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8402U - 转炉钢渣的闷渣坑 - Google Patents

转炉钢渣的闷渣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08402U
CN213708402U CN202022841100.0U CN202022841100U CN213708402U CN 213708402 U CN213708402 U CN 213708402U CN 202022841100 U CN202022841100 U CN 202022841100U CN 213708402 U CN213708402 U CN 213708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pit
disintegrating
layer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11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习晓峰
刘海瑞
梁少鹏
石自新
张顶勋
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ongme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Longme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Longme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Longme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411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08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08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08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钢渣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包括所述闷渣坑侧壁上设有的混凝土本体,在所述的混凝土本体上浇筑高强度纳米陶瓷耐磨浇注料形成的至少一层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所述闷渣坑底面铺设有至少一层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在纳米陶瓷浇筑层上铺设有至少一层第一筑坯层;所述闷渣坑底面倾斜设置,在闷渣坑底面的倾斜底部连通设有排水管,所述闷渣坑内的积水通过排水管排入蓄水槽,所述的蓄水槽通过排气通道将蓄水槽内热量排放至大气中,本实用新型使闷渣坑使用寿命大幅提升,不仅降低了人员频繁维修闷渣坑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同时提高了钢渣处理生产效率和钢渣处理质量。

Description

转炉钢渣的闷渣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钢渣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产能提升,钢渣的产量随之增加,2019年以前,钢渣的处理工艺采用热泼法,钢渣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且钢渣出现部分堆积,带来很大的环保风险,钢渣产品质量品位低,尾渣附加值较低,造成经济效益流失。自2019年后钢渣处理工艺采用热闷法,钢渣的处理质量提高,同时解决了钢渣处理过程带来的环保风险,提高了钢渣加工副产品质量,尾渣利用附加值提高,实现100%循环利用。但存在闷渣坑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造成闷渣工序闷渣效率低,影响钢渣处理系统生产效率,同时历史遗留钢渣占用现有土地资源,也给环保带来极大风险。
转炉钢渣的闷渣手段可有效解决钢渣热泼工艺存在的大量扬尘、污染严重、粉碎难等问题,闷后的钢渣粒度小于20mm(占比70%左右),省去了钢渣热泼工艺的多级破碎设备,钢渣分离的效果较好,大粒度的钢渣铁品味高,金属回收率高,尾渣中金属含量极低,减少金属资源的浪费,钢渣热闷处理可使尾渣中的游离氧化钙f-CaO、游离氧化镁f-MgO充分进行消解反应,消除钢渣不稳定因素,使钢渣金属安全应用于建材和道路工程等,故闷渣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闷渣法处理工艺由于具有适用性强、成品渣去向广泛等优点,被广泛采用,目前,闷渣坑永久层采用钢筋混凝土做基础,在其外部镶嵌铸铁板或者钢坯做坑壁,并采用螺栓吊挂钢坯的固定,形成闷渣坑工作层,因其受热胀冷缩作用,由于钢还在使用中直接与红渣接触,闷渣产生的高温蒸汽造成高温腐蚀,导致内壁钢坯时常跟落,钢坯产生热应力变形,或在反复的热胀冷缩过程中发生断裂,影响问渣坑的使用寿命变形严重,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为2-3个月。
需要进行维修,且当维修时,由于内壁钢还位于地下4~5m,并且具有较大的重量,但地下没有合适的落脚点,多使用挖掘机之类的大型机械来进仔挖掘,正常需要一周左右才能够维修完毕,极大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并且现有的是过紧螺栓固定钢坯的钢坯需要进行定制,造价较高,旦故障率较高,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延长闷渣坑工作层,延长闷渣坑使用寿命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的转炉钢渣的闷渣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包括闷渣坑本体,所述的闷渣坑本体包括混凝土侧壁面和混凝土底面,在所述的混凝土侧壁面上设有浇筑高强度纳米陶瓷耐磨浇注料形成的至少一层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在所述的混凝土侧壁面与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用于抵消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高温膨胀度的保温棉层或保温纤维毡层;
所述混凝土底面上铺设有至少一层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在所述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上还铺设有至少一层筑坯层;
