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0920U -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0920U
CN213690920U CN202022659731.0U CN202022659731U CN213690920U CN 213690920 U CN213690920 U CN 213690920U CN 202022659731 U CN202022659731 U CN 202022659731U CN 213690920 U CN213690920 U CN 213690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hell
warning device
damping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597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松峰
李晓阳
张金岱
张晓洋
王天彬
陈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Henan Power Co Tanghe County Power Supply Co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Henan Power Co Tanghe County Power Suppl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Henan Power Co Tanghe County Power Supply Co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Henan Power Co Tanghe County Power Supply Co
Priority to CN2020226597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0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0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0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安装架上的警示部,所述的安装架包括与用来通交流电的线缆固定的阻尼间隔棒及固定于阻尼间隔棒上的壳体,所述的阻尼间隔棒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阻尼间隔棒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的壳体具有绕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旋转的自由度;所述的壳体包括主体部与盖窗部;所述的盖窗部一端与主体部铰接,另一端与主体部呈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壳体沿垂直于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的截面为边数为N的多边形,所述的警示部置于所述的壳体上。

Description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网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安全警示装置,具体为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频繁。吊车等施工作业车辆误碰导线引起电力线路跳闸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施工作业车辆司机缺乏电气安全常识,二是夜间作业时相对黑暗的天气下难以发现上空的导线,导致车辆、机具误碰运行中的电力线路,给电力线路的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警示装置是直接将整个的警示装置安装在分裂的导线上,这不仅增加了导线的自重,还因为增大了垂直面,增加了迎风阻力,更容易加重分裂的导线在微风中振动或次档距振荡,这都不符合实际电力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解决了传统的警示装置容易加重分裂的导线在微风中振动或次档距振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安装架上的警示部,关键是:所述的安装架包括与用来通交流电的线缆固定的阻尼间隔棒及固定于阻尼间隔棒上的壳体,所述的阻尼间隔棒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阻尼间隔棒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的壳体具有绕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旋转的自由度;
所述的壳体包括主体部与盖窗部;所述的盖窗部一端与主体部铰接,另一端与主体部呈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壳体沿垂直于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的截面为边数为N的多边形,所述的警示部置于所述的壳体上。
所述的壳体沿垂直于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的截面为边数为N的正多边形,其中N为偶数且N≥6,所述壳体具有N/2组相对两顶边,在静止状态下,其中一组相对两顶边的所在平面与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的警示部包括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及感知模块,所述的报警模块和所述感知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感知模块用于对接近其的机具或车辆进行感知,并将感知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感知信号后控制所述报警模块报警,以提示车辆驾驶员或机具操作员注意上方的交流电线缆。
所述警示部上还设置有供电模块,所述的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及感知模块连接为其供电;所述供电模块为低电流感应取电装置,设置于线缆上,通过感应线缆在通交流电的过程中产生的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磁场获取电能。
所述的感知模块设置于壳体内,包括红外感应单元及微波雷达单元,所述的红外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接近线缆的生命体,所述的微波雷达单元用于感应接近线缆的机具或车辆。
所述的报警模块包括音频单元及LED闪光灯单元,所述的音频单元设置于壳体内部、用于播放高分贝音频,所述的LED闪光灯单元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用于发出高亮度的频闪光。
