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7068U -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7068U
CN213687068U CN202021230900.2U CN202021230900U CN213687068U CN 213687068 U CN213687068 U CN 213687068U CN 202021230900 U CN202021230900 U CN 202021230900U CN 213687068 U CN213687068 U CN 213687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air pipe
air
outlet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09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峰
王瑜
吴露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2309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7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7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7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属于特殊环境除湿技术领域。本发明应用转轮除湿系统,解决了核电站内地下泵坑内由于外界空气湿度大引起的墙壁结露问题。主要部件包括转轮除湿部分、转轮再生部分、电加热管、挡板控制阀、再生风机、太阳能板、微型风力发电机、蓄电池、蓄电池控制器等。本专利通过转轮除湿和电加热管,根据外界环境变化使用挡板控制阀实现不同的空气处理过程,并引导除湿后的空气沿墙壁吹风消除结露。引入外界空气通过再生风机和电加热管,实现了转轮内吸附材料的再生和循环使用,应用太阳能和风能为电加热管供能,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及方法,属于特殊环境除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除湿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大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候,存在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水分就会冷凝成雾或露,这对工业生产有着严重影响,地下室仓库的墙壁,经常被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的水浸泡,从而使保管的物品受潮,从而使保管的物体物品受潮,发霉,此外,在节能环保的口号下,传统的电动式压缩制冷除湿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转轮除湿器是在基材上添加干燥剂,并利用基材和干燥剂的吸湿作用来实现处理空气和再生空气间的热湿交换。
核电站一般设有SEC泵房,主要是安放核电各回路所需的泵。SEC泵电机发热量大,依靠通风散热,散热系统一般设计为机械送风加自然排风;泵坑室位于海边且低于地平线的位置,外界的空气湿度大。湿空气进入室内后,温度过低的情况下,湿空气会在墙壁上发生结露现象。久而久之会对泵房运行产生影响。专利202010025175.3提出了一种变除湿量热泵式转轮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当系统所需除湿量较大时,打开第一电动风阀,除湿空气可以连续通过预冷蒸发器,一级除湿转轮,中间冷却蒸发器,二级转轮除湿和后冷却蒸发器,当系统所需除湿量小时,打开第二电动风阀,除湿空气可通过旁通管路直接进入中间冷却蒸发器,随后依次通过二级除湿转轮和后冷却蒸发;冷凝系统和除湿系统的结合导致系统复杂,降低了系统可靠性。专利201921709066.2提出了一种转轮除湿再生加热节能管理器,包括电性连接的电能切换模块和储能模块,电能切换模块还安装有与其电性连接的市电和可再生能源直流发电装置,通过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合理供电模式降低了再生加热的能耗,但市电节能效果有限。
本发明包括转轮除湿回路、转轮再生和供电回路,当送入的空气湿度较高时,转轮除湿回路通过转轮除湿段除湿,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当送入的空气湿度不高,温度较低时,可开启电加热管加热而不启动转轮除湿段,防止室内结露。通过控制挡板的开关来控制气流方向。针对泵坑有墙壁靠海温度较低易结露的问题,利用处理后的空气贴墙壁吹风避免靠海墙壁出现结露现象。同时,本发明应用经过电加热管的室外新风实现转轮再生的功能。系统外接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为系统提供清洁环保的绿色能源,保障本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及方法。
该系统由温湿度传感器1、第一风管2、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控制阀4、第二风管5、转轮除湿段6、转轮再生段7、空气过滤器8、再生风机9、第五挡板控制阀10、第五挡板11、第一电加热管12、第二电加热管13、蓄电池控制器14、微型风力发电机15、蓄电池16、太阳能板17、第三风管18、第二挡板19、第二挡板控制阀20、第四风管21、第三挡板22、第三挡板控制阀23、第一风机24、第五风管25、第四挡板26、第四挡板控制阀27、第六风管 28、第二风机29、第七风管30、第八风管31、墙壁32、室内环境33、室外环境34、第九风管35、第十风管36、第十一风管37、第十二风管38、第十三风管39、第六挡板40、第六挡板控制阀41、第十四风管42组成;
