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7614U - 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一种防护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一种防护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7614U
CN213667614U CN202021770913.9U CN202021770913U CN213667614U CN 213667614 U CN213667614 U CN 213667614U CN 202021770913 U CN202021770913 U CN 202021770913U CN 213667614 U CN213667614 U CN 213667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irator
attachment
product
wearer
attachme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09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晗
魏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3M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3M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09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7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7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7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防护组件。呼吸器附接装置构造成将呼吸器附接至佩戴者穿戴的头部穿戴产品,呼吸器附接装置包括左附接件和右附接件,左附接件和右附接件中的每一者均包括:产品附接部,产品附接部构造成待安装至头部穿戴产品的安装部;以及呼吸器附接部,呼吸器附接部构造成用于附接呼吸器的挂绳。当产品附接部安装至安装部时,呼吸器附接部位于佩戴者的耳部的后方,并且与佩戴者的耳部之间的沿头部穿戴产品的周缘的距离小于等于15c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和防护组件能够方便地将呼吸器附接至佩戴者所佩戴的头部穿戴件,在确保呼吸器与佩戴者之间的佩戴密合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佩戴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一种防护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一种防护组件。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安全防护贯穿于各项工作以及日常活动中。在一些工业环境作业中,出于安全防护,工业劳动者会佩戴安全帽,并且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工业劳动者在佩戴安全帽的同时,还需佩戴呼吸器,以用于防护粉尘、雾滴、细菌等。呼吸器按照佩戴方式可以分为头戴式呼吸器和耳挂式呼吸器。在佩戴或摘取头戴式呼吸器时,需使佩戴者的头部穿过头戴式呼吸器的弹性带。耳挂式呼吸器的弹性带通常直接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因此,与头戴式呼吸器相比,耳挂式呼吸器更方便佩戴和摘取。另外,耳挂式呼吸器与其他防护产品的兼容性较好,因此耳挂式呼吸器的应用更为广泛。然而,如果长时间佩戴耳挂式呼吸器,耳挂式呼吸器的弹性带对佩戴者的耳朵产生压迫和牵扯,易于造成耳朵不适,甚至造成耳朵的皮肤破损。另外,在佩戴过程中,佩戴者在调整耳挂式呼吸器时,易于造成呼吸器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密合性不能保证,从而影响呼吸器的防护效果。
因此,有待提高耳挂式呼吸器的佩戴舒适性以及确保呼吸器的佩戴密合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确保呼吸器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密合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在确保呼吸器的佩戴密合性的同时提高呼吸器的佩戴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高呼吸器与其他防护用品之间的兼容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该呼吸器附接装置构造成将呼吸器附接至佩戴者穿戴的头部穿戴产品,呼吸器附接装置包括左附接件和右附接件,左附接件和右附接件中的每一者均包括:产品附接部,产品附接部构造成待安装至头部穿戴产品的安装部;以及呼吸器附接部,呼吸器附接部构造成用于附接呼吸器的挂绳。当产品附接部安装至安装部时,呼吸器附接部位于佩戴者的耳部的后方,并且呼吸器附接部与佩戴者的耳部之间的沿头部穿戴产品的周缘的距离小于等于15c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呼吸器附接部包括挂接部和凸缘部,凸缘部形成在挂接部的外端部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上。
