;101、太阳能集热机组;102、光伏发电机组;11、低温新风机组;12、洗浴换热器;13、高温新风机组;14、井口新风机组;15、干燥新风组件;151、冷风机组;152、第一电加热机组;16、第二电加热机组;17、储能组件;171、储能流变器;172、储能电池;18、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用于煤矿作业,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余热资源,具有较高的能源综合利用率,运行成本降低。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来阐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如图1所示,图1中,虚线表示高温循环水路,点划线表示电连接,双点划线表示冷冻水路。本实施例提供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包括热回收组件1、风风换热器2、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冷却水组件4、空气热源组件5及天然气锅炉组件6。其中,热回收组件1利用空压机的余热加热初始循环水为第一高温循环水;风风换热器2利用乏风的热量加热新风为低温井筒防冻风;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利用乏风的热量加热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内的循环水为第一低温循环水;冷却水组件4利用冷却水的热量加热初始循环水为第二低温循环水,冷却水包括矿井涌水、和/或设备冷却水、和/或洗浴废水;空气热源组件5内的循环水与空气换热,形成第三低温循环水或第二高温循环水或第一冷冻水;天然气锅炉组件6包括并联设置的热水型天然气锅炉61和蒸汽型天然气锅炉62,热水型天然气锅炉61利用天然气加热初始循环水为第三高温循环水,蒸汽型天然气锅炉62利用天然气加热冷凝水为蒸汽。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包括并联设置的喷淋-净化组件31和热管换热器32,喷淋-净化组件31包括依次连通的喷淋塔311和净化件312,喷淋塔311内的循环水及热管换热器32内的循环水吸收乏风的热量形成第一低温循环水,净化件312能够净化喷淋塔311内排出的循环水。
本实施例中,热水型天然气锅炉61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将初始循环水加热为第三高温循环水,第三高温循环水换热降温后返回热水型天然气锅炉61循环使用。蒸汽型天然气锅炉62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冷凝水为蒸汽。进一步地,蒸汽型天然气锅炉62的出口连通有汽-水换热器7,汽-水换热器7利用蒸汽的热量加热初始循环水为第五高温循环水,第五高温循环水换热降温后返回汽-水换热器7。可替换地,蒸汽型天然气锅炉62的出口连通有蒸汽暖气片,用于建筑供暖。更进一步地,蒸汽冷凝成冷凝水后返回蒸汽型天然气锅炉62循环使用。
本实施例中,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还包括水源热泵8,水源热泵8的进口与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的出口、冷却水组件4的出口及空气热源组件5的出口连通,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利用第一低温循环水和/或第二低温循环水和/或第三低温循环水的热量形成第四高温循环水,或者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经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释放热量给乏风后形成第二冷冻水,具体地,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经喷淋塔311释放热量给乏风。
如图1所示,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还包括瓦斯发电组件9,瓦斯发电组件9可以利用瓦斯发电,瓦斯发电组件9的冷却水出口连通有瓦斯换热器91,瓦斯换热器91利用瓦斯发电组件9冷却水的热量加热初始循环水为第六高温循环水,瓦斯发电组件9的烟气出口连通有烟气锅炉92,烟气锅炉92利用烟气的热量加热初始循环水为第七高温循环水。
具体地,中低浓度瓦斯燃烧产生的高品位能量用于瓦斯发电组件9发电,瓦斯发电组件9发电过程中产生的80℃-110℃的缸套冷却水通入瓦斯换热器91与初始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初始循环水被加热为第六高温循环水,发电过程中产生的350℃-600℃的烟气通入烟气锅炉92与初始循环水进行换热,初始循环水被加热为第七高温循环水。进一步地,缸套冷却水的温度降至适当温度后返回瓦斯发电组件9循环使用,缸套冷却水的温度一般降至70℃以下,进入烟气锅炉92的烟气与初始循环水换热后排入大气中,第六高温循环水及第七高温循环水换热降温后返回瓦斯换热器91和烟气锅炉92循环使用,实现了能源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还包括太阳能组件10,太阳能组件10包括太阳能集热机组101,太阳能集热机组101利用太阳能加热初始循环水为第八高温循环水。具体地,太阳能集热机组101的太阳能集热管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将初始循环水加热为第八高温循环水,第八高温循环水储存在蓄水箱内,第八高温循环水换热降温后通过回水管道返回太阳能集热管循环使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还包括低温新风机组11,低温新风机组11的进口与净化件312的出口、热管换热器32的出口以及冷却水组件4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利用第一低温循环水和/或第二低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新风为低温井筒防冻风。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乏风有两种利用方式:
