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6917U - 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6917U
CN213696917U CN202022073648.5U CN202022073648U CN213696917U CN 213696917 U CN213696917 U CN 213696917U CN 202022073648 U CN202022073648 U CN 202022073648U CN 213696917 U CN213696917 U CN 213696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onitoring device
base
wear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36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义峰
周昱
朱珍珍
王涛
何卓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736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6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6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6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佩戴装置包括底座和佩戴带。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开设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面开设第一通孔。第一凹槽用于可拆卸式固定监测装置,且监测装置的信号收发口与第一通孔正对。佩戴带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三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底座设置于第三表面,且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贴合。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正对。第四表面用于粘贴于皮肤表面。底座和佩戴带通过第四表面粘贴于皮肤表面。即使佩戴者剧烈运动,佩戴带使得监测装置相对于皮肤表面的位置固定不变,提高了监测装置的数据测量的正确性和佩戴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则是利用光电传感器进行测量,首先光源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射入人体组织上,光探测器探测组织反射或者透射光的强度,以此来计算血氧饱和度的值,这类方法测量简单,操作方便,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连续无创的测量方式,并设计出了指套式、指夹式和手表/手环式血氧测量仪等形态,但仍然存在如下缺点:
一方面,指套式和指夹式血氧仪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戴在手指处,影响佩戴者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指套式尺寸设计不能满足全部人群的适配性,对于手指较细的人,佩戴该设备后在活动过程中容易脱落,特别是对于易动的儿童或新生儿而言,不适合动态监测,对于手指较粗的人会无法佩戴或佩戴后产生过大的挤压力,佩戴者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感,长时间挤压甚至可能造成低灌注,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手表/手环设计,不影响佩戴者的手指活动,降低了对正常生活的影响。然而在测量时,如果表带系的太松,血氧仪容易滑动,尤其是手臂的运动或者皮肤表面覆盖物拉扯时,导致测量单元与皮肤血管相对位置移动,从而造成测量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怎样提高监测设备数据的准确性的问题,提供一种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一种佩戴装置,包括底座和佩戴带。所述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固定可拆卸式的监测装置,且所述监测装置的信号收发口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所述佩戴带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贴合。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所述第四表面用于粘贴于皮肤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开设环形凹槽。所述第二表面设置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形状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形状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佩戴带均为柔性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最大直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佩戴装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扣合于所述底座的开口。
一种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佩戴装置以及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监测装置的信号收发口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相同。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通孔均为柱体结构。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壳体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为所述信号收发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壁朝向所述壳体的中心凹陷。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背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凸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围够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发光组件和信号接收组件。所述发光组件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发射口,所述光发射口正对所述第三通孔。所述信号接收组件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信号接收组件包括光接收口。所述光接收口正对所述第三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信号接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向皮肤发射光信号。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控制信号接收组件接收皮肤反射的光信号,并根据反射的所述光信号得到人体的生理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佩戴装置,包括底座和佩戴带。所述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可拆卸式固定监测装置,且所述监测装置的信号收发口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所述佩戴带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贴合。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所述第四表面用于粘贴于皮肤表面。
所述底座和所述佩戴带通过所述第四表面粘贴于皮肤表面。即使佩戴者剧烈运动,所述佩戴带使得所述监测装置相对于皮肤表面的位置固定不变,提高了监测装置的数据测量的正确性。