优选地,挂接部的横截面的高度设置在25mm至40mm之间,以使得当挂绳被挂接在呼吸器附接部上时,挂绳被呼吸器附接部张开成绕过佩戴者的耳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左附接件和右附接件中的每一者还包括梁架,梁架能够弯曲以适应头部穿戴产品的轮廓,产品附接部设置在梁架的前端部,并且呼吸器附接部设置在梁架的后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位于佩戴者的耳部的正上方,并且当梁架展平时,呼吸器附接部与产品附接部之间的沿前后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15c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呼吸器附接部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梁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梁架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槽具有前端和后端,呼吸器附接部构造成能够沿调节槽在前端与后端之间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梁架设置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至调节槽的前端,并且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至呼吸器附接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为头部穿戴产品的安装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产品附接部包括第一附接部和第二附接部,第二附接部构造成能够相对于第一附接部沿梁架的厚度方向移动。第一附接部的上端部设置有卡接部,第二附接部设置有弯曲部,卡接部朝向梁架的外侧突出,并且弯曲部朝向梁架的内侧突出。当产品附接部安装至安装槽时,卡接部卡接至安装槽的外壁部,并且弯曲部抵靠安装槽的内壁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产品附接部设置在挂接部的内端部,并且产品附接部构造成粘附至安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组件,该防护组件包括头部穿戴产品和呼吸器。该防护组件还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附接装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头部穿戴产品为安全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呼吸器为耳挂式口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附接装置能够方便地将呼吸器附接至佩戴者所佩戴的头部穿戴件,并且通过合理地设计呼吸器附接装置的呼吸器挂接部的尺寸以及安装位置,在确保呼吸器与佩戴者之间的佩戴密合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佩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至图5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左附接件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可安装图1中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头部穿戴产品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沿图6中的截面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8至图9示出了将图2至图5中所示的左附接件安装至图6中的头部穿戴产品的示意图;
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组件的截面图和立体图,示出了图6中所示的头部穿戴产品与图1中所示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安装;
图12示出了佩戴者佩戴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防护组件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4至图18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图13中所示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左附接件的立体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改型示例;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立体图;以及
图21示出了图20中所示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左附接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和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采用的与“上”、“下”、“左”、“右”相关的方位术语是以附图中所示出的视图的上、下、左、右的位置来描述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文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定,这些关系是可以相互颠倒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呼吸器附接装置100构造成用于将呼吸器(特别是耳挂式呼吸器)附接至头部穿戴产品。在下文中,将以安全帽作为头部穿戴产品的示例,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附接装置以及防护组件。然而,应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附接装置还可以附接至除安全帽之外的其他头部穿戴产品。
