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9874U -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09874U
CN213709874U CN202022395422.7U CN202022395422U CN213709874U CN 213709874 U CN213709874 U CN 213709874U CN 202022395422 U CN202022395422 U CN 202022395422U CN 213709874 U CN213709874 U CN 213709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uilding module
cone
mounting hol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54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进岳
周永亮
陈洋
周永安
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MC Modular Building Systems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IMC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IMC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IMC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54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09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09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09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锥、紧固件和固定件。连接锥包括依次设置的锥头部、旋转件和限位件;锥头部用于与定位孔配合,旋转件与锥头部旋转连接,且旋转件能够通过安装孔,限位件与锥头部连接而使限位件能够旋转至通过安装孔或旋转至无法通过安装孔;连接锥具有沿锥头部的顶部至限位件的底部贯通的内腔;紧固件包括螺杆及设于螺杆顶部的挡板,螺杆能够插入连接锥的内腔;固定件固定于立柱内部的底部,且固定件上开设有过孔;连接锥穿过位于下层的建筑模块的安装孔,限位件旋转至限位于立柱内,锥头部穿过安装孔并穿设于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的定位孔,螺杆穿过过孔,并插入连接锥的内腔而实现与连接锥的连接。

Description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化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箱式模块建筑是预装程度最高的装配式模块建筑,不仅箱内可以实现室内装修完成,箱外也可以完成建筑幕墙的完全预装,并且还可以与项目现场的核心筒或其它传统建筑进行连接,具有预制程度高,项目现场工作量少,项目工期短和可循环利用等特点。
目前,建筑模块之间的连接操作以螺栓连接副连接和焊接两种为主要方式。基于项目现场进行焊接存在焊接质量不稳定、工作量大和效率低等缺点,箱式模块建筑一般不考虑采用焊接进行建筑模块之间连接操作。因此,螺栓连接副连接是箱式模块建筑最快速和最简单的连接方式。考虑到建筑模块的顶面不会有预装的东西阻挡,而且在建筑模块的安装过程中可允许上人且不需要搭建脚手架,所以,建筑模块的顶面是连接上下层建筑模块螺栓连接副的最合适的操作空间。
目前虽然可实现从建筑模块的顶面完成上下层建筑模块的螺栓连接副的连接操作,但是其中存在着采用非标准件以及上下层堆箱偏差导致螺栓连接失效等缺点。
具体为,上述螺栓连接副中的部件繁多,为了保证螺栓连接的便利性,会采用内外螺纹螺栓等。内外螺纹螺栓的内外表面同时具有螺纹,属于非标准的螺栓紧固件,需要定制而成,因此不适用于有标准和规范要求的场合。并且,在上下层建筑模块的堆箱安装过程中,需在下层建筑模块的顶面上开设有待螺栓连接的开孔,该开孔处的上端面与该顶面齐平;当上层建筑模块向下放置时,上层建筑模块的螺栓紧固件难以准确地插入开孔内,如此,上、下层建筑模块之间容易发生错位,最终导致上述螺栓组件无法顺利连接而使连接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质量较好的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建筑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所述建筑模块呈框架形,其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内部中空,且其顶部设有安装孔,底部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锥,包括依次设置的锥头部、旋转件和限位件;所述锥头部用于与所述定位孔配合,所述旋转件与所述锥头部旋转连接,且所述旋转件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孔,所述锥头部靠近所述旋转件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尺寸,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锥头部固定连接而使所述限位件能够旋转至通过所述安装孔或旋转至无法通过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锥具有沿所述锥头部的顶部至所述限位件的底部贯通的内腔;紧固件,包括螺杆及设于所述螺杆顶部的挡板,所述螺杆能够插入所述连接锥的内腔并与所述连接锥连接;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立柱内部的底部,且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杆通过且限制所述挡板通过的过孔;所述连接锥由上至下穿过位于下层的建筑模块的安装孔或基础连接件的安装孔,并使所述限位件旋转至限位于所述立柱内,所述锥头部穿设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的定位孔,所述螺杆穿过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的所述固定件上的过孔,并插入所述连接锥的内腔而实现与所述连接锥的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件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连接锥的底部,以通过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的连接实现所述螺杆与所述连接锥的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锥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限位件底部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底壁和多个侧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杆通过的通孔,所述底壁设置于远离所述锥头部的另一端,且所述底壁与多个所述侧壁围合形成一卡置所述螺母的卡置槽。