进一步的,相对于指夹式血氧仪,所述佩戴装置贴敷与皮肤表面,避免了指夹式血氧仪对手指的压迫感和表带式血氧仪在测量血氧时对手腕四周的夹持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佩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佩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的电气连接图。
附图标号:
10、佩戴装置;20、底座;201、第一表面;202、第二表面;203、第一凹槽;204、第一通孔;205、环形凸台;30、监测装置;301、信号收发口;40、佩戴带;401、第三表面;402、第四表面;403、第二通孔;404、环形凹槽;50、盖体;310、壳体;311、第三通孔;312、第一空间;320、发光组件;321、驱动器;322、光源;330、信号接收器;340、控制组件;341、控制模块;342、数据处理模块;350、通讯模块;36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佩戴装置10,包括底座20和佩戴带40。所述底座2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所述第一表面201开设第一凹槽203。所述第一凹槽203的底面开设第一通孔204。所述第一凹槽203用于固定可拆卸式的监测装置30,且所述监测装置30的信号收发口301与所述第一通孔204正对。所述佩戴带40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401和第四表面402。所述第三表面401开设有第二通孔403。所述底座20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401,且所述第二表面202与所述第三表面401贴合。所述第二通孔403与所述第一通孔204正对。所述第四表面402用于粘贴于皮肤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佩戴装置10通过所述第四表面402粘贴于皮肤表面。即使佩戴者剧烈运动,所述底座20和所述佩戴带40使得所述监测装置30相对于皮肤表面的位置固定不变,提高了所述监测装置30的数据测量的正确性。
进一步的,相对于指夹式血氧仪,所述佩戴装置10贴敷于皮肤表面,避免了指夹式血氧仪对手指的压迫感和表带式血氧仪在测量血氧时对手腕四周的夹持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
此外,所述底座20包裹所述监测装置30避免了外部光线进入所述监测装置30与所述第一表面201的底面之间,有效避免了外界环境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所述监测装置30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203内。
所述监测装置30可以是血氧仪、脉搏测量仪。所述监测装置30用于监测佩戴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03的形状与所述监测装置30的形状不同。所述监测装置30通过粘贴的方式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203的底面。所述监测装置30的信号收发口301与所述第一通孔204正对,以使所述监测装置30发射的光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04照射到皮肤表面。所述监测装置3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04接收皮肤反射的光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03的形状与所述监测装置30的形状相同。通过将所述监测装置30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3,既能实现所述监测装置30的固定。
所述监测装置30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佩戴装置10。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一个所述监测装置30可以先后安装于不同的所述佩戴装置10。不同的佩戴者可以使用一个所述监测装置30,节约了成本。
所述佩戴装置10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所述监测装置30佩戴装置不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将所述监测装置30设置成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佩戴装置10的形式,可以避免不同佩戴者共用一个佩戴装置10,避免了交叉感染。
所述底座20的材料可以为柔性材料或刚性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0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所述底座20为柔软橡胶、硅胶或柔性塑料等材质。所述柔性材料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柔性的所述底座20通过所述第二表面202粘贴于皮肤表面,所述底座20发生形变,完全贴合于皮肤表面,减小了所述第二表面202与所述皮肤表面的空隙。
所述底座20与皮肤表面完全贴合,当佩戴者活动时,所述底座20和皮肤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信号的传输距离固定,提高了监测装置30的数据测量的正确性。此外,所述底座20与皮肤表面完全贴合,避免了光泄露,使得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能量相对稳定,监测装置30的数据测量的正确性。
所述底座20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方体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弧形结构、波浪结构等不规则形状。所述底座20的形状也可以是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的拼接组合。
所述第一表面201和所述第二表面202的形状可以形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201朝向所述第二表面202的投影被所述第二表面202包围。
佩戴者运动中,所述监测装置30受到重力的影响,会有晃动的趋势。所述第二表面202的面积较大,便于增大所述第二表面202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二表面202承受的单位面积较小,增加了所述底座20粘贴于皮肤表面的牢固性。
所述第二表面20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波浪形、月牙形等不规则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202为带状。在佩戴的过程中,所述底座20通过所述第二表面202包围手指、手臂、脚趾、脚掌、脚踝以及颈部等部位。
所述第一通孔204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所述监测装置30的信号收发口301朝向所述第二表面202的投影被所述第一通孔204包围,以避免光信号被阻挡,影响监测装置30的数据测量的正确性。
所述底座2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表面202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佩戴带40。所述佩戴带40与皮肤直接接触。检测完成后,可以直接将所述底座20与所述佩戴带40分离。所述底座20连带所述监测装置30可以安装到另一个所述佩戴带40上,继续为下一位佩戴者进行检测。在对不同佩戴者进行检测时,仅需更换佩戴装置10中的所述佩戴带40,避免交叉感染。
所述佩戴带40为长条形结构。在检测的过程中,所述佩戴带40通过所述第四表面402包围手指、手臂、脚趾、脚掌、脚踝以及颈部等部位,以使所述底座20和所述监测装置30相对于粘贴的皮肤表面固定,减小了信号采集中的运动伪差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佩戴带40的材料可以为柔软橡胶、硅胶或柔性塑料等材质所述底座20和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部分的所述佩戴带40均为一次性耗材,降低了人群交叉感染的概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佩戴带40为透气柔软无纺医用胶带,节约成本。所述佩戴带40的长度不受佩戴部位粗细的影响,不论成人、儿童、新生儿均可使用,佩戴更灵活,适配人群更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401设置第一定位标识。所述第二表面202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标识匹配的第二定位标识。当所述第一定位标识与所述第二定位标识适配时,所述监测装置30固定于所述底座20,且所述监测装置30的信号收发口301与所述第一通孔204正对。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标识与所述第二定位标识,所述佩戴装置10避免了所述底座20的第一通孔204与所述佩戴带40的所述第二通孔403错位,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所述第一定位标识和所述第二定位标识为一维图像、二维图像或三维立体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第一定位标识和所述第二定位标识为相互匹配的凸起或凹槽等。