所述的安全警示装置安装于施工工地附近、道路附近和桥梁附近的线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警示装置的警示部设置于两阻尼间隔棒之间的壳体上,将壳体设置为正多边形使壳体的轴心与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重合,并使壳体具有绕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旋转的自由度,使壳体在被风吹动时,可以通过自身相对于阻尼间隔棒的晃动将风能转化为壳体的动能,再将壳体动能转化为轴承摩擦产生的热能,从而降低警示装置对线缆的影响,从而降低使用了警示装置的线缆的振动或次档距振荡。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壳体沿垂直于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的截面为边数为N的正多边形,并在静止状态下,壳体的一组相对两顶边的所在平面与两阻尼间隔棒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上。能够使风在吹至壳体的外表面时实现分流,进一步降低了风力对本装置稳定性的影响。有利于本警示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推广,有效降低了电力线路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线缆上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的警示部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笨死你用心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的使用流程图。
其中: 1、警示部,2、线缆,3、阻尼间隔棒,4、壳体,41、主体部,42、盖窗部,5、报警模块,51、音频单元,52、LED闪光灯单元,6、控制模块,7、感知模块,71、红外感应单元,72、微波雷达单元,8、供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安装架上的警示部1,关键是:所述的安装架包括与用来通交流电的线缆2固定的阻尼间隔棒3及固定于阻尼间隔棒3上的壳体4,所述的阻尼间隔棒3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阻尼间隔棒3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4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的壳体4具有绕两阻尼间隔棒3的中心连线旋转的自由度;将警示部1置于壳体4上,壳体4在被风吹动时,可以通过自身相对于阻尼间隔棒3的晃动将风能转化为壳体4的动能,再将壳体4的动能转化为轴承摩擦产生的热能,从而降低线缆2上的警示装置对线缆2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使用警示装置的线缆2在风中的振动或次档距振荡。
而将壳体4设计为沿垂直于两阻尼间隔棒3的中心连线的截面为边数为N的正多边形,其中N为偶数且N≥6,本实施例中,另N=6,此时壳体4具有3组相对的两顶边,在静止状态下,其中一组相对两顶边的所在平面与两阻尼间隔棒3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上,能够对吹在壳体4上的风进行分流,降低了风对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4包括主体部41与盖窗部42,所述的盖窗部42一端与主体部41铰接,另一端可以通过挂钩锁或螺栓与主体部41连接,为了提高壳体4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盖窗部42与主体部41相接处的边沿上设置有密封垫圈。在将警示部1上的部分部件装入壳体4中时,只需将盖窗部的可拆卸连接端掀起,即可将部件装入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壳体4在风中的稳定性,选择将警示部1的部件装入壳体4内部的底面上。
所述的警示部1包括报警模块5、控制模块6及感知模块7,所述的报警模块5和所述感知模块7均与所述控制模块6连接;其中,通过感知模块7用于对接近其的机具或车辆进行感知,并将感知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6,控制模块6用于在接收到感知信号后控制报警模块5报警,以提示车辆驾驶员或机具操作员注意其正在接近的交流电线缆2。
警示部上还设置有供电模块8,供电模块8分别与所述报警模块5、控制模块6及感知模块7连接为其供电;本实施中的供电模块8为低电流感应取电装置(即CT取电装置),将低电流感应取电装置设置于线缆2上,通过感应线缆2在通交流电的过程中产生的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磁场获取电能,为供电模块8与报警模块5、控制模块6及感知模块7提供稳定的电源,不需要添加电池,即可保证与其连接的负载设备的长期稳定供电。
所述的感知模块7设置于壳体4内信号发射与接收端通过在壳体4的内壁上钻通孔,使其发射接收端能够壳体4伸出壳体4外,所述的感知模块7包括红外感应单元71及微波雷达单元72。微波雷达单元72是一种将微波收、发设备合置的探测器,工作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微波的波长很短,在1mm~1000mm之间,因此很容易被物体反射。利用微波探测的远离对接近线缆2的机具或车辆进行探测,能够有效保证探测结果的准确。利用红外感应单元71用于感应接近线缆2的生命体,能够在诸如飞鸟之类的生命体接近线缆2时将探测到的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5,控制模块控制报警模块8报警,从而对接近线缆2的生命体进行驱赶,能够有效防止线缆2因生命体的靠近而引发故障。
进一步的,本实施中的报警模块5包括音频单元51及LED闪光灯单元52,所述的音频单元51设置于壳体4内部、用于播放高分贝音频,所述的LED闪光灯单元52设置于壳体4的外表面,用于发出高亮度的频闪光,如图3所示,本实施中,将LED闪光灯单元52安装于壳体4下侧的3个外表面上。利用音频单元51进行高分贝音频报警,能够有效提醒操纵机具或车辆的工作人员或司机认识到潜在的危险,而利用LED闪光灯单元52发出高亮度的频闪光,能够提高警示装置在夜间的可视距离,加强报警提醒的作用,提高装置的警示的效果。
当有物体接近导线时,利用报警模块5同事发出高分贝警告音及高亮度频闪光,提醒车辆驾驶员或机具操作员注意上方带电导线,降低外力破坏造成配电线路跳闸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的安全警示装置安装于施工工地附近、道路附近和桥梁附近的线缆2上。