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腔的内周壁上环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适配。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头部与所述限位件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柱的截面呈圆形,所述旋转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柱的外周,并能够绕所述连接柱旋转。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头部上设有贯穿的销孔,所述销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锥头部的轴线,所述旋转件上设有配合孔,在所述旋转件旋转至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销孔位于同一直线时,销轴同时插入所述销孔和所述配合孔内。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销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列于所述内腔的两侧。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件呈长形板状,其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孔的周壁的高度,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安装孔适配。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呈长形板状,其长度小于所述安装孔的长度,所述限位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宽度。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头部的外轮廓呈弧形,且所述锥头部的横截面的尺寸沿靠近所述旋转件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锥头部的顶部设有导向倒角,所述导向倒角与所述内腔相通。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件还包括位于挡板上方的连接管及位于所述连接管上方的操作板,所述连接管内部中空,所述操作板上开设有供操作的操作孔;所述操作板上设有下端挂钩,所述立柱内部的顶部设有上端挂钩,所述下端挂钩能够悬挂于所述上端挂钩上,而将所述紧固件悬挂于所述立柱内。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竖立于所述立柱内的底部的固定管和固定于所述固定管顶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所述过孔。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锥头部通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以使多个所述建筑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模块,所述建筑模块呈框架形,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柱和如上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安装孔,底部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锥由上至下穿过位于下层的建筑模块的安装孔,并使所述限位件旋转至限位于所述立柱内,所述锥头部穿过所述安装孔并穿设于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的定位孔,所述螺杆穿过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的所述固定件上的过孔,并插入所述连接锥的内腔而实现与所述连接锥的连接,实现两所述建筑模块的堆叠。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立柱顶板,底部设有立柱底板,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立柱顶板上,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立柱底板上。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顶角件,底部设有底角件,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顶角件上,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底角件上。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础连接件包括基板及竖立于所述基板上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有安装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锥与紧固件的配合实现连接固定,并通过限位件与定位孔之间的卡抵作用,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坚固和可靠的连接。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不易错位,实现上层建筑模块和上层建筑模块的快速堆叠固定;连接操作简单,连接快速稳固,大幅度地提高了建筑模块的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块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了强度高、精度高的装配,且装配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连接两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第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二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连接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沿其自身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连接锥的俯视图;
图8是图4中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紧固件设置于立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固定件设置于立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基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建筑模块与地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沿第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中沿第二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建筑模块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立柱;11、立柱本体;12、顶板;121、安装孔;13、底板;131、定位孔;14、上端挂钩;