如图1所示,呼吸器附接装置100包括左附接件1和右附接件2。左附接件1构造成用于附接呼吸器(图1中未示出)的左侧挂绳,右附接件2构造成用于附接呼吸器的右侧挂绳。左附接件1和右附接件2彼此独立,并且通常成对使用。左附接件1和右附接件2具有彼此镜像对称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仅详细说明左附接件1的结构,对左附接件1的结构说明同样适用于右附接件2,因此不再对右附接件2进行重复说明。在本文中,呼吸器附接装置100的各部分的前后、左右以及内外的取向基于呼吸器附接装置100附接至安全帽时以佩戴者的取向而限定。
图2至图5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呼吸器附接装置100的左附接件1,其中,图2示出了左附接件1的正视图,图3至图5分别从其他角度示出了左附接件1的立体图。
如图2至图5所示,左附接件1构造成待安装至安全帽的左侧并附接呼吸器的左侧挂绳(例如,左侧弹性带)。左附接件1包括梁架10、产品附接部20以及呼吸器附接部30。梁架10构造成连接产品附接部20和呼吸器附接部30。梁架10呈弯曲的片状,并且具有与待安装的安全帽的轮廓大体对应的外轮廓,如最佳地如图4和图5中所示。梁架10的厚度t1设置成小于安全帽的相应安装槽的宽度,以便于左附接件1通过插接的方式附接至安全帽。另外,左附接件1、特别是梁架10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适度变形以使其外轮廓更好地适应待安装的安全帽的轮廓。左附接件1可以由PC聚碳酸酯、HDPE聚乙烯、PA尼龙、PP改性聚丙烯、ABS树脂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在图示的示例中,梁架10、产品附接部20以及呼吸器附接部30一体地形成。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产品附接部20以及呼吸器附接部30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分别形成并组装至梁架10。
产品附接部20构造成待附接至安全帽。产品附接部20设置在梁架10的第一端部。在左附接件1附接至安全帽并以佩戴者的前后方向为基准的情况下,梁架10的该第一端部为梁架10的前端部。如图2至图4所示,产品附接部20包括第一附接部21和第二附接部23。第一附接部21从梁架10的上边缘向上进一步延伸。第一附接部21的上端部设置有自第一附接部21的外侧面(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附接部21的外侧面与梁架10的外侧面11齐平)向外侧突出的卡接部211。梁架10的外侧面11是在左附接件1附接至安全帽时梁架10的位于外侧的表面,梁架10的内侧面12是在左附接件1附接至安全帽时梁架10的位于内侧的表面。第二附接部23形成在开口213中。开口213至少部分地形成在第一附接部21中,并且延伸至梁架10。第二附接部23的一端(图2-图4中的下端部)与开口213的下边缘一体地形成,而第二附接部23的另一端(图2-图4中的上端部231)悬置,使得第二附接部23能够相对于第一附接部21沿梁架10的厚度方向移动。如最佳地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第二附接部23的上端部231弯曲或者弯折而具有弯曲部233,弯曲部233朝向梁架10的内侧突出,从而在第二附接部23的内侧面形成突出部,在第二附接部23的外侧面形成凹入部。弯曲部233设置成使得弯曲部233的内侧面与第一附接部21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t2大于安全帽的相应安装槽的宽度,以使得当左附接件1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至安全帽时,第二附接部23在受压状态下容置在安全帽的相应安装槽中,以使第一附接部21与安装槽更紧密地接合,使得左附接件1与安全帽之间的安装更牢固。
呼吸器附接部30构造成待附接呼吸器的左侧挂绳(例如,左侧弹性带)。呼吸器附接部30设置在梁架10的第二端部。在左附接件1附接至安全帽并以佩戴者的前后方向为基准的情况下,梁架10的该第二端部为梁架10的后端部,呼吸器附接部30位于产品附接部20的后方。呼吸器附接部30设置在梁架10的外侧面11,自梁架10的外侧面11朝向外侧延伸。呼吸器附接部30呈喇叭状,包括挂接部31和凸缘部33。挂接部31构造成用于挂接呼吸器的左侧挂绳。优选地,挂接部31的沿平行于梁架10的外侧面11的方向截取的横截面的高度设置成使得:当呼吸器附接装置100安装至佩戴者穿戴的安全帽并且呼吸器的左侧挂绳挂接在挂接部31上时,该左侧挂绳被挂接部31张开而使该左侧挂绳的位于呼吸器与挂接部31之间的两个挂绳段彼此形成足够的张角,使得左侧挂绳的这两个挂绳段均绕过佩戴者的耳部,挂绳与佩戴者的耳部完全不接触,从而能够避免挂绳对佩戴者的耳部产生任何压迫或牵拉而造成不适。优选地,挂接部31的上述横截面的高度设置在25mm至40mm之间。在本示例中,挂接部31呈圆筒形,挂接部31的上述横截面的高度为挂接部31的外径D1。凸缘部33构造成防止呼吸器的挂绳从挂接部31滑落。凸缘部33自挂接部31的外端部朝向外侧进一步延伸,凸缘部33的外径大于挂接部31的外径D1。在一个示例中,挂接部31的外径D1为35mm,凸缘部33的外径为45mm。