其中温湿度传感器1的出口与第一风管2的入口相连,第一风管2的出口与第二风管5 的入口相连,第二风管5的第一出口与转轮除湿段6的入口相连,第二风管5的第二出口与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相连,第十四风管42的出口与第九风管35的第一入口相连,转轮除湿段6的出口与第九风管35的第二入口相连,第九风管35的出口与第一电加热管12的入口相连,第一电加热管12的出口与第三风管18的入口相连,第三风管18的出口与第四风管21的入口相连,第八风管31的入口与室外环境34相连,第八风管31的出口与空气过滤器8的入口相连,空气过滤器8的出口与第十二风管38的入口相连,第十二风管38的出口与第二电加热管13的入口相连,第二电加热管13的出口与第十风管36的入口相连,第十风管36 的出口与转轮再生段7的入口相连,转轮再生段7的出口与第十一风管37的入口相连,第十一风管37的出口与再生风机9的入口相连,再生风机9的出口与第十三风管39的入口相连,第十三风管39的出口与室外环境34相连;
第一挡板3位于第一风管2和第二风管5之间,第一挡板3包含附件第一挡板控制阀4,第一挡板控制阀4位于第一挡板3的右上方,且位于第二风管5的外侧,通过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的开合;第二挡板19位于第一风管2和第四风管21之间,第二挡板19 包含附件第二挡板控制阀20,第二挡板控制阀20位于第二挡板19的右边,且位于第四风管 21的外侧,通过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的开合;第三挡板22位于第三风管18 和第四风管21之间,第三挡板22包含附件第三挡板控制阀23,第三挡板控制阀23位于第三挡板22的右下方,且位于第三风管18的外侧,通过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 的开合;第四挡板26位于第五风管25和第六风管28之间,第四挡板26包含附件第四挡板控制阀27,第四挡板控制阀27位于第四挡板26的正上方,且位于第六风管28的外侧,通过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的开合;第五挡板11位于第八风管31和室外环境34 之间,第五挡板控制阀10位于第五挡板11的右边,且位于第八风管31的外侧,通过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的开合,第六挡板40位于第二风管5和第十四风管42之间,第六挡板40包含附件第六挡板控制阀41,第六挡板控制阀41位于第六挡板40的下方,且位于第十四风管42的右边,通过第六挡板控制阀41控制第六挡板40的开合;
温湿度传感器1的出口与第一风管2的入口相连,第一风管2的出口与第二风管5的入口相连,第二风管5的第一出口与转轮除湿段6的入口相连,第二风管5的第二出口与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相连,第十四风管42的出口与第九风管35的第一入口相连,转轮除湿段6的出口与第九风管35的第二入口相连,第九风管35的出口与第一电加热管12的入口相连,第一电加热管12的出口与第三风管18的入口相连,第三风管18的出口与第四风管21的入口相连,第四风管21的出口与第一风机24的入口相连,第一风机24的出口与第五风管25的入口相连,第五风管25的出口与第六风管28的入口相连,第六风管28的出口与第二风机 29的入口相连,第二风机29的出口与第七风管30的入口相连,第七风管30的出口与室内环境33相连;
微型风力发电机15的出口与蓄电池16的第一入口相连,太阳能板17的出口与蓄电池 16的第二入口相连,蓄电池16的出口与蓄电池控制器14的入口相连,蓄电池控制器14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与第一电加热管12和第二电加热管13的入口相连。
包括转轮除湿回路、转轮再生回路和供电回路,分夏季、过渡季和冬季工况三个运行工况;
夏季工况下:
转轮除湿回路:
系统开始运行,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打开,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关闭,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打开,空气经过温湿度传感器1进入第一风管2,第六挡板控制阀41打开第二风管5的出口,关闭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空气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二风管5进入转轮除湿段6,由转轮除湿段6吸附除湿后流经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经过第一电加热管12的空气经第三风管18流入第四风管21,由第一风机24驱动后流经第五风管25后送入室内环境33;若此时墙壁32结露严重,则通过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一部分空气由第五风管25流经第六风管28后,经第二风机29驱动后流经第七风管30贴墙壁32 表面吹风,防止墙壁结露;
转轮再生回路:
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开启后,室外环境34的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器8将其过滤后,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二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被加热后的空气经过转轮再生段7,实现转轮的再生,经由再生风机9排出到室外环境34;
供电回路:
太阳能板17通过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微型风力发电机15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蓄电池控制器14控制蓄电池16开启,蓄电池14并联驱动第一电加热管12和第二电加热管13运行,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二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