在冬季时,乏风可以作为热源,水源热泵8按制热工况运行,乏风可以进入喷淋塔311,喷淋塔311内的循环水吸收乏风的热量形成第一低温循环水,第一低温循环水被净化组件净化后通过管道送至水源热泵8的蒸发器作为低温热源,或者乏风直接通过热管换热器32的蒸发段,热管换热器32内的介质吸收乏风热量蒸发为蒸汽流向热管换热器32的冷凝段,介质在冷凝段冷凝将热量传递给热管换热器32内的循环水,热管换热器32内的循环水形成第一低温循环水,第一低温循环水通过管道送至水源热泵8的蒸发器作为低温热源。可以理解的是,乏风还可以同时通入喷淋塔311和热管换热器32。进一步地,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吸收第一低温循环水的热量形成第四高温循环水,第一低温循环水降温后返回乏风喷淋塔311和/或热管换热器32的冷凝段继续吸收乏风热量。
在夏季时,乏风可以作为热汇,水源热泵8按制冷工况运行,水源热泵8内的高温水进入喷淋塔311内,喷淋塔311内的高温水向乏风释放热量形成制冷水,制冷水通过管道送至水源热泵8的冷凝器作为低温冷源,制冷水吸收水源热泵8内制冷剂释放的热量,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向制冷剂释放热量形成第二冷冻水,第二冷冻水换热升温后返回水源热泵8的蒸发器,循环使用。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空气有两种利用方式:
在冬季时,空气作为热源时,空气热源组件5按制热工况运行,当空气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0℃)时,空气热源组件5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水源热泵8的进口连通,空气热源组件5内的循环水能够吸收空气的热量形成第三低温循环水,第三低温循环水通过管道送至水源热泵8,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吸收第三低温循环水的热量形成第四高温循环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式为空气热源组件5与水源热泵8共同将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加热为第四高温循环水,此时空气热源组件5与水源热泵8耦合运行,空气热源组件5在电能驱动下从空气中提取热量,空气热源组件5消耗电能运行产生的热量和从空气中提取的热量全部转移给空气热源组件5冷凝器中的循环水,空气热源组件5冷凝器中的循环水被加热为第三低温循环水,第三低温循环水通过管道送至水源热泵8,水源热泵8在电能驱动下从第三低温循环水中提取热量,第三低温循环水的温度降低后返回空气热源组件5的冷凝器循环使用。水源热泵8消耗电能运行产生的热量和从第三低温循环水中提取的热量全部转移给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被加热为第四高温循环水,第四高温循环水换热降温后返回水源热泵8循环使用。
当空气的温度不低于预设温度(0℃)时,空气热源组件5内的循环水直接吸收空气的热量形成第二高温循环水。具体地,空气热源组件5在电能驱动下从空气中提取热量,空气热源组件5消耗电能运行产生的热量和从空气中提取的热量全部转移给空气热源组件5冷凝器中的循环水,空气热源组件5冷凝器中的循环水被加热为第二高温循环水,第二高温循环水换热降温后返回空气热源组件5循环使用。
在夏季时,当空气作为热汇时,空气热源组件5按制冷工况运行,在电能驱动下,空气热源组件5蒸发器中的循环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形成第一冷冻水,第一冷冻水换热升温后返回空气热源组件5的蒸发器,循环使用。可以理解的是,空气热源组件5消耗电能运行产生的热量和从空气热源组件5蒸发器循环水中提取的热量全部传递给空气热源组件5冷凝器中的外界空气。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当乏风作为热汇不足时,可以将乏风作为主要热汇,空气作为补充热汇制取第一冷冻水。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高温循环水、第二高温循环水、第三高温循环水、第四高温循环水、第五高温循环水、第六高温循环水、第七高温循环水及第八高温循环水均通过管道连接至高温循环水总管路,第一冷冻水和第二冷冻水均通过管道连接至冷冻水总管路。
示例性地,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还包括洗浴换热器12,洗浴换热器12与高温循环水总管路连通,洗浴换热器12利用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自来水为洗浴水。进一步地,高温循环水总管路还可以连通有风机盘管,利用高温循环水为建筑采暖。可替换地,高温循环水总管路还可以连通有地暖组件,利用高温循环水为建筑采暖。可替换地,高温循环水总管路还可以连通有热水暖气片,利用高温循环水为建筑采暖。可替换地,高温循环水总管路还可以连通有高温新风机组13,利用高温循环水加热新风为高温井筒防冻风和/或冬季吊篮烘干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高温循环水的温度取决于高温循环水总管路连接的换热件的类型,当换热件为风机盘管或地暖组件采暖时,上述高温循环水的温度为45℃以上,当换热件为热水暖气片时,上述高温循环水的温度为60℃以上。
示例性地,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还包括井口新风机组14,井口新风机组14与冷冻水总管路连通,井口新风机组14利用冷冻水冷却新风为井下降温风。可替换地,冷冻水总管路还可以连通有干燥新风组件15,干燥新风组件15包括依次连通的冷风机组151和第一电加热机组152,冷风机组151利用冷冻水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经过降温除湿的新风被第一电加热机组152加热为夏季吊篮烘干风。可替换地,冷冻水总管路内的冷冻水还可以直接用于建筑制冷或井下降温。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加热机组16,第二电加热机组16用于加热新风。具体地,在热能不足的条件下,第二电加热机组16可以利用电能加热新风为高温井筒防冻风和/或冬季吊篮烘干风,第二电加热机组16还可以加热新风为低温井筒防冻风。
需要说明的是,低温井筒防冻风直接送入井筒用于防冻,高温井筒防冻风与室外冷空气混合,混合后的新风温度不低于5℃,再送入井筒用于防冻。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瓦斯发电组件9分别与水源热泵8、空气热源组件5、第一电加热机组152、第二电加热机组16电性连接,用于为上述设备提供电能。
本实例中,太阳能组件10还包括光伏发电机组102,光伏发电机组102利用太阳能发电,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具体地,光伏发电机组102利用太阳能发电时,光伏发电机组102设置在建筑楼顶或采空区,光伏发电机组102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进一步地,光伏发电机组102分别与水源热泵8、空气热源组件5、第一电加热机组152、第二电加热机组16电性连接,用于为上述设备提供电能。