在本示例中,呼吸器附接部30的孔32穿透梁架10而形成为通孔。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呼吸器附接部30可以设置成使得孔32在一侧开口。例如,在一个改型示例中,呼吸器附接部30的孔32可以不穿透梁架10的内侧面12或者可以不延伸至梁架10的外侧面11。在另一改型示例中,呼吸器附接部30可以设置成使得孔32在梁架10的内侧面12开口,而在凸缘部33处不开口,凸缘部33形成为封闭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示例中,呼吸器附接部30也可以组装形成为具有内部空腔而不具有朝向任一侧敞开的孔,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实心的。
当梁架10展平时,产品附接部20与呼吸器附接部30之间沿前后方向具有距离L1,如图2所示。通过合理地设计距离L1,可以在不对佩戴者的面部产生过大压力的同时保证呼吸器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良好密合性,以实现呼吸器的佩戴舒适性和较好的防护效果。在产品附接部20附接至安全帽的与佩戴者的耳部正上方区域对应的安装部的情况下,距离L1优选地设置成小于等于15cm,以使得当产品附接部20安装至安全帽并且梁架10弯曲以遵循安全帽的轮廓形状时,呼吸器附接部30处于合适的位置,以将呼吸器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作用力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能够在实现佩戴舒适性的同时实现呼吸器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良好密合性。在一个示例中,距离L1为8.8cm。通过将距离L1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对于65百分位的成年人头部参数的佩戴者,均可实现呼吸器的佩戴舒适性和较好的防护效果。
图6和图7示出了一种安全帽5,作为左附接件1待附接至的头部穿戴产品的一个示例。图6示出了安全帽5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安全帽5包括帽体51以及帽檐52,帽檐52环绕帽体51的周壁的下端部。另外,安全帽5还设置有位于帽体51的左侧的左安装部53和位于帽体51的右侧的右安装部54。图6中仅示出位于左安装部53。当佩戴者佩戴安全帽5时,左安装部53和右安装部54分别大体位于佩戴者的左耳和右耳的正上方。
图7示出了沿图6中的截面线B-B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位于帽体51的左右两侧的左安装部53和右安装部54。如图7所示,左安装部53包括安装槽533。安装槽533的外壁部531与帽檐52一体地形成。外壁部531自帽檐52以与帽体51间隔开的方式向上延伸。帽体51形成安装槽533的内壁部。安装槽533穿透帽檐52,以允许左附接件1的产品附接部20插入。右安装部54与左安装部53相对于帽体51对称设置,具有相同的结构,右安装部54包括安装槽543,安装槽543的外壁部541与帽檐52一体地形成,帽体51形成安装槽543的内壁部。安装槽543穿透帽檐52,以允许右附接件2的产品附接部插入。
下面结合图8和图9说明将左附接件1附接至安全帽5的左安装部53的过程。图8示出了图7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左安装部53,并且还示出了沿图5中的截面线A-A截取的左附接件1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将左附接件1与安全帽5的下侧对准,左附接件1的梁架10的外侧面11朝向安全帽5的外侧,梁架10的内侧面12朝向安全帽5的内侧,并使左附接件1的产品附接部20对准安全帽5的左安装部53,卡接部211面向帽檐52,而弯曲部233朝向安全帽5的内侧突出。将产品附接部20的第一附接部21和第二附接部23均从安全帽5的下方插入左安装部53的安装槽533,直至第一附接部21的卡接部211从安装槽533的上方穿出并卡接在外壁部531的上端部上。在将产品附接部20插入左安装部53的安装槽533中的过程中,第二附接部23的弯曲部233抵靠帽体51(即,安装槽533的内壁部),使得第一附接部21的卡接部211和第二附接部23的弯曲部233分别抵靠外壁部531以及帽体51,一旦卡接部211向上移动越过外壁部531的上端部,卡接部211向外侧突出,从而卡接在外壁部531的上端部上,第二附接部23容置在安装槽533中。通过设置弯曲部233,可以使左附接件1的产品附接部20与安装槽533之间的接合力更大,以实现更牢固的接合。
图9示出了左附接件1在左安装部53上安装就位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左附接件1的第一附接部21的卡接部211卡接在安全帽5的左安装部53的外壁部531的上端部,左附接件1的第二附接部23的上端部231容置在左安装部53的安装槽533中,弯曲部233抵靠帽体51,上端部231抵靠左安装部53的外壁部531的内壁面。
呼吸器附接装置100的右附接件2构造成待安装至安全帽5的右安装部54,并且用于附接呼吸器的右侧挂绳。右附接件2具有与左附接件1镜像对称的结构,上述针对左附接件1的结构和安装的说明同样适用于右附接件2,因此不再单独对右附接件2进行说明。
图10和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组件M1,分别示出了呼吸器附接装置100与安全帽5安装在一起的截面图和立体图,其中,左附接件1安装至安全帽5的左安装部53,右附接件2安装至安全帽5的右安装部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组件M1包括安全帽5、呼吸器附接装置100以及呼吸器(图10和图11中未示出)。