过渡季工况下:
转轮除湿回路: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超过规定要求时,系统开始运行,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打开,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关闭,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打开,空气经过温湿度传感器1进入第一风管2,第六挡板控制阀41打开第二风管5的出口,关闭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空气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二风管5进入转轮除湿段6,由转轮除湿段6吸附除湿后流经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经过第一电加热管12的空气经第三风管18流入第四风管21,由第一风机24驱动后流经第五风管25后送入室内环境33,若此时墙壁32 结露严重,则通过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一部分空气由第五风管25流经第六风管28后,经第二风机29驱动后流经第七风管30贴墙壁32表面吹风,防止墙壁结露;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未超过规定要求时,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关闭,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打开,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关闭,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关闭,空气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四风管21经第一风机24驱动后送入室内环境33,若此时墙壁32结露严重,则通过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一部分空气由第五风管25流经第六风管 28后,经第二风机29驱动后流经第七风管30贴墙壁32表面吹风,防止墙壁结露;
转轮再生回路: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超过规定要求时,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开启后,室外环境34的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器8将其过滤后,蓄电池控制器 14打开第二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被过滤后的空气经过转轮再生段13,实现转轮的再生,经由再生风机9排出到室外环境34,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未超过规定要求时,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关闭,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2;
供电回路:
太阳能板17通过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微型风力发电机15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蓄电池控制器14控制蓄电池16开启,蓄电池14并联驱动第一电加热管12和第二电加热管13运行,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超过规定要求时,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二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未超过规定要求时,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2;
冬季工况下:
转轮除湿回路: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打开,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关闭,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打开,空气经过温湿度传感器1进入第一风管2,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二风管 5,第六挡板控制阀41关闭第二风管5的出口,打开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空气流经第十四风管42进入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一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经过第一电加热管12的空气经第三风管18流入第四风管21,由第一风机24驱动后流经第五风管25后送入室内环境33;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高于室内露点温度时,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关闭,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开启,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关闭,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空气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四风管21经第一风机24驱动后送入室内环境33;