如图4、图5所示,感知模块7用于对接近线缆2的机具或车辆进行感知,并将感知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6,控制模块6用于在接收到感知信号后控制报警模块5报警,以提示车辆驾驶员或机具操作员注意正在接近的线缆2,其流程如图5所示的步骤201至步骤204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的线缆为高压线缆,可以为10KV或35KV,本实施中,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的应用场景为35KV的高压线缆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安装架上的警示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架包括与用来通交流电的线缆(2)固定的阻尼间隔棒(3)及固定于阻尼间隔棒(3)上的壳体(4),所述的阻尼间隔棒(3)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阻尼间隔棒(3)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4)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的壳体(4)具有绕两阻尼间隔棒(3)的中心连线旋转的自由度;
所述的壳体(4)包括主体部(41)与盖窗部(42);所述的盖窗部一端与主体部(41)铰接,另一端与主体部(41)呈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壳体(4)沿垂直于两阻尼间隔棒(3)的中心连线的截面为边数为N的多边形,所述的警示部(1)置于所述的壳体(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4)沿垂直于两阻尼间隔棒(3)的中心连线的截面为边数为N的正多边形,其中N为偶数且N≥6,所述壳体(4)具有N/2组相对两顶边,在静止状态下,其中一组相对两顶边的所在平面与两阻尼间隔棒(3)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警示部(1)包括报警模块(5)、控制模块(6)及感知模块(7),所述的报警模块(5)和所述感知模块(7)均与所述控制模块(6)连接;
其中,所述感知模块(7)用于对接近其的机具或车辆进行感知,并将感知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6),所述控制模块(6)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感知信号后控制所述报警模块(5)报警,以提示车辆驾驶员或机具操作员注意上方的交流电线缆(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部上还设置有供电模块(8),所述的供电模块(8)分别与所述报警模块(5)、控制模块(6)及感知模块(7)连接为其供电;所述供电模块(8)为低电流感应取电装置,设置于线缆(2)上,通过感应线缆(2)在通交流电的过程中产生的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磁场获取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知模块(7)设置于壳体(4)内,包括红外感应单元(71)及微波雷达单元(72),所述的红外感应单元(71)用于感应接近线缆(2)的生命体,所述的微波雷达单元(72)用于感应接近线缆(2)的机具或车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模块(5)包括音频单元(51)及LED闪光灯单元(52),所述的音频单元(51)设置于壳体(4)内部、用于播放高分贝音频,所述的LED闪光灯单元(52)设置于壳体(4)的外表面,用于发出高亮度的频闪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警示装置安装于施工工地附近、道路附近和桥梁附近的线缆(2)上。
CN202022659731.0U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 Active CN213690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9731.0U CN213690920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9731.0U CN213690920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0920U true CN213690920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33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59731.0U Active CN213690920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0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28817U (zh) 弓网运行状态在线监控装置
CN204334834U (zh)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破可视化监控装置
CN106571012A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定障警示装置
CN213690920U (zh) 一种低电取能安全警示装置
CN111982209A (zh) 一种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舞动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119961A (zh) 一种智能型复合材料电力杆塔
CN204348025U (zh) 一种电力设施防碰撞警示语音报警装置
CN207649756U (zh) 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实时预警装置
CN106123969A (zh) 母线槽电气参数监视及报警系统
CN206058434U (zh) 一种输电线路警示装置
CN114187739A (zh) 一种能够实时监测野外高压电线杆是否倒下并预警的装置
CN210322232U (zh) 一种新型高支模支撑监测装置
CN210865505U (zh) 一种新型警航器
CN210270555U (zh) 一种智慧街道设施管理系统
CN213024763U (zh) 微波/激光测距预防电力线路外力破坏的监控报警系统
CN209821313U (zh) 供电作业安全检测装置
CN107784759A (zh) 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绝缘护套警示装置
CN207053045U (zh) 一种用于高空电线或电缆检测的小车
CN206942281U (zh) 一种智能型复合材料电力杆塔
CN205508060U (zh) 一种红外防碰线报警装置
CN207149835U (zh) 一种起重机用地沟导电装置
CN209691055U (zh) 一种电缆防盗报警装置
CN206628802U (zh) 一种采用组合绝缘子的输电线路杆塔
CN219652538U (zh) 一种升降式机械防触电安全预警装置
CN105186417A (zh) 一种带有双层裂纹监控装置的高压穿墙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