图12示出了使用65百分位的成年人体模型模拟佩戴者佩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组件M1的示意性立体图。如图12所示,防护组件M1包括安全帽5、呼吸器附接装置100以及呼吸器60。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呼吸器60为耳挂式口罩。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呼吸器60可以为其他耳挂式呼吸器。呼吸器60包括本体部61以及挂绳。当佩戴者佩戴安装有呼吸器附接装置100的安全帽5时,通过将呼吸器60的挂绳挂接至呼吸器附接装置100,可以将呼吸器60的本体部61适当地佩戴在佩戴者的面部,覆盖佩戴者的口鼻区域以提供相应的防护。呼吸器60的挂绳包括左侧挂绳63和右侧挂绳。图12中仅示出了左侧挂绳63,未示出右侧挂绳,右侧挂绳与左侧挂绳63对称地设置。左侧挂绳63挂接至呼吸器附接装置100的左附接件1的呼吸器附接部30的挂接部31(图12中未标注)。类似地,右侧挂绳挂接至呼吸器附接装置100的右附接件2的呼吸器附接部的挂接部。
如上文所述,通过合理地设计左附接件1的挂接部31和右附接件2的挂接部的横截面的高度(在上述示例中,为外径D1),可以使左侧挂绳63和右侧挂绳完全绕开佩戴者的耳部,避免左侧挂绳和右侧挂绳对佩戴者的耳部产生任何压迫或牵拉而造成不适。如图12所示,左侧挂绳63被挂接部31张开成使得左侧挂绳63的第一挂绳段631和第二挂绳段632彼此间隔开成完全绕过人体模型(佩戴者)的耳部,明显提高了佩戴舒适性。
另外,通过合理设计前文所述的距离L1,可以使呼吸器60的本体部61与佩戴者的面部良好地密合,同时避免对佩戴者的面部产生过大的压力。
以上介绍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以及防护组件M1。
下面将结合图13至图18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与以上介绍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具有大体相同的结构,区别仅在于梁架和呼吸器附接部的设计。在附图中,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重复说明。在下文中,仅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之间的区别。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的立体图。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包括左附接件1A和右附接件2A。左附接件1A和右附接件2A彼此独立,并且通常成对使用,分别用于附接呼吸器的左侧挂绳和右侧挂绳。左附接件1A和右附接件2A具有彼此镜像对称的结构。在下文中仅详细说明左附接件1A的结构,对左附接件1A的结构说明同样适用于右附接件2A。
图14至图18分别示出了左附接件1A的立体图,其中,图14至图17示出了呼吸器附接部处于第一调节位置的左附接件1A,图18示出了呼吸器附接部处于第二调节位置的左附接件1A。
左附接件1A包括梁架10A、产品附接部20以及呼吸器附接部30A。梁架10A呈弯曲的片状,并且具有与待安装的安全帽的轮廓大体对应的外轮廓。梁架10A与上述左附接件1的梁架10大体相同,区别在于梁架10A设置有调节槽13,以及呼吸器附接部30A能够沿调节槽13移动以调节位置。
产品附接部20构造成待附接至安全帽。产品附接部20设置在梁架10A的前端部,具有与上述左附接件1的产品附接部相同的构造,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呼吸器附接部30A包括挂接部31A、凸缘部33A以及调节部35。挂接部31A构造成用于挂接呼吸器的左侧挂绳。挂接部31A呈圆筒形,最佳地如图17中所示。挂接部31A的外径D2设置成大于梁架10A的调节槽13的高度,使得梁架10A能够止挡挂接部31A,阻止挂接部31A进入调节槽13。优选地,挂接部31A的外径D2设置成使得:当产品附接部20安装至安全帽并且佩戴者将所佩戴的呼吸器的左侧挂绳挂接在挂接部31A上时,左侧挂绳被挂接部31A张开成使得左侧挂绳的两个挂绳段彼此形成足够的张角,使得挂绳不与佩戴者的耳部接触,避免挂绳对佩戴者的耳部产生压迫或牵拉而造成不适。优选地,挂接部31A的外径D2设置在25mm至40mm之间。挂接部31A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311A,以与调节部35的对应部分接合。挂接部31A的内端部312A面向梁架10A的外侧面11A,并且沿周向设置有凹凸结构,例如,彼此间隔开的多个齿部,以有利于在需要相对于梁架10A固定时提供更大的接合力。
凸缘部33A构造成防止呼吸器的左侧挂绳从挂接部31A滑落。凸缘部33A自挂接部31A的外端部径向向外延伸。在本示例中,凸缘部33A的外轮廓呈六边形。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凸缘部33A也可以呈其他合适的形状,只要能够防止挂绳滑落即可。例如,在其他示例中,凸缘部33A可以呈圆环形、三角形。
调节部35包括旋拧部351和接合部352(仅在图17中示出)。旋拧部351呈扁平的盘形,其外径大于梁架10A的调节槽13的高度,使得梁架10A能够止挡旋拧部351,阻止旋拧部351进入调节槽13。旋拧部351也可以呈其他合适的扁平形状,只要能够被梁架10A限制在梁架10A的内侧即可。例如,在其他示例中,旋拧部351也可以呈扁平的三角形、六边形或其他形状。旋拧部351的外端部3511面向梁架10A的内侧面12A,并且沿周向设置有凹凸结构,例如,彼此间隔开的多个齿部,以有利于在需要相对于梁架10A固定时提供更大的接合力。接合部352自旋拧部351的外侧面的中心朝向外侧延伸,并且外周设置有外螺纹,以与挂接部31A的内螺纹311A接合。通过调节接合部352与挂接部31A的接合长度,可以调节挂接部31A的内端部312A与旋拧部351的外端部351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挂接部31A和旋拧部351相对于梁架10A固定而将梁架10A紧紧地夹置在挂接部31A与旋拧部351之间,或者可以相对于梁架10A沿调节槽13移动。
