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4059U - 耳机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耳机充电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4059U
CN213694059U CN202021239218.XU CN202021239218U CN213694059U CN 213694059 U CN213694059 U CN 213694059U CN 202021239218 U CN202021239218 U CN 202021239218U CN 213694059 U CN213694059 U CN 213694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lifting base
mounting hole
box body
charg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92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392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4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4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4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上盖、盒体及设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盒体间的开盖检测装置;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容置耳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底部开设安装孔,所述耳机与所述盒体之间、穿过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的永磁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盒体上的电磁组件;当所述上盖打开时,所述开盖检测装置检测开盖状态并发送信号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磁组件推动所述永磁组件上移,进而推动所述耳机上移。本实用新型当耳机上移时,耳机伸出耳机容纳腔的部位更多,便于用户更容易取出耳机,当耳机上壳被扣合时,耳机伸出耳机容纳腔的部位减少,便于收纳耳机。

Description

耳机充电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无线耳机的需求日益增强,为了解决无线耳机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充电的问题,需要将耳机的放置在充电盒中,无线耳机的充电盒便成了耳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耳机充电盒的体积越来越小,耳机应当尽可能埋入充电盒内。这样,如何快速拿去耳机成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在保持充电盒小巧的同时,使耳机更容易从充电盒中取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上盖、盒体及设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盒体间的开盖检测装置;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容置耳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底部开设安装孔,所述耳机与所述盒体之间、穿过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的永磁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盒体上的电磁组件;当所述上盖打开时,所述开盖检测装置检测开盖状态并发送信号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磁组件推动所述永磁组件上移,进而推动所述耳机上移。
进一步的,所述永磁组件包括升降底座和嵌设在所述升降底座内部的磁性件,所述升降底座滑动于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升降底座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当所述上盖关闭时,所述开盖检测装置检测关盖状态并发送信号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磁组件失去磁性力,所述升降底座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弹性力作用下下移完成复位,进而所述耳机下移完成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沿孔洞周边向下延伸形成安装壁,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所述安装壁及套设于所述安装壁外侧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底座设置有两翼,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两翼抵触连接,以为所述升降底座下移提供弹性力。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底部、环绕于所述安装壁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壁;所述固定壁与所述安装壁合围形成容纳槽,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进一步的,充电柱设置于所述升降底座内,所述充电桩的一端伸出所述升降底座,所述充电柱另一端与充电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永磁组件套接在所述升降底座的外侧,以随所述升降底座在所述安装孔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开盖检测检测装置为霍尔检测装置,包括嵌入在所述上盖内的磁铁和嵌设在与所述磁铁相对应的位置侧的所述盒体内的霍尔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组件为电磁铁,包括铁芯和环绕所述铁芯设置的线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耳机充电盒设计自动伸缩结构,当耳机上盖被打开时,耳机伸出耳机容纳腔的部位更多,便于用户更容易取出耳机,当耳机上盖被扣合时,耳机伸出耳机容纳腔的部位减少,便于收纳耳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充电盒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充电盒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充电盒的右侧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底座;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底座正面图;
