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5157U - 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05157U
CN213705157U CN202022397566.6U CN202022397566U CN213705157U CN 213705157 U CN213705157 U CN 213705157U CN 202022397566 U CN202022397566 U CN 202022397566U CN 213705157 U CN213705157 U CN 213705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engine
engine compartment
catalyst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75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惠
李永荣
施晓光
常印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Bestun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Bestune C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Bestune C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Bestune C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75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05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05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05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包括:发动机、催化器、发电机和风扇,所述风扇中,风扇叶片安装在风扇框架内,且风扇叶片安装在靠近高温敏感的零部件一侧;所述发动机横置,催化器布置在靠近发动机所在的发动机舱前端位置,发电机布置在催化器右侧,风扇布置在催化器前端,所述风扇叶片安装在风扇框架中间位置右侧。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风扇框架位置固定不动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扇叶布置位置来改善气流方向,实现降低热害风险,保证了整车机舱冷却性能,从而保证整车可靠性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舱内部件布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机舱热害问题是整车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在开发前期通过合理的布置,可以规避大部分的热害风险,来支撑项目按期量产。
风扇作为整车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不只要保证动力总成和空调系统的冷却性能,同时,也承担着机舱内散热性能的重要责任。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优势越来越突出,各大汽车厂都在努力降低整车开发成本。风扇也由原有常用的双风扇变成单风扇,单风扇扇叶相对于风扇框架的的布置位置较为灵活,热管理需要在项目开发前期关注风扇的布置位置,避免开发后期出现热害问题。
如何在保证最小程度地改变发动机舱内部件的布置,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机舱热害风险,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风扇框架位置固定不动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扇叶布置位置来改善气流方向,实现降低热害风险,保证了整车机舱冷却性能,从而保证整车可靠性要求。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包括:发动机8、催化器6、发电机5和风扇,所述风扇中,风扇叶片4安装在风扇框架内,且风扇叶片4安装在靠近高温敏感的零部件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8横置,催化器6布置在靠近发动机8所在的发动机舱前端位置,发电机5布置在催化器6右侧,风扇布置在催化器6前端;
所述风扇叶片4安装在风扇框架3中间位置右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叶片4安装在风扇框架3中间位置右侧60mm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可以在开发前期对风扇扇叶进行合理布置,有效规避了热害问题,防止后期因热害问题导致项目开发成本及开发周期的增加。
2.本实用新型所述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仅对风扇扇叶位置进行变动,整车布置方案不受任何影响,对布置变动的影响降至最低。
3.本实用新型所述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不止可以在传统发动机车型中运用,也可以延展至新能源车机舱有风冷需求的零部件布置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舱内部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冷凝器, 2-散热器, 3-风扇框架,
4-风扇扇叶, 5-发电机, 6-催化器,
7-变速箱, 8-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如图2中左侧箭头所示,沿着车尾向车头方向,变速箱7和发动机8并列布置在发动机舱后端,催化器6布置在靠近发动机8所在的发动机舱前端位置,发电机5布置在催化器6右侧,风扇、散热器2和冷凝器1依次从后之前分布在催化器6前端的发动机舱内。
所述风扇包括:风扇框架3和风扇扇叶4,所述风扇扇叶4安装在风扇框架3内,通过风扇扇叶4转动搅动周围空气气流,通过提升所在区域内的气流速度,使区域内的工作部件的工作环境温度降低。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发动机舱布置结构中,所述风扇中,风扇扇叶4布置在风扇框架3的中间位置。当风扇扇叶4布置在风扇框架3中间位置时,在整车热害试验中,出现了发电机5的进气及发电机5内部轴承温度超标的问题,当进一步通过CFD流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发电机5附近风速较低,故分析发动机舱热害原因为:受催化器6表面高温辐射影响,催化器6周边环境温度较高,同时风扇扇叶4偏离发电机5较远,导致发电机5入口温度较高,引起发电机5内部轴承工作温度较高。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中,将风扇扇叶4布置在靠近存在热害风险等对高温敏感的零部件一侧,将风扇扇叶4从风扇框架3中间位置向右,即催化器6和发电机5所在位置方向,移动距离L,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L=60mm,此后,当风扇扇叶4旋转后,提升了此区域的气流速度,使得此区域内的工作环境温度降低,从而改善了发电机5附近的气流流场。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后,在整车热害试验中,发电机入口温度及轴承温度合格,且发电机内部其他部件温度也得到了明显降低,最高可降低温度69℃,发动机舱内各零部件在采用现有的布置结构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布置结构后的具体温度对比详见下表一:
表一
Figure BDA0002741817000000041
Figure BDA0002741817000000051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后,有效降低了发动机舱的热害风险。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包括:发动机(8)、催化器(6)、发电机(5)和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中,风扇叶片(4)安装在风扇框架内,且风扇叶片(4)安装在靠近高温敏感的零部件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8)横置,催化器(6)布置在靠近发动机(8)所在的发动机舱前端位置,发电机(5)布置在催化器(6)右侧,风扇布置在催化器(6)前端;
所述风扇叶片(4)安装在风扇框架(3)中间位置右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叶片(4)安装在风扇框架(3)中间位置右侧60mm处。
CN202022397566.6U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 Active CN213705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7566.6U CN213705157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7566.6U CN213705157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05157U true CN213705157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800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7566.6U Active CN213705157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05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7738B2 (ja) 燃料電池車の冷却装置
KR20110061216A (ko) 콘덴서-인터쿨러 일체형 쿨링모듈 구조
CN108116514A (zh) 气流管理盖
CN10946631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端模块
KR101459431B1 (ko) 차량용 쿨링 장치
CN206116519U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
CN213705157U (zh) 一种降低发动机舱热害风险的布置结构
CN202965935U (zh) 工程机械散热系统
CN112389274B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及车辆
CN203248242U (zh) 一种新型机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US7004732B2 (en) Fan shroud assembly
CN204130663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系统
CN201761351U (zh) 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01225193Y (zh) 机架式变频发电机
CN203835767U (zh) 高温地区轿车用发动机冷却风扇
CN214788187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风扇
US20240017586A1 (en) Cooling module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tangential-flow turbomachine
CN211422752U (zh) 一种智能电子风扇
CN202879231U (zh) 增程式电动汽车用一体式散热系统
CN111005796A (zh) 一种汽车电子扇及汽车散热结构
CN209454554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空气导流结构
CN20827345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CN202081962U (zh) 一种客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0940508Y (zh) 柴油发电机组风冷降温装置
CN210000114U (zh) 格栅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