转轮再生回路:
冬季工况下,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第五挡板控制阀10关闭第五挡板11,转轮再生回路不启动;
供电回路:
太阳能板17通过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微型风力发电机15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蓄电池控制器14控制蓄电池16开启,蓄电池14并联驱动第一电加热管12和第二电加热管13运行,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一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高于室内露点温度时,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
转轮除湿段6中放置的除湿材料为硅胶。
太阳能板17通过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微型风力发电机15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蓄电池16中储存的电能可供第一电加热管12和第二电加热管13运行,且太阳能板17、微型风力发电机15同时独立向蓄电池16供电。
温湿度传感器1、微型风力发电机15、蓄电池16和太阳能板17位于室外环境34;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控制阀4、第二风管5、转轮除湿段6、转轮再生段7、再生风机9、第五挡板控制阀10、第五挡板11、第一电加热管12、第二电加热管13、蓄电池控制器14、第三风管18、第二挡板19、第二挡板控制阀20、第四风管21、第三挡板22、第三挡板控制阀23、第一风机24、第五风管25、第四挡板26、第四挡板控制阀27、第六风管28、第二风机29、第七风管30、墙壁32、第九风管35、第十风管36、第十一风管37、第十二风管38、第十三风管39、第六挡板40、第六挡板控制阀41、第十四风管42位于室内环境33。
与第二风机29相连的第六风管28和第七风管30贴近墙壁32表面布置。
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控制第一风管2中的空气进入第二风管5中;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控制第一风管2中的空气进入第四风管21中;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控制第三风管18中的空气进入第四风管21中;第四挡板控制阀 27控制第四挡板26,控制第五风管25的空气进入第六风管28中,由第二风机29实现贴附送风;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控制外界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器8;第六挡板控制阀41控制第六挡板40打开第二风管5的出口,关闭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或关闭第二风管 5的出口,打开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附图1中的标号名称:1.温湿度传感器、2.第一风管、3.第一挡板、4.第一挡板控制阀、 5.第二风管、6.转轮除湿段、7.转轮再生段、8.空气过滤器、9.再生风机、10.第五挡板控制阀、11.第五挡板、12.第一电加热管、13.第二电加热管、14.蓄电池控制器、15.微型风力发电机、 16.蓄电池、17.太阳能板、18.第三风管、19.第二挡板、20.第二挡板控制阀、21.第四风管、22. 第三挡板、23.第三挡板控制阀、24.第一风机、25.第五风管、26.第四挡板、27.第四挡板控制阀、28.第六风管、29.第二风机、30.第七风管、31.第八风管、32.墙壁、33.室内环境、34.室外环境、35.第九风管、36.第十风管、37.第十一风管、38.第十二风管、39.第十三风管、40. 第六挡板、41.第六挡板控制阀、42.第十四风管。
附图2为本发明在夏季和过渡季工况下除湿送风且贴墙送风的系统流程图。
附图2中的标号名称:1.温湿度传感器、2.第一风管、3.第一挡板、4.第一挡板控制阀、 5.第二风管、6.转轮除湿段、7.转轮再生段、8.空气过滤器、9.再生风机、10.第五挡板控制阀、 11.第五挡板、12.第一电加热管、13.第二电加热管、14.蓄电池控制器、15.微型风力发电机、 16.蓄电池、17.太阳能板、18.第三风管、19.第二挡板、20.第二挡板控制阀、21.第四风管、22. 第三挡板、23.第三挡板控制阀、24.第一风机、25.第五风管、26.第四挡板、27.第四挡板控制阀、28.第六风管、29.第二风机、30.第七风管、31.第八风管、32.墙壁、33.室内环境、34.室外环境、35.第九风管、36.第十风管、37.第十一风管、38.第十二风管、39.第十三风管、40. 第六挡板、41.第六挡板控制阀、42.第十四风管。
附图3为本发明在夏季和过渡季工况下除湿送风无需贴墙送风的系统流程图。
附图3中的标号名称:1.温湿度传感器、2.第一风管、3.第一挡板、4.第一挡板控制阀、 5.第二风管、6.转轮除湿段、7.转轮再生段、8.空气过滤器、9.再生风机、10.第五挡板控制阀、 11.第五挡板、12.第一电加热管、13.第二电加热管、14.蓄电池控制器、15.微型风力发电机、 16.蓄电池、17.太阳能板、18.第三风管、19.第二挡板、20.第二挡板控制阀、21.第四风管、22. 第三挡板、23.第三挡板控制阀、24.第一风机、25.第五风管、26.第四挡板、27.第四挡板控制阀、28.第六风管、29.第二风机、30.第七风管、31.第八风管、32.墙壁、33.室内环境、34.室外环境、35.第九风管、36.第十风管、37.第十一风管、38.第十二风管、39.第十三风管、40. 第六挡板、41.第六挡板控制阀、42.第十四风管。
附图4为本发明在过渡季工况下无需除湿直接送风且贴墙送风的系统流程图。