当接合部352与挂接部31A彼此接合成能够相对于梁架10A移动时,例如通过拉动凸缘部33A,可以使呼吸器附接部30A在梁架10A的调节槽13的第一端131(仅在图18中示出)与第二端132之间移动,从而使呼吸器附接部30A在图14至图17所示的第一调节位置与图18所示的第二调节位置之间移动。当左附接件1A安装至安全帽时,以佩戴者的前后方向为基准,第一端131为调节槽13的前端,第二端132为调节槽13的后端,第一调节位置位于第二调节位置的前方。第一端131可以位于与第一附接部21的后端214大致对齐的位置,最佳地如图18所示。在将呼吸器的左侧挂绳附接至呼吸器附接部30A时,呼吸器附接部30A越靠近第二调节位置,左侧挂绳的牵拉力越大,呼吸器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密合越紧密。当呼吸器附接部30A处于第一调节位置时,左侧挂绳的牵拉力最小,而当呼吸器附接部30A处于第二调节位置时,左侧挂绳的牵拉力最大。
调节槽13设置成使得:当梁架10A展平并且呼吸器附接部30A处于第二调节位置时,产品附接部20与呼吸器附接部30A之间沿前后方向具有距离L2,如图18所示。在产品附接部20附接至安全帽的与佩戴者的耳部正上方区域对应的安装部的情况下,梁架10A的调节槽13优选地设置成使得上述距离L2小于等于15cm。通过设计调节槽13而将上述距离L2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当产品附接部20安装至安全帽并且呼吸器的左侧挂绳附接在呼吸附接部30A上时,即使呼吸附接部30A位于第二调节位置,也不会在佩戴者的面部产生过大的压力,并且还能够实现较好的防护效果。通常优选将呼吸器附接部30A固定在调节槽13的中间区域。
优选地,可以在梁架10A上安装弹性部件,使得当接合部352与挂接部31A彼此接合成能够相对于梁架10A移动时,该弹性部件可以对呼吸器附接部30A施力以使呼吸器附接部30A在沿调节槽13移动。在一个示例中,该弹性部件可以是弹簧。图19示出了一个改型示例的左附接件1A1。左附接件1A1与左附接件1A大体相同,区别仅在于调节槽13中设置有弹簧S。如图19所示,弹簧S安装在调节槽13中,弹簧S的一端固定至调节槽13的第一端131,弹簧S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呼吸器附接部30A,例如,可以连接至调节部35的接合部352。当呼吸器附接部30A位于调节槽13的第一端131时,弹簧S被压缩。当呼吸器附接部30A位于调节槽13的第二端132时,弹簧S被拉伸。因此,当佩戴者调节呼吸器附接部30A的位置时,由于弹簧S对呼吸器附接部30A的作用力,可以防止佩戴者无意地将呼吸器附接部30A调节至第一调节位置或第二调节位置。另一方面,如果对于佩戴者而言,第一调节位置或第二调节位置为合适的位置,佩戴者也可以施力克服弹簧S的作用力而将呼吸器附接部30A调节至第一调节位置或第二调节位置。
以上介绍了左附接件1A的结构。右附接件2A与左附接件1A镜像对称,因此上述说明同样适用于右附接件2A。
将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安装至安全帽5的左安装部53和右安装部54的方法与上文介绍的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安装至安全帽5的左安装部53和右安装部54方法相同。
以上介绍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类似的有益效果。另外,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将呼吸器附接部30A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梁架10A移动,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呼吸器附接部30A的位置,为佩戴者提供最佳的佩戴体验。另外,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安装至安全帽5的左安装部53和右安装部54,由于左安装部53和右安装部54在安全帽5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呼吸器附接装置100A的调节槽13设置成使得上述距离L2在上述范围内,因此,当佩戴者自行调节呼吸器附接部30A的位置时,能够将呼吸器附接部30A限制在合适的位置范围内,以保证呼吸器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密合性,可以防止呼吸器附接部30A被不当地调节而破坏呼吸器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密合性。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B。呼吸器附接装置100B包括左附接件1B和右附接件2B。左附接件1B和右附接件2B彼此独立,并且通常成对使用,分别用于附接呼吸器的左侧挂绳和右侧挂绳。左附接件1B和右附接件2B彼此镜像设置。
图21示出了左附接件1B的侧视图。左附接件1B呈角部倒圆的三角形,包括呼吸器附接部30B以及产品附接部20B。呼吸器附接部30B包括挂接部31B、凸缘部33B。挂接部31B构造成用于挂接呼吸器的左侧挂绳。优选地,挂接部31B的高度D3设置成使得:当左附接件1B安装在安全帽上并且佩戴者将所佩戴的呼吸器的左侧挂绳挂接在挂接部31A上时,左侧挂绳给挂接部31B张开成使左侧挂绳的两个挂绳段彼此形成足够的张角,使得挂绳不与佩戴者的耳部接触,避免挂绳对佩戴者的耳部产生压迫或牵拉而造成不适。优选地,高度D3设置在25mm至40mm之间。