2、连接结构;21、连接锥;211、锥头部;2111、导向倒角;2112、销孔;212、旋转件;2121、配合孔;213、限位件;214、连接柱;215、卡接件;2151、底壁;2152、侧壁;22、紧固件;221、螺杆;222、挡板;223、连接管;224、操作板;225、螺母;226、下端挂钩;23、固定件;231、固定板;232、固定管;
44、连接板;441、连接孔;
7、基础连接件;71、基板;72、固定柱;72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够应用于相邻建筑模块在上下之间的连接固定,以及各建筑模块和承重构件之间的连接固定,具有连接快速稳定、定位精准等优点。其中,承重构件包括基础、楼盖、柱子、墙体等用于承重的结构件。
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
该建筑模块包括立柱、多个端梁、多个侧梁以及连接结构,立柱竖向设置,端梁和侧梁水平设置,且多个立柱、多个端梁和多个侧梁连接形成一框架,使建筑模块呈框架形。本实施例中,立柱的数量、端梁的数量以及侧梁的数量均为四个。连接结构对应立柱设置,以将该建筑模块与承重构件或该建筑模块与位于其下方的建筑模块进行连接。
参阅图1、图2和图3,立柱1包括呈管状的立柱本体11及设置于立柱本体11顶部的顶板12、设置于立柱本体11底部的底板13。其中,顶板12上设有安装孔121,底板13上设有定位孔131。
其他实施中,立柱1呈管状,其顶部和底部均开口,且顶部设有顶角件,底部设有底角件。顶角件的顶壁上的角件孔构成安装孔121,底角件的底壁上的角件孔构成定位孔131。
其中,安装孔121呈长形孔,且长度方向的两端圆弧过渡。定位孔131呈圆形孔。
连接结构2包括连接锥、紧固件22和固定件23,通过上述部件的配合而实现建筑模块与建筑模块或建筑模块与地基之间的连接。
参阅图4、图5和图6,连接锥包括依次设置的锥头部211、旋转件212、限位件213及卡接件215。
锥头部211用于与另一建筑模块的定位孔131配合,实现该建筑模块与另一建筑模块的快速定位。锥头部211大致呈圆锥形,具体表现为锥头部211的外轮廓呈弧形,且锥头部211的横截面的尺寸沿靠近旋转件212的方向逐渐增大,即由上至下的方向递增。
进一步地,锥头部211靠近旋转件212的方向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安装孔的尺寸,而使锥头部211与位于该建筑模块下方的结构的顶部抵接。
锥头部211的顶部设有导向倒角2111,该导向倒角2111的内径尺寸在远离锥头的方向上具有递增的趋势,即由上至下,导向倒角2111的内径尺寸逐渐增大。其目的在于:锥头部211的锥形设计再加上导向倒角2111的结构设计能够起到导向定位作用,利于紧固件22的快速定位,提高了连接的效率和精度。
进一步地,锥头部211上还设有贯穿的销孔2112,销孔2112的轴线平行于锥头部211的轴线,即销孔2112上下贯穿。本实施例中,销孔21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锥头部211的轴线的两侧。
请参阅图6,锥头部21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214。其中,连接柱214呈柱状,即连接柱214的截面呈圆形。连接柱214的轴线与锥头部21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连接柱214的直径小于锥头部211底部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14与锥头部211一体成型。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柱214还可以与锥头部211焊接连接。
旋转件212与锥头部211旋转连接。具体地,旋转件212上开设有供连接柱214通过的过孔,即旋转件212套设于连接柱214的外周,并设置于锥头部211的下方,从而实现旋转件212与锥头部211之间的旋转连接。
具体地,过孔呈圆形。其内径略大于连接柱214的外径,而使旋转件212与锥头部211之间可旋转。
参阅图7,旋转件212呈长形的板状,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圆滑过渡。旋转件212与安装孔121相适配,能够通过安装孔121。旋转件212的厚度与安装孔121的周壁的厚度一致。
旋转件212上还设有配合孔2121,配合孔2121与锥头部211上的销孔2112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销孔2112数量为两个,因此,配合孔2121的数量为两个。两配合孔2121沿旋转件2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列于过孔的两侧。
在旋转件212旋转至配合孔2121与销孔2112位于同一直线时,将销轴同时插入销孔2112和配合孔2121,而限制旋转件212与锥头部211之间的旋转。本实施例中,在旋转件212的长度方向与限位件213的长度方向呈90°,即旋转件212的长度方向与限位件213的宽度方向平行时,配合孔2121与销孔2112位于同一直线上,并相通。
具体地,销轴的高度大于旋转件212的高度,并通过位于旋转件212下方的限位件213支撑,因此,销轴卡抵于配合孔2121和销孔2112内,进而限制旋转件212与锥头部211之间的旋转。其中,销轴的高度可以大于锥头部211与旋转件212的高度之和,从而方便销轴的插入或拔出。也可以在销轴内开设空腔,空腔内周壁设有内螺纹,通过一带有外螺纹的螺栓实现螺栓与销轴的螺接,通过螺栓方便销轴的插入或拔出。
限位件213与锥头部211固定连接而使限位件213与旋转件212之间也旋转连接,即锥头部211旋转时带动限位件213旋转,从而实现锥头部211和限位件213同时与旋转件212的旋转连接。具体地,限位件213连接于连接柱214相对于锥头部211的另一端,即连接柱214的底端。
限位件213呈长形的板状,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圆滑过渡。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13的尺寸与旋转件212的尺寸相同。
限位件213长度小于安装孔121的长度,且限位件213的长度大于安装孔121的宽度。因此,在限位件2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安装孔121的长度方向时,限位件213能够通过安装孔121;在旋转锥头部211,使限位件213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安装孔121的长度方向时,限位件213无法通过安装孔121,此时,限位件213位于顶板12的下方并与顶板12抵接。
连接锥具有沿锥头部211的顶部至限位件213的底部贯通的内腔。该内腔的轴线与锥头部21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结合图4和图8,卡接件215包括底壁2151和多个侧壁2152。底壁2151设置于远离锥头部211的另一端,且底壁2151上开设有供螺杆221通过的通孔。底壁2151与多个侧壁2152围合形成一卡置槽。本实施例中,底壁2151呈六边形,侧壁2152的数量为三个,间隔设置。
参阅图9和图10,紧固件22位于立柱1内,并从立柱1内向下伸出。紧固件22具体包括螺杆221、设于螺杆221顶部的挡板222、位于挡板222上方的连接管223、位于连接管223上方的操作板224及螺母225。