所述凸起或所述凹槽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环形、月牙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401开设环形凹槽404。所述第二表面202设置环形凸台205。所述环形凸台205的形状与所述环形凹槽404的形状相同。所述环形凸台205适配于所述环形凹槽404时,所述监测装置30固定于所述底座20,且所述监测装置30的信号收发口301与所述第一通孔204正对。通过设置所述环形凹槽404与所述环形凸台205,所述佩戴装置10避免了所述底座20的第一通孔204与所述佩戴带40的所述第二通孔403错位,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所述环形凹槽404与所述第二通孔403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所述环形凸台205与所述第一通孔204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即所述环形凹槽404到所述第二通孔403的距离等于所述环形凸台205到所述第一通孔204的距离。
所述环形凹槽404或所述环形凸台205可以具有波浪曲边、开口或凸起部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03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凹槽203的最大直径。所述底座20为柔性结构,能够发生可恢复性的形变。通过按压所述监测装置30或拉扯所述底座20的开口,可以将所述监测装置30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203。所述第一凹槽203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凹槽203的最大直径,使得所述底座20形成收口结构,便于阻挡所述监测装置30从所述第一凹槽203滑出,提高了所述监测装置30的牢固性。
请一并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佩戴装置10还包括盖体50。所述盖体50扣合于所述底座20的开口,以保护所述监测装置30和提高所述监测装置30安装的牢固性。
所述盖体50与所述底座20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结构。所述盖体50也可以固定于所述底座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20的开口,避免所述盖体50丢失。
所述盖体50朝向所述第一表面201的投影包围所述第一凹槽203的开口,以密闭所述第一凹槽203,保护所述监测装置30。
所述盖体50的材料可以为柔性材料或刚性材料。所述盖体50与所述底座2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盖体50为柔软橡胶、硅胶或柔性塑料等材质。
所述盖体50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方体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弧形结构、波浪结构等不规则形状。所述底座20的形状也可以是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的拼接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佩戴装置10以及监测装置30。所述监测装置30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3。所述监测装置30的信号收发口301与所述第一通孔204正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通过所述第二表面202粘贴于皮肤表面。即使佩戴者剧烈运动,所述底座20使得所述监测装置30相对于皮肤表面的位置固定不变,提高了所述监测装置30的数据测量的正确性。
进一步的,相对于指夹式血氧仪,所述佩戴装置10贴敷与皮肤表面,避免了指夹式血氧仪对手指的压迫感和表带式血氧仪在测量血氧时对手腕四周的夹持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所述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的佩戴的舒适性。
此外,所述底座20包裹所述监测装置30避免了外部光线进入所述监测装置30与所述第一表面201的底面之间,有效避免了外界环境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所述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的测量的准确性。
请一并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装置30包括壳体310。所述壳体310和所述第一通孔204的形状相同。所述壳体310和所述第一通孔204均为柱体结构。所述壳体310的侧壁和所述第一通孔204的侧壁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壳体310开设第三通孔311。所述第三通孔311为所述信号收发口301。
所述壳体310的侧壁和所述第一通孔204的侧壁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壳体310和所述第一通孔204为变径圆柱结构,增加了所述监测装置30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204的牢固性。此外,光具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所述壳体310和所述第一通孔204为变径结构,阻断了外部光线的传播路径。所述壳体310的侧壁和所述第一通孔204的侧壁均为弧形结构的设计避免了外部光线进入所述监测装置30与所述第一表面201的底面之间,有效避免了外界环境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10的侧壁朝向所述壳体310的中心凹陷。所述第一通孔204的侧壁背离所述第一通孔204的中心凸起。在安装的过程中,所述监测装置30的端面需要经过所述壳体310最小的直径断面,才能与所述壳体310的底面接触。所述壳体310结构的最小直径处具有卡紧所述监测装置30的作用,以保护所述监测装置30和提高所述监测装置30安装的牢固性。
请一并参见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10围够形成第一空间312,所述监测装置30还包括发光组件320、信号接收器330和控制组件340。所述发光组件320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312。所述发光组件320包括光发射口,所述光发射口正对所述第三通孔311。所述信号接收器330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312。所述信号接收器330包括光接收口。所述光接收口正对所述第三通孔311。所述控制组件340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320和所述信号接收器330连接。所述控制组件340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20向皮肤发射光信号。所述控制组件340还用于控制所述信号接收器330接收皮肤反射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得到人体的生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320包括驱动器321和光源322。所述驱动器321与所述光源322连接。所述光源322包括所述光发射口。所述驱动器321接受所述控制组件340的控制。所述驱动器321驱动所述光源322发射光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340包括控制模块341和数据处理模块342。所述控制模块341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4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41分别与所述驱动器321和所述信号接收器330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41用于接收外部指令,并根据外部指令控制所述驱动器321驱动所述光源322发射光信号。