图中:10-上盖,11-磁铁,20-盒体,21-耳机22-耳机容纳腔,23-磁传感器,220-容纳腔壁;30-安装孔,31-升降结构,310-永磁组件,311-电磁组件,312-磁性件,313-升降底座,314-两翼,315-铁芯,316-线圈,32-弹性复位机构,321-安装壁,322-弹簧,323-固定壁,33-充电柱,34-充电触点,40-开盖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上盖10、盒体20及设置于上盖10与盒体20间的开盖检测装置40;盒体20内设有用于容置耳机的容纳腔 22,容纳腔22底部开设安装孔30,耳机21与盒体20之间、穿过安装孔30 设置有升降结构31,升降结构31包括:滑动设置于安装孔30内的永磁组件 310和固定于盒体20上的电磁组件311;当上盖10打开时,开盖检测装置40 检测开盖状态并发送信号给处理器(图中未示出),处理器控制电磁组件311 推动永磁组件310上移,进而推动耳机21上移。
一般地,盒体20朝向上盖10的一端面开设有耳机容纳腔22,耳机容纳腔22朝向上盖10开口,用于收容耳机主体21,通常情况下,这里耳机容纳腔22的形状尺寸与耳机主体21的形状尺寸相适配,且容纳腔22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收纳左右两个耳机主体21。盒体20上安装电磁组件311,电磁组件 311设置于永磁组件310的底部,电磁组件311的安装方式可以为胶接、卡扣固定或其他合理且有效的固定方式。
本实施例中,电磁组件311在通电时具有磁性,而在断电下不具有磁性。开盖检测装置40设置有与处理器进行通信的引脚,当上盖10打开时,开盖检测装置40检测到开盖状态,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或者是低电平信号,本实施例为高电平为例,固定设置于盒体20内的处理器检测到引脚为高电平信号,处理器将电磁组件311的通电状态切换为通电,使电磁组件311具有磁性,且经过简单设计,使永磁组件310与电磁组件311相接近的一端具有相同的极性,即电磁组件311的上端与永磁组件310下端具有相同的极性,这样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原理,电磁组件311推动永磁组件310上移,进而推动耳机主体21上移。这样耳机主体21露出盒体20外,使拿取耳机主体21更方便。
同时,由于耳机主体21和永磁组件310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当电磁铁 311与永磁组件310之间的互斥力消失时,耳机主体21和永磁组件310将自动下移,以实现耳机主体21的复位。
进一步的,永磁组件310包括升降底座313和嵌设在升降底座313内部的磁性件312,升降底座313滑动于安装孔30内。
进一步的,电磁组件311为电磁铁,包括铁芯315和环绕所述铁芯315 设置的线圈316。铁芯315固定设置在升降底座313下方的盒体上。铁芯315 在线圈316通电的作用下具有磁性,而在线圈316断电下,铁芯315不具有磁性。当上盖10打开时,处理器收到的高电平信号控制线圈316处于通电状态,使铁芯315获得磁性。如此设置,由于磁性件312为磁体,具有永久磁性,耳机主体21入盒关盖后,开盖检测装置40检测关盖状态并发送信号给处理器,处理器将电磁组件311的通电状态切换为不通,电铁芯315在线圈 316不通电的情况下没有磁性,但电铁芯315可以吸引磁性件312,使磁性件 312带动升降底座313向下移动,由于耳机主体21入盒的最底端与磁性件312 相接触,基于磁性吸附元件与磁体的吸合作用,能够保证具有磁性吸附元件的耳机主体21在入盒后被固定到升降底座313上,一方面避免耳机主体21 在耳机盒容纳腔22中滑出的情况,另一方面耳机主体21跟随升降底座313 向下移动完成复位。
进一步的,容纳腔22与升降底座313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32;当上盖10关闭时,开盖检测装置40检测关盖状态并发送信号给处理器,处理器控制电磁组件311失去磁性力,升降底座313在弹性复位机构32的弹性力作用下下移完成复位,进而耳机21下移完成复位。
本实施例中,利用弹性复位机构32进一步推动耳机主体21的复位,有效提升了复位的效率,对耳机21和永磁组件310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
安装孔30沿孔洞周边向下延伸形成安装壁321,弹性复位机构32包括安装壁321及套设于安装壁321外侧的弹簧322。
本实施例中,安装孔30为容纳腔22底部的沉槽,安装孔30的设置可便于升降底座313的滑动。
可选的,沉槽的形状可为圆形或者方形。
可选的,弹性复位机构32中的弹簧322可以为一个或者为多个,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弹性件。
升降底座313设置有两翼314,弹簧322的一端与两翼314抵触连接,以为升降底座313下移提供弹性力。
本实施例中,两翼314的尺寸小于安装孔30的尺寸,从而升降组件310 可以在安装孔30中进行移动,两翼314与弹簧322抵触连接,当升降底座313 上移时,两翼314能够形成对弹簧322的压缩蓄力,以便磁性件312与电磁组件311之间的互斥力消失后,弹簧322能够带动永磁组件310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可选的,两翼314各连接一个或者多个弹簧322。
可选的,两翼314可有或无沉槽(图中未示出),若有沉槽,弹簧322可与沉槽内壁抵触连接。
如此设置,永磁组件310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盒体20内,以实现耳机21 从盒体20中方便的获取,利用两翼314限制弹簧322,以实现对移动加以限制,避免永磁组件310过度伸入到盒体20中,或者脱离盒体20。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如下场景的发生:耳机21和永磁组件310自身重力下移时,由于耳机21与永磁组件310之间产生摩擦,而导致耳机21或者永磁组件310发生的坏损。
容纳腔22底部、环绕于安装壁32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壁323;固定壁 323与安装壁321合围形成容纳槽(图中未示出),弹簧322的另一端安装于容纳槽内。
本实施例中,弹簧322设置于中空的容纳腔内,提升了弹簧322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的,固定壁323为耳机容纳腔壁220的延伸。
充电柱33设置于升降底座313内,充电柱33向耳机容纳腔22底部伸出两个触点34,触点34与容纳腔22内的耳机主体21底端连接,充电柱33另一端与充电控制电路电性连接,进而实现对耳机主体21的充电,当充电柱33 随升降底座313在安装孔30滑动时,仍然为耳机主体21充电。
磁性件312套接在升降底座313的外侧,以随升降底座313在安装孔30 滑动。
本实施例中,磁性件312可以为固定套接在升降底座313上的环状结构,当磁性件312与电磁组件311发生磁性互斥时,磁性件312受到互斥力的作用带动升降底座313在安装孔30内的上移。
可选的,磁性件312嵌设在升降底座313的内部,其形状可为环状结构或者柱形。