凸缘部33B设置在挂接部31B的外端部,构造成用于防止左侧挂绳从挂接部31B滑落。产品附接部20B设置在挂接部31B的内端部,并且构造成待附接至安全帽。可以通过粘合剂(例如,胶水或胶带)将产品附接部20B至少部分地粘附至安全帽,例如,粘附至安全帽内的悬架上的合适位置,而将左附接件1B安装至安全帽。优选地,当产品附接部20B安装至安全帽时,挂接部31B与佩戴者的耳部之间的沿安全帽的周缘的距离设置成小于等于15cm。右附接件2B的结构以及安装方法与此类似。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凸缘部33B和产品附接部20B构造成具有基本相同的外轮廓。通过这种设置,左附接件1B和右附接件2B可以具有完全相同的构造,两者可以相互替换。因此,可以简化呼吸器附接装置100B的制造。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凸缘部33B和产品附接部20B可以具有不同的外轮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100B能够实现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
以上以安全帽作为头部穿戴产品的示例,介绍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以及防护组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可以附接至除安全帽之外的其他头部穿戴产品。
在以上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附接装置中,各附接件的挂接部呈圆筒形或角部倒圆的三角形,凸缘部形成在挂接部的整个外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挂接部和凸缘部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凸缘部可以仅形成在挂接部的外周的一部分上,例如,仅形成在挂接部的外周的后边缘处,或者形成在挂接部的外周的上下两侧边缘。在一个示例中,挂接部可以具有半圆形外轮廓。在另一示例中,挂接部可以与凸缘部一体地形成为内侧尺寸较小而外侧尺寸较大的截锥体,例如,圆锥体或者多边棱台。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的改型示例中,在满足梁架所需的刚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在梁架的中间部分设置槽口,以节省材料并减轻呼吸器附接装置的重量。
在以上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中,各附接件的产品附接部以卡接的方式安装至安全帽的上述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各附接件的产品附接部也可以安装至安全帽的其他部位。
在以上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的呼吸器附接装置中,呼吸器附接装置包括成对使用并且彼此独立的左附接件和右附接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左附接件和右附接件可以彼此结合在一起。在一个示例中,左附接件和右附接件的后端部可以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经由另外的梁架连接在一起以围绕安全帽的后缘。在此改型示例中,可以在左右侧的呼吸器附接部之间的位置将呼吸器附接装置附接至安全帽,以进一步提高呼吸器附接装置与安全帽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在此,已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附接装置以及防护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文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Claims (14)

1.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所述呼吸器附接装置构造成将呼吸器附接至佩戴者穿戴的头部穿戴产品,所述呼吸器附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左附接件和右附接件,所述左附接件和所述右附接件中的每一者均包括:
产品附接部,所述产品附接部构造成待安装至所述头部穿戴产品的安装部;以及
呼吸器附接部,所述呼吸器附接部构造成用于附接所述呼吸器的挂绳,
其中,当所述产品附接部安装至所述安装部时,所述呼吸器附接部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部的后方,并且所述呼吸器附接部与所述佩戴者的耳部之间的沿所述头部穿戴产品的周缘的距离小于等于1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附接部包括挂接部和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形成在所述挂接部的外端部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部的横截面的高度设置在25mm至40mm之间,以使得当所述挂绳被挂接在所述呼吸器附接部上时,所述挂绳被所述呼吸器附接部张开成绕过所述佩戴者的耳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附接件和所述右附接件中的每一者还包括梁架,所述梁架能够弯曲以适应所述头部穿戴产品的轮廓,所述产品附接部设置在所述梁架的前端部,并且所述呼吸器附接部设置在所述梁架的后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部的正上方,并且当所述梁架展平时,所述呼吸器附接部与所述产品附接部之间的沿前后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15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附接部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梁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架