螺母225与螺杆221适配。螺母225的截面呈六边形,与卡置槽相适配。
螺杆221能够插入连接锥的内腔并与连接锥连接。螺杆221外设有外螺纹,螺母225内设有内螺纹,进而使螺杆221与螺母225螺接。
紧固件22与连接锥通过螺杆221与螺母225的螺接实现连接,具体表现为,螺母225卡置于连接锥的卡置槽内,螺杆221穿过连接锥的内腔而与螺母225螺接,并穿过底壁2151上的通孔。螺母225卡置于卡置槽内,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螺杆221与螺母225难以锁紧的情况,保证了连接强度。连接管223内部中空,操作板224上开设有供操作的操作孔。本实施例中,操作孔呈六角通孔,供操作人员将L形内六角扳手插入进行拧紧操作。
进一步地,操作板224上还设有下端挂钩226。立柱1内部的顶部设有上端挂钩14,下端挂钩226能够悬挂于上端挂钩14上,而将紧固件22悬挂于立柱1内,从而方便收纳紧固件22。在安装前,紧固件22悬挂于立柱1内壁上,装配时操作员将手伸进立柱1内,将紧固件22从上端挂钩14上取下即可使用。
参阅图11,固定件23固定于立柱1内部的底部。具体地,固定件23包括竖立于立柱1内的底部的固定管232和固定于固定管232顶部的固定板231,固定板231上开设有供螺杆221通过且限制挡板222通过的过孔。
本实施例中,固定管232竖立于立柱1的底板13上。
为了进一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具体了解到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2如何实现建筑模块和建筑模块之间的连接固定,以下将对具体连接过程进行说明。
为方便描述,定义位于下层的建筑模块为下层建筑模块,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为上层建筑模块。
S1、放置下层建筑模块。
具体地,将下层建筑模块水平放置于预设安装位置。该下层建筑模块可采用本申请中的建筑模块,也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建筑模块,此时,该建筑模块具有角件,角件孔构成安装孔121。
S2、将上层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2的连接锥放置于下层建筑处。
具体地,上层建筑模块采用本申请中的建筑模块,其具有连接结构2,将连接锥的旋转件212和限位件213旋转至长度方向一致,并将连接锥由上至下放入下层建筑模块的安装孔121内,使旋转件212与顶板12位于同一高度,再转动锥头部211,转动角度90°,使限位件213的宽度方向与安装孔121的长度方向平行,从而限位件213与顶板12互相卡抵。
S3、放置上层建筑模块,使上层建筑模块堆放于下层建筑模块的顶部。
具体地,使连接锥的锥头部211穿过上层建筑模块的定位孔131,实现上层建筑模块和下层建筑模块的快速定位。
S4、将紧固件22与连接锥连接,实现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将紧固件22的螺杆221沿连接锥的顶部插入,并利用六角扳手工具与操作孔的配合,通过转动螺杆221,使螺杆221的外螺纹与内腔内周壁上的内螺纹适配,实现螺接。
S5、插入销轴,限制旋转件212与锥头部211之间的旋转。
具体地,在旋转件212的长度方向与限位件213的宽度方向平行时,配合孔2121与销孔2112位于同一直线上,插入销轴,从而限制旋转件212与锥头部211之间的旋转,完成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连接固定。
通过连接结构2的紧固件22与连接锥之间的配合,以及限位件213与定位孔131之间的卡抵作用,实现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抗竖直方向的拉伸力,避免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而相互远离。旋转件212与安装孔121之间的配合,实现抗水平方向的剪切力,防止了任何相对的横向运动。
即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2,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坚固和可靠的连接。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不易错位,实现上层建筑模块和上层建筑模块的快速堆叠固定;连接操作简单,连接快速稳固,大幅度地提高了建筑模块的施工效率。
以下再介绍本申请中的建筑模块与承重构件的连接。下述承重构件以地基为例而进行介绍。
请参照图12至图15,地基上设有基础连接件7。基础连接件7包括基板71和固定于基板71上的固定柱72。基板71与固定到地基中的预埋件焊接,或者基板71与钢结构基础件焊接连接。固定柱72的顶部设有顶板或角件,安装孔721设置于顶板上或角件上。本申请中的建筑模块与地基的连接过程可参照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的连接过程,下层建筑模块替换为基础连接件7即可。
建筑模块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连接锥包括锥头部、旋转件和限位件,不包括卡接件。其中,内腔的周壁环设有内螺纹。
紧固件包括螺杆、挡板、连接管及操作板,不包括螺母。其中,螺杆的外周环设有与内腔周壁的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实现螺杆与连接锥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建筑模块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建筑模块第三实施例
参阅图16,本实施例与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板44,使得该连接结构还能够应用于相邻建筑模块同时在上下之间和水平之间的连接固定。
具体表现为,连接板44上开设有供连接锥的锥头部通过的连接孔441。连接孔441的数量依据实际设置,例如两间隔设置的连接孔441,或者呈方形布置的四个连接孔441。
本实施例中,连接孔441呈圆形。
为了进一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具体了解到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如何实现建筑模块和建筑模块之间的水平连接和上下连接,以下将对具体连接过程进行说明。
S1、放置多个下层建筑模块。
具体地,将多个下层建筑模块水平放置于预设安装位置。例如,两个下层建筑模块相邻并排设置,或者四个下层建筑模块相邻并呈方形布置。
S2、将上层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的连接锥放置于下层建筑处。
该步骤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相同。且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对应设置。
S3、放置连接板44,使各连接锥穿过连接板44上的连接孔441。
具体地,通过连接板44,实现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水平连接。
S4、放置上层建筑模块,使上层建筑模块堆放于下层建筑模块的顶部。
具体地,使连接锥的锥头部穿过连接板44后,再穿过上层建筑模块的定位孔。
S5、将紧固件与连接锥连接,实现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连接。