所述控制模块341还用于控制所述信号接收器330皮肤反射的光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器330用于将接收的反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341。所述控制模块341还用于将所述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42。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42用于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人体的生理参数,并将所述人体的生理参数输出给所述控制模块34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还包括显示器360。所述显示器360与所述控制模块341连接。所述显示器360用于将所述人体的生理参数以图形、图像、数字或文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还包括通讯模块350。所述通讯模块350与所述控制模块341连接。所述通讯模块350用于与外部设备通讯,使得所述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与外部设备保持通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固定可拆卸式的监测装置,且所述监测装置的信号收发口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
佩戴带,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贴合,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所述第四表面用于粘贴于皮肤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开设环形凹槽,所述第二表面设置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形状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形状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佩戴带均为柔性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最大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体,扣合于所述底座的开口。
6.一种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佩戴装置,以及
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监测装置的信号收发口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相同,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通孔均为柱体结构,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均为弧形结构;
所述壳体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为所述信号收发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朝向所述壳体的中心凹陷,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背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凸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围够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
发光组件,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发射口,所述光发射口正对所述第三通孔;
信号接收组件,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信号接收组件包括光接收口,所述光接收口正对所述第三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
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信号接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向皮肤发射光信号,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控制信号接收组件接收皮肤反射的光信号,并根据反射的所述光信号得到人体的生理参数。
CN202022073648.5U 2020-09-21 2020-09-21 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Active CN213696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3648.5U CN213696917U (zh) 2020-09-21 2020-09-21 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3648.5U CN213696917U (zh) 2020-09-21 2020-09-21 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6917U true CN213696917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3648.5U Active CN213696917U (zh) 2020-09-21 2020-09-21 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6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59757B1 (en) Infant/neonatal pulse oximeter sensor
JP5425468B2 (ja) 使い捨てパルス酸素濃度計
CN110300545B (zh) 腕部传感器式脉搏血氧测量装置和方法
EP3380002B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a subject
JP3722203B2 (ja) 脈波センサ
CA2753046C (en) Medical monitoring device with flexible circuitry
US20060122520A1 (en) Vital sign-monitor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optical modules
JP2009513244A (ja) 使い捨てパルス酸素濃度計
WO2007011423A1 (en) Patch sensor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without a cuff
US20180235489A1 (en) Photoplethysmographic wearabl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s
JP3741147B2 (ja) 脈波センサ
CN111265200A (zh) 可穿戴式生理信号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US20140275883A1 (en) Wireless sensors
CN213696917U (zh) 佩戴装置及可穿戴人体参数监测系统
US20210244288A1 (en) Measurement apparatus, measurement method and measurement program
CN211131036U (zh) 生命体征监测装置
CN215272724U (zh) 具备血压检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13164073A (zh) 生物体信息测量器
CN210903029U (zh) 具有弹性带的指戴式血氧监测装置
NL2027818B1 (en) Wearable sensor device for contacting skin of a person
CN215305900U (zh) 血氧监测耳罩及系统
US11850072B2 (en) Reduction of pressure from surface mount components in a medical sensor
CN219070283U (zh) 一种基于光纤感知芯片的连续血压监测手环
US11879626B2 (en) Reduction of temperature from high power LED in a medical sensor
CN211299938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