附图4中的标号名称:1.温湿度传感器、2.第一风管、3.第一挡板、4.第一挡板控制阀、 5.第二风管、6.转轮除湿段、7.转轮再生段、8.空气过滤器、9.再生风机、10.第五挡板控制阀、 11.第五挡板、12.第一电加热管、13.第二电加热管、14.蓄电池控制器、15.微型风力发电机、 16.蓄电池、17.太阳能板、18.第三风管、19.第二挡板、20.第二挡板控制阀、21.第四风管、22. 第三挡板、23.第三挡板控制阀、24.第一风机、25.第五风管、26.第四挡板、27.第四挡板控制阀、28.第六风管、29.第二风机、30.第七风管、31.第八风管、32.墙壁、33.室内环境、34.室外环境、35.第九风管、36.第十风管、37.第十一风管、38.第十二风管、39.第十三风管、40. 第六挡板、41.第六挡板控制阀、42.第十四风管。
附图5为本发明在冬季工况下辅助加热送风的系统流程图。
附图5中的标号名称:1.温湿度传感器、2.第一风管、3.第一挡板、4.第一挡板控制阀、 5.第二风管、6.转轮除湿段、7.转轮再生段、8.空气过滤器、9.再生风机、10.第五挡板控制阀、 11.第五挡板、12.第一电加热管、13.第二电加热管、14.蓄电池控制器、15.微型风力发电机、 16.蓄电池、17.太阳能板、18.第三风管、19.第二挡板、20.第二挡板控制阀、21.第四风管、22. 第三挡板、23.第三挡板控制阀、24.第一风机、25.第五风管、26.第四挡板、27.第四挡板控制阀、28.第六风管、29.第二风机、30.第七风管、31.第八风管、32.墙壁、33.室内环境、34.室外环境、35.第九风管、36.第十风管、37.第十一风管、38.第十二风管、39.第十三风管、40. 第六挡板、41.第六挡板控制阀、42.第十四风管。
附图6为本发明在过渡季和冬季工况下无需加热直接送风的系统流程图。
附图6中的标号名称:1.温湿度传感器、2.第一风管、3.第一挡板、4.第一挡板控制阀、 5.第二风管、6.转轮除湿段、7.转轮再生段、8.空气过滤器、9.再生风机、10.第五挡板控制阀、 11.第五挡板、12.第一电加热管、13.第二电加热管、14.蓄电池控制器、15.微型风力发电机、 16.蓄电池、17.太阳能板、18.第三风管、19.第二挡板、20.第二挡板控制阀、21.第四风管、22. 第三挡板、23.第三挡板控制阀、24.第一风机、25.第五风管、26.第四挡板、27.第四挡板控制阀、28.第六风管、29.第二风机、30.第七风管、31.第八风管、32.墙壁、33.室内环境、34.室外环境、35.第九风管、36.第十风管、37.第十一风管、38.第十二风管、39.第十三风管、40. 第六挡板、41.第六挡板控制阀、42.第十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及方法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第一风管2、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控制阀4、第二风管5、转轮除湿段6、转轮再生段7、空气过滤器8、再生风机9、第五挡板控制阀10、第五挡板11、第一电加热管12、第二电加热管13、蓄电池控制器14、微型风力发电机15、蓄电池16、太阳能板17、第三风管18、第二挡板19、第二挡板控制阀20、第四风管21、第三挡板22、第三挡板控制阀23、第一风机24、第五风管25、第四挡板26、第四挡板控制阀27、第六风管28、第二风机29、第七风管30、第八风管31、墙壁32、室内环境33、室外环境34、第九风管35、第十风管 36、第十一风管37、第十二风管38、第十三风管39、第六挡板40、第六挡板控制阀41、第十四风管42组成。
包括转轮除湿回路、转轮再生回路和供电回路,分夏季、过渡季和冬季工况三个运行工况,夏季工况下系统对送入的空气进行除湿后送入室内;过渡季根据温湿度传感器1的温湿度示值确定是否开启转轮除湿段和转轮再生段;冬季根据温湿度传感器1的温度示值是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确定是否开启加热部件。具体运行状态如下:
夏季工况下
转轮除湿回路:
系统开始运行,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打开,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关闭,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打开,空气经过温湿度传感器1进入第一风管2,第六挡板控制阀41打开第二风管5的出口,关闭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空气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二风管5进入转轮除湿段6,由转轮除湿段6吸附除湿后流经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经过第一电加热管12的空气经第三风管18流入第四风管21,由第一风机24驱动后流经第五风管25后送入室内环境33;若此时墙壁32结露严重,则通过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一部分空气由第五风管25流经第六风管28后,经第二风机29驱动后流经第七风管30贴墙壁32 表面吹风,防止墙壁结露;
转轮再生回路:
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开启后,室外环境34的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器8将其过滤后,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二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被加热后的空气经过转轮再生段7,实现转轮的再生,经由再生风机9排出到室外环境34;
供电回路:
太阳能板17通过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微型风力发电机15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米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蓄电池控制器14控制蓄电池16开启,蓄电池14并联驱动第一电加热管12和第二电加热管13运行,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二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