优选地,如图1所示,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还包括储能组件17,用于储存电能。储能组件17包括储能流变器171和储能电池172,储能电池172和储能流变器171电性连接,储能流变器171分别与水源热泵8、空气热源组件5、第一电加热机组152、第二电加热机组16、瓦斯发电组件9及光伏发电机组102电性连接。具体地,当瓦斯发电组件9和光伏发电机组102的发电量较大时,多余的电能则储存在储能组件17中,以便于瓦斯发电组件9和光伏发电机组102发电不足时为水源热泵8、空气热源组件5、第一电加热机组152及第二电加热机组16提供电能,从而保证水源热泵8、空气热源组件5的正常运行。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还包括电源18,电源18分别与水源热泵8、空气热源组件5、第一电加热机组152、第二电加热机组16及储能流变器171电性连接。具体地,当瓦斯发电组件9和光伏发电机组102的发电不足,且储能组件17内的电量被耗尽时,电源18能够为水源热泵8、空气热源组件5、第一电加热机组152及第二电加热机组16提供电能。若是电源18提供的电价按分时电价政策执行,可考虑在电价低谷段从发电厂购电蓄存在储能电池172中,然后在电价高峰时段,储能电池172释放电能供水源热泵8、空气热源组件5、第一电加热机组152及第二电加热机组16使用,不但可以节省用电成本,还可达到电网调峰的作用,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运行时,优先选用乏风、矿井涌水、设备冷却水、洗浴废水、瓦斯等余热资源及空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并降低运行成本。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根据煤矿作业中的具体情况选定余热的利用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供能设备、乏风、冷却水等丰富的余热资源,设备安全性较高,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显著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保证矿区用能的稳定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回收组件(1),其利用空压机的余热加热初始循环水为第一高温循环水;
风风换热器(2),其利用乏风的热量加热新风为低温井筒防冻风;
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其利用所述乏风的热量加热所述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内的循环水为第一低温循环水;
冷却水组件(4),其利用冷却水的热量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二低温循环水,所述冷却水包括矿井涌水、和/或设备冷却水、和/或洗浴废水;
空气热源组件(5),所述空气热源组件(5)内的循环水与空气换热,形成第三低温循环水或第二高温循环水或第一冷冻水;
天然气锅炉组件(6),所述天然气锅炉组件(6)包括并联设置的热水型天然气锅炉(61)和蒸汽型天然气锅炉(62),所述热水型天然气锅炉(61)利用天然气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三高温循环水,所述蒸汽型天然气锅炉(62)利用所述天然气加热冷凝水为蒸汽;
水源热泵(8),所述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利用所述第一低温循环水和/或所述第二低温循环水和/或所述第三低温循环水的热量形成第四高温循环水,或者所述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经所述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释放热量给所述乏风后形成第二冷冻水;
汽-水换热器(7),其利用所述蒸汽的热量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五高温循环水;
洗浴换热器(12),所述洗浴换热器(12)利用所述第一高温循环水、所述第二高温循环水、所述第三高温循环水、所述第四高温循环水及所述第五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自来水为洗浴水;
井口新风机组(14),其利用第一冷冻水和/或第二冷冻水冷却所述新风为井下降温风;
干燥新风组件(15),所述干燥新风组件(15)包括依次连通的冷风机组(151)和第一电加热机组(152),所述冷风机组(151)利用第一冷冻水和/或第二冷冻水对所述新风进行降温除湿,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152)用于加热降温除湿后的所述新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循环水换热组件(3)包括并联设置的喷淋-净化组件(31)和热管换热器(32),所述喷淋-净化组件(31)包括依次连通的喷淋塔(311)和净化件(312),所述喷淋塔(311)内的循环水及所述热管换热器(32)内的循环水吸收所述乏风的热量,所述水源热泵(8)内的循环水经所述喷淋塔(311)释放热量给所述乏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新风机组(11),其利用所述第一低温循环水和/或所述第二低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新风为所述低温井筒防冻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温新风机组(13),所述高温新风机组(13)利用所述第一高温循环水、所述第二高温循环水、所述第三高温循环水、所述第四高温循环水及所述第五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新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加热机组(16),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16)用于加热所述新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瓦斯发电组件(9),所述瓦斯发电组件(9)利用瓦斯发电,所述瓦斯发电组件(9)分别与所述水源热泵(8)、所述空气热源组件(5)、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