所述混凝土底面倾斜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面的倾斜底部连通设有排水管,所述闷渣坑本体内的积水通过排水管排入蓄水槽,所述的蓄水槽通过排气通道将蓄水槽内热量排放至大气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是通过在混凝土侧壁面上设有的钢筋网浇筑在混凝土侧壁面上,所述的钢筋网是由横向设置的锚固钉和纵向设置的螺纹钢筋组成,所述的锚固钉连续水平的安装在混凝土本体表面,所述的螺纹钢筋垂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锚固钉上,所述锚固钉在混凝土侧壁面上的安装深度为10-20厘米,且所述锚固钉安装间距为50-8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闷渣坑底面的倾斜角度为:45-85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水管入水口处的倾斜底部设有用于阻挡炉钢残渣的阻隔石或网。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热管,所述的排热管与所述的排气通道相连通,且排热管通过混凝土加固底座支撑安装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处。
进一步的,在所述闷渣坑的坑口表面还设有用于强化闷渣坑强度的至少一层第二筑坯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和第一筑坯层的总厚度小于35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闷渣坑本体包括至少两个,两个闷渣坑的蓄水槽相连通,还包括泵,泵将连通后的蓄水槽中的水通过水管回压至闷渣坑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浇筑高强度纳米陶瓷耐磨浇注料是现在可在市场上买到的浇筑材料,属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转炉钢渣热闷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工艺优化改造后,能承受钢渣热闷过程各种恶劣环境对闷渣坑工作层的破坏,使闷渣坑使用寿命大幅提升,不仅降低了人员频繁维修闷渣坑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同时提高了钢渣处理生产效率和钢渣处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转炉钢渣处理工序中,为了使钢渣粉化效果提升,钢渣性能稳定,采用热态钢渣入闷渣坑进行打水冷却,即闷渣法,坑中的水在现有技术中是不需要排出和循环利用的,使得闷渣坑的工作环境极其复杂和恶劣,长期处于高温、高压、高湿的工艺环境中,降低了钢坯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受人工机械挖掘产生的碰撞。
所以,现钢渣处理工序闷渣坑工作层采用自产板坯作为坑壁,受到热态钢渣的激热及打水后冷态钢渣的激冷作用,闷渣过程高压环境下碱性气氛的碱蚀等综合影响,使闷渣坑钢结构变形损坏严重,其使用寿命较短,1-3个月需进行一次维修和更换,严重影响钢渣坑的高效运行,同时存在更换过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工作环境差,人员劳动强度较大。
为了使闷渣坑寿命延长,需对工作衬进行优化改造。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强纳米陶瓷耐磨浇注料进行整体浇注,形成高强纳米陶瓷耐磨浇注料的浇筑层,提高其整体牢固性,提高其使用寿命,且人员劳动量小,施工时间短,成本低,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完全可以取代钢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浇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火度高、抗高压、抗碱蚀、抗急冷急热、抗水和耐磨性能,浇注前钢筋网基础上铺设一层隔热保温棉,减少闷渣过程热量的损失,同时对工作层留有一定的缓冲和应力消除作用,工作衬寿命是原工艺寿命的3-5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包括闷渣坑本体1,所述的闷渣坑本体1包括混凝土侧壁面11和混凝土底面12,在所述的混凝土侧壁面11上设有浇筑高强度纳米陶瓷耐磨浇注料形成的至少一层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21;在所述的混凝土侧壁面11与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21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用于抵消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21高温膨胀度的保温棉层或保温纤维毡层5;
所述混凝土底面12上铺设有至少一层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22,在所述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22上还铺设有至少一层筑坯层3;
所述混凝土底面12倾斜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面12的倾斜底部连通设有排水管41,所述闷渣坑本体1内的积水通过排水管41排入,所述的蓄水槽42通过排气通道43将蓄水槽42内热量排放至大气中。
所述的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21是通过在混凝土侧壁面11上设有的钢筋网浇筑在混凝土侧壁面11上,所述的钢筋网是由横向设置的锚固钉和纵向设置的螺纹钢筋组成,所述的锚固钉连续水平的安装在混凝土本体11表面,所述的螺纹钢筋垂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锚固钉上,所述锚固钉在混凝土侧壁面11上的安装深度为10-20厘米,且所述锚固钉安装间距为50-80厘米。所述闷渣坑1底面的倾斜角度为:45-85度。在所述排水管41入水口处的倾斜底部设有用于阻挡炉钢残渣的阻隔石或网6。还包括排热管44,所述的排热管44与所述的排气通道43相连通,且排热管44通过混凝土加固底座45支撑安装在所述排气通道43的出口处。在所述闷渣坑1的坑口表面还设有用于强化闷渣坑强度的至少一层第二筑坯层8。所述的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22和第一筑坯层3的总厚度小于350厘米。
所述的闷渣坑本体1包括至少两个,两个闷渣坑1的蓄水槽42相连通,还包括泵9,泵9将连通后的蓄水槽42中的水通过水管46回压至闷渣坑1中。
所述转炉钢渣倒入所述的闷渣坑中后,闷渣坑中的水会沿着倾斜的混凝土底面12通过排水管41流入蓄水槽42中,蓄水槽42的热量通过排热管44排入大气,同时,蓄水槽42中的水又通过水管46回压至闷渣坑1中,循环使用。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钢筋网是由横向设置的锚固钉和纵向设置的螺纹钢筋组成,所述的锚固钉连续水平的安装在混凝土本体11表面,所述的螺纹钢筋垂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锚固钉上,所述锚固钉在混凝土侧壁面11上的安装深度为10厘米,且所述锚固钉安装间距为50厘米。所述闷渣坑1底面的倾斜角度为:45度。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钢筋网是由横向设置的锚固钉和纵向设置的螺纹钢筋组成,所述的锚固钉连续水平的安装在混凝土本体11表面,所述的螺纹钢筋垂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锚固钉上,所述锚固钉在混凝土侧壁面11上的安装深度为15厘米,且所述锚固钉安装间距为50-80厘米。