过渡季工况下:
转轮除湿回路: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超过规定要求时,系统开始运行,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打开,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关闭,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打开,空气经过温湿度传感器1进入第一风管2,第六挡板控制阀41打开第二风管5的出口,关闭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空气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二风管5进入转轮除湿段6,由转轮除湿段6吸附除湿后流经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经过第一电加热管12的空气经第三风管18流入第四风管21,由第一风机24驱动后流经第五风管25后送入室内环境33,若此时墙壁32 结露严重,则通过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一部分空气由第五风管25流经第六风管28后,经第二风机29驱动后流经第七风管30贴墙壁32表面吹风,防止墙壁结露;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未超过规定要求时,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关闭,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打开,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关闭,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关闭,空气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四风管21经第一风机24驱动后送入室内环境33,若此时墙壁32结露严重,则通过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一部分空气由第五风管25流经第六风管 28后,经第二风机29驱动后流经第七风管30贴墙壁32表面吹风,防止墙壁结露;
转轮再生回路: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超过规定要求时,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开启后,室外环境34的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器8将其过滤后,蓄电池控制器 14打开第二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被过滤后的空气经过转轮再生段13,实现转轮的再生,经由再生风机9排出到室外环境34,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未超过规定要求时,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关闭,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2;
供电回路:
太阳能板17通过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微型风力发电机15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蓄电池控制器14控制蓄电池16开启,蓄电池14并联驱动第一电加热管12和第二电加热管13运行,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超过规定要求时,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二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未超过规定要求时,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2;
冬季工况下:
转轮除湿回路: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打开,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关闭,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打开,空气经过温湿度传感器1进入第一风管2,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二风管5,第六挡板控制阀41关闭第二风管5的出口,打开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空气流经第十四风管42进入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一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经过第一电加热管12的空气经第三风管18流入第四风管21,由第一风机24驱动后流经第五风管25后送入室内环境33;
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高于室内露点温度时,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此时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关闭,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开启,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关闭,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打开,空气由第一风管2流经第四风管21经第一风机24驱动后送入室内环境33;