具体可参照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
S6、插入销轴,限制旋转件与锥头部之间的旋转。
具体可参照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
通过上述连接结构实现水平相邻上层建筑模块之间的连接固定、水平相邻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连接固定以及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建筑模块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上述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该连接结构可实现上述相邻各建筑模块在上下之间和水平之间的连接固定,提高了建筑模块的预装工程量和质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锥与紧固件的配合实现连接固定,并通过限位件与定位孔之间的卡抵作用,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的坚固和可靠的连接。上层建筑模块与下层建筑模块之间不易错位,实现上层建筑模块和上层建筑模块的快速堆叠固定;连接操作简单,连接快速稳固,大幅度地提高了建筑模块的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块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了强度高、精度高的装配,且装配简单。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7)

1.一种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所述建筑模块呈框架形,其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内部中空,且其顶部设有安装孔,底部设有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锥,包括依次设置的锥头部、旋转件和限位件;所述锥头部用于与所述定位孔配合,所述旋转件与所述锥头部旋转连接,且所述旋转件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孔,所述锥头部靠近所述旋转件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尺寸,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锥头部固定连接而使所述限位件能够旋转至通过所述安装孔或旋转至无法通过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锥具有沿所述锥头部的顶部至所述限位件的底部贯通的内腔;
紧固件,包括螺杆及设于所述螺杆顶部的挡板,所述螺杆能够插入所述连接锥的内腔并与所述连接锥连接;
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立柱内部的底部,且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杆通过且限制所述挡板通过的过孔;
所述连接锥由上至下穿过位于下层的建筑模块的安装孔或基础连接件的安装孔,并使所述限位件旋转至限位于所述立柱内,所述锥头部穿设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的定位孔,所述螺杆穿过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的所述固定件上的过孔,并插入所述连接锥的内腔而实现与所述连接锥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连接锥的底部,以通过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的连接实现所述螺杆与所述连接锥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锥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限位件底部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底壁和多个侧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杆通过的通孔,所述底壁设置于远离所述锥头部的另一端,且所述底壁与多个所述侧壁围合形成一卡置所述螺母的卡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腔的内周壁上环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头部与所述限位件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柱的截面呈圆形,所述旋转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柱的外周,并能够绕所述连接柱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头部上设有贯穿的销孔,所述销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锥头部的轴线,所述旋转件上设有配合孔,在所述旋转件旋转至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销孔位于同一直线时,销轴同时插入所述销孔和所述配合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列于所述内腔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呈长形板状,其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孔的周壁的高度,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安装孔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呈长形板状,其长度小于所述安装孔的长度,所述限位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头部的外轮廓呈弧形,且所述锥头部的横截面的尺寸沿靠近所述旋转件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锥头部的顶部设有导向倒角,所述导向倒角与所述内腔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还包括位于挡板上方的连接管及位于所述连接管上方的操作板,所述连接管内部中空,所述操作板上开设有供操作的操作孔;
所述操作板上设有下端挂钩,所述立柱内部的顶部设有上端挂钩,所述下端挂钩能够悬挂于所述上端挂钩上,而将所述紧固件悬挂于所述立柱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竖立于所述立柱内的底部的固定管和固定于所述固定管顶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所述过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锥头部通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以使多个所述建筑模块相连。