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呼吸器附接部构造成能够沿所述调节槽在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架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调节槽的前端,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呼吸器附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所述头部穿戴产品的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附接部包括第一附接部和第二附接部,所述第二附接部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附接部沿所述梁架的厚度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附接部的上端部设置有卡接部,所述第二附接部设置有弯曲部,所述卡接部朝向所述梁架的外侧突出,并且所述弯曲部朝向所述梁架的内侧突出,
当所述产品附接部安装至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卡接部卡接至所述安装槽的外壁部,并且所述弯曲部抵靠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附接部设置在所述挂接部的内端部,并且所述产品附接部构造成粘附至所述安装部。
12.一种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头部穿戴产品和呼吸器,所述防护组件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呼吸器附接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穿戴产品为安全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为耳挂式口罩。
CN202021770913.9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一种防护组件 Active CN213667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0913.9U CN213667614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一种防护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0913.9U CN213667614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一种防护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7614U true CN213667614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45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0913.9U Active CN213667614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一种防护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7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46192A (en) Headset sun visor
RU2629523C2 (ru) Фиксирующее ремн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го защи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102426615B1 (ko) 헤드웨어 서스펜션 부착 요소
JP2009532106A (ja) 呼吸用保護具のための装着帯
US6016808A (en) Face shield frame apparatus
AU2014212729B2 (en) Respiratory protection device harness assembly
US20180242678A1 (en) Hard Hat Adapter For A Welding Face Member
KR20150146345A (ko) 마스크
US20130111648A1 (en) Cushion for headband
JP2013252339A (ja) マスク用係止具
WO2017031262A1 (en) Buckle for connecting strap and respirator harness including the same
CN213667614U (zh) 一种呼吸器附接装置和一种防护组件
JP2014237907A (ja) 防塵フード
JP6836348B2 (ja) 衛生マスク
JP2019119960A (ja) 使い捨て防塵マスク
KR102049070B1 (ko) 안전모용 걸이구
CN113198150A (zh) 泳镜及头带结构
CN219149069U (zh) 一种长度调节器及包括其的呼吸器
US11992078B2 (en) Headwear suspension attachment element
CN213188217U (zh) 一种口罩耳挂钩
JP3238172U (ja) 頭部装着具の装着補助具
CN220175897U (zh) 一种长度调节器及包括其的呼吸器
CN219149068U (zh) 一种长度调节器及包括其的呼吸器
CN211794446U (zh) 一种口罩佩戴部件及口罩
JPH0638094Y2 (ja) ヘル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