所述闷渣坑1底面的倾斜角度为:65度。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钢筋网是由横向设置的锚固钉和纵向设置的螺纹钢筋组成,所述的锚固钉连续水平的安装在混凝土本体11表面,所述的螺纹钢筋垂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锚固钉上,所述锚固钉在混凝土侧壁面11上的安装深度为20厘米,且所述锚固钉安装间距为80厘米。所述闷渣坑1底面的倾斜角度为:85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其特征在于,包括闷渣坑本体(1),所述的闷渣坑本体(1)包括混凝土侧壁面(11)和混凝土底面(12),在所述的混凝土侧壁面(11)上设有浇筑高强度纳米陶瓷耐磨浇注料形成的至少一层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21);在所述的混凝土侧壁面(11)与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21)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用于抵消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21)高温膨胀度的保温棉层或保温纤维毡层(5);
所述混凝土底面(12)上铺设有至少一层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22),在所述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22)上还铺设有至少一层筑坯层(3);
所述混凝土底面(12)倾斜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面(12)的倾斜底部连通设有排水管(41),所述闷渣坑本体(1)内的积水通过排水管(41)排入蓄水槽(42),所述的蓄水槽(42)通过排气通道(43)将蓄水槽(42)内热量排放至大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纳米陶瓷浇筑层(21)是通过在混凝土侧壁面(11)上设有的钢筋网浇筑在混凝土侧壁面(11)上,所述的钢筋网是由横向设置的锚固钉和纵向设置的螺纹钢筋组成,所述的锚固钉连续水平的安装在混凝土侧壁面(11)表面,所述的螺纹钢筋垂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锚固钉上,所述锚固钉在混凝土侧壁面(11)上的安装深度为10-20厘米,且所述锚固钉安装间距为50-80厘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其特征在于,所述闷渣坑本体(1)底面的倾斜角度为:45-8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管(41)入水口处的倾斜底部设有用于阻挡炉钢残渣的阻隔石或网(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热管(44),所述的排热管(44)与所述的排气通道(43)相连通,且排热管(44)通过混凝土加固底座(45)支撑安装在所述排气通道(43)的出口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闷渣坑本体(1)的坑口表面还设有用于强化闷渣坑强度的至少一层第二筑坯层(8)。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纳米陶瓷浇筑层(22)和筑坯层(3)的总厚度小于350厘米。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闷渣坑本体(1)包括至少两个,两个闷渣坑本体(1)的蓄水槽(42)相连通,还包括泵(9),泵(9)将连通后的蓄水槽(42)中的水通过水管(46)回压至闷渣坑本体(1)中。
CN202022841100.0U 2020-12-01 2020-12-01 转炉钢渣的闷渣坑 Active CN213708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1100.0U CN213708402U (zh) 2020-12-01 2020-12-01 转炉钢渣的闷渣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1100.0U CN213708402U (zh) 2020-12-01 2020-12-01 转炉钢渣的闷渣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08402U true CN213708402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85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1100.0U Active CN213708402U (zh) 2020-12-01 2020-12-01 转炉钢渣的闷渣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08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9566B (zh) 一种干熄焦炉双斜道部位检修施工方法
CN112280914A (zh) 转炉钢渣的闷渣坑及制坑方法
CN102226397A (zh) 一种地下矿山采区溜井加固方法
CN108894432A (zh) 一种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管约束再生块体混凝土柱
CN213708402U (zh) 转炉钢渣的闷渣坑
CN206069906U (zh) 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
CN105973082B (zh) 一种基坑内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爆破拆除的布孔方法
CN101698892A (zh) 钢渣热闷处理装置
CN201884057U (zh) 一种快换式溜煤筒钢井壁
CN103305640B (zh) 冶炼钒钛磁铁矿高炉的炉渣处理方法及水渣冲制箱
CN2810752Y (zh) 拱桥予应力无螺栓双金属沟槽衬板
CN108588556A (zh) 一种低合金耐磨钢挖掘机斗齿及其生产工艺
CN201232066Y (zh) 高炉布料溜槽
CN103542725B (zh) 一种提高烧结机导料槽寿命的方法
CN110714105B (zh) 一种长寿命的转炉液态钢渣挡墙
CN208594308U (zh) 一种大型高炉大修炉内废料清理系统
CN219168506U (zh) 一种用于破碎钢筋混凝土的破碎机齿板
CN201567339U (zh) 高炉渣处理系统
CN216550496U (zh) 一种水冲渣接收塔过水洞防护装置
CN214889427U (zh) 一种耐腐蚀的铸石复合直管
CN106703196B (zh) 内环式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装配结构
CN219730968U (zh) 一种冶金用耐磨耐腐蚀渣沟
CN108624730A (zh) 一种大型高炉大修炉内废料清理系统及清理方法
CN203360464U (zh) 一种冶炼钒钛磁铁矿高炉的水渣冲制箱
CN216690474U (zh) 一种混凝土柱的地聚物混凝土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