转轮再生回路:
冬季工况下,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第五挡板控制阀10关闭第五挡板11,转轮再生回路不启动;
供电回路:
太阳能板17通过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微型风力发电机15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来对蓄电池16进行充电,蓄电池控制器14控制蓄电池16开启,蓄电池14并联驱动第一电加热管12和第二电加热管13运行,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蓄电池控制器14打开第一出口的电流,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当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高于室内露点温度时,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一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一电加热管12,蓄电池控制器14关闭第二出口的电流,不启动第二电加热管13。
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风能太阳能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包括转轮除湿回路、转轮再生回路和供电回路。当送入的空气湿度较高时,转轮除湿回路通过转轮除湿段除湿,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当送入的空气湿度不高,温度较低时,可开启电加热管加热而不启动转轮除湿段,防止室内结露。通过控制挡板的开关来控制气流方向。针对泵坑有墙壁靠海温度较低易结露的问题,利用处理后的空气贴墙壁吹风避免靠海墙壁出现结露现象。此外,本系统应用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实现了转轮再生和电加热管供能,节约了能源,使用方便。

Claims (4)

1.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温湿度传感器(1)、第一风管(2)、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控制阀(4)、第二风管(5)、转轮除湿段(6)、转轮再生段(7)、空气过滤器(8)、再生风机(9)、第五挡板控制阀(10)、第五挡板(11)、第一电加热管(12)、第二电加热管(13)、蓄电池控制器(14)、微型风力发电机(15)、蓄电池(16)、太阳能板(17)、第三风管(18)、第二挡板(19)、第二挡板控制阀(20)、第四风管(21)、第三挡板(22)、第三挡板控制阀(23)、第一风机(24)、第五风管(25)、第四挡板(26)、第四挡板控制阀(27)、第六风管(28)、第二风机(29)、第七风管(30)、第八风管(31)、墙壁(32)、室内环境(33)、室外环境(34)、第九风管(35)、第十风管(36)、第十一风管(37)、第十二风管(38)、第十三风管(39)、第六挡板(40)、第六挡板控制阀(41)、第十四风管(42)组成;
温湿度传感器(1)的出口与第一风管(2)的入口相连,第一风管(2)的出口与第二风管(5)的入口相连,第二风管(5)的第一出口与转轮除湿段(6)的入口相连,第二风管(5)的第二出口与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相连,第十四风管(42)的出口与第九风管(35)的第一入口相连,转轮除湿段(6)的出口与第九风管(35)的第二入口相连,第九风管(35)的出口与第一电加热管(12)的入口相连,第一电加热管(12)的出口与第三风管(18)的入口相连,第三风管(18)的出口与第四风管(21)的入口相连,第八风管(31)的入口与室外环境(34)相连,第八风管(31)的出口与空气过滤器(8)的入口相连,空气过滤器(8)的出口与第十二风管(38)的入口相连,第十二风管(38)的出口与第二电加热管(13)的入口相连,第二电加热管(13)的出口与第十风管(36)的入口相连,第十风管(36)的出口与转轮再生段(7)的入口相连,转轮再生段(7)的出口与第十一风管(37)的入口相连,第十一风管(37)的出口与再生风机(9)的入口相连,再生风机(9)的出口与第十三风管(39)的入口相连,第十三风管(39)的出口与室外环境(34)相连;
第一挡板(3)位于第一风管(2)和第二风管(5)之间,第一挡板(3)包含附件第一挡板控制阀(4),第一挡板控制阀(4)位于第一挡板(3)的右上方,且位于第二风管(5)的外侧,通过第一挡板控制阀(4)控制第一挡板(3)的开合;第二挡板(19)位于第一风管(2)和第四风管(21)之间,第二挡板(19)包含附件第二挡板控制阀(20),第二挡板控制阀(20)位于第二挡板(19)的右边,且位于第四风管(21)的外侧,通过第二挡板控制阀(20)控制第二挡板(19)的开合;第三挡板(22)位于第三风管(18)和第四风管(21)之间,第三挡板(22)包含附件第三挡板控制阀(23),第三挡板控制阀(23)位于第三挡板(22)的右下方,且位于第三风管(18)的外侧,通过第三挡板控制阀(23)控制第三挡板(22)的开合;第四挡板(26)位于第五风管(25)和第六风管(28)之间,第四挡板(26) 包含附件第四挡板控制阀(27),第四挡板控制阀(27)位于第四挡板(26)的正上方,且位于第六风管(28)的外侧,通过第四挡板控制阀(27)控制第四挡板(26)的开合;第五挡板(11)位于第八风管(31)和室外环境(34)之间,第五挡板控制阀(10)位于第五挡板(11)的右边,且位于第八风管(31)的外侧,通过第五挡板控制阀(10)控制第五挡板(11)的开合,第六挡板(40)位于第二风管(5)和第十四风管(42)之间,第六挡板(40)包含附件第六挡板控制阀(41),第六挡板控制阀(41)位于第六挡板(40)的下方,且位于第十四风管(42)的右边,通过第六挡板控制阀(41)控制第六挡板(40)的开合;