开盖检测装置40为霍尔检测装置,包括嵌入在上盖内的磁铁11和嵌设在与磁铁11相对应的位置侧的盒体20内的霍尔传感器23。
在本实施例中,当上盖10打开时,嵌入在上盖10内的磁铁11远离霍尔传感器23,霍尔磁传感器23检测到的盒体20周围的磁通量减少生成高电平。
可选的,开盖检测装置40还可以为压力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处理模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盒体及设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盒体间的开盖检测装置;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容置耳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底部开设安装孔,所述耳机与所述盒体之间、穿过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的永磁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盒体上的电磁组件;当所述上盖打开时,所述开盖检测装置检测开盖状态并发送信号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磁组件推动所述永磁组件上移,进而推动所述耳机上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组件包括升降底座和嵌设在所述升降底座内部的磁性件,所述升降底座滑动于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升降底座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当所述上盖关闭时,所述开盖检测装置检测关盖状态并发送信号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磁组件失去磁性力,所述升降底座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弹性力作用下下移完成复位,进而所述耳机下移完成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沿孔洞周边向下延伸形成安装壁,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所述安装壁及套设于所述安装壁外侧的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底座设置有两翼,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两翼抵触连接,以为所述升降底座下移提供弹性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底部、环绕于所述安装壁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壁;所述固定壁与所述安装壁合围形成容纳槽,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充电柱设置于所述升降底座内,所述充电柱的一端伸出所述升降底座,所述充电柱另一端与充电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组件套接在所述升降底座的外侧,以随所述升降底座在所述安装孔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盖检测检测装置为霍尔检测装置,包括嵌入在所述上盖内的磁铁和嵌设在与所述磁铁相对应的位置侧的所述盒体内的霍尔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为电磁铁,包括铁芯和环绕所述铁芯设置的线圈。
CN202021239218.XU 2020-06-30 2020-06-30 耳机充电盒 Active CN213694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9218.XU CN213694059U (zh) 2020-06-30 2020-06-30 耳机充电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9218.XU CN213694059U (zh) 2020-06-30 2020-06-30 耳机充电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4059U true CN213694059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2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9218.XU Active CN213694059U (zh) 2020-06-30 2020-06-30 耳机充电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4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4756B1 (ko) 전기면도기와 충전기의 유지 구조체
CN109311407B (zh) 电连接系统
CN210670516U (zh) 耳机组件、耳机及耳机盒
CN210868092U (zh) 充电盒体及耳机充电系统
KR102660580B1 (ko) 외부 전자 장치를 보관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CN101877291A (zh) 磁铁开关
GB2498641A (en) Electromagnetic door lock with shock sensor
CN108497764A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综合型抽屉柜
CN109818213B (zh) 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装置
KR20160090170A (ko) 전자석을 이용한 골프공 자동배출 홀컵
CN108756546B (zh) 电磁门吸
CN213694059U (zh) 耳机充电盒
CN209435398U (zh) 一种带有显示屏且无线充电的蓝牙耳机充电盒
CN111509484A (zh)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插头与插座
CN113068093A (zh) 充电盒、蓝牙耳机及耳机组件
CN209388963U (zh) 继电器
CN217406205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111502452B (zh) 一种智能防撞门吸
CN210628227U (zh) 一种模块式漏电保护断路器
CN207217215U (zh) 一种实现双向位置检测的自保持电磁铁
CN117637288A (zh) 带有磁性锁的移动装置外壳和安装座
CN108505846A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抽屉柜
CN107256755B (zh) 一种内置双向位置检测的自保持电磁铁
CN215125090U (zh) 耳机盒、耳机组件及电子器件套件
CN207517631U (zh) 多功能结构型杠杆式脱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