152)、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16)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斯发电组件(9)的冷却水出口连通有瓦斯换热器(91),所述瓦斯换热器(91)利用所述瓦斯发电组件(9)冷却水的热量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六高温循环水,所述瓦斯发电组件(9)的烟气出口连通有烟气锅炉(92),所述烟气锅炉(92)利用烟气的热量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七高温循环水,所述洗浴换热器(12)利用所述第六高温循环水及所述第七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自来水为洗浴水,所述高温新风机组(13)利用所述第六高温循环水及所述第七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新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组件(10),所述太阳能组件(10)包括太阳能集热机组(101)和光伏发电机组(102),所述太阳能集热机组(101)利用太阳能加热所述初始循环水为第八高温循环水,所述光伏发电机组(102)利用所述太阳能发电,所述光伏发电机组(102)分别与所述水源热泵(8)、所述空气热源组件(5)、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152)、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16)电性连接,所述洗浴换热器(12)利用所述第八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自来水为洗浴水,所述高温新风机组(13)利用所述第八高温循环水的热量加热所述新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组件(17),所述储能组件(17)包括储能流变器(171)和储能电池(172),所述储能电池(172)和所述储能流变器(171)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流变器(171)分别与所述水源热泵(8)、所述空气热源组件(5)、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152)、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16)、所述瓦斯发电组件(9)及所述光伏发电机组(102)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18),所述电源(18)分别与所述水源热泵(8)、所述空气热源组件(5)、所述第一电加热机组(152)、所述第二电加热机组(16)及所述储能流变器(171)电性连接。
CN202022810724.6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Active CN213743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0724.6U CN213743552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0724.6U CN213743552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3552U true CN213743552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0724.6U Active CN213743552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3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39326A1 (en) Energy-saving system using electric heat pump to deeply recover flue gas waste heat from heat power plant for district heating
CN101963412B (zh) 太阳能与电能联合工作复合式热泵系统及制冷制热方法
CN103727703B (zh) 一种再利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100453926C (zh) 光伏太阳能热泵多功能一体化系统
CN107606820A (zh) 一种矿井回风余热直接回收利用的系统
KR20130128661A (ko) 태양열 및 열원 히트펌프장치와 지역난방 환수열장치의 연계장치
CN103512275A (zh) 一种蓄热型太阳能地源热泵
CN102679624A (zh) 一种太阳能与热源塔热泵复合式三联供空调系统
CN203518318U (zh) 一种喷淋型空气源吸收式热泵
CN111829203A (zh) 集煤矿采暖、制冷及制取洗浴热水的功能为一体的系统
CN103604249A (zh) 一种能源塔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1893293A (zh) 集中式多联冷(热)源中央空调系统
KR100556267B1 (ko) 지열과 공기열을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3604243A (zh) 一种喷淋型空气源吸收式热泵
CN101338955B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供热方法
CN102913986A (zh) 分离热管壁挂式平板太阳能采暖装置
CN212619460U (zh) 集煤矿采暖、制冷及制取洗浴热水的功能为一体的系统
CN201203297Y (zh) 太阳能辅助直燃式冷热水机组
CN202927948U (zh) 分离热管壁挂式平板太阳能采暖装置
CN112360585A (zh) 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CN101178230A (zh) 多功能太阳能空调
SA111320912B1 (ar) نظام تكييف هواء يستخدم وسيلة تبريد مخفضة للرطوبة
CN213743552U (zh) 一种综合利用煤矿余热的系统
CN102494439B (zh) 一种光伏光热蓄能热泵系统
CN201363899Y (zh) 带应急备用电源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