温湿度传感器(1)的出口与第一风管(2)的入口相连,第一风管(2)的出口与第二风管(5)的入口相连,第二风管(5)的第一出口与转轮除湿段(6)的入口相连,第二风管(5)的第二出口与第十四风管(42)的入口相连,第十四风管(42)的出口与第九风管(35)的第一入口相连,转轮除湿段(6)的出口与第九风管(35)的第二入口相连,第九风管(35)的出口与第一电加热管(12)的入口相连,第一电加热管(12)的出口与第三风管(18)的入口相连,第三风管(18)的出口与第四风管(21)的入口相连,第四风管(21)的出口与第一风机(24)的入口相连,第一风机(24)的出口与第五风管(25)的入口相连,第五风管(25)的出口与第六风管(28)的入口相连,第六风管(28)的出口与第二风机(29)的入口相连,第二风机(29)的出口与第七风管(30)的入口相连,第七风管(30)的出口与室内环境(33)相连;
微型风力发电机(15)的出口与蓄电池(16)的第一入口相连,太阳能板(17)的出口与蓄电池(16)的第二入口相连,蓄电池(16)的出口与蓄电池控制器(14)的入口相连,蓄电池控制器(14)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与第一电加热管(12)和第二电加热管(13)的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转轮除湿段(6)中放置的除湿材料为硅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温湿度传感器(1)、微型风力发电机(15)、蓄电池(16)和太阳能板(17)位于室外环境(34);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控制阀(4)、第二风管(5)、转轮除湿段(6)、转轮再生段(7)、再生风机(9)、第五挡板控制阀(10)、第五挡板(11)、第一电加热管(12)、第二电加热管(13)、蓄电池控制器(14)、第三风管(18)、第二挡板(19)、第二挡板控制阀(20)、第四风管(21)、第三挡板(22)、第三挡板控制阀(23)、第一风机(24)、第五风管(25)、第四挡板(26)、第四挡板控制阀(27)、第六风管(28)、第二风机(29)、第七风管(30)、墙壁(32)、第九风管(35)、第十风管(36)、第十一风管(37)、第十二风管(38)、第十三风管(39)、第六挡板(40)、第六挡板控制阀(41)、第十四风管(42)位于室内环境(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转轮除湿段(6)和转轮再生段(7)是一体的,且随着转轮转动相互转换。
CN202021230900.2U 2020-06-29 2020-06-29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 Active CN213687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0900.2U CN213687068U (zh) 2020-06-29 2020-06-29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0900.2U CN213687068U (zh) 2020-06-29 2020-06-29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7068U true CN213687068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25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0900.2U Active CN213687068U (zh) 2020-06-29 2020-06-29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7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0558C (zh) 太阳能驱动的单个转轮两级除湿空调器
CN106196309A (zh) 一种集空气处理、能量回收、增氧多功能的新风一体机
CN201050849Y (zh) 一种用于泳池水恒温的泳池馆专用恒温空调除湿机
CN105890048A (zh) 除湿装置
CN108317616A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08019827A (zh) 一种高温除湿干燥机及其除湿方法
CN107504593A (zh) 一种新风净化空调除湿一体式机组
CN213687068U (zh)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
CN108534233A (zh) 一种新风空调
CN218972809U (zh) 绿色低碳新风空调
CN201535560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新风换气机
CN111637547A (zh)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核电站地下泵坑转轮除湿系统及方法
WO2023109102A1 (zh) 智能环境控制机
CN201314652Y (zh) 节能环保供热全新风空调器
CN205560992U (zh) 一种具有湿度调节功能的智能空调
CN2257367Y (zh) 全热回收换气装置
CN105559128A (zh) 烤烟用太阳能组合式供热系统
CN101968242A (zh) 节能环保供热全新风空调器
CN107763737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2299287U (zh) 一种应用冷凝除湿的核电站地下泵坑预防结露系统
CN207407453U (zh) 一种新风净化空调除湿一体式机组
CN203518062U (zh) 自动转换为能加热除湿的热泵式全热回收冷暖风新风装置
CN207487105U (zh) 一种可变内外循环模式的净化全热回收新风换气机
CN103017265B (zh) 热泵式恒温恒湿智能空气置换器
CN2558914Y (zh) 一种通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