14.一种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块呈框架形,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柱和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安装孔,底部设有定位孔;
所述连接锥由上至下穿过位于下层的建筑模块的安装孔,并使所述限位件旋转至限位于所述立柱内,所述锥头部穿过所述安装孔并穿设于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的定位孔,所述螺杆穿过位于上层的建筑模块的所述固定件上的过孔,并插入所述连接锥的内腔而实现与所述连接锥的连接,实现两所述建筑模块的堆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立柱顶板,底部设有立柱底板,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立柱顶板上,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立柱底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顶角件,底部设有底角件,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顶角件上,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底角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连接件包括基板及竖立于所述基板上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有安装孔。
CN202022395422.7U 2020-10-23 2020-10-23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Active CN213709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5422.7U CN213709874U (zh) 2020-10-23 2020-10-23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5422.7U CN213709874U (zh) 2020-10-23 2020-10-23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09874U true CN213709874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80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5422.7U Active CN213709874U (zh) 2020-10-23 2020-10-23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098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701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广东中集建筑制造有限公司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701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广东中集建筑制造有限公司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GB2615502A (en) * 2020-10-23 2023-08-09 Guangdong Cimc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 Ltd Building module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7484A (zh)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US4805365A (en) Corner post assembly
US7082664B2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n anchor
CN112982660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组件及装配方法
CN213709874U (zh)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CN211597857U (zh) 一种钢结构集装箱式房屋柱脚连接节点装置
WO2024007452A1 (zh) 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安装方法及墙体施工方法
CN211369044U (zh)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CN215564373U (zh) 一种可滑动可调节的脚手架连墙结构
CN211143839U (zh) 一种装配式侧顶支撑装置
CN108661298B (zh) 建筑施工架
CN207017449U (zh) 一种利于内螺纹件预埋入现浇砼的结构
JP2002227301A (ja) 木造建築の軸組構造
CN21292679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铝型材结构
CN116084743B (zh) 一种轻质双曲薄壳钢结构支撑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7631244U (zh) 连接件、支撑结构及铝模板系统
KR101216558B1 (ko) 조립식 강관 비계 틀
CN220591985U (zh) 一种钢结构焊接设备
CN218291929U (zh) 一种建筑物快速搭建的万向螺栓柱
CN112709335A (zh)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JPH0450329Y2 (zh)
CN205776799U (zh) 一种立柱与横梁的连接装置
JP3100101B2 (ja) 建築の基礎構造物
JP2538590Y2 (ja) 笠木支柱の立設構造
KR830002140B1 (ko) 건물의 조립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5

Address after: 529100 minke Park entrepreneurial Service Center building, Xin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IMC MODULAR BUILDING SYSTEMS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9000 Daao Town, Xinhui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36ha Village, Tianbao Wai, Qiu Ziwei Zhongji Wood Factory Road, B27 (Wood Industry Phase V Workshop)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CIMC CONSTRUCTION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